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勤學讀書的故事的讀後感
㈠ 有關司馬光讀書好學的兩個故事
有關司馬光讀書好學的兩個故事:
1、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比不上別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時,別的兄弟會背誦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留下來,專心刻苦地讀書,一直到能夠背的爛熟於心為止。
因為司馬光讀書時下的功夫多,收獲就長遠,所以他精心背誦過的內容,就能終生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 讀書不能不背誦。當你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韻,收獲就會非常大了! 」
2、司馬光從小讀書刻苦勤奮,他覺得自己記憶力不行,背課文記生字總是沒有別人快,就暗自說:「讓我下苦功,來增強記憶力吧!」於是,他試著對課文多念多背,別人背兩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這樣一來,時間就不夠用了。放學後,也得擠出時間來讀書。特別是晚上,玩耍一陣後,他便讀起書來,這一讀,讀得很晚。到第二天,還要早早地起床,進行晨讀。
由於晚上睡得遲,他常常睡過頭,耽誤了早晨讀書。「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他想讓母親來喊醒自己。但母親心疼他,不想讓他讀書讀得這么苦。
有一天,司馬光看見後院一段圓木頭,靈機一動,心裡想:「有辦法了!」司馬光把圓木頭擦乾凈,放在床上當枕頭。他枕著圓木頭睡,一翻身,圓木頭就滾動,把他驚醒。這樣,他就不會睡過頭了。
(1)司馬光勤學讀書的故事的讀後感擴展閱讀: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編的不朽之作,共二百九十四卷。這部編年體中國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記述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
在中國史學史上,該書的成就、地位和作用,無與倫比;在世界史學史上,也首屈一指。研究中國史、了解中國史者,不可不讀《資治通鑒》。
如今,研究該書已發展成為「通鑒學」。司馬光早就想編一部簡明系統的中國通史,苦於沒有機會和時間。自從他當了諫官等職之後,條件比較好了,於是,他試著編了《周紀》和《秦紀》,給宋英宗看偏愛歷史的宋英宗看了,很欣賞,就叫司馬光繼續編下去,並且給司馬光創造條件,設立書局,配備了助手。
司馬光先後選了劉恕、劉攽和范祖禹等人為重要助手,司馬康則幫助抄校。這樣,就具備了人手和史料兩大條件,再加上到洛陽後有一個安定的環境,這部巨著便以十九年的時間完成了。客觀條件雖好,但決定於主觀努力。
司馬光的修書精神,可以和司馬遷相比美。為了修書,他常常拒不見客。為了修書,他「日力不足,繼之以夜」,每天挑燈夜讀,黎明即起。他和其助手的看書之多,後人為之嘆絕。他們實事求是的嚴肅治學精神,為人楷模。
據說光是編寫《資治通鑒》的草稿,就堆滿了兩間房子。正是這種可貴的精神與毅力,才使《資治通鑒》於元豐七年完成。這時,司馬光已經到了烈士暮年,雖然壯心未已,卻精疲力竭了。不過,他並不後悔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盡於此書」,反而欣慰自己「雖委骨九泉,志願永畢矣」。
㈡ 誰知道司馬光勤奮好學的小故事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㈢ <司馬光勤學>給我的啟示是
勤勞的中華民族
勤勞、勤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少時浪盪,無所用心,戲遊河邊,巧遇老太婆鐵杵磨針,而得到的啟事,他從此發奮苦讀勤學,終於功成名就。 「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奮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司馬光的「警枕」說的是他從睡眠中擠出更多時間讀書,自己設計了一個用木頭削成圓形的枕頭,只要一翻身,枕頭就會滾開,頭就會撞到床板上,人就會驚醒。他一生勤奮好學,編纂了我國最重要的歷史典籍之一的《資治通鑒》,這本書包容了1300餘年的史實,價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充分利用時間的一種學習方法,乃馬上、枕上、廁上,爭分奪秒,積少成多,終於在文學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樹。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中華民族以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如張蘅發明的地動儀,馬鈞發明的翻車,李春建造的趙州橋,黃道婆改良紡織工具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的生動例子。
㈣ <司馬光勤學>
司馬來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自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能諷誦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
「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諷誦乃已,……」俟:等到。 諷誦:背誦。
「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強志:記得牢。
「其幼時患記憶不若人,……」患:擔心。
司馬光是宋朝哲宗時的宰相,曾經主編過《資治通鑒》,是當時的有名的丞相。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 「 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
㈤ 司馬光年幼勤奮好學的故事
司馬光好學
用力多者收功遠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 「 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 .
