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奶奶講山中醫的故事
Ⅰ 你聽爺爺奶奶講過哪些老故事
我聽爺爺奶奶講過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沒有吃沒有喝,日子過得很艱難。
Ⅱ 聽爺爺奶奶講解放前的故事
我的奶奶(即我爺爺的媽媽)今天和我在一起交談,講她們的故事。老人今年90歲了,身子靈活,體質健康,心理什麼事都清清楚楚,耳不聾,眼不花。回憶起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時代奶奶感慨萬千,接著,奶奶講述了以自己的生活為主題的真實的故事,這就映射了當時中國社會底層人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時,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高爐,小爐,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著黑煙,成為當時大煉鋼鐵時期的中國最真實的寫照。
可底層人的生活怎樣,我們並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帶大家走進底層人的生活。
大煉鋼鐵時,村裡派來一些人拿著鉗子把家裡的門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鐵制工具全部寫下來,連鎖子也不放過。當時戲劇性的話:「真是到了夜不閉戶的境界了。」所有的鍋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著鋤頭挖地三尺。那時候,家家戶戶驚恐萬分,奶奶在夜深的時候把一個小鐵鍋藏進對門的一個小洞里,才使這口鍋免於被融化的命運。沒飯吃,公社開立了大食堂,幾個中年婦女有發小貼餅的,有舀湯的。奶奶說,她那時候是管舀湯的。一到中午,人們都提著飯桶和碗來舀湯,當時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湯來計算的。那做飯的鍋有2米直徑那麼大。奶奶那時要把勺子放平著舀,給誰少一點都不行,大傢伙都看著,要是那個是滿滿一勺子,他的斜著舀了,往外漏了點,就會覺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兒舀,而旁邊的大鍋卻無人問津。奶奶舀了那鍋舀另一鍋,累得受不了。當人們領完飯後,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點吃的,原來爺爺都吃了。奶奶說,她和爺爺的一頓飯一共才兩個半小貼餅子,你也許想像不到,那貼餅子的直徑還不到五厘米。但是爺爺以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飯,就把所有食物據為己有,吃了個精光。奶奶只好餓了一天。
Ⅲ 聽爺爺奶奶講他們過去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時,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高爐,小爐,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著黑煙,成為當時大煉鋼鐵時期的中國最真實的寫照。 、可底層人的生活怎樣,我們並不十分了解。今天我帶大家走進底層人的生活。 大煉鋼鐵時,村裡派來一些人拿著鉗子把家裡的門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鐵制工具全部寫下來,連鎖子也不放過。當時戲劇性的話:「真是到了夜不閉戶的境界了。」所有的鍋全部被拿走,假使埋在院子里,那些人就拿著鋤頭挖地三尺。那時候,家家戶戶驚恐萬分,奶奶在夜深的時候把一個小鐵鍋藏進對門的一個小洞里,才使這口鍋免於被融化的命運。沒飯吃,公社開立了大食堂,幾個中年婦女有發小貼餅的,有舀湯的。奶奶說,她那時候是管舀湯的。一到中午,人們都提著飯桶和碗來舀湯,當時都是定量的,按每人一勺湯來計算的。那做飯的鍋有2米直徑那麼大。奶奶那時要把勺子放平著舀,給誰少一點都不行,大傢伙都看著,要是那個是滿滿一勺子,他的斜著舀了,往外漏了點,就會覺得不公平,弄不好就要打架啊!姥姥十分公平,所以大家都去她哪兒舀,而旁邊的大鍋卻無人問津。奶奶舀了那鍋舀另一鍋,累得受不了。當人們領完飯後,姥姥回到家,左找右找找不到一點吃的,原來爺爺都吃了。奶奶說,她和爺爺的一頓飯一共才兩個半小貼餅子,你也許想像不到,那貼餅子的直徑還不到五厘米。但是爺爺以為奶奶在食堂可以吃飯,就把所有食物據為己有,吃了個精光。奶奶只好餓了一天。
Ⅳ 要一篇聽了爺爺奶奶講完革命故事後的感受,200字,謝謝拜託各位了 3Q
