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請小故事

請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1 15:10:24

① 10篇50字小故事

(小故事1〕 有一個人作了一個夢,夢中他來到一間二層樓的屋子。進到第一層樓時,發現一張長長的大桌子,桌旁都坐著人,而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吃得到,因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師咒詛,全都變成直的,手肘不能彎曲,而桌上的美食,夾不到口中,所以個個愁苦滿面。但是他聽到樓上卻充滿了歡愉的笑聲,他好奇的上樓一看,同樣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彎曲,但是大家卻吃得興高彩烈。原來每個人的手臂雖然不能伸直,但是因為對面的人彼此協助,互相幫助夾菜餵食,結果大家吃得很興。
〔默想〕 沒有一個人可以不依靠別人而獨立生活,這本是一個需要互相扶持的社會,先主動伸出友誼的手,你會發現原來四周有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更需要和其它的肢體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長。
{小故事2} 有一個人經過熱鬧的火車站前,看到一個雙腿殘障的人擺設鉛筆小攤,他漫不經心的丟下了一百元,當做施捨。但是走了不久,這人又回來了,他抱歉的對這殘障者說:「不好意思,你是一個生意人,我竟然把你當成一個乞丐。」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經過火車站,一個店家的老闆在門口微笑喊住他,「我一直期待你的出現,」那個殘障的人說,「你是第一個把我當成生意人看待的人,你看,我現在是一個真正的生意人了。」
〔默想〕 你怎麼看一個人,那人可能就會因你而有所變,你看他是寶貴的,他就是寶貴的。一份的尊重和愛心,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善果,所以朋友們,不妨用心的看待這個世界用心的去尊重每一個人及自已,你將會發現,自己及周遭的人都有著無窮的潛力。
〔小故事3〕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默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其實每個人必定有很多的優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小故事4〕 有二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嘆息道:「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的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那女兒呢?」「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
〔默想〕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
〔小故事5〕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柱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默想〕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小故事6〕 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 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 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註: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小故事7〕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裡傳來打 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是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她沒有罵人。」
(註: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准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小故事8〕有兩個台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導游連 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說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先生女士 ,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註: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
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小故事9〕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 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厎」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 怎樣炒菜。」「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
,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註: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小故事10〕 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
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
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註: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
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份展現出來。)
〔小故事11〕 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沖突和爭執時,
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小故事12〕 誤會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的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發悔意。)
〔小故事13〕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麽沒有發明電燈?"
(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小故事14〕 不必緊張
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醫生說:"我現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
小明媽媽說:"在你來之前,我該做甚麽?"
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
時間了。"
(Take it easy,放輕松放輕鬆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
然自在的面對。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小故事15〕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
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
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
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② 請介紹一些幽默小故事\

少林寺院的藏經閣失火,結果燒毀很多珍貴經書,方丈不禁大哭。小和尚不知,以為方丈病了,問詢:「方丈何患難忍啊?」方丈哭曰:「老衲痛經啊!」 1.一隻黑猩猩和一隻猿猴在一片森林裡相遇,黑猩猩經過猿猴身邊後,黑猩猩大叫:「猿糞,真是猿糞啊!」 有三隻老鼠在比勇氣,第一隻說:我每天把捕鼠器當舉重練。第二隻說:我每天把老鼠葯當維他命吸。第三隻調頭走,另兩只問:你要去哪裡?他說:我要泡貓去了!

③ 十個簡短的兒童睡前小故事。

1、一小松鼠總是向小熊討蜂蜜吃。冬天來臨之前,小熊給了小松鼠一整罐蜂蜜。小松鼠說,「謝謝你哦。」然後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小熊憨憨地笑了笑,打了一個哈欠,睡著了。

冬眠結束後,小熊伸了一個很長的懶腰。他突然看到樹洞門口堆滿了栗子。小熊撓了撓頭,「我不吃栗子啊。」不過他還是很開心地笑了。

2、貓頭鷹先生喜歡上了月亮姑娘,他每晚都睜大眼睛抬頭看著月亮,一夜都不合眼。月亮姑娘很傷心地對他說,我們是不可能的,我們隔得太遠了。貓頭鷹先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飛到小河邊,對著月亮的倒影,悄悄的親了一口。

