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習爺爺講故事小書包

習爺爺講故事小書包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07:14

Ⅰ 有關於書包的故事

書 包 的 故 事

暑假就要結束,新學期快開始了。曉曉得到了小姨送的一個新書包,是她盼望已久的一個帶拉桿的書包。

曉曉歡呼雀躍,愛不釋手地擺弄著書包,媽媽雖然覺得舊書包還能用,這個拉桿書包也有些重,但想到這是妹妹的一片心意,也就沒說什麼,只是默默地把上學期用的文具盒放在她的書桌上,轉身洗衣服去了。

媽媽一邊洗衣服,一邊聽到曉曉在興奮地和家裡人說著話。突然,聽到孩子說:「這個文具盒太舊了,我想換個新的。」而姥爺隨口答應著:「行,給你買個新的。」

媽媽一聽,心中一緊,提起了警覺,連忙擦擦手上的肥皂沫,走出去笑著對曉曉說:「看來我擔心的沒錯。」曉曉有點不明白,緊接著,媽媽又說:「還記得《弟子規》課上老師講的紂王的故事嗎?我也給你講個關於紂王的事。」曉曉聽了很高興,趕快跑過來聽故事。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名叫箕子,他是紂王的親戚,幫助紂王治理國家。有一天,箕子悲哀地回到家中,坐在那裡搖頭嘆息。身邊的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嘆氣,箕子說:今天大王收到了一雙象牙雕的筷子。

大家覺得箕子過於憂慮,不以為然地說:大王富有四海,一雙筷子算得了什麼?

箕子卻說:大王用象牙筷子吃飯,肯定不能配陶土做的碗、盆,要配犀牛角做的碗,白玉雕刻的杯子。用犀牛角的碗,肯定不能盛粗糧野菜,要裝上山珍海味。吃的是山珍海味,就不肯穿粗布短衣,住茅草蓋的房屋,一定要穿綾羅綢緞,住富麗堂皇的宮殿,出門要坐最豪華的馬車。

宮殿蓋好了,又想在裡面擺上奇珍異寶。國內的寶貝搜羅完了,又要到國外去找。

做這些事都需要非常多的錢財和人力,紂王從哪裡得到呢?

肯定要從老百姓那裡搜刮,當老百姓窮得活不下去了,就會起來把紂王推翻。你想,紂王因為貪心,得到的下場是多麼慘啊!

曉曉聽到這里,說:「想起來了。老師給我們講過,後來紂王穿著他的寶衣,帶著妃子,在鹿台把自己燒死了。」

「是啊,欲是深淵。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知足才能常樂。就像你得到這個新書包,本來很快樂,現在卻覺得文具盒不配套,要買新的,新文具盒裡又要裝高級的文具,最後總感到不滿足,這就像童話《漁夫與金魚》裡面那個貪心的老太婆啦。」

「哈哈哈,我才不要呢。」曉曉有點不好意思,很愉快地接受了建議,繼續使用舊文具盒,並且把舊書包洗干凈收了起來。

沒想到幾天以後,曉曉又背上舊書包上學去了。原來,去學校的路上要經過好幾處上下台階,需要拖著拉桿書包上上下下,很耽誤時間。她每天上學都急急忙忙的,像去趕火車。而且,新學期教室在四樓,拉桿書包比原來的書包重兩斤,背著上下樓並不輕松。看來,外表華麗的東西不一定實用。

在家庭生活中,這些看似平常但又很重要的點滴小事,教給我們「慎於始」的態度。從日常的小事開始,幫助孩子養成克己、敬物的性格。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最好的學校。

Ⅱ 誰知道鄧小平爺爺的小故事

.

你怎麼不說鄧爺爺搬磚的故事

( 隨題而答,偶中舊題,知者自知,無心多言,罪過罪過,阿彌托佛...... )

Ⅲ 簡短的小故事

1、魯人賣鞋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2、袋鼠的故事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3、燒水的故事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4、友情的故事

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郁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5、農夫的故事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Ⅳ 「書包」的神話故事作文說一下