前些天,我聽了爺爺給我講了一個革命故事。故事講述的,1952年10月20日在朝版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權役中,黃繼光所在的 營奉命奪取某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被敵人一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沖向 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手雷,打垮幾個火力點後,發現還有一個火力點在頑抗,就忍著重傷巨痛,跌倒了爬起來,毅然直撲上去,以 胸膛堵住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射孔,保證部隊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務,全殲敵人兩個營,自己壯烈犧牲。聽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 黃繼光以自己的生命保證了任務的完成,他的勇敢無畏的精神激勵著我們,我們要向他學習,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要不畏艱難, 勇敢的面對遇到的任何困難;要認真學習,掌握真本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Ⅳ 聽爺爺奶奶講故事——作文
詩歌一首: 故鄉門前的老樹
就在故居門前不遠處
有一顆不知名的老樹
在衰老中年年如故
枯了又綠綠了又枯
它的經歷我一點不清楚
它的性情我描也描不出
它的葉子飄落我印象中
也只是一片片模糊
可在告別家鄉的那天
我忽然注意到了這老樹
它彷彿獃獃的望著我
一面招手一面默默祝福
可別了 我當時不願回顧
它也不曾說再見不曾哭
不曾對我一聲聲叮嚀囑咐
別了 它不曾送我一步
就這樣帶走了它的痛苦
帶走了它深情的祝福
可是 我後來才知道
也帶走了我對它的思念無數
每當我寂寞的時候
總要想起這老樹
想起我不知憂慮的童年
就一直為它的綠蔭庇護
這沉默的老樹飽含著多少沉默的痛苦
但卻是我記憶中的一份財富
它時常安慰我 不讓我孤獨
還時常給我力量和鼓舞
文章一篇: 家門前有三棵梧桐樹,聽爺爺說是奶奶嫁過來時他親手栽的,現在爺爺奶奶都已經快要到八十了,已從當初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變成了步履蹣跚的老年人了,門前的梧桐也由當初細矮的小樹長成了粗壯的大樹了.門前的老樹見證了爺爺奶奶的愛情,見證了我的成長,見證了爺爺奶奶對我的疼愛.比起我的一些女同學,我是很幸福的了,因為爺爺奶奶並不重男輕女.
在我小時候,爺爺在樹上給我做鞦韆讓我盪著玩,教我認識了在樹上安家的各樣各樣的鳥兒,我還見過啄木鳥和貓頭鷹,這些都是很少見的,因為都被一些打鳥的人給打光了,這些人真夠可惡的.夏天的晚上,奶奶會帶著我在樹下講故事給我聽,到我懂事的時候,奶奶講的最多的是農村婦女的命運,叫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後要到大城市去,奶奶的話是質朴的,從小到大奶奶一直對我說的一句話是:農村婦女沒知識可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現在當我到外面上大學時奶奶還會說這話.
門前的老樹讓我知道了年輪的轉換,時間的流逝.當它們開始吐綠芽時,我就知道春天來了,到夏天,老樹就會綠成一片蔭,結出許多小綠球.當樹葉開始變黃飄落時,秋天到了,這時會有許多向蒲公英一樣的東西從小茸球上裂開飄到你的臉上脖頸里,撩的人癢癢的.特別是深秋初冬時,樹枝上只有幾片枯葉在搖曳了,加上傍晚遠處的夕陽看上去就像是掛在樹叉間,使人總會有一番傷感的情懷,不禁會想到李商隱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Ⅵ 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事的感受
10月21日下午來,南園幼兒園大班自的所有小朋友齊聚在多功能室,舉行「我愛爺爺奶奶,尊敬長輩是美德」主題活動之——《聽爺爺奶奶講小時候的故事》活動。在活動中,大一班的爺爺講述了自己在新疆生活的一些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爺爺小時候生活的艱苦,感受到了現在自己生活的幸福。大二班的奶奶從自己小時候的玩、穿、吃、學習四方面講起,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一方面讓孩子們對兩種生活條件有了一定的對比,另一方面,「玩具要大家一起玩才開心、整潔就是漂亮、小吃再好吃也不能當飯吃」等深情地話語,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大三班的奶奶講述了自己小時候放學後為大人做事賺錢的幾件小事,告訴孩子們雖然自己沒有時間玩,但能幫助大人做事,也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大四班的爺爺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只有過六一節才會收到餅干與糖果,而現在的孩子天天生活得像過節,將兩者進行對比,囑咐我們小朋友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有本領的人。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了爺爺奶奶小時候的辛苦生活,感受著爺爺奶奶雖然堅苦卻樂觀生活的態度,激發了孩子們對爺爺奶奶的熱愛與崇敬之情。
Ⅶ 聽爺爺奶奶講抗美援越的故事(作文600字)
歷史上沒有抗美援越叫法,但有抗美援朝的故事!