絕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意思是,翻閱的次數多了,編牛筒的牛皮繩子被多次折斷), 後 以"絕編"指勤奮讀書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㈥ 司馬光警枕勵志的故事學到了什麼500字
今天,我讀了《司馬光警枕勵志》的小故事。了解到,司馬光是北宋時代的大學問家。
司馬光從小就和哥哥弟弟們一起學習,司馬光努力改掉「記憶差」這個壞毛病,每當先生講完課,其他人勉強背下來,就扔下書本去玩了;而司馬光則關上門窗,聚精會神的高聲朗讀,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背的滾瓜爛熟。自己檢查一遍,合上書背得一字不錯,並且很流利,才肯合上書本,休息一小會。
司馬光從小到老這一生,一直堅持學習,做官之後,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地學習。在他的住處,除了一堆圖書和一張床,就再也沒有像其他官員一樣珍貴的擺設。司馬光的枕頭是一個圓形的。我想,為什麼枕頭會是圓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呢?原來是因為讀書很疲憊,不知不覺地就慢慢地睡著了,圓枕就會滾動,一滾動頭就會落在床板上,咚地一下,很疼,自己立刻就會醒了,起來接著學習知識。所以這個枕頭是圓形的,司馬光給這個枕頭起了個名字「警枕」。
我讀了這篇小故事,感受很深,也有特別多的啟示。司馬光這樣想方設法,想盡一切辦法擠時間來學習知識,並且追求卓越這種境界。費了很大功夫,同時也印證了這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了這樣持之以恆地不斷地學習精神,他才可以帶領著他的團隊,歷時19年編纂成功了不朽地歷史巨著《資治通鑒》,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一定都會成功。我們和司馬光一樣,司馬光並不是天才,只是他下的功夫要比我們一般人更深。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我們中,就算某些人特別聰明,但是如果不努力,照樣不能成功!
天道酬勤,讓我們一起努力,抓緊一切時間好好學習,將來為我們的祖國多做貢獻。
㈦ 司馬光年幼勤奮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一: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故事二:
司馬光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㈧ 司馬光的勤學故事。
司馬光是宋哲宗時期的宰相,曾經主編《資治通鑒》,是當時的名臣。他幼年時版,擔心自己記權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卻獨自苦讀,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他自己說:「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時間長了,就讀遍了古籍,看得多,記得牢,他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㈨ 《勤奮刻苦的故事》讀後感
《勤奮好學的故事》讀後感有一本書,它讓我百看不厭,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比如:達爾文、柳公權、高爾基、海頓……在這里,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相信大家都知道海倫·凱勒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說起不怕困難嘛,我就不怎麼樣了。有一次,大概我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准備學習騎自行車,騎第一圈時,不小心摔破了膝蓋,流血了,嚇得我「哇哇」大聲哭了起來。學自行車的事兒嘛,就怕困難不學了。不要說騎,連自行車也不敢碰一下。哦!那一輛自行車就報廢了。直至到我媽媽幫我買了這本《勤奮好學的故事》回來,我看了裡面的這個故事後,覺得做人嘛,沒理由一點困難都沒有,假免費範文網免費範文網www.zuowenw.com如一切都一帆風順那不就很沒意思了嗎?所以,我便纏著媽媽給我再買一輛自行車並跟她保證:「這次一定要學會騎自行車。」在學的時候,可多困難了,膝蓋起碼摔破幾十遍(沒有幾十遍都有十幾遍啊!)但是我不管,心裡想:這次一定要學會!不能半途而廢!我終於成功了!現在我可以騎上我心愛的自行車在校園里縱橫馳騁,真爽啊!還有就是練鋼琴,九級的曲目真難啊,不管是音階還是指定曲目,樣樣都這么難,我有時候彈不通順,我就又踢鋼琴又扔書的,要不呢,就不彈。現在想起來還真不好意思呢!看了這本書以後,對我的幫助真的非常大。它激勵著我,讓我學會了溜冰、打羽毛球……使我學會不怕困難,不要半途而廢……總之一句話,我要感謝這本書。我要對它說一聲:「謝謝、謝謝、謝謝……」現在我還沒有成功的就是寫作文,說起寫作文我還真感到頭疼,但我決心向書中的人物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地學習,我相信這本書會繼續激勵著我,直到把作文寫好。讓《勤奮好學的故事》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