學古詩編故事作文500字
① 日記(根據古詩編故事)500字六年級作文
作文不寫
② 古詩編成的小故事 500字以上
你好朋友這一個改編的古詩459個字,希望可以讓你滿意。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③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李白<靜夜思>的創作過程》
中秋節的午夜
中秋節來了,李白坐在床頭想:唉!城鎮里多熱鬧啊!我隱居山林,此地無人知曉,真孤單啊!突然,李白似乎聽到了悠揚的琴聲,「王維!他不是每年的中秋午夜在此林練琴嘛!不知,去年送他的月光餅吃完了沒有?」琴聲越來越悠揚。李白突然想到:為何不請王維共度中秋節呢?
李白擺宴席
「就請王維!」李白趕緊擺宴席。他找了兩個碗,往碗里倒上白酒。出門踩了一些韭菜,砍了一點柴回家。把柴扔進了火爐里點上火,把一些韭菜放進火鍋里。這時,李白用另一些韭菜和一些面做了一個大大的月光餅,放在了一個大盤子里,端到桌子上,再用筷子把韭菜從火鍋里夾到一個小碗里,捧上桌來。擺好宴席,半個小時過去了。
李白請客
這時,仍然能聽到那美妙動聽的琴聲。李白走出了半圓形拱門,來到了陽台坐在藤椅上,清清嗓子喊道:「王維!」王維聽到了喊聲問:「你是誰?」「是李白!」李白回答道。「哎喲!是李白!」我得去找他!王維想到。順著聲音找去,不久,他看到了一個白色的閣樓。
不眠之夜
李白已在門外等候了,李白請王維上陽台去。王維跟隨著李白上樓,到了一樓卧室旁邊的陽台。兩人把袖子一甩,胳膊搭在桌上,兩人拿起酒杯,碰了一下酒杯,把酒喝掉了。「也不知家裡怎樣了?!」李白嘆了一口氣:「唉!」
李白作詩—靜夜思
「是你看見月光餅想家了?」王維問。李白回答道:「是啊!」「哈哈!別把這事往心裡記!您—既然是詩聖,看著這潔白的月亮,為何不作詩一首呢?」「好呀!就編一首--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如何?」「好!不愧詩聖!好詩!好詩啊!」王維連連誇獎。「哈哈!哈……!」
兩人說說笑笑,一同過了中秋節的午夜。
④ 古詩詞改編作文500字
李白帶我去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壯景,蘇軾與我"相步庭中:看那"水中藻行交錯,蓋竹柏影也"的美景,詩人伴我同行,與我度過快樂時光,伴我成長!詩人與我看風景枯黃葉子隨風而落下,不!那不是葉子,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壯麗風景,告訴我們什麼是奉獻,月亮高高掛於空中,不!那不是月亮!那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哀傷風景,告訴我們什麼是鄉愁,潭水飛奔而下,不!那不是潭水,那是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及汪倫送我情"的愛意風景,告訴我們什麼是友誼!詩人與我看風景,告訴我,秋天的風景,葉落,讓我們懂得奉獻,夜空的風景,月升,讓我們懂嘗到鄉愁,潭水的風景,水流,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友誼.詩人伴我同行,與我看風景,謝謝你,告訴我這么多,謝謝你,讓我明白這么多!詩人要我愛母親詩人伴我同行,告訴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輝,你要愛你的母親"對啊!我要愛我的母親!母親默默干著活,掬樓的背影,形成了單調的風景,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你的笑顏,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了解,花靜靜開放,你無聲地幹活,想告訴你,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我其實一直都懂你,我是多麼地愛你,可是,我們之間卻彼此無語,有的只是彼此心的感應,你倚在門口,無非是在等待我的歸期,你著急的張望,深情地收候,母親,我要愛你,關心你,理解你,緊緊抱住你,溫暖你那顆潮濕的心!詩人伴我同行,要我愛母親,謝謝你,讓我懂得了我母親,謝謝你,讓我知道要愛我母親!詩人讓我嘗到鄉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往空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往海望"日幕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駛人愁,淚流下,"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日欲落"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詩人讓我嘗到鄉愁,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鄉愁在心頭!詩人伴我同行,謝謝你,我一定努力,擁有"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豪情,擁有,"誰言村草心,報得三村輝"的孝順,擁有"採菊東臨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擁有;'衣沾不足惜,但駛願無瑋"的意願!詩人伴我同行,那濃濃愛!那深深愁!那悠悠景!