《一袋干糧》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
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Ⅷ 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講的永家故事,有沒有這故事
聽爺爺、奶奶常念叨他們那時的生活,爺爺、奶奶小時候根本吃不飽,在我爺爺生活的時代,實行的是平均分配製。人們每天只能掙十幾個工分,每個工分只有幾分錢,每天只有幾角錢的收入,人們通過「工分」來領糧食。那時耕作,完全是靠天吃飯,時不時的就會出現糧食緊缺。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每個人每月能領到10斤糧就不錯了,水果、肉都是做夢才能吃到的,10斤的糧食根本不夠吃,人們只能吃野菜、草根。
我爸出生後雖已經不用吃野菜了,過年時也能吃上肉,但肉也不能想吃就吃,大部分是要留著招待客人的,奶奶燉上一碗肉,要從初一一直吃到十五。而現在,想吃什麼樣的菜都有,什麼牛、羊、雞、鴨肉不用說,各類 海鮮、鮑魚、魚翅,市場上都可以買到。像我們家庭,每天每人都能保證喝一瓶鮮牛奶,餐桌上更是葷素合理搭配,除了二葷二素一湯外,每天還要吃一定量的水果。
爺爺、奶奶過去穿衣是補丁打補丁,到了爸爸出生時雖然生活已經有了好轉,不再穿打補丁的衣服,但小時候也很少穿新衣服,當時家裡的經濟不寬裕,爸爸的衣服大都是撿表哥的、或者把爺爺的衣服改小,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穿。爸爸說,當他穿上新衣時那種滿足和喜悅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奶奶說,那時國家物資供應還很緊張,買東西都要憑票。糧票、油票、肉票、布票、糖票等等。而現在各種商品應有盡有。就拿穿衣來說,現在我們全家人穿的都是名牌,但奶奶卻還是喜歡穿普通的衣服,前年七十大壽我媽媽給她買了一件1000元的衣服,她只在生日那天穿一天,就一直放在大衣櫃里,只有到過年時才穿一穿,還一直責備媽媽這么浪費。而爺爺則不同,爸爸、媽媽不管買什麼樣的衣服,只要一買來,他就樂哈哈穿上,他常說我奶奶死腦筋,跟不上形勢,有福不知享。
爺爺說他以前的住房是兩間腰子牆的瓦房,就是牆體是用泥磊起來的,只有一層,後來爺爺養豬發了小財,就把房子改建成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 05年我爸將樓房拆掉建成四層的小洋樓。
爺爺說,以前百姓家擁有自行車是身份的象徵,家人因擁有一輛自行車而自豪,因為,買自行車還要憑票呢。現在,小汽車早已進入百姓家庭。人們出行可以有多種選擇,除了坐長途汽車、火車,乘高鐵和飛機出去旅遊也是尋常的事情。
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旅遊成了人們一種生活必需。爺爺、奶奶雖然年過古稀,也隨村老年協會組織的旅遊團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遊玩。
見過外面精采世界的爺爺常常感嘆自己沒讀幾天書,外出很不方便。所以每當我讀書、寫作業時,他總是坐在旁邊認真聽、認真看,希望能從我這里學到一些知識。他也時常看看書、讀讀報,還讓我教他上網呢!