3、「你不用遷就我的,」小金銀花對變色龍說道「你只要變成你自己的顏色就好啦」。

「可是,」變色龍彷彿下了很大決心似的,紅著臉道,「你就是我的顏色呀。」

4、蘑菇天天都很開心,她自己總是晃來晃去,還有一隻小烏龜陪她聊天,她覺得世界上的幸福就是這樣無憂無慮了。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了超級瑪麗。

5、海龜先生喜歡貝殼小姐,他總是游上沙灘找她聊天。

有一天,海龜先生在海里睡著了,他被海浪沖上了沙灘,本來這沒什麼,可是他是肚皮朝上的,他努力了很久,想要翻過來。

「你在干什麼呀?」貝殼小姐笑眯眯望著滿頭大汗的海龜先生。

「哦,我只是想做個仰卧起坐。」他氣喘吁吁但假裝很愜意地說道。

6、「咦,這個綠綠的是什麼?不管了先吃下吧。」捕蠅草對著小主人遞過來的東西。啊,好難吃啊,看上去像上次吃的牙膏一樣,為什麼這么辣呀。捕蠅草皺了皺眉。小主人抱歉地看著捕蠅草。「這是芥末。」

7、小鴨子問小丹頂鶴。「你們晚上睡覺都是一隻腿嗎?」小丹頂鶴不假思索地點點頭。「那麼,你是用哪只腳呢?」小鴨子好奇道。小丹頂鶴想了好久,因為他之前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只好說,「抱歉,我也不知道。」小鴨子失望地走了。而今天晚上,小丹頂鶴失眠了。

8、小兔子今天喝了一包咖啡,睡不著了。她去找果子狸聊天。她覺得和果子狸聊天好開心,但是咖啡勁過了,她很困,不停地打著瞌睡。果子狸看著心疼。說道,你回去睡覺吧,我晚上又不用睡得,明天再聊啦。

小兔子打著呵欠點點頭。第二天晚上,小兔子又來找果子狸。「我今天喝了四包咖啡哦。」小兔子眼睛亮閃閃的。

9、她對著晚飯發愁,她不愛吃湯圓。突然,她發現一個湯圓自己流出了黑芝麻餡兒。她「撲哧」一下笑了。她問「你幹嘛呀?」

湯圓先生趕緊擦擦嘴,不好意思道,「沒啥,看你看的流口水了。」

10、鴕鳥成立了一個搭順風車活動。任何小動物都可以坐到鴕鳥的背上順路回家。有一天在送完所有的小動物後,她發現背上還有一隻小蝸牛。

她便問「你家在哪裡啊?我送你過去。」蝸牛說,「我家就在我身上。我只是害怕總是一個人。」

④ 簡短的小故事

1、魯人賣鞋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為什麼?」「草鞋,是用來穿著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發。憑著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2、袋鼠的故事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3、燒水的故事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4、友情的故事

貓和豬是好朋友。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郁悶的說: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豬說:不然怎麼做?貓說: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5、農夫的故事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

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⑤ 請給我提供幾個小故事!

農夫的金銀財寶
道理是:只有投入了勞動才會有回報,勞動是最好的寶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⑥ 請找一些有關孝的小故事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頌》等。 14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21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回答者:老妖真精-副總裁十一級9-2221:29

⑦ 50個成語小故事簡短

1,才高八斗

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經常遊山玩水,寫詩作賦,深得文帝的賞識。他因此驕傲地說:「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佔一斗,其餘的人合佔一斗。」

2,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3,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文公流亡楚國,受到楚王禮遇,承諾將來晉楚交戰將退避楚軍90里(三舍)。後來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兌現了他的承諾,真的先退避三舍,然後打敗了楚軍。

4、滄海桑田

從前仙人王遠和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去飲酒,王遠一行很快就到蔡經家,但沒見到麻姑的到來,就派使者去請。麻姑到來說她奉命去巡視蓬萊,已經三次見到東海變成桑田,現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遠說那裡又要揚起塵土來了

5、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能,想讓他輔佐自己。為表示誠意,劉備帶著關於和張飛,親自到卧龍岡諸葛亮家裡拜見。但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才終於見到,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6、一葉障目

有個書獃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後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7、栩栩如生

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他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

8、卧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9、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即位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庄王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並成為春秋五霸主之一。

