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達三國故事觀後感
A. 三國演義中故事的讀後感
記得禰正平裸衣罵賊把?
禰衡非常年輕,只有二十四歲。他的天賦之高是無須懷疑的,所謂"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儼然鶴立雞群。"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博聞強記之能,亦無人能及。他好像還精通音律,即興作鼓樂《漁陽》曲,"音節殊妙","淵淵有金石聲",可以令"坐上賓客聽之,莫不慷慨"。
然而禰衡天生是要罵盡世人的,和後世阮籍准備一副青白眼的處世態度不同,禰衡從不知世上有誰值得他青眼相加,所以一概報之以白眼。即使對人世間僅有的兩位知己孔融和楊修,評價起來照樣瘋瘋癲癲,沒遮沒攔,竟將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孔融稱為"大兒子",將楊修稱為"小兒子"。我們發現,世人一旦落入禰衡的嘴裡,其結果甚至比羊落虎口還要凄慘。他只要對你略略瞥上一眼,就可以破口開罵了。《三國演義》"禰正平裸衣罵曹"一回,對禰衡罵盡曹操手下作了詳細的描寫。仔細對照一下就會發現,他罵人很少是有道理的,僅僅因為別人長著個將軍肚,便罵人家是"屠沽兒輩",可使"監廚請客",這並不能讓我們佩服禰衡的口才。
禰衡罵人的特點是:首先,他不可能不罵人;其次,他從來不考慮給對方留點面子;第三,他也從來不給自己留有任何餘地。罵人之於禰衡,就像毒品之於癮君子,乃是不可遏制的愛好和沖動,為此,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自己將承擔什麼後果。拉攏一方,打擊一方,罵一些人,同時安撫另一些人,這些最基本的世故,禰衡全不知曉。那天他准備回荊州老家,一些人決定送送他,想到平時飽受他的辱罵,送客們也想報復,具體方法就是,在禰衡走來的時候,大家全體坐著不動。禰衡走來了,一見此景,立刻嚎啕大哭起來。"你哭什麼呀?"有人問。"走在一群行屍走肉之間,我能不悲痛欲絕嗎?"禰衡答道。
史書上沒有禰衡家世的點滴材料,使我們判斷禰衡的真實性格不無困難。比如他父母是否離異?他小時候是否飽受虐待?他出生時有否難產?等等,我們皆不得而知。盡管如此,我們仍可較有把握地看出:禰衡有著明顯的人格分裂症狀,他的反社會傾向與自戀態度,幾乎都是一眼可見的。這樣的症狀連弗洛伊德都無法醫治,今天看來,瘋人院是禰衡的必然歸宿。史書上也有禰衡"發狂疾"的記載,但作史者似乎僅把這次"狂疾"視為禰衡偶爾的使性子,而沒有想到那可能恰恰就是禰衡病灶的反映。在孔融要求他去見一見曹操的時候,禰衡因"狂疾不肯往"。
記得古斯塔夫.榮格說過:"很多在今天被看成精神病患者的人,在過去,他們往往能得到特殊的禮遇,他們反常的精神狀態,恰恰被視為不同尋常的證明。"拿這個觀點看禰衡,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這個飛越了歷史瘋人院的逃犯,在三國時代竟然頗有聲名,以至曹操雖然覺得"殺他比殺一隻老鼠還容易",又畢竟沒敢動手。
《三國演義》的讀者,對禰衡羞辱曹操一事已知之甚詳:曹操任命禰衡為鼓吏,本意是想寒磣他一下,沒想到禰衡竟然衣著不整地走進大廳。由於東漢宮廷禮儀對鼓吏的衣著有相當的要求,禰衡這一身丐幫打扮,無疑構成了對曹操的挑釁。禰衡之所以後來又答應曹操的要求,換上鼓吏的標准行頭,乃是為了實施下一步計劃:他當著眾人的面脫下身上的百衲衣,一絲不掛,然後再徐徐換上新的裝束。曹操無奈之下只能自我解嘲道:"我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反而被禰衡小子羞辱了一下。"人格分裂的禰衡,顯然從來就沒覺得曹操有甚可怕之處。他後來乾脆繼續穿上那身丐幫服,拄著根打狗棒,一屁股坐在曹操的營帳外,對曹操破口大罵。每罵一句,打狗棒就重重地朝地上戳一下。曹操即使"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時也按不住騰騰怒火。他喚來兩名虎賁衛士,准備下三匹良馬,禰衡就這樣被撂在馬上,被兩個武士一路挾持出境,作為禮物,送給了荊州牧劉表。