爺爺這么老了還想學習,他的表現給了我力量,給了我勇氣,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更好地為建設祖國做貢獻。
Ⅸ 聽爺爺奶奶講解放故事
聽爺爺講哪過去的故事
——傾聽老戰士董瑞海追憶革命的一生
引 子:從小常聽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上大學後又親耳聽到這樣令人難忘的革命故事。這一天,伴著端午節清香的細雨,我隨學校采寫團來到蘭州軍區小南門干休所采訪老戰士。獻上了幾個小節目之後,我們的采訪正式開始。我的采訪對象是前安康軍區副政委,87歲高齡的董瑞海爺爺。董爺爺1938年入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被授予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采訪一開始,老人就興致勃勃地講起他參加過的戰役。說是采訪,卻更像是聽爺爺講那過去故事。我把這些故事紀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最了不起的抗戰小戰士
董爺爺的家在河北,因為父親做過買賣,家裡的日子還算寬裕,有能力供他讀書。他在保定讀初中時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尤其是數學。當時學校規定,數學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保送高中理科,董爺爺以93.5分成為全校僅有的三名幸運兒之一。可是,正當他們滿懷欣喜踏進高中大門,「交了學費,一天課都還沒上,日本鬼子就來了」。18歲的他被招進抗戰學院,開始了戎馬生涯。但提及學習,董爺爺依然充滿自豪:「因為文化水平高,一到部隊就當了文化幹事,教戰士學文化。建國後,在酒泉基地當計算處長,我的數學功底還派上用場了。」說爺爺是高才生一點都不為過。然而,在侵略者砸開了我們的國門、肆意橫行的年代,偌大的中國已放不下一張安穩的書桌。讀書、上學這些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卻是爺爺無法實現的願望。
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董爺爺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爭,他如數家珍般講著百團大戰、上黨戰役、平漢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直到解放濟南、解放重慶成都。雖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思路清晰,甚至連戰爭的年份、地點,部隊番號都記得很清楚。打了半輩子的仗,所有的喜樂辛酸都已溶入這些戰斗的記憶中。對我的提問,爺爺的答案也總不離開打仗這件事。
最難忘的經歷——抗戰
1942年是抗戰最困難的時期,連續三年的旱災,使根據地的生活陷入困境,每人每天只有四兩糧食,餓急了就拿野菜煮成稀飯充飢。「生活困難,戰爭更殘酷」,日軍對太行山區進行大掃盪,董爺爺所在的營跟隨總部,承擔掩護總部的任務。在一次突圍中,敵人從四個縣向我軍掃盪,四五架敵機連續轟炸掃射。危機關頭,左權參謀長親自指揮掩護總部撤退,董爺爺從左權參謀長身邊經過,左權參謀長還指示他向安全的地方跑,剛跑出100多米,敵人的炮彈就打在了左參謀長身上。「我是親眼看見左權將軍犧牲在山西遼縣衙門口的後山上。」說到這兒,老人的眼圈紅了,聲音有些發抖。他停了停,平靜下來接著講,「再有200米就出包圍圈了,左將軍卻沒有走」。我問爺爺:「您怕嗎?」「不怕!」聲音堅定有力,「打起仗來就不怕了,腦子集中注意力對付敵人,特別是當我們勝仗連著勝仗,士氣高漲,就不覺得害怕了。」至今我的腦海里還浮現爺爺說話時的神情,他讓我看到了堅定的信念,看到了戰士的錚錚鐵骨。
最驕傲的戰役——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打得比較順利,先是在「上黨戰役」消滅了閻錫山的主力,接著在平漢路上打敗了蔣介石的精銳部隊。為了支援李先念的部隊,又三出隴海,解放了隴海線上大部分縣市,既而挺進大別山。我軍連戰連捷,逼得敵軍投降、撤退。一說到打勝仗,董爺爺神采飛揚,還不時的握緊拳頭。