書包,它是我們小學抄生不可缺少的夥伴,有了它的幫助,我們的學慣用品有了它們自己的小天地.
我介紹的是我的書包.我的書包特別大,四四方方的.它的顏色是由紫色、粉色、和灰色組成的,正面有粉色的小浣熊的圖案,上面還有兩行醒目的幾個英文字母;背面有一對雙肩帶,背上它你不覺得吃力.它不僅漂亮,而且功能齊全,里里外外4個包,2個袋子,它們各有各的用途.
書包的兩邊各有一個小網兜,左邊常常裝著我為我遮風擋雨的雨傘,右邊則裝著為我補充水分的小水瓶,成了我很好的「上學安全保障庫」. 書包裡面的大包一共有兩層,還有一個小包.第一層里放著各門功課的課本和筆盒;第二層居住著練習冊家族,當到了做作業時,大大小小的和練習冊們可就忙壞了,一會兒是習字冊出來,一會兒又是黃岡在忙碌,它們都爭先恐後地幫我鞏固一天里所學的新知識.小包里裝著各種各樣修正貼與塗改帶,每當粗心的我記筆記或做作業時寫錯字,它們可就幫上我大忙了.
書包外面的包里裝著許許多多的本子,每當老師布置抄寫的作業時,它們便會挺身而出.包里還有一個口袋,我常常把單詞本與課程表放在裡面.
書包默默無聞的為我服務,我愛我的書包,今後我會更加珍惜它.

Ⅳ 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全文)

《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

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沒頭腦」,一個叫「不高興」。「沒頭腦」做起事來丟三落四,總要出些差錯。「不高興」總是別別扭扭,你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別人勸這兩個孩子改掉壞脾氣,他們都不以為然,為幫他們改正缺點,暫時把他倆變成了大人。

「沒頭腦」當了工程師,「不高興」做了演員。「沒頭腦」設計了一座999層高的少年宮大樓,樓造好後,才想起沒設計電梯,結果孩子們為了在這個大樓上看戲,要帶著鋪蓋、干糧爬一個月的樓梯,這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設計師自己,因為「沒頭腦」也參加了少年宮開幕式。

「不高興」在開幕式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戲演到緊要關頭,他的老脾氣又來了,本來老虎應該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興死,反而把武松打得東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

台下的「沒頭腦」正看得納悶,「不高興」卻打到了他的身上,於是「沒頭腦」在前邊跑,「不高興」在後邊追,兩個人從樓上滾到樓下,跌得腰酸背疼。通過這次教訓,兩個人決心改正自己的缺點。他們仍舊變回到兒童時代。

(5)習爺爺講故事小書包擴展閱讀:

《沒頭腦和不高興》是1962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講述了兩個孩子「沒頭腦」與「不高興」的故事。「沒頭腦」做起事來丟三落四,總要出些差錯。

「不高興」總是別別扭扭,你要他往東,他偏往西。別人勸這兩個孩子改掉壞脾氣,他們都不以為然,為幫他們改正缺點,暫時把他倆變成了大人。

任務簡介:

沒頭腦:

做起事來丟三拉四,總要出些差錯的孩子。曾在上學路上丟了帽子,自己卻渾然不覺的繼續向前走

不高興:

一開口總這三個字「——不——高——興! 」這三個字的孩子。「不高興」總是別別扭扭,你要他往東,他偏往西。

管理員大爺:

提醒每一個看戲的人准備好鋪蓋和干糧的老大爺,因為沒頭腦忘了在高樓里裝電梯。

小朋友:

小朋友都是熱心腸,由於高樓里沒有裝電梯,並且大廳里放了噴水池。所以他們必須准備好鋪蓋干糧還有雨具。成群結隊的登台看戲,還幫助沒頭腦叔叔一起爬上了大樓。

Ⅵ <<聽爺爺講故事>>讀的心得

自己寫的才有意義,我知道現在時間很晚,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做呢?星期五和星期六早上做完功課,早晨的空氣是新鮮的,寫<<聽爺爺講故事>>讀的心得是最好的,下午在復習一下,星期天就可以盡情的完了,你看,拖到現在沒有人幫你,做事要靠自己,你看最後還是你自己寫,可憐的孩子,記住我說的話

Ⅶ 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 600字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10月10日上午9點,由省文明辦、省工委、省會文明委共同組織的「光輝的歷程——我所經歷的長征」專題報告會,在省會河北會堂舉行,副省長孫士彬阿姨主持會議,會議邀請了秦光老爺爺做報告。參加報告會的有省里的許多領導和維明路小學、中山路小學、十七中、二十七中等學校的老師同學等大約200多人。