⑤ 學古詩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作文500字
小學即將畢業。
六年來學習語文的路上有光明、有黑暗,有酸甜苦辣……
因為這是個作業,別的不談,只論「酸甜苦辣」。
甜的自然無需用提。顧其名,與語文聯系起來,後思其意,自然是成績好、作文好、記憶力好、朗讀好、閱讀能力理解強之類的過人之處、高人之處、勝人一籌等所受到的表揚與贊賞。
甜中也未必不會有酸楚。對於成績較差者自然無處可談,作弊等自然是天經地義、無需批準的平常事。而我們這些人抄答案等也無人知曉,或者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也算得上是天經地義,自然也無需用提。我們真正的酸楚是在於語基、作文本來分數都高不可攀,卻因為幾個錯別字、幾個不通順的病句而降至優減。我卻對此不以為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嘛。我特別感到酸的則是為了應付作業而匆匆寫就並且抄襲別人創意及構思及部分語句的作文,結果被作為範文在全班朗讀,同學們贊嘆不已,心裡那個酸啊!哎,不提了。
至於「苦」嘛,老師在某天布置了某項作文,我構思良久,才想好了選材,並以曾經某人作為範文的作文的類似於初中生寫的文章的格式下筆,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大功告成。幾天後,此次作文重寫名單中竟赫然寫著我的名字,見到本人竟不知廉恥,將自己建立在老子的痛苦之上,氣煞我也!理由竟是這樣的文章選材不佳不應用這樣的格式請重寫一篇建議你寫曾經拿過高分的作文!可是老子自認選材絕佳,真TMD想撕了紙張擦屁股!正要撕時忽然認為十分丟臉——哦不,是十分丟屁股!老子不服!於是又重寫一遍,只是略加刪改。殊不知,重寫名單中已不見老子名字的蹤影,作文後評語竟是高度贊賞!老子大笑!真不知是老師失職還是老子失筆。這也算得上是苦盡甘來了吧!
最後這個「辣」字,倒也難纏,還不如直接生吞辣椒來的爽快!有一次月考,其中一題是給居庸關、八達嶺簡要地畫施工路線和寫出名稱。未經思索,手中的筆已畫了起來。殊不知,這兩座山都反了!活生生的四分就這樣離我而去,老子全班第一的成績這下就被馬虎給毀了!事後才發現,這個比生吞紫天椒還要辣……
學語文的酸甜苦辣
食物本身有它的酸甜苦辣,語文學習同樣也有它的酸甜苦辣。回顧這些年的學習生涯,讓我從中感悟到很多。
翻開語文學習的篇章,我首先看到了小時候的我。小學,上語文課像吃檸檬一樣酸酸的,坐在課堂上,看著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著那些復雜的字,我甚至會問自己為什麼我是中國人啊!那時短短40分鍾的語文課對我來說卻是漫長的煎熬。我討厭一成不變的坐姿、 厭倦了那死板的上課模式,就這樣我熬過了六年。
到了中學,語文課已不是單純的文字課,它重在培養我們的興趣,老師也改變了那枯燥乏味的上課模式,課上師生間有了更多的互動,學習的篇目也有了更廣的選擇。我不用在抄寫和默寫生字之間痛苦的徘徊,也終於擺脫了這些束縛,可以有選擇的去閱讀,漸漸的我嘗到了閱讀的樂趣,語文課也從一門工具課轉變成一門興趣課,成為了我的朋友。
再後來,我進入了中專,因為要考大學,語文因此又變成了我的一門必修課。為了考出理想的成績,我不厭其繁的重復閱讀著同一篇課文,整日與那些注釋打交道,要背誦拗口的文言文,每天還有一堆的復習資料等著我去完成,那時的語文課就像我的敵人,我必須不斷努力來獲取最終的勝利。回想那段痛苦的日子,彷彿就是昨天的事。
⑥ 古詩改編為故事作文五百字
———【宋·辛棄疾】
夏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你瞧:鬱郁蔥蔥的樹木為大地撐開了一把把「太陽傘「,花兒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翻過一座大山,穿過幾條幽深的小道,來到了一個偏僻、秀麗的江南小山村。這里很靜,除了幾聲雞叫和狗吠,再沒有別的聲音了。
在山村旁邊,有一條從山上流下來的清澈的泉水,陽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彩,像童話里的寶鏡一樣美麗、神奇。溪上還有些翠綠的荷葉,像使者一樣保護著那嬌滴滴的荷花。偶爾一陣風吹過,溪面上便盪起魚鱗般的漣漪。走到溪邊,掬起一捧清涼的泉水洗把臉,立刻感到神清氣爽。
在溪對岸,有座又低又小的茅屋,成片的荷葉為這座茅屋做了綠色的「天然屏障「。在茅屋裡,有對老年夫婦,他們好像剛飲完酒,微微有些醉了,紅紅的臉上盪著笑意。他們用吳地方言互相逗趣、取樂。聲音是那麼柔美、語言是那麼親切,真幸福呀!在茅屋外面的空地上,綠草成蔭。屋旁一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那對老夫婦的二兒子,他正在給雞編織籠子。他編的很認真,真是心靈手巧。在二兒子的左邊,卧著一個兩三歲的頑童,他也沒閑著,瞧:一會兒逗小魚。一會兒剝蓮蓬,那調皮、稚氣的樣子真是人見人愛。在小溪東邊的一片豆田裡,有一個二十幾歲的棒小伙兒,他是老夫婦的大兒子,正揮著汗在田裡辛勤耕作,烈日把它曬得大汗淋漓,但他還是認真地干著……
看著這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樣的一家人,大兒子、二兒子勤勞、朴實,小兒子調皮可愛,真是一個幸福美滿的農家啊!
