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讀書有關的故事作文
A. 求關於讀書故事的作文。(400字)
我愛書,但更愛讀書。
也許你們在想,讀書有什麼意思,乾巴巴的,還不如看電視、玩電腦呢!但是,書能寫出情感,電視卻不能。正是因為書好看,有人物、感情,我才會經常「抱」著它們,一看就忘了時間。
有一次我回家後,急急忙忙開始寫作業,因為那晚我還有英語課。寫著寫著,眼睛就「跑」了,死死地盯住昨天沒看完的那本書。結果手也失控了,不由自主地把書拿下來,「不聽話」地翻看起來。看著看著,便被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吸引,「走火入魔」了,連放在手邊的表也顧不得看一眼。直到媽媽回來把我叫「醒」,我才看了一眼表:媽呀!差20分鍾上課,我包還沒收拾哪!我一急就以超人的速度收拾,可還是晚了幾分鍾。
怎麼樣,厲害吧!看書可以忘了時間。是啊,誰能抵擋住那種誘惑呢?引人入勝的標題,豐富多彩的內容,華麗優美的詞語……這真像一個餓著肚子的人見到美味大餐一樣,那種對讀書如飢似渴的感覺,它可以把我們帶進浩瀚的天地,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讓一貧如洗的人得到一筆精神的財富!
讀書的益處是無窮的,你還在握著手中的游戲機嗎?你還在看那些幼稚的動畫片嗎?你還在某個地方無所事事嗎?拿起一本書,它可以令盲人見到光明,它可以使一個愚者變得聰慧,它可以使你敞開心扉!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B. 關於刻苦讀書的故事作文
我和書的故事
我很愛看書,書是我的朋友,是知識的海洋,是智慧的殿堂,我的生活離不開書。書能帶給我快樂,但是在某些時候,書也能帶給我懼怕。逆行知道為什麼嗎?跟我一起來吧!這個暑假,我的眼睛進行了散瞳,不能出門也不能看書。這下我可倒霉了,見書就想看,姥姥又不讓,心裡直癢癢。無奈之下,自號偷著看。
那天中午,姥姥回自己屋睡覺去了。我來到書房,輕輕地拿了本書,然後躡手躡腳地走回卧室看。我已拿到書便進入了「真空狀態」,專心致志地看書了。在不知不覺中,時間慢慢過去,我看完了一個故事,感覺口有些渴,便去打了杯水。不只是我吵醒了姥姥,還是她壓根沒睡,就在我正要回屋的時候,她突然問道:「在屋裡干什麼呢?為什麼怎麼久才出屋?」我背著突如其來地訊問嚇倒了,心裡亂慌慌的,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沒,沒干什麼。」說完便溜回屋,繼續趴在床上看了。看邊祈禱:可不要被發現呀!
不知不覺中,我又融到書中去了。我像做夢一樣,感到我成了書中的美麗少女。我和故事中的人來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我們看到了好梭魚,又美麗的熱帶魚,兇猛的大白鯊,八隻爪子的章魚......突然,一隻大手猛拍了一下我的肩頭,並聽到一聲大叫:「干什麼呢?」我忙把書藏到背後,明回答道:「沒干什麼。」「沒干什麼?你浩大的膽子。」姥姥話鋒一轉,「反正你也不管你的眼睛了,我也就不管了。」說完便轉身走回屋了。我見她回屋了,便若無其事地拿起書,繼續看,直到把書看完。
我將書放下,像是品味美味一樣地舔了舔嘴,將書合上了。雖然眼睛很疼,但我很開心。此時我感受到了林海音竊讀的滋味——我是快樂的,也是懼怕的!
