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與商人的寓言故事
⑴ 寓言故事讀後感
曾讀這樣的一篇寓言,令我感慨萬千,其內容如下:
濟水南岸有一位商人,一次渡河時,不幸跌進水中,人喊救命。有個打魚的人劃船去搭救他,還未到達,商人就許諾以一百斤金子相報。當打魚人把他救上岸時,商人卻給了十斤金子。打魚人向他評理,卻遭到商人怒斥:「你只是個打魚的,一天的收獲能有多少?現在一下子就得到十斤金子,還感到不滿足嗎?」打魚人沒再說什麼就走了。後來有一天,商人又不幸掉進水中,恰好打魚人又在現場。在場圍觀的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搭救,他回答:「這就是那個答應給金子而不兌現的人。」說完就站在那裡觀看,於是商人沉沒了。35作文網
這個寓言故事,似乎給了我們一個道理。因為商人的不守信諾,使到自己再遇險時得不到救助,告誡我們在人際交往時一定要誠信。大多數人可能認為故事的結局,都是商人一手造成的,無可非議。但是想深透一點,似乎又有另類的意見。
商人被救上岸後,對打魚的人說的那番話也全非無理取鬧。打魚人,以打魚為生,每天的捕魚量由老天爺決定,多少也不定。但一次見義勇為,便得到十斤金子,這可說是筆飛來橫財啊!他將商人救上岸後,因為所得的,與商人的話不符,便覺得不公平。因此,商人第二次掉進水中時,他就因為得不到那另外九十斤金子,而不管商人的生與死。商人掉進水中,第一次打魚人救他,是懷著一顆慈悲的心、一顆救人的心;第二次不救他,是懷著一顆貪婪的心、一顆埋怨的心。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果打魚人仍有一顆慈悲之心,我想,當他再見到商人掉進水中時,一定不加思索前去營救。但是,正因為人性本質的貪婪,造成了這樣的結局。那麼,我們還能認為結局是商人一手造成的嗎?
另外,我們不要忽視了在場圍觀的人的存在,想深一點,他們也是造成這結果的無凶之一啊!見到有人在水中掙扎,竟然不聞不問,難道他們是冷血的嗎?當然我不排除有人真的不會游泳,有心也無力!但眾人都不會游泳,未免也太巧合了吧!那也只能怪商人命中註定有此一劫了。但事實上是這樣嗎?35作文網
它雖然是一個寓言,但它卻活生生的,赤祼裸的反映了現今的社會,這是一個用金錢堆成的世界。毫無疑問地,金錢牽著人類的鼻子走,指揮著人類。這也是一個冷漠的世界,難道不是嗎?偶見街中發生交通事故,圍觀者眾多,七嘴八舌,卻只有那麼一兩名好人主動報警求助,控制交通。難道真是事不關已,已不勞心嗎?
我是一名現代人,但我卻在數現代人的不是,似乎很愚蠢!當我讀了這篇寓言後,內心的情感似乎壓抑不住我要寫下來,將心中的話說出來!但我始終生活在這樣的社會,有點無奈。最後,話是說完了,但自己不知為了什麼而說,是一時感觸嗎?也許吧。
⑵ 擴寫《買櫝還珠》這則寓言故事100多字(答案)
從前,楚國有一個賣珠寶的商人。
有一次,他想:每天賣珠寶也就這點錢,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呢?他冪思苦想,決定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盒子。於是他用名貴的木料雕了一隻盒子,上面綉滿了花紋,他又用桂椒來熏盒子,最後用小珠寶點綴其間。一個精美的盒子完成!商人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一個珠子放了進去,然後到鄭國去賣。
商人來到時鄭國,把珠寶放在桌子上。不一會兒,一位公子大步流星地走過來,看著商人的珠寶。
「公子爺,您買點啥?」商人問道。
「你說,在你這里,除了珠寶,還有什麼可以買?」公子不耐煩地說。
「可我這里的珠寶都是好品質,你看看。」商人一邊說,一邊將那名貴盒子拿出。
公子一看,立馬奪走盒子,細細地用眼睛「品嘗」,捧著盒子欣賞起來,愛不釋手。商人一看公子那喜愛的樣子,立即來了勁,問:「公子爺你要買嗎?」
「要,要,我買是當然的,快說價格多少?」
「公子爺,這......這可能有點貴......」
「別廢話!快說!」
「一......一千兩銀子!」
「好,便宜!我拿下!」
公子買下了盒子,打開看了看,誰知裡面放著一個又圓又大的珠寶。公子見狀,想:我買盒子不是珠寶,於是他把珠子還給了商人。商人知道了公子的心思,於是說:「你真是一個好人!」公子聽了十分得意,就走了。
商人心想,這個公子一定是頭號大傻瓜,他買珠寶,盒子就送他。結果他把珠寶還給了我,拿走了盒子。
⑶ 寓言故事《梁國商人》的作者是什麼
《梁國商人》的作者是雨凡。
人生哲理: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不能因為一朝得勢就對別人拋去冷眼,殊不知你也會有從頂峰跌落的時候
⑷ 求一個關於金錢的寓言故事
1、富翁
從前,有個百萬富翁,每天讓他勞神費心的事情跟他擁有的財富一樣多。所以,他每天都愁眉緊鎖,難得有個笑臉。
