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關氣量的名人故事

有關氣量的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12:23

⑴ 關於不依賴別人靠自己成功的名人故事

一、美國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她從小就又聾又盲,生活在沒有聲音,沒有光明的世界裡。但是她的老師恩師——安妮•莎莉文來到了她身邊,給了她生命的希望,並且教她如何說話。

她靠觸覺來了解別人的意思,靠觸覺來了解如何發音,靠觸覺來學習舌頭應怎樣動。她每天都十分勤奮地練幾個小時,有時每天竟十幾個小時在練。最終她完成了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

二、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三、少年時代的瓦特,由於家境貧苦和體弱多病,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他曾經就讀於格里諾克的文法學校,數學成績特別優秀,但沒有畢業就退學了。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導下,一直堅持自學,很早就對物理和數學產生了興趣。

為了發明蒸汽機,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四處漏氣,無法開動,但他沒有在困難面前怯步,繼續進行試驗。從1766年開始,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藝等各方面的困難,終於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樣機。

四、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五、貝多芬自小家境貧寒,不幸的是後來家庭經濟的頂樑柱——父親又因愛喝酒而失業,弟弟妹妹都張嘴要吃飯,媽媽需要錢治病,年幼的貝多芬不得不承擔起全家的經濟重擔。更不幸的是,他在26歲的時候,耳朵逐漸失聰了,但是他並沒有被嚇倒,直到他完全聽不見了還在不停作曲。正因為他刻苦鑽研的精神,使他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六、王羲之與"墨池"。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⑵ 關於氣度的名人事例、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才幹。管仲因貧窮,經常沾鮑叔的便宜,鮑叔始終能很好地對待他,不因此而說他的閑話。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當小白被立為齊國國君的時候,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齊桓公任用,在齊國主持政事,齊桓公因此也成霸業,多次聯合各國諸侯主持盟會,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這都是管仲的謀劃。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⑶ 歷史哪些名人氣量狹隘

歷史哪些名人氣量狹窄?歷史上的名人應該是周宇,她的氣度有些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幹。

⑷ 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名人事跡

(1)陳景潤為了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學了英語、德語,乃至俄語。無論酷暑還是寒冬,陳景潤都要花上十幾個小時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實哥德巴赫猜想時,光演算的草稿紙都裝了幾麻袋。

他將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寫入了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中。《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一經發表後,立馬引起了國際數學界人士的重視。

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高度評價了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並將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成果寫入書中,給其命名為陳氏定理。

(2)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3)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

他在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4)馬雲,阿里巴巴這個18個人50萬資金的網路小作坊,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最大的B2B商業網站;當年西湖裡隨波逐流的小舢板,8年之後變成了太平洋里的一艘中國互聯網航空母艦;當年那個普通的英語老師,8年之後變成了世界級的網路公司掌門人。

(5)鄧亞萍,她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親鄧大松曾經是河南省乒乓球隊選手。從鄧亞萍兩歲多開始,父親常常把鄧亞萍放在他的自行車上,帶著鄧亞萍到工人俱樂部看他們打球。鄧亞萍5歲起跟隨父親學打乒乓球,父親則給她制定了—套不同於常規的訓練方法。

開始,鄧亞萍拿的是橫拍,由於鄧亞萍個子長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讓她改打宣拍。鄧亞萍從小打球就特別認真。在鄧亞萍成長的道路上遇到過很多困難。

因為個頭矮,省隊不要她,這些情況父親都跟鄧亞萍說了,鄧亞萍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別人說你不行,你就要自己爭口氣,要加倍苦練才行,所以鄧亞萍從小就很乖,訓練特別能吃苦。

(4)有關氣量的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資料參考:網路_哥德巴赫猜想

網路-屠呦呦

⑸ 古代自強不息的名人故事

范仲淹 勤奮讀書 幼時家貧,沒有飯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讓它結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每天只能吃一塊,他朋友知道後,給他送來吃的,他就隨食物腐壞,也不碰,他跟朋友說不能讓自己學會享受,最後終於有所作為,

蘇秦 頭懸梁,錐刺骨,發奮讀書,最終以縱橫之術游說諸侯,與張儀名揚諸侯之間

宋濂 幼時家貧 但是好學 向地主家借書抄寫,冬天凍得手指不能彎曲,也義無反顧,最終成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⑹ 歷史上有哪些氣量小的人物

周瑜為人謙恭有禮,孫權雖然視周瑜為兄長,但是周瑜從來都不會居功自傲,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為忠心。周瑜為人也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為孫郎與周郎。
陳壽在《三國志》中贊揚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周瑜年少而有才學,高挑有姿容。為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眾人皆與他為友。唯程普因為較其年長卻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於是數次侮辱周瑜,然而周瑜每次容忍,程普自此對周瑜改觀,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譯文:與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沉醉了。)據《三國志》記載,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周瑜同程普、黃蓋等人齊心協力,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贊美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抄至佚名作者。這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⑺ 名人故事20個字左右

一、名人故事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李清照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該故事講述的是李清照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二、名人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三、名人故事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就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思考。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者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忙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就是書籍的話,然而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四、名人故事

民族英雄岳飛生逄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最後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

五、名人故事

玄獎就是唐代一位高借,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最後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禮貌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⑻ 歷史名人簡短小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大嫂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後來有一個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漢文帝親嘗湯葯

有一次漢文帝母親生病一直沒有好轉,漢文帝不分曰夜盡心照顧母親,把侍奉母親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怕宮女不夠細心,漢文帝服侍母親的病,總是很殷勤,看護得精心周到。

夜間睡的時候,眼睛沒有閉好過,衣帶沒有解開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對於母親的湯葯,必定親自嘗嘗,看看會不會太燙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給母親服用。漢文帝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親的身體才好轉過來。

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不但獨攬大權,更想進一步登上帝位。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

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5、蘇軾之房梁掛錢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6、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著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為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⑼ 古今中外通過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1、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2、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3、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5、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弦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9)有關氣量的名人故事擴展閱讀

有關勤奮的名言警句:

1、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2、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3、工作勤奮是最值得崇拜的。——托·卡萊爾《致妻子的信》

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錢三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