10、千呼萬喚

白居易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因此被貶到江州做司馬。他來到潯陽江邊與即將離別的朋友送行,江面上傳來一陣琵琶聲。他們驅船靠近,千呼萬喚,才見到那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11、不拘一格

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卻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時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2、拔苗助長

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3,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結果趙括慘敗,自己戰死,趙國也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14,草船借箭

三國赤壁之戰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不然就軍法處置。諸葛亮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操水營。曹操令岸上的士兵,拚命向船上射箭,密密麻麻都釘在草人上。諸葛亮回來,把草人上的箭取下數了數,超過十萬只。周瑜的奸計沒能得逞。

15,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義,但被強大秦軍逐一打敗。義軍將領項羽率領軍隊北上,將與秦軍主力決戰。他帶兵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斗,毫無退還之心。終於以弱勝強,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⑧ 請您說幾個哲理小故事

一、馴狼牧羊
美國動物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氯化鈉葯片塞進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後短時間內消化不良,嘔吐不止,十分痛苦。嘗到了苦頭的狼從此對肉羊倒了胃口,改食其它肉類。由於母狼吃什麼食物,它的乳汁就具有什麼食物的味道,而狼一旦改變了食性,還會影響到幼狼。在狼改變了食性後,動物學家對其進行馴化,用於看守羊群。狼體力好,善於奔跑,忠於職守,能毫不猶豫地攆回失散的羊。羊見了狼,猶如老鼠見了貓,會乖乖的聽從狼的擺布。在野外,狼的主要食物是田鼠等有害動物,馴狼牧羊也就間接的保護了森林、草原,有利於生態平衡。
分析:這一事例說明——
1、人在規律面前不是消極被動、無能為力的,而是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認識和利用規律。動物學家認識了狼的食性規律,便著手改變狼的食性,進而對其進行訓練,使狼從吃羊到牧羊。這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的表現。
2、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動物學家通過改變狼的食性,使狼由吃羊改為吃田鼠等有害動物,就體現了這一點。
3、科學實驗作為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科學實驗能夠提高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使人類更合理地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

二、三個火堆
嚴寒的冬天裡,一群人點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燒,烤得人渾身暖烘烘的,有個人想:天這么冷,我絕不能離開火,不然我就會被凍死,其他人也都這么想,於是這堆無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滅了,這群人全被凍死了。
又有一群人點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個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檢柴,這火遲早也會熄滅,其他人也都這么想。於是,大家都去撿柴,沒有人烤火,都被陸續凍死在了撿柴的路上,火最終因缺柴而滅。
又有一群人點燃了第三堆火,這群人沒有全部圍著火堆取暖,也沒有全部去撿柴,而是制定了輪流取暖、輪流撿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揀柴,於是人人都去撿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溫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夠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燒,大火和生命都延續到了第二年春天。
分析:
1、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與部分的聯系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兩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當各部分已有序、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就如同第三個火堆,第三個群體發揮了優化組合的優勢,他們在處理取暖與撿柴的矛盾時,採取了輪流制度,一半兒取暖,一半兒撿柴,既照顧了整體利益,又兼顧了個體利益,既考慮了長遠利益,又照顧了眼前利益,他們辦事情選擇了最佳方案,實現了最優目標(讓火與生命延續到第二年春天),他們的聰明之舉不得不令人嘆服!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發揮,力量消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於各部分之和:像第一、第二火堆和群體,他們要麼只顧取暖,無人揀柴,要麼只只揀柴,不知烤火,不管哪種情況,對延續火與生命都不是最佳方案,最終都導致了可悲的下場!
2、貢獻與索取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我們要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既要對社會有所創造、有所貢獻,又要從社會中有所索取,得到必要的滿足。如果片面地強調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就是割裂了兩者的關系,是錯誤的。像第一個群體,人人只知烤火,不去揀柴,只求索取,不想貢獻,割裂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而第二個群體,只知揀柴,:不知烤火,只講貢獻,不談索取,同樣割裂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兩個群體的錯誤作法均導致了無法挽回的損失。第三個群體,即講貢獻又講索取,恰當地處理好了貢獻與索取的關系,難怪他們的生命與火能延續到次年春天!

從上面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哲學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它使我們能更好的認識世界,促進人類的發展進步。

⑨ 請推薦幾個勵志小故事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