⑦ 作文:讀古詩文的小故事500字
記得從幼兒園的小班起,我就開始接觸詩歌,我學的第一首詩是《鵝》,媽媽先讀了一遍,我感覺這首詩與我們現在所說的話大不一樣,便問媽媽:「為什麼這首詩我聽不懂呢?」媽媽笑了笑,說:「這是一首古詩,古詩是中國的瑰寶,這首《鵝》就是在很久以前寫的,那時候的語言與現在的不一樣,所以你聽不懂也是正常的。」媽媽念一句,我就跟一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讀到這一句,我又不懂了,問:「媽媽,『曲項』是什麼東西?『天歌』是指天上的歌曲嗎?」媽媽耐心地回答道:「鵝的脖子不是經常彎曲著的嗎?『曲項』就是鵝那彎曲的脖子。『天歌』並不是天上的歌曲,而是鵝向天歡叫。你懂了嗎?」「哦,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跟著媽媽讀了幾遍後,我也會背了。在背誦時,我的腦袋裡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鵝在水面上歡快地游著,時不時向天上歡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水上,紅紅的腳掌撥著清波。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畫面。鵝游水時的姿態呈現在我的腦海里。
以後的日子裡,我又接觸了許多詩歌,《靜夜思》、《送元二使安西》、《水調歌頭》等,其中李白的《將進酒》令我印象很深,我學著古人吟詩的樣子搖頭晃腦,哪裡要把語速放慢,哪裡要把聲音加重,我都讀了出來,我最喜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詩人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自我,覺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並且不被金錢驅使,而是驅使金錢,失去多少兩也不覺得應該痛惜,這種境界真令人震撼,我就喜歡李白那豪爽的性格。
詩歌伴隨著我度過了多少個春秋,詩歌永遠在我心中!
⑧ 古詩詞中的小故事500字
古詩詞中的小故事
記得從幼兒園的小班起,我就開始接觸詩歌,我學的第一首詩是《鵝》,媽媽先讀了一遍,我感覺這首詩與我們現在所說的話大不一樣,便問媽媽:「為什麼這首詩我聽不懂呢?」媽媽笑了笑,說:「這是一首古詩,古詩是中國的瑰寶,這首《鵝》就是在很久以前寫的,那時候的語言與現在的不一樣,所以你聽不懂也是正常的。」媽媽念一句,我就跟一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讀到這一句,我又不懂了,問:「媽媽,『曲項』是什麼東西?『天歌』是指天上的歌曲嗎?」媽媽耐心地回答道:「鵝的脖子不是經常彎曲著的嗎?『曲項』就是鵝那彎曲的脖子。『天歌』並不是天上的歌曲,而是鵝向天歡叫。你懂了嗎?」「哦,原來是這樣,」我點點頭。跟著媽媽讀了幾遍後,我也會背了。在背誦時,我的腦袋裡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鵝在水面上歡快地游著,時不時向天上歡叫,潔白的羽毛浮在綠水上,紅紅的腳掌撥著清波。好一幅悠然自得的畫面。鵝游水時的姿態呈現在我的腦海里。
以後的日子裡,我又接觸了許多詩歌,《靜夜思》、《送元二使安西》、《水調歌頭》等,其中李白的《將進酒》令我印象很深,我學著古人吟詩的樣子搖頭晃腦,哪裡要把語速放慢,哪裡要把聲音加重,我都讀了出來,我最喜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詩人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自我,覺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並且不被金錢驅使,而是驅使金錢,失去多少兩也不覺得應該痛惜,這種境界真令人震撼,我就喜歡李白那豪爽的性格。
詩歌伴隨著我度過了多少個春秋,詩歌永遠在我心中!
