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四年級講名人故事

四年級講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43:23

① 名人成長故事300字左右四年級

李陽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六十年代大學畢業後響回應黨的號召志願答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的學習狀況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1986年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 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開始奮起一博,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闢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絕對是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榜樣。基礎差不要緊,笨鳥先飛嘛,關鍵是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人家可以講一口流利、純正、地道的英語,我們也一定能!

②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二課名人小故事怎麼講

有了表情之後,小木偶又開始了旅行。 走了好長一段時間,小木偶看到小紅狐在旁邊玩泥沙,便走上去笑嘻嘻地打招呼:「小紅狐,你好!」小紅狐見了,笑呵呵地說:「我們一起到海邊去玩吧!」 到了大海邊,小紅狐告訴小木偶他會游泳的,便跳了下去。但是過了很久,小紅狐都沒游上來。小木偶有些等不及了,跳了下來。因為小木偶是木頭,所以他不會淹死。小木偶遊了下去,看到小紅狐躺在離水面很遠的沙地上,腮幫子一鼓一鼓地動著,臉一下紅,一下紫,一下白。小木偶顧不了多少了,沖過去,拉住小紅狐的尾巴,同時緊緊拽住她的一隻耳朵,雙腳奮力一蹬,游出大海。小紅狐呼到空氣,醒了過來。他非常感謝小木偶救了他,小木偶難為情地低下了頭。這時,小紅狐吃驚地問道:「難道你也會難為情?」小木偶說:「是一個藍鼻子的小女巫送給我的,她還送給我很多的表情……」小紅狐低下頭,像變魔術似的變出一個紅背包。小木偶眼尖,高聲叫道:「這是我的包!這是我的包!」「對的呀,我拿來就是為了還給你。媽媽罵了我;爸爸打了我;神奇之花也凋謝了;在夢中審判我的白色天仙也罰了我……」 小紅狐開心地叫道:「這下我把紅書包還給你了,這樣我就不用挨罵了。偷的感覺真的不好!」小紅狐說完,對小木偶說:「我家裡有事,以後我們再見面!」 小紅狐走後,小木偶碰到了老婆婆,她正背著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小木偶上前和老婆婆打招呼,老婆婆有氣無力地說:「唉,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長得很胖,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小木偶歪著臉蛋對老婆婆說:「我可以幫你背小女孩,好嗎?」老婆婆懷疑地問道:「你真行嗎?」「行!」小木偶爽快地說道。老婆婆見小木偶這么自信,便讓他試一下。小木偶背著小女孩跟老婆婆來到超市門口。小木偶已是氣喘吁吁了,和老婆婆打了招呼後,便蹦蹦跳跳地走開了。 …… 幾天下來,小木偶幫助了好多人。他回去告訴老木匠他的旅行是多麼愉快,然後又開始了同樣的旅行。