革命一生 赤子之心

報告人秦光老爺爺今年89歲高齡,可他看起來精神瞿鑠,滿面紅光,聲音洪亮。他的祖籍是湖北省紅安縣栗林秦村,從小家裡很窮。1930年11月,剛滿12歲的秦光就報名參加了紅軍。從此跟隨部隊轉戰大江南北,經過長征,參加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身經百戰,屢立戰功,曾榮獲勛章3枚,獎章多枚。

在幾十年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秦爺爺身上9處負重傷,至今還有10多片彈片未能取出來。險惡的環境,曲折的道路,血與火的考驗,不平凡的經歷,鑄就了他一顆赤子之心。

這十多年來,秦爺爺撰寫了百萬字的回憶錄,紀念那段歷史。他還與老伴王兆芬一起辦起了「紅軍書庫」,將萬余元稿費全部拿來購書,並將書捐獻或贈送給了希望工程、災區和機關團體、學校。

深情憶往 驚心動魄

秦光爺爺以飽滿的革命激情、講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長征,生動的事例、深切的感情一下子把同學們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驚心動魄的年代。一個半小時的深情講述,使同學們了解了長征的歷史背景和過程、長征的重大意義和偉大精神。同學們非常守紀律,聽到精彩處,會場上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報告會上,秦爺爺還飽含深情地唱起了紅軍的歌,同學們深受感動,不由自主地跟著打起了拍子。

學習先輩 繼往開來

報告會上,副省長孫士彬總結發言,對同學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同學們學習先輩,繼往開來,爭做長征精神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聽了這次報告,同學們都特別有收獲,紛紛表示現在的生活比以前的日子要好上幾百幾千倍,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抓緊時間好好學習。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我的爺爺奶奶常住鄉下,他們對改革30年來的體會是最深刻的,我常常聽爺爺和奶奶講起過去的故事,那是一段艱苦而又辛酸的歷史,是我們所不能了解的年代,也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過去。

奶奶常說:我們那時候,別說是白麵粉了,就是黑面饅頭也吃不起呀!不象現在,想吃什麼有什麼,可你們卻不知道好好珍惜。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孩子們最高興的莫過於是穿新衣裳、放鞭炮、吃餃子了。看看你們現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比我們那時候過年還要好呀。我雖然聽不明白,可是從奶奶那略帶憂傷又飽含深情的眼神里體會到了老一輩人的生活的艱辛。

奶奶曾對我講過好多的事,那不是故事,是真實發生在我父親身上的事情。我爸爸上學時,每個年級的學生分散在全村每一個地方,沒有教室,用村裡生產隊的房子當教室,用記工分的牆作黑板,學生上學沒有本子用,只能從磚窯找一塊燒成直板的土塊當作寫字坂。我爸爸好學習,放學後,拿根棍子在沙子上寫字就當作練字了,爾後再用土塊在直板上寫字就當作寫作業了。現在我爸爸寫的字非常好,就是那時候刻苦練出來的。

我奶奶說,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人們的生活才有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條件也有了改善,我爸爸上初一時才真正用上了有光紙和鋼筆,不過我爸爸學習非常用功,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沒有掉下前三名,一直到到考上軍校。我爸爸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當說到這里,奶奶都是滿臉幸福的笑容。