最令這位老戰士驕傲的就是參加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里規模最大、殲滅敵人最多、影響最深遠的戰役,戰役由鄧小平指揮,劉、鄧率領的二野與陳毅、粟裕領導的三野合擊敵人。整個戰役持續了三個多月,我軍以六十萬人打敗了國民黨的八十萬軍隊。「敵人有飛機掩護,武器優越,裝備現代化,我們成立時,用的土槍、土炮,還有矛子槍,大刀。我們能夠取得勝利,根本原因是毛主席的指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找機會,鑽空子,利用地形打伏擊』;平型關大捷就是打伏擊取勝的。我們夜間突襲,敵人的轟炸機就發揮不了作用了。」在講到圍困徐州的敵人的時,董爺爺興奮地用手比劃,還不時笑出聲來。從他的表情已經看不到戰爭的殘酷,而是充盈著勝利的喜悅,飽經戰火的臉上綻開得意的笑容。
最開心的回憶——慶功
在艱苦的戰爭年代,戰士最開心的就是每次戰役都能參加,一系列的戰役連續取勝。爺爺告訴我,每次打了勝仗休整的時候都會召開表彰大會,表彰戰役中表現突出的勇士。慶功便是當時戰士們最高興的事。
在我的請求下,董爺爺還唱起了「革命軍人處處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老鄉們,老鄉們,快快去把戰場上......」這些當年的革命歌曲。歌詞記不清了,我就在一旁幫腔,我們一老一少邊唱邊聊,幫爺爺重溫開心時刻。
最遺憾的眼淚——戰友犧牲
董爺爺最要好的戰友,都在戰斗中犧牲了。「打仗說起來容易,打起來就難了。」講述中,老人反復念叨這句話。「打仗沒有前方後方,敵機到處轟炸。打仗就要有犧牲,我在機關的時間長,跟敵人真刀真槍拼的機會不多,我的戰友都犧牲了」。爺爺的那些戰友為我們贏得了勝利,卻沒能看到勝利,這成了爺爺一生的最大的遺憾。
最幸福的記憶——獻身國防
新中國成立以後,董爺爺參加了解放西南的戰斗,還在朝鮮打了一年仗,抗美援朝勝利後回國。進入和平年代,老革命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建設酒泉衛星基地。酒泉地處祁連山以北的荒原戈壁,方圓百里沒有人煙,風沙肆虐,氣候環境極其惡劣。生活條件就更差了,部隊剛到那裡時,營房還沒有建好,只能住在帳篷里,喝得都是鹹水,直到後來在1000多米的地下打出了井,才解決了飲水問題。董爺爺和部隊其他領導帶領幾百名新招入伍的高中生,一邊與艱苦的環境斗爭,一邊進行基地建設和科學試驗。沒有現代的計算工具,用的是手搖的電子計算機。他們搞導彈、原子彈試驗,分析圖紙、裝彈頭,成功的發射了東風一號、東風二號衛星。董爺爺帶的部隊多次獲得「五好連隊」「五好處」的嘉獎。在遠離炮火硝煙的年代,在祖國西北大漠深處,我們的老戰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繼續為祖國的國防事業默默奉獻。
後 記:現在,董爺爺已經離休多年,平日里走走轉轉,和老幹部們下下棋,打打牌。打仗走遍大半個中國,要不是腿腳不便,老人還想去西藏和黑龍江看看。回顧這一生,董爺爺覺得「自己還是為國家做了點貢獻,心裡挺踏實的」。當我用「崇高」、「偉大」這樣的詞來形容他們這些老革命時,爺爺笑著搖了搖頭。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他希望我們「為社會做好服務」。他說:「你們是搞文藝的,就要發展文化事業。一個是物質,一個就是文化,你們要在豐富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來樂趣的同時,帶來好的影響,用你們的歌聲喚醒老百姓!」
「打仗的事只能大概說說,要詳細的講,那得要很多時間」兩個小時的時間要講述80年的歷程,講述革命的一生,的確只能是輕描淡寫,但我已經收獲了許多。老人的講述條理性很強,為了不打斷他思考,我盡量少提問。只是靜靜的聆聽,再把重要的內容記下來。看爺爺累了,就端上茶水讓他歇一下。兩個小時的采訪,我的思緒隨著爺爺的故事,從滿目創痍的舊中國到日心月異的新時代,從炮火連天的戰斗場面到和平年代的國防建設。董爺爺的故事濃縮了一代老戰士為國盡忠的感人事跡,也映射了歷史車輪一路行進的軌跡。年少時他們不惜犧牲生命去迎取和平解放;勝利後他們沒有邀功請賞,毅然奔赴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離休後他們的身體閑下了,心裡卻始終放不下國計民生。他們的一生是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奉獻的一生,是拖起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一生。
曾經在書里、屏幕上看過無數這樣的故事,但當你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注視這些飽經風霜的面容,看著他們蹣跚的腳步、彎曲的背影。你才真正看到了活的歷史,感受到崇高的心靈,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調動心裡所有神聖美好的辭藻,都無法把他們描寫清楚,再動聽的旋律也無法表達我的敬意。那是對心靈深處真實的觸動。爺爺,就讓我深深地給您鞠個躬。