在劉表高朋滿座的客廳里,禰衡享受貴客待遇沒幾天,老毛病又犯了。他一面過甚其詞地贊美著劉表,不惜拿周文王加以比附,一面又對劉表手下眾人大肆嘲笑。老實的劉表起初還聽不出其中暗藏的嘲諷,待到下面的人怒而檢舉,才省悟到禰衡的刻薄。周文王素以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聞名於世,若劉表真屬文王再生,他手下應該決不至於如此昏庸不濟才對,不然,只能說明劉表與他手下一般無能。劉表還算聰明,他明白了曹操將這個活寶送給自己,本意正是為了借刀殺人。為了讓曹操看得起自己,他便依法施為,同樣將禰衡作為禮物,送給了當時屯駐夏口的將軍黃祖。
黃祖是個粗人,他開始雖也拿禰衡當寶貝賞玩,但當禰衡一仍其故地嘲諷起他來,黃將軍殺起人來可沒想到眨眼。結果,禰衡竟是像狗一樣被宰掉的。
傳說禰衡曾作《鸚鵡賦》,內有句雲:"心懷歸而勿果,徒怨毒於一隅。……托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如此悲哀的文詞,會否真地出自憤世嫉俗的禰衡筆下,古人就曾有所懷疑。看來辨清這一點,需要的首先不是古典文學知識,而是心理學知識。我想,驚人的張狂放盪與同樣驚人的哀婉悱惻,大概也只有在人格分裂者的意識層里,才可能得到統一。
禰衡死了,本著兔死狐悲的生命智慧,孔融先生應該有所警惕,收斂些才對。雖然禰衡非直接死於曹操之手,但以孔融的智力,他本能夠看出曹操與禰衡之死的間接關系。事實上孔融沒有,與禰衡一樣,他同樣認為世界上最不值得一怕的,正是連皇帝見了都要瑟瑟發抖的曹丞相。政績上乏善可陳的孔融,指摘起他人來可是一張利嘴。論凌空蹈虛,大言無狀,誰也奈何不了孔融,而一旦較到實處,比拼具體的統治才能,則又誰都不會買孔融的帳。孔融有次就和光祿大夫郗慮爭吵起來,分明孔融理虧,但曹操仍然願意充當和事佬,親自寫信為兩位和解。——孔融的骨頭只會因此更輕。
種種跡象表明,晚年孔融最大的樂趣,就是和曹操過不去,和曹操抬杠。他也許不知道,曹操完全有殺他的借口,而且殺了他都能把責任堂而皇之地推給別人。當然,如果孔融知道這件事,他也不妨自我膨脹地得出這樣的結論:曹操不殺他,乃是因為不敢,因為曹操怕他。
有件事讓孔融大為得意,並可以作為曹操怕孔融的證據。當年曹操將司徒楊彪放入大牢時,孔融不僅沒想到自己性命也有危險,反而對曹操威脅道:如果你繼續"橫殺無辜",我孔融"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你道曹操怎麼辦?嗨,曹操還當真放了楊彪。
出於管理上的需要,部分也和糧食緊缺有關,曹操於建安十二年下了禁酒令。奉行"杯中酒不空"主義的孔融不高興了,他忘了曹操其實也是一位講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性情中人,他壓根就沒想過曹操的立場,便嚷嚷著反對。孔融有給曹操寫信的習慣,在一封題名為《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的信中,孔融先是大談一通天有酒星,地有酒泉的歪理,繼而又露骨地譏刺道:"暴君桀、紂皆以色亡國,你何不幹脆把婚姻也禁了。"曹操好像給孔融回了一封信,原信雖已不可見,但從孔融復信中所謂"昨承訓答,陳二代之禍,及眾人之敗,以酒亡者,實如來誨"的語意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回信頗具語重心長的風格,還不乏大量有說服力的例子。
然而孔融是不可被說服的,他繼續尋找著向曹操發難的機會。曹操北征烏丸時孔融便大加嘲諷,待曹操大軍攻下袁紹的老巢鄴城,時為虎賁中郎將的曹丕捷足先登,將袁紹兒子袁熙"顏色非凡"的妻子甄氏納入懷中,孔融興致勃勃,再次給曹操寫信一封,遠兜遠轉地說什麼"當年周武王伐商紂王時,曾將紂王寵妃妲己賜給周公。"曹操雖然從軍三十年,手不釋卷,但還是被孔融這一新鮮典故弄迷糊了。想到孔融讀書很多,曹操便虛心請教,孔融緩緩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杜撰一個不存在的史實,用以挖苦他人,孔融在諷刺藝術上確實造詣不淺,曹操受到的捉弄委實不輕……
孔融幾乎是以某種視死如歸的態度,將曹操的涵養逼向極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隨著一道《宣示孔融罪狀令》的頒行,五十七歲的太中大夫孔融被押赴市曹,就地處決,其家族也慘遭株連。
關於禰衡我們已經看到,他的人格障礙已使他喪失了自我收斂的能力,同時他的生命態勢又極富攻擊性,雖然今天可以被瘋人院收留,但在古代,他在哪一個君王面前都註定討不到活路。孔融呢?我相信孔老夫子上天有靈,一定會氣得把天堂的地板跺穿。
