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史記故事讀後感大禹治水

史記故事讀後感大禹治水

發布時間: 2020-11-21 12:02:38

A. 大禹治水的故事讀後感,大禹治水講了什麼道理故事簡介

三顧家門卻沒有進啟發:當個人利益與集體相沖突時,應該先保住大家的利益;當自己個人問題與集體問題相沖突時,應該先解決大家的問題,再解決個人問題。還有就是大禹治水的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B. 《史記》禹讀後感30字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園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域英雄豪傑和記載國內外少數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
比如說列傳中的「刺客列傳」里的聶政,荊軻等人。以前,我以為刺客不過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知道搞偷襲的人。但史記上的敘述,讓我明白,實在刺客才是對君主最赤膽忠心的人。究竟往行刺君王,成功了會被四周的衛士殺死,不成功更無生還的可能。真可謂是有往無回。固然如此,但他們依然一心為君。就像荊軻臨走時在易水河邊 「風蕭蕭兮易水冷,壯士一往兮不復還。」的悲壯,更有那後來身中八劍卻仍一心想著太子丹,這就是他們的赤膽忠心的最好表現。
能與君主鬥智斗勇的,還有那些有著頑強意志的說客。蘇秦是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原先,蘇秦窮困潦倒,連家人們都嘲笑他,然而他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理想,躲在房中鑽研《陰符》,練就自己論辯說理的功夫,用書中的道理往游說君王,然後奔走於各個國家,終於讓燕文侯認同了他的意見和建議,將整個國家都託付給他,讓他往游說各國,終極蘇秦成了六國合縱同盟的負責人兼六國的宰相。從而讓家人對他刮目相看,對他格外尊重。說客要想做成功是要付出凡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不但要遊走於各個國家,路途艱辛自不必說,而且費盡口舌君王也未必會聽,搞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很多人都退卻了,但蘇秦堅持了下來並獲得了成功,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抵得上人家的千軍萬馬。讓我見識到了一個人口才的氣力和古人那堅持不懈的偉大。
這樣令我受益匪淺的故事史記中還有很多很多,看了後讓我崇敬太史公的剛正不阿,仰慕這些英雄的雍容大度,更加喜愛古典文學中千絲萬縷的盡唱。

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十分悠久。作為新世紀青少年的我,當然要好好的了解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驕傲的時段。為了了解這些歷史,我選擇了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盡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由於平時,我們所熟悉的指鹿為馬、完璧回趙等寓意深刻的成語典故均來源於《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天子時期,它先容了黃帝的由來、發生在天子四周的事情和堯、舜、禹的功績,然後禹建立了夏朝,《史記》還講述了夏、商、周、秦興盛和終極衰敗得原因,在天子和漢武帝時期,發生了許很多多的事件,《史記》都逐一記述下來,還講解了其中3000餘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歷史。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生於公元前145年西漢時期的夏陽,他的父親司馬談時漢武帝的***令。在父親的熏陶和影響下,司馬遷20歲時就開始游歷全國,考證歷史遺跡、了解風土人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為司馬遷以後寫《史記》積累了大量素材。在他47歲時,發生了一件影響司馬遷至深的事:漢朝大將李陵進攻匈奴,由於寡不敵眾,投降了匈奴,武帝大怒,想重罰李陵族人,司馬遷沒有像其他朝中大臣那樣爭相附和,而是為李陵辯護,希看天子寬恕。因此司馬遷受到牽連,被處以腐刑。出獄後,司馬遷立志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代。經過了20餘年的專心著述,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跡,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
通過閱讀《史記》,我了解了很多歷史知識,還讓我熟悉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讓我知道了很多平時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的歷史典故,而且在《史記》中先容了很多的世家故事,還描述了很多的名人列傳,既豐富又詳實,使得人們閱讀完它之後,感覺得到了很多曾不知道的知識,它的豐富、充實性,也使得人們百看不厭。之所以有《史記》這本著作,是由於作者司馬遷的不懈努力,他敢於大膽地評論漢武帝的功過,肯定陳勝、吳廣反抗暴秦的首創精神,指斥暴臣酷吏的罪惡,就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史記》真實性的要求。
《史記》的經典之處也就在於文章的真實性。由於在古代,每個朝代的吏官由於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幾乎都把握在天子的手中,所以他們將皇室貴族的醜陋的一面都不將記載或美觀化,使得歷史不真實,但司馬遷卻不是這樣,司馬遷不僅將漢武帝的功過逐一記錄下來,還在《史記》中將漢朝以前發生的歷史事件用自己對其的評價寫下來,使得後人對古代的歷史有了正確的了解。
《史記》從文字上看,文筆簡潔,語言生動,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同樣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