⑨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用古詩編故事500字: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在安徽省)、採石等地,寫詩飲酒、漫遊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樣,在歙縣城街頭的一家酒店買酒,忽聽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問話:「老人家,你這么一大把年紀,怎麼能挑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陣爽朗的大笑聲.接著,便聽見有人在高聲吟詩:
「負薪朝出賣,沽酒日西歸.
借問家何處?穿雲入翠微!」
李白聽了,不覺一驚.這是誰?竟隨口吟出這樣動人的詩句!他問酒保,酒保告訴他:這是一位叫許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隱居深山,但誰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裡.最近,他常到這一帶來游歷,每天天一亮,就見他挑柴進鎮,柴擔上掛著花瓢和曲竹杖.賣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詩,一路走一路吟,過路的人還以為他是瘋子哩。
李白暗想:這不是和自己一樣的「詩狂」嗎?他馬上轉身出門,只見那老翁上了街頭的小橋,雖然步履艱難,但李白無論怎麼趕也趕不上。
追上小橋,穿過竹林,繞過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無影無蹤了.李白頓足長嘆,「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趕了一程,還是不見老翁,只好失望地回來。
那天夜裡,李白怎麼也睡不著,回想起自己大半輩子除了杜甫之外,還沒結識到幾個真正的詩友.沒想到今天竟遇上這樣一個詩仙,可不能錯過機會,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門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見老翁蹤跡。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壺,帶著干糧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決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這兒的山林里。
翻過座座開滿野花的山岡,趟過道道湍急的溪流,撥開叢叢荊棘,整整一個多月,還是沒見老翁的影子.李白有點泄氣了.正在這時候,他回想起少年時碰到的那位用鐵杵磨針的婆婆,婆婆說得好:「只要有決心,鐵杵磨成針.」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啦.想到這里,李白緊緊腰帶,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會;餓了,摘一把野果充飢;酒癮上來,就捧著酒壺美美地喝上一口。
這天黃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紅通紅,清泉與翠竹互為襯托,顯得分外秀麗.李白一心惦念著老翁,哪顧得欣賞景色.他拖著疲憊的身子,一瘸一拐地來到黃山附近的紫陽山下.轉過山口,只見前面立著一塊巨石,上面似乎還刻著字.李白忘記了疲勞,一頭撲上去,仔細辨認起來,哦,原來是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築室南山巔.
靜夜玩明月,閑朝飲碧泉.
樵夫歌壟上,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連讀三遍,李白失聲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聲哪!」心想:見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請教請教.雖說自己也跟詩打了幾十年交道,但這散發著野花香味的詩還真是頭回領略哩。
他回轉身,看見崖石邊的平地上攤著一堆稻穀,看來,準是許宣平老翁曬的.李白索性往邊上一蹲,一邊欣賞山中的景緻,一邊等老翁來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聽到山下傳來陣陣擊水聲,循聲望去,只見山下的小河對岸劃來一隻小船,一位須發飄飄的老人立在船頭弄槳.李白上前詢問道:「老人家,請問,許宣平老翁家在何處?」
原來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許宣平老翁,上次他見李白身穿御賜錦袍,以為又是官家派來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願去歙縣城了.沒料到,此人竟跟蹤而來.這時,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隨手指指船籬,漫不經心地答道:「門口一桿竹,便是許翁家!」
李白抬眼望瞭望鬱郁蔥蔥的山巒,又問:「處處皆青竹,何處去找尋?」
老人重新打量著這位風塵僕僕、滿臉汗水的客人,反問道:「你是……」
「我是李白.」說著,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連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老人一聽,雙手一拱:「哎呀,你是當今的詩仙!我算什麼,不過是詩海里的一滴水罷了.你這大海怎麼來向一滴水求教,實在不敢當,不敢當!」說完,撐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個月了,我風風雨雨到處找你,好不容易見到了老師,難道就這樣打發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的心.兩人對視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從此,無論在漫天的朝霞里,還是在落日的余輝中,人們經常看到李白和這位老人,坐在溪水邊的大青石上飲酒吟詩.那朗朗的笑聲,和飛瀑的喧嘩聲匯成一片,隨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許多遊人一到黃山,總愛順著淙淙的溪水,去追尋李白的游蹤。
看見了嗎?過虎頭岩,在鳴弦泉下,有一塊刻著「醉石」二字的巨石,傳說,當年李白和老人就在這里欣賞山景,飲酒吟詩.他們經常用旁邊的泉水來洗酒杯,所以這泉就叫「洗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