B. 林漢達三國故事讀後感必須50字 高懸賞!
放假時,我喜歡沉浸在文化中心圖書館的書海里。我覺得每一本書都很有趣,尤其是《一公分鉛筆》這本書,更是發人深省。
六歲男孩小丁子,和姐姐住在偏遠山區的高原上。姐弟倆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忙牧羊、喂雞、做家事。直到慈濟團體發揮大愛,在村子裡蓋了一所學校,並鼓勵所有的小孩去上學,姐弟倆才開始接觸學校的教育。
每天晚上,當他們忙完所有的家事後,姐姐開始寫作業,小丁子則會念課文給媽媽聽。姐姐常常都會用著,只剩一公分長的鉛筆練習寫字,即使手中的鉛筆已經短得不能再短了,她還是捨不得丟掉。因為她知道鉛筆是大哥在城裡,辛苦打工賺錢買來的,所以她非常珍惜。即使大哥又買了新的鉛筆給他們,姐姐還是堅持要把筆芯確實用完,一點一滴都也不浪費。
看完了這本書,我有一點想哭的感覺,覺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平常我會要求媽媽帶我去書局買文具,雖然琳琅滿目的文具用品,應有盡有,我還是會挑三撿四、嫌東嫌西的,一點也不懂得惜福。
反觀故事中的主角,他們生長在貧困的環境中,連這種最便宜的鉛筆,卻都得來不易,但是他們不僅不會自怨自艾,更能知足常樂。尤其最令我佩服的是,她那種愛物惜物的觀念,不像我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所以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做一個知福惜福再造福的人。
C.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字少點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的故事。
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可有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端詳了他一會兒,就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
看到這里,我有許多感受。在學校里我們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吵架甚至告到老師那裡去,一連幾天悶悶不樂,心中像堵了個東西一樣,無法專心致志學習讀書。想想韓信的肚量,這樣做有意思嗎?韓信為什麼不和污辱他的人拼個你死我活呢?不是說「士可殺不可辱」嗎?項羽就為了他的所謂的氣節,兵敗垓下之後自刎於烏江了嘛!韓信之所以忍辱含羞,是因為他心中有明確大志向。為了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任何一切他都可以忍受,因為他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因此他不和小人計較,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走下去,最終成了漢軍總司令——大將軍,何況有時和你作對的人使你前進的步子邁得更堅定。因此,我們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要胸懷寬廣,和同學友好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 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D.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660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
