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教育小故事300字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㈡ 關於「養成教育」的小故事 300字 急急急!!!!!
1、 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在相同事件中的看法和觀點不同,也就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 ,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對學生平時的錯誤也要找准原因,區別對待。這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教育效果可能才會更有效!
2、培養好的志向,讓學生准確認識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學習科學知識也只能靠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要讓學生准確認識自己的基礎條件,才能樹立遠大理想,自主的學習,取得成功!
3、 釣竿和釣技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會說:好聰明的小孩。錯了,他如果只要釣竿,那他一條魚也吃不到。因為,他不懂釣魚的技巧,光有魚竿是沒用的,因為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有太多人認為自己擁有了人生道路上的釣竿,再也無懼於路上的風雨,如此,難免會跌倒於泥濘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為只要有釣竿就有吃不完的魚,像職員看老闆,以為只要坐在辦公室,就有滾進的財源。
㈢ 求一張關於教育的故事,三百字左右
我們班有個比較調皮的男生名叫奚潤心,平時都不怎麼用心,下課又愛瘋打,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老師們常常拿他沒有辦法。但是我發現這個孩子特別聰明,而且他的朗讀水平和表達能力都很強。某日早讀課,我走進教室,發現許多同學在領讀員的帶領下正認真地讀著課文,而他呢?到這個位置上走走,到那個同學那看看,不然就是坐在座位上蹺蹺板。當時,我看得眉頭直皺,恨不得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頓。但回頭一想,這孩子在家中就一直被父母打啊,罵啊,也沒起到多大的效果,光靠我罵一頓就有用嗎?於是,我就裝作沒看見,在巡邏的過程中,我來到他的身邊,摸著他的頭,微笑著說:「奚潤心,老師真想聽你讀書。」起初,他還顯得有些難為情,但當他看到我的笑容後,就毫不猶豫地端起書開始讀,那聲音是多麼得清脆、悅耳。當我轉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經完全投入到學習中了,還向我認真地請教了兩個字,都是課外書上的,我先告訴他怎樣讀,然後說:「如果從今天起你都能這樣用心讀書,那麼你就能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信不信?」他點點頭,非常用心地接著讀下去。在那天的夕會課上,我認真地總結了讀書情況,表揚了同學們的學習習慣,並對這個特別的男孩子說:「明天,你還能這樣讀書給老師聽嗎?」他使勁地點點頭。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里,他的變化越來越大了,不光當上了班級的領讀員,而且還被大家評為「寫字小明星」,端正美觀的作業本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課堂中的他變化更大,不僅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還能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並對他們作出有效的評價。一個個好詞妙句常常博得同學們的掌聲,我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你真了不起!」而他回報給我的就是那一臉燦爛的微笑。
回顧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如果我們能用贊美和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特別是那些缺點多於優點的孩子,他們的可愛之處也許就會不斷出現,帶給我們驚喜。如果這樣能使他們顯得更加自信、活躍,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㈣ 愛的教育中的故事300字