如是男生,改一些詞即可
C. 關於記敘文 以<<讀書的故事>>為題的作文
1
我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小書蟲」,說起讀書來,我的話就多了。
小時候,爸爸總在睡前給我念故事。可是,他常常到了他覺得困了時,就把一整頁密密麻麻的故事「濃縮」成一句或者兩句。我十分不高興,就讓媽媽給我講睡前故事。可媽媽經常幹家務干到夜深,她還沒講故事,我已經呼呼地睡著了。
從那以後,我開始讀一些注音讀物,如果在沒有注音的讀物里,我遇到了不懂的字我就讀它的一半或者它的形近字。有一次,我覺得一個叫「玫瑰小姐」的故事很好聽,就讀給爸爸聽,我讀起來:「『什麼』『鬼』小姐。從前,……「我剛讀完題目,爸爸就笑得前仰後合。我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大概到了一二年級吧,我漸漸學會了查字典。一口氣讀完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一次,我在吃烤麵包時,說:「今天我烤麵包,明天我做酒,後天王後孩子到我手,我姓盧薩卡江東多幅鑼鼓裡根,這樣的姓最少有!」
到了三四年級,我已經在語文課本中讀了不少科幻故事,如:《院子里的悄悄話》、《紙奶奶過生日》、《萬能膠水發明記》等。我不再僅僅嚮往童話世界,我漸漸喜歡上了《十萬個為什麼》等科普書籍,成了現代科技課上的活躍分子。
現在,我又喜歡上了楊紅櫻阿姨寫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我從書中學到了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不能有妒忌心,對每一個生命都要賦予愛,人不能記仇等。
我喜歡讀書,我心中始終銘記著冰心奶奶說過的九個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2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了書,我的生活便枯燥無味,沒有了書,就像沒有了生活中的樂趣,讓我再也開心不起來。書,是和我有了不解之緣的良師益友。
記得我9歲那一年,我開始並不喜歡讀書,一看到書便頭昏腦脹。直到有一天,我10歲的姐姐在看《安徒生童話》看得入迷時,我很好奇,便走過去看那本書,雖然只看一個故事便被那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彷彿那本書是一塊磁石,我被那本書緊緊地吸引住了。當我的姐姐看完時,我便急沖沖地跑過去,如痴如醉地看著那本書,直到媽媽叫我出來吃飯時,我才發現,我已經坐在那裡讀了二個多鍾頭了,我獃獃地去吃中午飯,吃完飯了又去繼續看書,一直把書看完了。到了小學三年級時,我買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那時,我並不喜歡看這類書,可是。當爸爸給我講了魯迅先生的故事後,我改變了觀點,鼓起勇氣去看那本書,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那本書讀完了,可是,我並不感到累,反而感到非常開心,非常快樂,因為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以後,我從四年級開始,便開始讀作文選了,並且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我讀了好幾本作文選,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寫作能力也稍有提高。
讀書使我增長知識,書是我的最愛,我永遠與書為伴。
3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一碰到新書,就會津津有味地讀個沒完。幼兒園時讀插圖書,學會了拼讀後,我就讀注音故事。什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裡面的故事一個也不放過。到了十歲時,我就開始讀名著了。我的書架上也擺滿了中外名著,除了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外還有《冰心作品選》《朱自清散文集》《愛的教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
記得有一次,媽媽單位發了200元書券,我非常高興,這意味著我又可以讀許多新書了。媽媽塞給我100元書券,我迫不及待趕往新華書店,可已經晚了,我夢寐以求的《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已經被銷售一空,我懊惱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著腦袋。媽媽的一句親切的問候,終於讓我那憂傷的堤壩決口了,我放聲大哭,眼淚噴涌而出:「《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那本書已經賣完了,我以後再也讀不到了!」媽媽則在一旁笑嘻嘻地說:「原來為這哭鼻子呢,別哭了,媽媽給你搞定!」
第二天,媽媽下班回來了,手裡多了一個包裹,媽媽把包裹擱在我面前,一臉輕松地說:「打開看看。」啊!竟然是《感動小學生的一百個母親》!媽媽真是說話算話,立竿見影!我張開雙臂和媽媽擁在一起。隨即,我就捧起書本,甜甜地讀了起來。
讀書是甜的,讓這種甜甜的滋味伴隨我的一生吧!
D. 關於讀書的故事,是一篇作文500字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王亞南苦讀成才
王亞南睡三腳床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E. 關於讀書故事的作文
書——我的朋友
我特別愛看書,家裡的書櫃里排滿了我喜歡的數不清的書。因為書太多,我看完一批,媽媽把它們送走一批;然後我又通過各種關系買了一批。循環往復,總也送不完,也買不夠。由此,我和書的故事也越來越多。
看書
我酷愛看書,特別是童話、小說,或一些作文書、偵破小說更是我的最愛。四年級上半學期,快期中考試了,媽媽制定了「法西斯式政策」,晚上不花上三四個小時,別想做完作業。好在我的《窗邊的小豆豆》、《戴小僑和他的哥兒們》、《草原上的小木屋》等書,都在抽屜里,媽媽玩電腦又很「專心」,我「天才小黑客」就有了可趁之機——明裡不讓看,偷著看還不行嗎?