③ 講五個名人的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④ 講歷史人物故事口語交際四年級

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

⑤ 我是四年級小學生,要做偉人。名人成長故事的手抄報。版面已做好,求又短又好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故事,快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鑿壁借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李白 】他小時候逃學 受了「只要工夫深 鐵杵磨成針」的啟發 從此發憤讀書
【甘寧 】他原來是一個惡霸 後來讀起書來(兵書)成了孫權手下的大將
【周處 】他原本是個壞人 後來認識了自己的錯誤 改邪歸正 成了一個學者。
【華盛頓的故事】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 「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屠格涅夫和他的童年生活】
屠格涅夫(1818-1883)的創作在俄國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寫過詩歌,在四五十年代寫過劇本、隨筆等體裁的作品,一生中完成了許多優秀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他善於體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思潮,關心重大社會問題,努力追求生活真實,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透過一系列的作品,敏銳地反映了俄國解放運動和社會思想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他在藝術上所做出的成就是卓越的。比如他在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表達,對於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長篇小說的結構以及發展俄羅斯文學語言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於俄國和世界文學界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他是俄國現實廣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於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出生在俄國中奧遼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的母親的一個庄園斯巴斯科耶一盧托維諾活村度過的。他的一部分作品也是在這里完成的。奧遼爾省一帶自然風光秀麗,給屠格涅夫以深刻的影響,有助於他描繪自然景物卓越才能的成長。屠格涅夫的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屠格涅娃是個非常任性、專橫的女地主,貴族的偏見和惡習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她很殘酷,經常體罰僕人,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不把農奴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的這種性情也表現在對等兒子的態度上。她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屠格涅夫後來回憶說:「在我生長的那個環境里,打人、擰人、拳頭、耳光等等,簡直成了家常便飯。」農奴主的殘暴行為,是屠格涅夫所難以容忍的的。童年時代的屠格涅夫就憎恨農奴主的暴行。
【愛提怪問題的「低能兒」------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學家,生於德國。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並在此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因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於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人之一,他創立的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具有「改變世界」的重大意義。那麼,這樣一位科學巨子的童年時代,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1882年,愛因斯坦來到這個世界已經3年了,卻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天真活潑,愛說愛笑。他總喜歡靜靜地坐在客廳里,歪著腦袋認真地傾聽從母親的指間流淌出來的優美動人的音樂。母親看著他那聚精會神的憨樣,開心地笑了,說道:「瞧你一本正經的模樣,簡直就像一個教授!嗨,我的小寶貝,你為什麼不說話呀?」愛因斯坦動了動嘴唇,沒有回答母親的問話,但他那對亮晶晶的眼睛卻撲閃撲閃地不斷眨動著,顯示出快樂的光芒,他的內心已經體會到音樂的優美流暢,但他卻說不出口。愛因斯坦的父親喜歡郊遊,經常興高采烈地帶著全家人到野外去遊玩。小愛因斯坦十分喜歡這種活動,那美麗動人的湖光山色,那聳入雲霄的參天大樹,那頌歌般的松濤,那金色的陽光,都使他沉醉,然而,他卻不愛說話,不能用語言把這一切表達出來。而比他小的妹妹卻象一隻百靈鳥,一路上歡快地唱著、叫著。鄰居家的孩子們經常在一起玩游戲,小傢伙們在一起盡情地唱呀、跳呀、叫呀,可這裡面卻沒有愛因斯坦的身影。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客廳的角落裡玩搭積木,一玩就是老半天,然後默默地坐著,忘情地欣賞自己的傑作。就這樣,小愛因斯坦已經四五歲了還不大會說話,這時,父母有點兒著急了:「難道他是低能兒,是個傻子?」父母親趕緊為他請來了醫生,卻沒有檢查出什麼毛病。