這本書有許多許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漢達的心血,每一個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識結晶。記錄了歷史上一件件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一些成語典故。每一個章節都寫得栩栩如生,讀起來不那麼枯燥,都是那麼活靈活現。我也在其中領會到一些道理。比如說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這篇故事出現在兩千七百多年一前,講述了一個周幽王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戰爭,最後周幽王的兒子就是周平王帶兵打退了敵兵,大家封他為天王的故事。這故事恰好反映了現代人們的心態,為了自己的私慾,毀了自己的一生。還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們常稱的管鮑之交,現在形容人們之間最真誠的友誼,就像是管鮑之交一樣,其實這也是有歷史典故的。這個事件發生在鄭國,那時候鄭國很強大,當時也有不少的諸侯國,像齊、魯、宋、衛、陳等等。鄭庄公在鄭國為國賣力,憂國憂民,又是很能乾的國君,他跟許多人有來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見,連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沒奈何。他一死,四個兒子都要搶奪君位,鬧得鄭國沒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雞犬不寧。最後老四繼承了君位,鄭國就漸漸衰弱下來了。齊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他的母親是魯國人,另一個叫公子小白,母親是莒國人。這兩個公子的師傅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他們是古時候最要好的朋友,然後他們互幫互助,把兩位公子的關系弄好了,都有了很大的成就。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友誼的重要性,人們不能失去友誼,只有互相幫助才能像管仲和鮑叔牙一樣取得更大的成就。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E. 林漢達故事,讀後感400字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的故事。
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可有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端詳了他一會兒,就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
看到這里,我有許多感受。在學校里我們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吵架甚至告到老師那裡去,一連幾天悶悶不樂,心中像堵了個東西一樣,無法專心致志學習讀書。想想韓信的肚量,這樣做有意思嗎?韓信為什麼不和污辱他的人拼個你死我活呢?不是說「士可殺不可辱」嗎?項羽就為了他的所謂的氣節,兵敗垓下之後自刎於烏江了嘛!韓信之所以忍辱含羞,是因為他心中有明確大志向。為了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任何一切他都可以忍受,因為他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因此他不和小人計較,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走下去,最終成了漢軍總司令--大將軍,何況有時和你作對的人使你前進的步子邁得更堅定。因此,我們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要胸懷寬廣,和同學友好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 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F. 秦漢三國故事讀後感
三國,又見三國!
不過這一次的主角,可不是那個大殺四方的董肥肥。
好吧,我承認,三國我獨愛曹操,神馬劉皇叔、孫仲謀的最討厭了……
這本書是講述一個小曹賊的故事。
不是曹丕,不是曹植,也不是曹安民……
一如惡漢的熱血,但會嘗試著加入一些新的素材。不再是一味的爭霸,其實望父成龍,也挺有意思。
有點爽,有點白……
希望大家能喜歡這本書,喜歡小曹賊!