這不,我做完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就看起了風靡全班的《親愛的漢修先生》。正當我看到第三章的「乞丐熊」時,心裡一陣羨慕……一個黑影出現在我的身後:「怎麼啦,書好看嗎?做作業,快點!別偷懶,否則當心這本書——嘿嘿。」可我不聽,還想把書藏起來,等媽媽走了繼續我的愛好。可已來不及了,媽媽見我這樣,一把把書奪走了。我只好唱著:「女孩看吧看吧不是罪……」
看書在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藏書
我酷愛看書,可媽媽的政策又難以違抗,於是我開展了藏書工作。
我藏書,可不是像收藏家那樣藏,而是偷偷摸摸的,像在搞地下工作一樣。元旦一放假,媽媽就准備沒收我愛看的幾本書。我欲擒幫縱,主動上繳了幾本厚厚的書,一是讓媽媽放鬆警惕,二是書厚,無論媽媽怎麼藏,都會落出破綻來。
把厚書處理掉後,就該考慮其它書了——藏。當媽媽不在家時,我就動用一切力量藏書。我左看右看,最後確定了座墊下面、枕頭下南、抽屜里等這幾處地方。於是,我分別把幾本好書安放在各個地方,還找了外婆來試效果——不錯,外婆沒發現。最後再把書隱藏得好一些,便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作業。
結果,媽媽回來後,一眼就看出了破綻,使我白白浪費了時間,反而得到了媽媽的「獎勵」——一頓臭罵。哎,真慘!
找書
我酷愛看書,所以惹得媽媽常常把我愛看的書藏起來。
在媽媽的眼皮下找書——不容易,就像從雞蛋里挑骨頭!不過,這也難不倒我。我找書,是有「技巧」的,是會開動腦筋的——觀察+動腦=書。
這不,媽媽又把我的書藏得很隱蔽,但有了上面的「秘訣」,我找書就很容易了。就像上次:
那是星期天,媽媽把我的《草原上的小木屋》藏起來了,既而陪著我做作業。我暗地裡把家裡的廚櫃觀察一番,並沒發現什麼異常情況。再仔細一看,媽媽的包怎麼在身邊?還鼓鼓的!我想到這里,便上去偷偷地踩了一腳媽媽的包。喲,從裡面露出了半本《草原上的小木屋》的彩色封面,我一看——大喜!急忙把鉛筆掉到地上,然後以撿鉛筆的名義「偷」到了手,做完作業,我又悄悄地看了起來。
從此以後,媽媽藏書,我來找書,最終,媽媽以失敗告終,我又贏了!
書,我的朋友,我的最愛!
F. 有關讀書有關的故事作文
我特別愛看書,家裡的書櫃里排滿了我喜歡的數不清的書。因為書太多,我看完一批,媽媽把它們送走一批;然後我又通過各種關系買了一批。循環往復,總也送不完,也買不夠。由此,我和書的故事也越來越多。
看書
我酷愛看書,特別是童話、小說,或一些作文書、偵破小說更是我的最愛。四年級上半學期,快期中考試了,媽媽制定了「法西斯式政策」,晚上不花上三四個小時,別想做完作業。好在我的《窗邊的小豆豆》、《戴小僑和他的哥兒們》、《草原上的小木屋》等書,都在抽屜里,媽媽玩電腦又很「專心」,我「天才小黑客」就有了可趁之機——明裡不讓看,偷著看還不行嗎?
這不,我做完了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就看起了風靡全班的《親愛的漢修先生》。正當我看到第三章的「乞丐熊」時,心裡一陣羨慕……一個黑影出現在我的身後:「怎麼啦,書好看嗎?做作業,快點!別偷懶,否則當心這本書——嘿嘿。」可我不聽,還想把書藏起來,等媽媽走了繼續我的愛好。可已來不及了,媽媽見我這樣,一把把書奪走了。我只好唱著:「女孩看吧看吧不是罪……」
看書在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藏書
我酷愛看書,可媽媽的政策又難以違抗,於是我開展了藏書工作。
我藏書,可不是像收藏家那樣藏,而是偷偷摸摸的,像在搞地下工作一樣。元旦一放假,媽媽就准備沒收我愛看的幾本書。我欲擒幫縱,主動上繳了幾本厚厚的書,一是讓媽媽放鬆警惕,二是書厚,無論媽媽怎麼藏,都會落出破綻來。
把厚書處理掉後,就該考慮其它書了——藏。當媽媽不在家時,我就動用一切力量藏書。我左看右看,最後確定了座墊下面、枕頭下南、抽屜里等這幾處地方。於是,我分別把幾本好書安放在各個地方,還找了外婆來試效果——不錯,外婆沒發現。最後再把書隱藏得好一些,便心安理得地做起了作業。
結果,媽媽回來後,一眼就看出了破綻,使我白白浪費了時間,反而得到了媽媽的「獎勵」——一頓臭罵。哎,真慘!