小愛因斯坦在常人眼裡,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這一方面是因為他不大會說,一方面則因為他總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人覺得有些低能、傻氣,大人們甚至懷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礙。人們無法理解,這個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無知的問題,原來出自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求知慾。愛因斯坦那被人誤認為平庸低能的小腦瓜里,充滿了對這個陌生世界的苦思冥想、百思不解,幾乎沒有安寧的時候。在愛因斯坦四五歲的時候,一天,爸爸送給他一件小玩具——羅盤。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愛因斯坦為此心花怒放,立刻愛不釋手地擺弄起來。羅盤中間有一根指北針,尖端一頭塗著紅色,顫巍巍地抖動著,總是頑固而堅定不移地指向北方。愛因斯坦小心翼翼地轉動盤子,想偷偷改變指針的方向,但無論他怎樣轉來轉去那根針就是不聽指揮,紅色的那端依然牢牢地指向北方。小愛因斯坦急了,猛的一轉身子,從朝北轉向朝南,心想:「這個指北針總該跟著我走了吧?」但是定睛一瞧,他不由大吃一驚:紅色的一端依舊指著北方! 「太奇怪了……」愛因斯坦不知所措地喃喃著,「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他想去向父親詢問,可靈機一動,他馬上自己做出了解答:「對,這根針的旁邊一定有什麼東西在推著它,所以它能永遠保持一個方向。」 於是他翻來覆去地研究羅盤,想在指針周圍找出那神秘的東西。但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什麼也沒找到。這個童年之謎就此深深刻印在他的記憶中,揮之不去。也許,愛因斯坦日後對電磁場的深入研究,其靈感就是源於童年時代那謎一樣的小玩具羅盤呢。愛因斯坦的童年本來就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如今有了羅盤這個有趣的夥伴,他整天精神恍惚,越發沉默不語,父母還以為這次他是真的病了呢。這件有關羅盤的童年往事,給愛因斯坦留下深深的印象,甚至在許多年後,他還常津津有味地回憶。到了上學的年齡,與同齡孩子相比,小愛因斯坦依然顯得十分木訥,動作遲緩呆笨。在班上,他的學習成績很差,每次被老師叫起來背誦課文,便呆頭呆腦一句也念不出來。同學們私下裡都嘲笑他,認為他是一個「差勁的落伍生」。愛因斯坦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他雖然很愚笨,然而卻很善良、虔誠,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老實頭」。 6歲時,愛因斯坦迷上音樂,開始學習小提琴,小提琴奏出的優美音樂將他帶入了一個美妙的境界,音樂曾一度使他著迷。然而,練習小提琴時機械、重復的弓法和指法又令心生厭倦。就這樣,小愛因斯坦以平淡無奇開始了小學生活,又以平淡無奇而結束。此時的小愛因斯坦與同齡人相比,不僅沒有超長之處,反而多幾分笨拙。 10歲那年,小愛因斯坦告別了小學,成了一名中學生。此時的德國軍國主義思想如洪水猛獸般到處泛濫,到處橫沖直撞。在學校里也不例外。那些老師像軍人一樣將希臘文、拉丁文一個勁兒地往學生頭腦里塞,而學生的職責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對這種學習方式,小愛因斯坦煩透了,有意無意間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了自學數學上,數學成了他中學時代的最大的業余愛好。愛因斯坦的叔叔是一個工程師,對數學也很喜歡,有一次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寫了AB2+BC2=AD2,並滿臉神秘地愛因斯坦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兩千多年以前的人就會證明了,你也來試一試。」12歲的愛因斯坦此時還不懂得什麼叫幾何,但他被這個定理迷住了,決心試一試,他一連幾個星期苦苦思索,尋找著證明的方法,到第三個星期的最後一天時,竟然被他證明出來了。他第一次體會到創造的快樂,他的創造才能萌動了。隨著年齡的增大,愛因斯坦的眼界逐漸開闊,能使他產生興趣的事物也變得越來越復雜。12歲時,愛因斯坦得到一本硬皮精裝的幾何教科書。他懷著興奮神秘而又略帶恐懼敬畏的心情把書翻開,從頭一頁歐幾里德的第一條定理讀起,越看越入迷,竟然一口氣把全讀完,深深為幾何定理的精密、明確和嚴整所折服。對一些定理,他反復地進行琢磨和思考,有時還嘗試著撇開已有的論證方法,另闢蹊徑,自己來重新證明,愛因斯坦總會高興得欣喜若狂,他第一次深切體會到發現真理的巨大快樂。愛因斯坦幼年時代的好奇心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他的自信心也逐步增強。不久,他又自學了高等數學,中學里的老師已不是他的對手。當他的同學們還在全等三角形中跋涉時,小愛因斯坦已經遨遊在微積分的天地里了。愛因斯坦在數學王國里成績卓著,而其他學科引不起小愛因斯坦的興趣,成績就很差,不少老師對他這種學習態度都很看不慣,並多次責備過他。一次,小愛因斯坦的父親問學校里的教導主任,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從事什麼職業,這位老師竟直言說道:「做什麼都沒有關系,你的兒子將是一事無成。」這位老師對小愛因斯坦的成見非常深,認為他是一塊朽木,已再無雕刻的價值,竟勒令他退學。就這樣,愛因斯坦15歲那年就失學了,連畢業證都沒有拿到。愛因斯坦自幼養成了愛讀書、愛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有一段時期,他對《大眾物理科學叢書》這本通俗科學讀物著了迷,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把這本書帶在身邊,時時翻閱。正是這本書,不但使愛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權威的迷信,而且引導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宏圖大志。在少年愛因斯坦的身邊,還總是帶著一個小筆記本,那是為隨時記下靈感的火花而用的。