正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G.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100字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我非常喜歡歷史,在寒假裡我讀了《岳飛傳》、《三國演義》、《孫子兵法》、《水滸傳》、《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等。其中最好看的是《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讓我受到啟發的是「千金一笑」這個小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二千七百多年以前,那時周朝的周幽王光講究吃喝玩樂、沉迷於酒色。不顧國家大事。有個大臣叫褒珦,他勸周幽王好好管理國家大事,周幽王反而大怒,把褒珦下了監獄。褒家人為了替褒珦贖罪,就買了一個頂好看的鄉下姑娘,獻給幽王。周幽王把褒珦放了,就整天跟美人玩。但美人整天不笑,幽王下了一個賞格:誰能把美人逗笑一下,就賞一千金(周朝把銅子說成金)。這時有個小人叫虢石父,他出了個壞點子讓美人冷笑了一下。那個壞點子是:讓幽王點起峰火台,別的諸侯發兵來救。結果他們白跑一趟。都氣乎乎的走了。後來西戎真打來了,幽王再次點燃峰火台,這次一個救兵也沒來。因為諸侯們又以為幽王在騙自己。幽王和虢石父被殺了,美人也被搶走了。
我讀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作皇帝(或領導)的主要責任是:管理好國家,讓百姓安居樂業,不能沉迷於酒色,更不能失信於別人。而我的任務是學習,不能痴迷於游戲。
H.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三國歸普讀後感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最初,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來到我家,我只覺得它是一本歷史書
籍,說的一定是很枯燥乏味的歷史。我最討厭歷史了,小時候每次聽《百
家講壇》
,爺爺奶奶都聽得津津有味,而我因為什麼也聽不懂,所以會一邊
皺著眉頭,一邊捂著耳朵。現在不是老師要求看,我才不看呢!書一到家
我就把它給爸爸看,沒想到,爸爸看得十分投入。每天早晨,我起床時都
會發現客廳里的爸爸一邊端著飯碗吃飯,一邊在看《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
集》
,看完一段還繪聲繪色的給我講解其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許多成語故事及
歷史典故的出處。
我的好奇心來了,真的有那麼好看嗎?有一次,爸爸正在看,我忍不
住說:
「給我看看!
」於是,我便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覺得與我想像中
的歷史大有不同,林先生用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歷史故事描繪得栩
栩如生,但沒有像《三國演義》一樣,
「桃園三結義」
、
「草船借箭」這些故
事中都沒有,讓我感覺非常真實。我不禁看入了迷,也經常和爸爸交流其
中的很多故事情節。多麼有趣的歷史啊!
在《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里,我了解了很多知識,也發現一些古
人比我想像得更殘忍:春秋時期,鄭庄公的將軍都因為妒忌他的猛將潁考
的才能與權力,將他用箭射死;戰國時期,魏王的大臣龐涓為了鞏固自己
的權力,想盡辦法折磨孫臏;魏王的大臣須賈為了害范雎,故意說他私通
齊國,毒辣地打他
......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古人為了權力,也這么狠毒,我
不禁有些吃驚權力對一些人的誘惑。
在書中重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用人不疑」這個故事。
「用人不疑」
說的是戰國時期,魏文侯決心收復中山國,請樂羊去攻打中山國,而樂羊
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大官,他求父親別攻打,樂羊卻罵兒子不勸中山國
的國王,反而勸他。中山國的大夫看樂舒無法使父親樂羊退步,便把樂舒
殺了,將屍首煮成肉羹給樂羊送去,樂羊生氣極了,帶兵滅了中山國。我
非常佩服魏文侯與樂羊,佩服魏文侯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佩服樂羊
不循私情,為投靠的國家著想(他是中山人)
。
我發現,歷史上,一位君主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會對他好,還會把
自己的兒子送去當兵,如漢景帝、漢武帝、曹操、劉備、孫權
......
正因為他
們對百姓好,百姓們才會敬重他們,才會有人願意投靠他們。相反,像秦
二世、項羽、董卓、孫浩
........
他們對百姓非常殘酷,失去了民心,怪不得
會被消滅呢。
看歷史書,讓我明白了一些知識,懂得了一些計謀,看歷史書真好!
I.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應該怎麼寫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的故事。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可有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端詳了他一會兒,就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看到這里,我有許多感受。在學校里我們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吵架甚至告到老師那裡去,一連幾天悶悶不樂,心中像堵了個東西一樣,無法專心致志學習讀書。想想韓信的肚量,這樣做有意思嗎?韓信為什麼不和污辱他的人拼個你死我活呢?不是說「士可殺不可辱」嗎?項羽就為了他的所謂的氣節,兵敗垓下之後自刎於烏江了嘛!韓信之所以忍辱含羞,是因為他心中有明確大志向。為了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任何一切他都可以忍受,因為他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因此他不和小人計較,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走下去,最終成了漢軍總司令——大將軍,何況有時和你作對的人使你前進的步子邁得更堅定。因此,我們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要胸懷寬廣,和同學友好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 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