聽了爺爺和奶奶講起那些往事的時候,總是有憂傷,但更多的是滿足,因為他們體會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讓我懂得了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在心裡暗暗地想:一定要讓爺爺和奶奶過上更舒心的晚年生活,我要用優秀的學習成績讓他們高興,對比一下以前的生活,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我一定能做到。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從小到大,我最陶醉的便是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了••••••
爺爺是一名軍人。也許與許多老人一樣,他也是在槍林彈雨中用生命成為了那座捍衛祖國與人民的堡壘中的一磚。雖然,爺爺不曾過多的表露出他所經過的滄桑。但是,從他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不難看出他胸中曾經燃燒著的激情和直到現在仍難以掩飾的自豪。
每當他講起自己的崢嶸歲月,我總會深深地嚮往那些我不曾經歷過的風雨與挫折。
記得最讓爺爺難忘的一次生死掙扎,是在一場與日本人的戰斗中。爺爺與這個連僅剩的五名戰士一同躲避敵人的追捕,因為沒有了槍支,所以只能用跑。敵人在身後窮追不舍,爺爺與五個戰士一跑就是三十里,最後終於甩開了敵人,而僅生的六個人卻只剩了三個。每當說到這時,爺爺還總會從眼神中透露出悲傷。就像這種情況,在那個戰火不斷的年代時常發生。而爺爺的身上也有著數不清的疤痕。
而現在,爺爺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十分優厚的待遇。作為建國前的軍人,他的晚年是十分安詳快樂的。過年過節,干休所里會進行不同的活動,並且有很好的福利。當老人有什麼需要時,干休所中的負責人員也總會盡量滿足。生病送醫,噓寒問暖,更是無可厚非。
爺爺常說,人要知足常樂。他總是指點著家中的用品和日漸繁華的社會,嘴角落出一絲淺笑。「最早的時候,家裡用不起電燈。到了晚上,幾乎什麼也無法做,每天生活單一而無趣。但是在那時卻無從獲知,無法感受。只有和現在充實的生活相比,才能體會出這份幸福。」雖然,對我來說,這個落差我很難了解。但是,多少還是有些感受的。就這樣,漸漸的,我開始聽的有些入神了......
「總是要你珍惜現在學習的生活,但是終歸多說無益。爺爺一輩子最想做的事就是進學校讀書。在那個時代,家庭的艱辛,不允許我這樣做。所以,這就是一個一直未完成的夢。」看著我面前的這位老人,我內心不免有些觸動。也或許是解答了我的一個疑問吧。以前總是奇怪,為什麼爺爺每天到必須要拿出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讀書。「不過,沒關系」爺爺緊接著講。「現在,我可以每天用空餘的時間,去看些報紙,書什麼的。已經很是滿足了。」說完還嘿嘿地笑了幾聲。看得出,現在,雖然爺爺身體不如從前,可內心卻是無法比擬的幸福。
是啊,那麼多的充實,那麼多的快樂,那麼多的愜意。如果,社會與國家不曾改變,哪來現在擁有的一切呢?雖然,很多人都說過,我們越來越學不會感恩了,原因就是無法感同身受。但是,只是因為沒有經歷過那些艱難困苦,卻並不代表我們心中沒有這份積極向上的力量。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我也彷彿親生經歷了一個國家的歷史與變遷。那些故事,那些滄桑,那些變化,都升華為我心中的一份自豪,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一帆風順的生活太假,一成不變的國家更是不可能。所以,我們應該驕傲,為我們這個曾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國家而歡呼,為我們這個如今偉大強盛的民族而鼓掌。是的,他就像是一座城牆,一座堡壘。他堅固的無堅不摧,讓我們從此無懼於風雨,可以昂首挺胸的將我們心中的那片熾熱大聲地喊出來。

家鄉新貌

清晨,太陽帶著紅紅的笑臉從東邊的小山上慢慢升起了。我帶上女兒漫步於村道上,感受晨風和朝陽帶給我們的快樂。九個來月的女兒還沒學會說話,她用稚嫩的小手指向太陽,像要告訴我什麼似的。也許女兒也喜歡這初升的太陽吧!冉冉上升的太陽發出柔和的光線,萬物沐浴在晨光中顯得格外精神,大地煥發著生機。
走在寬闊的水泥村道上,路旁竹林處傳來小鳥啾啾的晨唱,不由得讓我想起十六年前的一天。那天,天上下著大雨,我和哥哥早早地起來准備上學,可是走出門口一看:小河裡的水漲得快要進家門了,稻田、路面全淹了,渾濁的水不斷地往低處滾去。怎麼辦呢?看著面對的同學都背著書包去上學了,我們越來越焦急了。爸爸二話不說,就挽高褲腿要背我過去。越往前走,水越深,爸爸的腳步也越來越重。漸漸地水淹到了爸爸的大腿處,我的小腿也泡進水裡了,水沖擊著我的小腿。爸爸穩了穩身體,細心地摸索著路的方向,一點點地挪動身體,生怕一不小心掉進路兩旁的稻田或河溝里。好不容易才把我背過來,又倒回去把哥哥也背過來,我們才能按時回校讀書。放學回家時,那原本坎坷不平的泥路經過雨水的浸泡和來往的車輛、行人的輾踏,已經變成一片泥濘。我走在上面,不時地打滑,有時還得與哥哥互相攙扶才能通過。像這樣的日子常發生,讓我既愛讀書又害怕去讀書。恨不得自己快點長大,到外面去讀書。
直至2004年的夏天,我畢業回到了家鄉的鄉村小學任教。當我重新踏上這條路時,發現這一切已經不再是我記憶里的泥濘小路了,而是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看著穿梭於馬路上的行人、摩托車、小汽車,還有樹立在馬路兩旁的一棟棟小洋房。一路走來,還發現不少廠房和游樂場所呢。我不禁感慨:家鄉的環境優美了,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悄然變化了。
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鄉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來到學校,我發現校園漂亮多了,以前熟悉的瓦房不見了,小平房課室也變成了三層高的樓房。課室里沒有了那破舊的雙人木板長桌的影子,擺放整齊的是統一標准化活動升降課桌。教學樓除了課室和教師辦公室,還多了圖書室,音樂室,電腦室……看到50台嶄新的電腦整齊地擺在室內,我激動不已:農村孩子終於有自己的電腦課堂了,農村孩子接觸世界的距離更近了。
在任教其間,我深深地感受到祖國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對農村孩子的關愛。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貧困生補助生活費,同時享受城市最低保障政策家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當地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同步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學校還不斷地增加教學設備,完善辦學硬體和軟體設施。這一切都得益於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級政府對教育的重視。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可以為偉大的祖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的驕傲。祖國的繁榮富強,已經使我們農村地區教育事業飛速發展起來,擺脫了落後的面貌。
女兒的伊呀聲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她指著不遠處球場旁的健身游樂場地,那裡已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嬉戲了。祖國就象這冉冉升起的太陽,帶給孩子們一片光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我祝願祖國明天更輝煌,人民生活更美好!