C. 大禹治水 讀後感 急用!!!!!!!!!!!!!!!!

大禹治水讀後感:《論大禹喜當爹》
我們都知道禹的妻子為塗山氏女嬌,禹治水,十三年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看看,這就說明了十三年間,禹是不可能與塗山氏進行造人活動的。禹治水期間有很多隨從,禹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桿,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這說明整個治水過程非常忙碌,工程十分困難也並沒有確定的營寨,古代人十分保守,大禹是不可能把女眷帶在身旁的,所以,家外造人的可能也被排除掉了。問題就出現在這了…!史記上是這樣說的:禹治水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幾年後,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兒子正抱在母親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也不敢停下。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已經看出眉目了,新婚不久,是有可能懷胎,可是後面的幾年後路過家門聽到妻子生產把這個可能也打消了,種種原因證明,我們的大禹的的確確是喜當爹了。

D. 怎麼寫大禹治水的讀後感

在這13年裡,大禹風里來、雨里去,吃的是粗糙的糧食,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簡易房;夏天頂著烈日,冬天冒著嚴寒,挑土、鑿山、運石-----歷經千辛萬苦。他堅持著!

在這13年裡,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口,但一次都沒進去。他強忍著與家人團聚的慾望,為了受災的老百姓早日減輕苦難,他堅持著!。

在這13年裡,大禹經歷了人們對他的不信任,經歷了各種苦難,但最終讓河水都規規矩矩地在河道里暢快地流淌著。為了人民生活的安定,他堅持著!

最終,大禹這種知難而上、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人,人們同心協力,終於讓波濤洶涌的河水平靜下來。

你可以縮一縮。

E. 史記故事的讀後感

《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它按照時間順序,從傳說中的皇帝一直寫到西漢武帝時期。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了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通過這本書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還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卧薪嘗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
這本書中有許多值得我佩服的人,像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而我最佩服的人是有著驚人記憶力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為了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快和抑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離騷》。據說,他因為國家無能,投汨羅江而死,人們很傷心,就放些粽子,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包粽子。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卧薪嘗膽」,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僕,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
《史記故事》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它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從小就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本書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退縮,要持之以恆,才能完成我們美好的理想!

F. 大禹治水100字讀後感

大禹治水感想120字
讀完《大禹治水》這個古老的英雄故事,我深深地被大禹這種滿腔熱忱,處險不驚的精神感動。
這個故事所講述遠古時期,滔滔洪水淹沒了田野,沖毀了村莊,平原上的人紛紛逃到了山上去了。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大禹接受了治水的重任。
大禹採取了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疏」的辦法,他開掘河道,引導積水,終於把洪水排到大海里去了,為人民造了福。
我讀了這篇故事,覺得大禹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學習: 一是:大禹在十三年治水的過程「胼手胝足」、「櫛風沐雨」形象地記下了當年治水吃苦受累,艱辛勞苦的情景。
在學習上,我要學習大禹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廢。
學習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勞苦,才能更上一層樓。
二是: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心裡裝著老百姓。
洪水不治好,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中,自己不能有一絲放鬆。
他這種公而忘私的品德,讓我感慨萬千。
啊!古人有如此可貴的奉獻精神,而我們為什麼沒有呢?在做值日時,我們推來推去,不願意自己多做一點,我覺得很慚愧。
讀了大禹治水使我懂得了人活著不應該只為了自己,也應該為大家,為集體著想,大禹可以犧牲自己,我們還可以怕臟,怕累嗎? 讀完《大禹治水》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勤奮、刻苦,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所以我要努力學習,長大用自己的智慧報效社會,報效祖國!...