百萬富翁的隔壁,住著磨豆腐的小倆口。曾有諺語說,人生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但磨豆腐的這小倆口卻樂在其中,一天到晚歌聲笑聲逗樂聲不斷地傳到百萬富翁的家裡。
百萬富翁的夫人問老公:「我們有這么多錢,怎麼還不如隔壁家磨豆腐的小倆口快樂呢」。
百萬富翁說:「這有什麼,我讓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
到了晚上,百萬富翁隔著牆扔了一錠金元寶過去。第二天,磨豆腐的小倆口果然鴉雀無聲。原來這小倆口正在合計呢。
他們撿到了天下掉下來的金元寶後,覺得自己發財了,磨豆腐這種又苦又累的活兒以後是不能再做了。可是,做生意吧,賠了怎麼辦;不做吧,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丈夫心裡還想,生意要是做大了,是該討房小的呢還是該休了現在這個黃臉婆;妻子則在琢磨,早知道能發財,當初就不該嫁給這臭磨豆腐的。
尋思呀琢磨呀,之前快樂得很的小倆口現在誰也沒有心思說笑了,煩惱已經開始占據他們的心。更令小倆口痛苦的是,為什麼天上不能多掉幾個金元寶呢。
生活原本沒有煩惱,當慾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來敲你的心門了。
生活原本沒有痛苦,當你開始計較得失,貪求更多時,痛苦便來纏身了。
2、殺雞取卵
從前,村子裡有一個農婦和他的妻子,養了一群雞。其中有一隻母雞,每天都給他們生一個金蛋。
農夫和他的妻子心想,這只母雞的肚子里一定有一大塊金子!如果他們殺了雞,把那塊金子取出來,馬上就會得到一大筆錢。他們越想腦袋越發熱,於是,再也等不及這只母雞下金蛋了。
他們捉住母雞,一刀就把它殺了,打開肚子一看,發現這只母雞和一般的母雞並沒有什麼不同。這真是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了。
結果,這對愚蠢的夫婦不但沒有得到期待的一大筆錢,反而把每天穩得的金蛋也失去了。
3、愛錢的商人
有個非常喜歡賺錢的商人,他最大的嗜好是收集各國的金幣,已經到了近似瘋狂的程度。為了確保財寶的安全,他搬到了一個沒有人的島嶼上,讓環繞島嶼的大海來阻擋盜匪的襲擊。
在島上,這個愛錢的商人最大的娛樂就是反復清點、盤算、撫摸、擦拭這些金幣,不分白天與黑夜,他把這當成了人生的最大樂趣。
一天,他發現金幣愈來愈少,經過追查後才發現原來是他養的一隻猴子,常常趁他不注意時,把金幣從窗口扔到海里去。為了防止金幣遺失,商人在金庫房間上了大鎖,金幣就堆積在靠窗的大桌子上。
這一天,調皮搗蛋的猴子又在動金幣的腦筋,它突破種種困難溜進金庫,從成堆的金幣中隨意翻撿著各國的金幣。
為了證明自己的力氣和投擲技巧,它將商人視為生命的金幣一個個的扔出了窗外。要不是聽到商人將鑰匙插進鎖孔的開門聲,這只愛搗亂的猴子還不曉得要扔出去多少金幣。
愛錢的商人不知道會不會發現,他將金幣堆在窗邊,正方便猴子投擲呢。
4、光看不花
一個人把金子埋在樹下面,每周挖出來陶醉一番。然而有一天,他的金子被賊偷走了,此人痛不欲生。他從沒花過這些錢,每次只是看看而已,這些錢有和沒有對他來說都是一樣。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財富閑置就等於零,所以必須讓錢動起來!將每一分錢都通過周密的運作發揮最大的作用。
5、此地無銀三百兩
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裡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找了一隻箱子,把三百兩銀子釘在箱中,然後埋在屋後地下。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怕別人到這兒來挖,於是就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在紙張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貼在牆角邊,這才放心地走了。誰知道他的舉動,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兩銀子全偷走了。為了不讓張三知道,他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貼在牆上。張三第二天早上起來,到屋後去看銀子,銀子不見了,一見紙條,才恍然大悟。
「此地無銀三百兩」,本來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沒有三百兩銀子。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由於做事愚蠢,想隱瞞的事情反而暴露了。
⑸ 伊索寓言之三個商人故事簡介