16歲那年,又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占據了他的頭腦:假如某種光的接收器,比如:人的眼睛或者是攝影機,跟隨在光的後面,用光速飛奔,那麼,會發生什麼情形呢?他把問題捕捉住,記在本子上。但正確的答案又去哪裡尋找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又為自己設置了一個新的難題、新的挑戰。正是這個令愛因斯坦日思夜想的高難問題,孕育了未來相對論的神奇萌芽。也許,這可以看作是小愛因斯坦向科學堡壘發起的第一次勇敢進攻。小愛因斯坦日後之所以能取得輝煌成就,與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他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他是十分寬容的。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長道路上所扮演的就是保護他的氣質與性格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當愛因斯坦的「天才」還沒有發揮出來,還顯得很笨拙的時候,他的母親很著急,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一無所成,而他的父親則說道:「不用把此放在心上,孩子只是不能適應學校的規則,及學校機械的教學罷了。等他長大了,了解了周圍的一切後,就可以順利適應了。」父母沒有將他視「弱智兒」,沒有因為功課不好、被學校開除而責打他,而是給他一個很寬松的環境,循循善誘地幫助他成長與發展。 1895年的秋天,16歲的愛因斯坦離開了親人,獨自登上開往蘇黎世的列車,開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小比爾.蓋茨的「電腦夢」】
比爾·蓋茨(cÍ)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一個精力充沛(pèi)的孩子。不論什麼時候,他都在搖籃里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huáng)木馬。後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kù)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最好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游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一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游戲,也能編一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體,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一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一本《電子學》的雜志,指著一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說,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一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芯(xīn)片。兩人不久就弄到晶元,擺弄出一台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信息,他們就想成立一家命名為「交通數據公司」 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一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編程的工作。兩個夥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一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辟了pc軟體業的新路,奠定了軟體標准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系的。
【為了看書不吃麵包------海因里希·伯爾】
書店還沒有開門,一個瘦小的孩子已經等在書店門口了。他有一頭濃密的頭發,一雙閃著智慧的大眼睛,他蒼白的臉色顯示出營養不良,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書店門前有一大排台階,為了增加一點熱量,他便一級一級地從台階上跳下去又跳上來,慢慢地,身上感到暖和一點了。來往的行人看見這個小孩在台階上跳來跳去,都很奇怪地看他幾眼。這個小男孩名叫海因里希·伯爾,是小鎮上伯爾木匠家的第八個小孩。他是這個書店的常客。每天一放學,他便往書店跑。節假日,做完父親交給他的活,他幾乎整天泡在書店裡。可他只看不買。書店裡的店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家裡很窮,買不起書,也從不阻止他,讓他盡情地在書的海洋中遨遊,一來新書,書店裡的店員還會向他介紹。 終於,門開了,小伯爾第一個走進了書店。他很有禮貌地向書店裡的店員阿姨問好。阿姨熱情地問他:「小伯爾,今天想看什麼書?」 「《格林童話》還沒有看完呢。」小伯爾熟悉地走到書架前,拿起那本《格林童話》便急切地翻看起來。小伯爾眼睛發亮,緊緊地盯著書本,全神貫注地看著。他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了。《白雪公主》中7個小矮人有趣的生活,機智的談話逗得他輕聲笑了起來。他心想:7個小矮人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從來不會餓肚子,也沒有人欺負他們,我要像他們一樣該多好!他看到7個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又深深地被他們善良的行為打動了。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慌忙用手擦掉就要流出來的淚水,生怕被別人看見。小伯爾被書迷住了,忘記了時間,可肚子並沒有忘記時間,這時「咕咕」地叫了起來。小伯爾才想起父親要他吃了中飯後給教堂送雕像的事。