G. 《大禹治水》的主要內容 讀後感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gǔn)。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一種「息壤」、能自生自長的土,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將鯀處死,鯀臨死前囑咐兒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他帶領群眾鑿開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禹因為腳長年泡在水裡連腳跟都爛了,只能拄著棍子走。
禹到了30多歲還沒結婚,在塗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個名叫女嬌的姑娘,兩人相互十分愛慕,便成了親。
禹新婚僅僅四天,還來不及照顧妻子,便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沒進家去看望。第二次,知道妻子已經懷孕了,沒進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去探望。就這樣三次也沒進家門。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陝西與山西交界處)。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定海神針。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讀後感:體現了公而忘私、把個人的一切獻身於為人民造福的事業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貴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積極組織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這種執著的精神,堅定的信念是偉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共同戰勝了災難。
這個傳說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勇敢、奉獻、堅毅不屈、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民族精神。

H. 大禹治水的故事讀後感,講了什麼道理故事簡介

《大禹治水》讀後感要圍繞大禹的個人品質、治水過程中的艱難等方面,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

道理:大禹治水告訴我們,治水要疏堵結合,水流光靠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問題,不要想著一味的強硬處理,要結合實際情況為問題找到新的突破口。同時也告訴我們做大事必須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艱苦奮斗的品格和大公無私的胸懷。

1、例文

我覺得大禹是個了不起的人,他的精神能影響我們周圍的每個人。比如說大禹看見洪水把房屋、莊稼都淹沒了,人們無處可逃,葬身魚腹。於是他馬上找眾人商量如何治水。

眾人提出了很多方法都沒用。這時,大禹想出了一個法子。首先必須對地形有所了解,於是,他為了查清地勢,探明河道,帶著一些人,跋山涉水,頂風冒雨,經歷了無數風險,足跡遍及九州大地。

大禹有難走到北,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樣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怕艱險勞累,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經過了十三年,終於把洪水填平了。

大禹這種知難而上,遇事能動腦筋想辦法,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動著每一個人,所以它的故事才能流傳這么久。

2、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災難,必須治好它。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著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裡,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採取疏導的辦法治水。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後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終於退了,毒蛇猛獸被驅趕走了,人們把家搬了回來。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8)史記故事讀後感大禹治水擴展閱讀:

讀後感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或《xxx》讀後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

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2~3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I. 讀《史記 大禹治水》有感400字

今天,鄰居張阿姨去逛街路過書店,給我買了一本《史記》,偶爾間看見了一片叫「大禹治專水」,就孜孜有為的屬看了起來。這篇文章意思是這樣的:以前,自然界有吃人的毒蛇猛獸,又有水災,老白請都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帝繞知道後,派大禹他爸去治水。他沒治好水,還害得老百姓們死的死,傷的傷,帝繞把他處死。大禹繼承父業治水,它採用了和舒的方法。堵就是加高壩舒就是開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是百姓不在被洪水侵襲,讓他們安居樂業。之水過程中,大禹曾三四路過家門口,可他硬是沒跨見家門一步,所以兒子長大了了,也不認識他。

「大禹治水」的故事感染我,我們應該學習他堅忍不拔,為國為民,從不以私廢公的良好品質,學習他踏踏實實、不怕困難的精神。

暑假過後我就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以前學習中有畏難情緒,今年要克服這個困難,好好學習。爭取獲得進步,報答關心我的所有人。

《史記大禹治水》—讀後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