一、《伊索寓言》—1、產生於希臘的古典時期.作者相傳是公元前六世紀後半葉伊索所作2、主要內容:《伊索寓言》內容豐富,有的影射當時社會現實,如《狼和小羊》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的殘暴和蠻橫;有的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如《農夫和蛇》;有的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如《螞蟻和蟬》.還有不少故事是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的.如《蚯蚓和狐狸》《鼴鼠》嘲笑吹牛皮說大話的.3、主要人物形象或重要篇目:⑴、《狐狸與葡萄》寫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說葡萄是酸的故事.有的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說時機不成熟.(在經歷了許多嘗試而不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輕視成功,以此來尋求心理安慰.)⑵、《狐狸和山羊》寫的是掉下水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井底,卻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⑶、《烏龜與老鷹》通過烏龜非要學飛翔不可,結果摔死的悲劇,說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性,不可違背規律.⑷、《蚊子和獅子》寫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雖然機智地戰勝了百獸之王,而它沉醉於勝利時卻撞上蛛網.諷刺那些取得一點成績而得意忘形的人⑸、《農夫與凍僵的蛇》寫農夫救了一條凍僵的蛇,而蛇卻本性難改,咬死了農夫.告誡人們,對惡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⑹、《智子疑人》說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系不同)遭到不同對待.⑺、《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⑻、《狼來了》: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⑼、《蚯蚓和狐狸》不能實現的計劃,全是空話.⑽、《螞蟻和蟬》:諷刺好逸惡勞(凡事都要預先有準備,才能防患於未然.)⑾、《兩只口袋》:說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⑿、《狐狸和狗》:騙子的伎倆總會被人識破的.⒀、《驢和狼》:面對像狼一樣兇殘、狡猾的人,我們不要害怕,也不必驚慌,要學會冷靜機智的應付.(有些人去做不該做的事情,自然要倒霉.)⒁、《馬和驢》:強者幫助弱者,他們才能共存.⒂、《銜肉的狗》:教導人們不要貪婪⒃、《龜兔賽跑》: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那些愛慕虛榮,自高自大的人
⑹ 金融類寓言故事
有一個商人到了一個山村,村子周圍的山上全是猴子。
商人就和村子種地的農民說,我買猴子,100元一隻。
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試著抓猴子,商人果然給了100元。
於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這比種地合算得多了。
很快商人買了兩千多隻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
商人這時又出價200元一隻買猴子,村民見猴價翻番,便又紛紛去抓,商人又買了,但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
商人又出價300元一隻買猴子,猴子幾乎抓不到了。
商人出價到500元一隻,山上已沒有猴子,三千多隻猴子都在商人這里。
這天,商人有事回城裡,他的助手到村裡和農民們說,我把猴子300元一隻賣你們,等商人回來,你們500元賣給商人,你們就發財了。
村民瘋了一般,把鍋砸了賣鐵,湊夠錢,把三千多隻猴子全買了回去。
助手帶著錢走了,商人再也沒有回來。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們堅信商人會回來500元買他們的猴子,終於有人等不急了,猴子還要吃香蕉,這要費用啊,就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處是猴子。
這就是傳說中的股市!
這就是傳說中的信託!
這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市場!
這就是傳說中的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