十月:1開學的第一天(無概括) 2 我們的老師 配巴尼先生叫我們默寫,他看見有一個臉上生著紅粒的學生,就問他有沒有發熱。一個學生乘著先生沒注意,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默寫完了先生教育我們要用功,要規矩。放學後,那個跳上椅子的學生請求饒恕,先生原諒了他。 2、災難(一個不幸事件) 一個叫洛佩諦的學生,上學時在街上看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孩在路上摔倒了。此時,有一輛馬車向他駛來,於是洛佩諦大膽地跳了過去,把他拖救出來。不料自己的腳被車子軋傷了。大家都稱贊洛佩諦是個勇敢的孩子。 3、格拉勃利亞的孩子 有一個來自格拉勃利亞的義大利男孩來到班級里。老師告訴同學們不管在哪所學校,同學們都應該親如一家,不應該因為來自不同地區的孩子就歧視他。因此,在班長德羅西的帶領下,同學們紛紛贈送禮物給那位新生並和諧相處。 4、寬宏大量的品德() 一天,班級里的三四個小孩正在取笑家庭貧窮有殘疾的同學克洛西。克洛西大怒,將墨水瓶向弗朗蒂擲去,卻打著了老師。卡羅納怕克洛西受罰便替他頂罪。但最後克洛西承認了錯誤,老師批評教育了那些欺負克洛西的同學。安利柯由此看出卡羅納的美好品德。 5、在閣樓上 母親帶安利柯去看望報紙上登載的窮婦人。在她住的閣樓里,安利柯發現原來她是殘臂窮困的克洛西的母親。閣樓里的物品簡陋,克洛西連讀書的燈也沒有但仍然刻苦讀書。母親由此教育安利柯要像克洛西一樣刻苦用功。 ★6、帕多瓦的愛國少年(每月故事) 一位帕多瓦的少年被父母賣給了戲法班子,飽受困苦。又輾轉法國、西班牙,後來逃出來,得到義大利領事館的幫助,登上回家的船,船上的一些旅客給了他一些銅幣,少年起初很高興,後來他聽到那些人辱罵他的祖國,他毫不猶豫地將錢砸還給他們,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十一月: 7、清掃煙囪的孩子 一個清掃煙囪 的孩子因為不小心弄丟了自己掙來的三十個銅幣,因害怕師傅打他而哭泣。幾個三年級女生知道後,號召大家募捐,結果許多人都掏出錢贈給孩子,沒帶錢的女孩便送給孩子一些鮮花。孩子高興地擦幹了眼淚。 8、萬靈節 萬靈節――一個祭祀所有死者的日子。在這一天,安利柯的母親寫了一封信給他,告訴他應該向所有的死者寄託哀思,特別是那些所有為少年兒童死去的人。 9、賣炭者與紳士 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在與燒炭工的兒子倍梯爭執時,氣急敗壞的辱罵了倍梯的父親,紳士知道後,逼著兒子向燒炭工和他的兒子道歉,又要求老師將他們安排坐在一起,紳士與燒炭工親切握手,諾比斯和倍梯友好擁抱,老師說「這是本學年最精彩的一課」。 10、我的同學可萊諦 我在散步時遇到可萊諦。他正忙著搬運木柴,還一邊復習功課。隨後,我跟著他到他家做客。可萊諦到家後還是忙個不停,做作業、賣木柴、為媽媽煮咖啡、照顧媽媽。當貨車來了,他又忙著搬木柴。我很羨慕可萊諦的幸福――既學習,又勞動,為父母擔憂。 11、納利的保護人 駝背的納利,身體小而弱,經常被人捉弄。但為了不使母親傷心,常獨自哭泣。有一次,弗朗蒂欺負他,卡羅納把弗朗蒂打得狼狽不堪,從此再也沒有人欺負納利,卡羅納成了他的保護人。納利的母親很感激卡羅納,並將項鏈送給卡羅納。 12、班級第一名 德羅西總是得第一。他開朗活潑,待什麼人都和氣總是毫不在乎地把所有的東西送給別人,像個大方的紳士。同學們都喜歡他。我嫉妒他,但後來與他形影不離。當我看到他抄寫每月故事感動得哭了的時候,我由衷的敬佩他。 ★13、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1859年,倫巴第解放戰爭期間,一小隊義大利騎兵,在樹林中一家農舍門口,看見一個十二歲左 右的少年。帶隊軍官問少年能否替他望望前面有沒有敵兵。少年不用報酬,很快爬上樹頂為軍官報告偵察到的敵情,敵人發現了他便開了槍,少年不顧危險,繼續偵察敵情,一顆子彈擊中了他,少年微笑著死去。人們敬佩他並以軍禮安葬了他。 14、窮人 安利柯的母親看到安利柯在一個抱著小孩的女乞丐前冷漠的走過後,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應設身處地為窮人著想,並告訴他窮人受施捨後的祝福會給自己快樂和健康,告戒安利柯要關愛窮人。 十二月: 15、雪球 放學時一群孩子在街上扔雪球,不幸砸傷了一個老人的眼睛,小孩們立刻逃散了。在圍觀的人群中,卡羅納鼓勵卡羅菲認錯,但他因為害怕而不敢,人們從他慌亂的樣子中了解到真相,想打他。卡羅納阻止了他們。卡羅菲嚇得哭著向老人道歉,有人要他跪著認錯,老人原諒了他。 ★16、少年筆耕 (敘利奧替父抄簽條)(每月故事) 敘利奧家生活清苦,父親只好利用業余時間替人抄寫簽條。敘利奧想為父親分擔,等父親休息後起來替父親抄寫。由於睡眠不足,敘利奧白天經常打盹,父親因而誤解他,但敘利奧為了家庭咬牙堅持著。最後,父親知道真相,請求敘利奧原諒,也更愛敘利奧了。 17、意志 斯達爾迪十分勤奮,盡管大家說他木頭木腦,但他鍥而不舍耕耘,從一開始連算術一竅不通作文錯誤百出到算術會解作文會寫,甚至還得了獎。老師表揚他但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依舊全神貫注,刻苦努力。他的父親因此十分高興。 一月: ★18、撒丁島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庫斯脫扎戰役打響。我軍遇到敵軍的瘋狂反撲,只好躲進那所房屋裡。大尉命令少年鼓手送求援信件到駐扎在遠處草地的部隊。這位少年鼓手義無返顧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不料,他被敵人的子彈射中。但是他一點也不畏懼,向目標一瘸一拐地快速前進。最後,他終於到達了目標,完成了任務,使這一戰役得到了勝利。而他,卻付出了失去左腿的代價。 二月: 19、隆重的頒獎儀式 上午,督學來頒獎。德羅西仍是頭等獎。一番講話後督學將二等獎授予班上最勤奮的學生波列科西,波列科西非常感動。督學將他獲獎的情況告訴了他的父親,平時虐待孩子的父親深受觸動,忍不住緊緊抱住兒子。 ★20、爸爸的看護人(每月故事) 一個少年受母親囑咐到醫院照顧離家一年後剛回國就生病住院的爸爸。少年看到病重無法說話的父親非常傷心,盡管醫院里發生的凄慘景象讓他心驚,但他仍然精心照顧著父親。後來,他見到了自己的父親,原來他認錯了人。爸爸要少年和他一起回家,但少年堅持留下來照顧錯人的「父親」,直到他死去。 三月: ★ 21、血濺羅馬涅(每月故事) 在一個下雨的