Ⅷ 給個在課堂上講的3-5分鍾的合適的小故事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一邊幫父親看店,一邊依舊不忘學習。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沒有紙沒有筆,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

華羅庚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難。首先是在他童年時,家貧,失學,患重病,腿殘廢。第二次劫難是抗日戰爭期間,孤立閉塞,資料圖書缺乏。第三次劫難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圖書館,將他的助手與學生分配到外地等。

拓展資料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Ⅸ 鄧小平爺爺小時候的故事999字左右

1910年,6歲的鄧小平進入私塾讀書。蒙童時期的功課主要是讀《三字經》、《千字文》等。那時,老師講課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讀,然後讓學生死記硬背,可是,聰明伶俐的鄧小平卻愛動腦筋,敢於不懂就問,一直到弄明白為止,所以他背課文總是理解著背,不僅背得快,而且記得牢,為此,老師也特別喜歡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養下,鄧小平學會了用毛筆寫字。他對寫字特別感興趣。每天放學後,他從不在路上貪玩,回到家裡,讀書後便開始反復練習寫字。經過私塾寫字課的嚴格訓練,鄧小平的書法有了良好的基礎。
酷愛讀書、習字的鄧小平並不是個小「書獃子」,他非常活潑頑皮。每天放學回到家中,他總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讓她們坐好,自己則站在她們對面,學著課堂上老師的樣子,一隻手*在腰部,一隻手拿著書,一邊搖晃著腦袋,一邊背誦著剛學會的詩文,逗得家裡人哈哈大笑,都戲稱他為「小先生」。
不僅如此,年少的鄧小平還表現出了過人膽識。
在鄧小平家附近,有兩塊高3米、寬1米的石碑,立在兩個巨大的石烏龜背上。這是清朝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兩名廣安籍高官鄧時敏和鄭人慶的功績而賜造的。當地老百姓對它十分敬畏,誰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來禍災。
有一天,鄧小平和村裡的一群小夥伴玩耍到這里,看著巨大的石烏龜,他眼珠一轉,招呼小夥伴們:「我們爬到烏龜背上去玩好不好?」別看小夥伴們平時都挺聽從鄧小平的,可這時卻嚇得紛紛往後退著說:「我可不敢,聽大人們講,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會生病的。」可鄧小平卻堅決不信這個邪,他說:「一個石頭打的烏龜有那麼神嗎?我不信,你們不敢爬,我去爬

Ⅹ 用蘋果,鋼琴,天空,小鳥,蜜蜂,荷花,書包編一個小故事 回答就採納你,要回答的好一點哦

有個女孩,從小喜歡彈鋼琴。今天,她背著書包。看到天空有隻小鳥飛去了公園,於是被吸引跑進了公園,一進去,就看到了右邊荷塘里美麗的荷花,左邊一瞥,看到了路邊的草地上,蜜蜂正飛在月季花上采蜜。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