G. 關於讀書的故事的作文 300個字
說到讀書,有些人會搖頭說:「讀書悶死了,沒有一點意思。"可我卻不這么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就非常愛讀書,不管在什麼時候,我都要帶一本書,所以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和書很有緣,自從小時候,就喜歡翻爸爸那一大櫥櫃的書,而且還經常看見爸爸捧起書看,所以我從小就對書有著深厚的興趣。
媽媽看見我總是看爸爸的書,就給我買了一些小兒故事書。晚上,媽媽就坐下給我講起故事來。在第一個故事裡,我感受到了書的神奇,被書給吸引住了。從此,我每天都讓媽媽講一個故事。自從上了學,我認識了許多字,也會查字典了,終於可以獨立看書了。可是這樣還是不能全部滿足我的讀書要求。
到了現在,我還是書的愛好者。
我有一件剛發生不久的一件讀書故事,我講給你們聽:有一天,我們家大掃除,我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這真是太簡單了。我和媽媽打了一個賭,我要在半個小時內收拾干凈房間,如果我收拾干凈了,就贏了。如果沒收拾干凈,就輸了。
一開始,我乾的挺好,可是我找著了前幾天媽媽給我買的一本書。我還沒有看呢,現在看吧。好,說看就看。我放下活,津津有味的讀起來。我在書里泡著,像醉了一樣。也像在吸收著海綿里無窮的汁水,無窮的知識。此時此刻,我甚至想永遠在這種境界里。
「咚咚咚"。把我從書中叫出來了。我打開門,看見媽媽驚奇的樣子。啊,我看了表,兩個小時過去了,可是我還沒有收拾完。媽媽批評我一頓,讓我重新打掃。
這就是我的讀書故事,同時,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H. 關於讀書的作文 故事題材
有人說:「書是階梯,書是船隻,書是良葯,書是營養,書是智慧,書是老師,書是遺訓、忠千和命令》」書,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怎樣評價,都不為過。可是,若不讀或不會讀,書有何用?朋友:你不僅要擁有書,愛書,而且要勤於讀書,要學以致用,那才能充份體現書的價值。
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書海,巍巍書山。讓我們在書海揚帆奮進,勝利達到彼岸;讓我們在書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頂峰!
(2)事實論據
宋濂的讀書經歷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代重臣,被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禮樂,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 《元史》、著有《宋學士文集》。
他幼年家貧,常借書苦讀。在其《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敘述了自己苦讀的經歷:他細時就愛讀書,可是家貧買不起書。就經常到有藏書人家借書,一借到書,就日以繼夜地趕抄,即使在數九寒天,硯水結冰,手指凍僵,也不亭筆。他借書守信,按期歸還,有書的有家才肯不斷借書給他。
宋濂讀書時,遇到疑難,自己不能解決時,他就長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尋訪名師指教。逢嚴冬季節,他忍飢挨餓,頂風冒雪,穿過巨谷,爬上大山,兩腳凍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繼續尋訪老師。宋濂十幾年如一日刻苦讀書,終於取得傑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讀書如一日
蔡元培,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知識界的卓越越先驅。編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從少年時代起,就勤於讀書,百般天蚊蟲多,晚上讀書時把一雙腳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專心致志地讀書。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爭中,從未停止過讀書。他晚年回顧說:「自十餘歲起……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由於他一生讀書不輟,因此,他知識淵博,被譽為「學界泰斗」。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峰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為:「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峰嵐先生據此為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峰嵐讀到蘇軾贊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彭德懷書不離身
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彭德懷,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上書批評1958年以來的左傾錯誤,堅持正確意見而遭批判和免職。他被罷官後從中南海搬出來,在清理東西時,把元帥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統統上交。他說「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但是書,一本也不能丟。」把收藏的二十多箱書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線工作時,又把這二十多箱書帶在身邊。十年浩劫中,彭德懷身遭厄運,橫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還是那些書。他對警衛參謀說:「我別的沒有什麼吩咐,就是惦記我那些書。」
他工作之餘就沉浸書海,桌上、床上、櫃子上到處是書。他讀書十分認真,他讀過的書加滿了批註。
曹禺在澡盆里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里,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著書本聚精會神地看著,另一隻手拿著毛巾下意識地拍打著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為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為「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准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