㈤ 關於陶行知的小故事300字以內8點之前
一次,他得到了1萬多元稿費,拿回家鎖在櫃子里,承擔著所有家務的妹妹看見了,問他:「家裡有老有小,錢也不多,能不能留1/4給家裡用?」陶行知想了想,溫和地說:「我要去南京勞山腳下辦曉庄師范,這錢要作為辦學的經費。我們家雖窮,粗茶淡飯還能維持。中國34000萬農民非但沒有飯吃,更沒有文化。用這錢去辦學校,是為農民燒心香,是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你在家裡省著點用,算是幫我去辦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
1927年,陶行知辦起了曉庄師范學校,開展鄉村教育活動。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政府武力封閉了這所學校,還通緝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工學團」、「勞工幼兒園」,繼續推行中華普及教育運動。
1939年7月,中國正是抗日戰爭時期。陶行知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為難童創辦育才學校,在普修課外,為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兒童,開設音樂、戲劇、繪畫、文學、社會、自然、舞蹈等課,培育人才。這個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專門人才。當時政治形勢緊張,經濟非常困難,為了把學校辦下去,陶行知經常要為募集資金四處奔波,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艱苦。
盛夏的一天,學生高纓聽說書店到了一些好書,想去看看。可是自己不認識路,就想請陶行知陪他一起去。他來到先生窗前,那情景使他吃了一驚:先生打著赤膊,臉上、身上流淌著汗水,正在伏案疾書。高纓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來意告訴先生,沒想到陶行知很快地回答:「現在不成。」高纓失望了,他很奇怪,先生平時最喜歡和學生在一起,也最願意幫助人,今天是怎麼啦?陶行知好像看出了他的疑惑,手指著晾在窗外的襯衫說:「我很高興陪你去書店,可是我的襯衫還沒有干。過一個小時你再來,好嗎?」高纓望著那還在滴水的白襯衫,心想:先生找借口吧?他說了一句「那就算了」,不高興地回去了。
過了一個小時,陶行知穿著還沒干透的白襯衫,笑嘻嘻地來找高纓。高纓還躺在床上生悶氣呢,見了先生,忙起身一起上街。後來,高纓還是想不通,就去問副校長馬侶賢。馬先生說:「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個名人,可是有誰知道,他為了你們這些孩子,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為了堅持辦學,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褲子都送到當鋪去了,換來的幾文錢解決了一天的菜金。夏天,他只有一件像樣的襯衫,這也不稀奇呀!」高纓聽著馬先生的話,眼圈紅了,他的耳邊又響起了陶先生上課時講過的話:「為了勞苦大眾,我們吃草也干;為了受苦小孩,我們要飯也干!」他的眼前出現了陶先生和同學們一起喝稀飯,鼓勵大家「勒緊褲帶共度難關」的情景,他彷彿明白了:為了辦學,先生捨得一切。
㈥ 家風故事 小學 300字
家風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家風是艱苦樸素。艱苦樸素,指吃苦耐勞、勤儉朴實,從來不鋪張浪費。爸爸說:「浪費是最不應該做的事。」只要我買了一些可以不買的東西,他就會嚴厲地批評我。一次,正好過聖誕節。我嚷嚷著要奶奶買禮物,奶奶答應了。到了文具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貨架,我恨不得把它們全買回去。東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隻藍筆身上,正當准備結賬時,我突然發現貨架頂端有一隻很漂亮的自動鉛筆,我心想:現在用的這支筆正好太舊了,今天正好換只新的吧。但掃過條形碼後,屏幕顯示為70元,「呀,這么貴!」我的心裡無比糾結:到底買還是不買呢?最終,我把這只筆買了下來。回到家,這件事被爸爸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筆能用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買更好的筆和別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這種習慣。」爸爸說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家風讓我養成了許多好習慣,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家風陪我成長!