他很不情願地放下書,拔腳往家裡跑。小伯爾的父親是一個木匠,專門給當地的教堂雕刻一些手工藝品。父親每天都要讓小伯爾給教堂送一次雕像,再把錢帶回來供一家人吃用。每次父親都要留給小伯爾一點零錢,讓他第二天上學時在路上買麵包吃。小伯十分愛惜他那少得可憐的錢。他每天買一個最小的麵包吃,把省下來的錢很小心地放到一個鐵罐里,再把鐵罐藏在一個別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小伯爾決定存了足夠數量的錢以後,就去買一本他最喜愛的書。然而,小伯爾的這個計劃不得不改變了。星期一在學校時,老師宣布為了讓同學們開闊視野,多閱讀一些課外書,他要在同學中開展一項活動,要求每個同學都拿出幾本課外書來,大家交換閱讀。小伯爾這下可著急了。他連一本自己的課外書也沒有。到時,同學們都有書交出去,唯獨他沒有,那多丟臉啊。可他鐵罐里存的那點錢還不夠買一本書呢。怎麼辦呢?又不能向爸爸要錢。爸爸每天從早到晚地幹活,掙來的錢只夠一家10口人吃用,不可能再有多餘的錢給他買書。如果每天能多存一點錢,那他很快就可以買到一本書了。要是把所有的錢都省下來,他兩三天以後就可以買本書。對呀,何不把買麵包的錢都是都省下來,這樣,兩三天後一本嶄新的書就是他的了。想到幾天後他將擁有一本自己的新書,小伯爾不由得興奮起來。下午,送完貨回來,爸爸又給了他一點零錢。他把那個小鐵罐拿出來,把錢一枚枚地放進鐵罐里,又小心翼翼地把鐵罐藏起來。晚上,他躺在床上,便在心裡默默計算著他已經有了多少錢,還要多少錢才能買本書,慢慢地,他進入了夢鄉。他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在夢里,他有了很多很多的新書,一會兒看看這本,一會兒又摸摸那本,他不知道看哪一本才好。他在夢中想:這么多的書,我怎麼看得過來呢?讓那些沒書看的人都到這兒來看書吧。於是,就有很多的小朋友到他這兒來看書。小朋友們拿著新書,大家都很開心地笑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小伯爾便向房間四周打量:「我的書呢,我的書到哪兒去了?」房間里空空的,一本新書也沒有。他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好夢。他想:總有一天,我會有夢里那麼多書的。 上學路上,他又經過那個麵包坊。一陣陣的奶油麵包香味直撲鼻孔,他使勁地咽著口水。麵包坊的老師看見他走過來,親切地招呼他:「小伯爾,今天想吃什麼麵包?我這里有奶油麵包、火腿麵包,還有新來的葡萄夾心麵包。」 小伯爾真想吃一個香噴噴的麵包,但他喜愛的新書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個謊:「謝謝您,我已經吃過了。」說完,他拔腳跑了起來。他想趕快離開這兒,逃離那陣陣香味帶來的巨大誘惑。老師在講台上講著數學題,可小伯爾的肚子在唱「空城計」了。早上沒吃麵包,現在肚子里空空的。小伯爾在心裡說:「肚子,你別叫了,我要買一本新書呢。等我把新書買回來,一定把你喂得飽飽的。」 就這樣堅持了三天,他終於存夠了買一本新書的錢。他把鐵罐里的錢倒出來,仔細地數了一遍又一遍。「足夠買一本新書了。」他自言自語道。他把錢又放回鐵罐中,抱著小鐵罐朝書店走去。 來到書店,他大聲地對書店裡的店員說:「阿姨,我要買一本新書。」 店員奇怪地看著他,說:「孩子,你有那麼多錢嗎?」 「我有,阿姨你看。」說著,他把小鐵罐高高地舉了起來,搖了搖,鐵罐里的硬幣發出清脆的響聲。 「你哪來那麼多錢呢?」店員不相信似的問他。 「我省下來的麵包錢呢。」 店員嘆了口氣,說:「可憐的孩子。」說著,她便去書架上拿了小伯爾最喜愛的《格林童話》。買了新書,小伯爾別提有多高興了。他把新書緊緊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回到家裡,他找了一張牛皮紙,小心地把書的封皮包起來。他把新書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聞著書頁中散發的油墨芳香。「這本書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書了。」 他有點不敢相信似地喃喃自語著。晚上他把新書放在枕頭底下,美美地睡著了。 長大以後,愛書的小伯爾終於成了一個寫書的人,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
【童年時代的魯迅】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裡,後來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裡寄居。安橋頭、黃甫庄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裡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里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劃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裡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裡的戲台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桿桿鋼叉躍上台去,愉快地玩耍著。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里,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漸了解了農民勤勞、質朴的性格,同時也看到了舊社會階段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魯迅和農民的孩子常念誦的一首漁歌中,就有這樣的悲慘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兩天不下河打漁),餓得發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要哭出聲。」這些對魯迅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農民「是畢生受著壓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一樣」。

⑥ 求適合演講名人故事

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