Ⅹ 600字作文:聽爺爺奶奶講過去過年的故事
關於解放,我不曾知道些什麼,然而更多的舊故事,也都是從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那裡所得知的。奶奶,也算得上是身邊最親的人了,雖然她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可是我記得她,那短短的頭發,慈祥的眼睛,和藹的微笑。爺爺,一副總是很庄嚴的模樣,總是給我一中害怕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爸爸。
小時候,聽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爺爺奶奶給我講的解放戰爭時期的事兒,雖然這些故事我聽的耳朵都磨出了繭子,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啟發的,還是這些我都「聽煩了的故事」。 每當奶奶聽我向她念起祖國的發展她總會感慨,說起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奶奶說:「解放前的國家特別落後,到處都窮,還總是受敵人欺負。在戰爭時期,人們一聽到敵機來了的時候,就都往防空洞里跑,嚇得在防空洞里躲半天都不敢出來,待到沒有了飛機聲,才敢出來。整天提心吊膽,就怕敵人來『找事兒』,弄得大家整天神經緊張。小鬼子還經常到處搶東西,那些看上去像有錢人家的就被搶了不止一次,有的還把人打死了,就這樣,大家出門都得小心翼翼。那日子簡直沒法過。」奶奶總是一邊嘆氣,一邊說。
而爺爺呢,則經常給我講解放軍。「敵人總來欺負我們,我們總不能挨著吧,所以,解放軍們出面了。這些解放軍可都是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在戰場上堅強、勇敢地與敵人殊死搏鬥。在炎熱的夏天,解放軍們要執行任務,趴在草垛里,草垛里有好多蟲子,解放軍們就要忍受著蚊蟲叮咬,一動不動的趴在裡面,生怕暴露;還有的解放軍,在戰場上,跟敵人打急眼了,打得腸子都打出來了,也顧不上,繼續打……那真是國家的好兒女,國家的驕傲啊!」每提到這,爺爺的臉上就會流露出笑容,但同時,也有一絲難過。我總會想:爺爺應該是在為那些既然方軍叔叔感到惋惜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今天的生活,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而起,走在路上的人個個都忙碌著,一些商業人士手提公文包,肩上還背著筆記本電腦。早晨到海邊逛逛,到處可見到來這里散步的老人和年輕人,也難怪奧運會上的中國健兒們的強健。2008年,中國經歷了種種挫折,一樣大家也都是興奮的,在經歷了地震等困難後,看得到中國人的堅強和友愛。奧運會
是我們承辦的啊!處處發揚著奧運精神,我也榮幸的去觀看了在青島舉行的奧帆賽,心中也默默地為運動員們加油!
然而,講的最多的,還是敵人投降,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的事兒。「小鬼子投降後,大夥兒心裡都想,這苦日子可熬到頭了,那高興勁兒別提了!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全國上下沒有一個人不開心、不高興,個個都比過年還開心,那種心情簡直無法形容……」他們總是這樣說,而且,每說到這里,必定會笑,甚至都能開心好一陣子。
如今生活在一步步像前邁動著,回憶著舊時代,享受著新解放。但是,我認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些解放軍,是他們為他們的子孫後代打拚出了一片天地,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平常的點點滴滴都是他們留給我們的.他們是偉大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那麼好的生活。現在的生活好了,各方面條件也高了,孩子們只享受著生活,卻不知這一切來之不易,所以,作為新中國的希望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祖國做貢獻,更好的把解放精神傳承下去。
舊時代,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