㈦ 一個3分鍾的演講稿,一個小故事,但有教育意義,300字
我渴望成功,但我深深知道成功的真諦是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上進心,意志堅強,有毅力的人。
有句話是: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從這種意義上說。一個好的性格就是成功的前提。而習慣是性格的體現,下面我們看一個例子: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他博學多才,是愛國者,科學家,作家,外交家,發明家,哲學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拉丁文,並引導美國走上獨立之路。在他年輕時,他發明了一種方法,它首先列出成功必不可少的13個條件:節制,沉默,秩序,果斷,節儉,勤奮,誠懇,公正,中庸,清潔,平靜,純潔,謙遜。他決心獲得這13種美德,並形成習慣。為此他設計了一個成功記錄表,每一種美德佔一頁,畫好格子。在自我反省是,若發現當天未達到的地方,就用筆做個記號。他在自傳中特別記述了他的這一偉大發明,因為他的一切成功與幸福都受益於此。
富蘭克林希望成功,但是他首先還是培養自己的習慣。可以說它的成功得益於他的成人。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只有在嘗試中努力拚搏,才能在拼搏中獲取成功。 朋友,不去嘗試,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去拼搏,我們什麼也做不成。嘗試,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拼搏,會讓成功離我們更近!
㈧ 家風小故事300字
良好家風的是我們創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雖然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形成一種無形的道德力量,為我的獨闖世界指引方向。
小時候家裡很窮,在那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年代裡,一家人卻有著太多的快樂和幸福。
父親淳樸勤勞,愛看書,閑暇之餘會給我們講故事。
母親忠厚善良,勤儉節約,喜歡唱歌,偶爾也會唱給我們聽。
那時候,我們家破落的院子里,時常飄出歡歌笑語,讓艱苦的歲月也變得歡快無比。
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會說:「堅持就是勝利!」;父親每每都會表現出男子氣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父母的教育下,我們兄妹五人,三個大學生,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所經受的經濟困難可想而知。
現在回望,匆匆那些年,所有困頓窘迫竟沒有一絲印象,去面對眼前的重重困難,留下只有一家人積極陽光笑臉和團結奮進美好的畫面
㈨ 小學生知法守法故事300字
記得我還copy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看過一部叫《黑貓警長》的動畫片。幼兒時的我只覺得黑貓警長很勇敢、聰明。其實在那時我已經不知不覺的學到了不少法律知識,心中播下了法的種子。
上了小學後,法在我心中慢慢的萌芽了。我在1818黃金眼的新聞欄目上,經常看到因為酒後開車發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而失去生命的人,也有因為闖紅燈和別的車相撞,發生的慘劇。看到這一幕幕的慘狀,讓我心驚膽顫。使我對交通意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深深的體會到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這句話的含義了。
有句話叫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就是在告戒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雖然我們是未成年人,不用擔負法律責任,但我們也必須要遵守法律。從小養成好習慣。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可能你今天拿了別人的一枝筆,明天你拿了另一個人的一個本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這種苗頭得不到糾正,發展下去的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我呼籲大家,要從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要因為爭強好勝,一時沖動,觸犯了法律而追悔莫及。讓自己成為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