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傳統美德故事作文300

傳統美德故事作文300

發布時間: 2020-11-21 19:27:45

㈠ 傳統節日傳統美德故事作文八百字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春節。
春節前夕,大街小巷的店鋪都掛滿了紅燈籠,貼上了閃閃發光的對聯,有著一派辭舊迎新的氣氛,商店裡的牆壁都粉刷一新,玻璃也擦得晶瑩透亮。這時候,龐大的人群帶著迎春的喜悅涌進大商店購年貨,商店裡的年貨琳琅滿目,多得讓你眼花繚亂,無法選擇。煥然一新的大街上,許許多多的小朋友高興地拿著零花錢這里逛逛,那裡玩玩,見到好東西就買下來。來來往往的汽車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著許多美味佳餚:淌著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著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吃過年夜飯,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演員們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藝和那迷人的身姿、動聽的歌聲,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夜晚,狂歡的氣息川流不息,人們把一個個煙花點燃。煙花在天上噴出了一個個美麗的花朵,美麗極了。我看見小夥伴都在放,我想:讓我的煙花也為這燦爛多彩的夜空畫上美麗的一筆吧!於是我把煙花點燃,「砰!」的一聲,煙花在空中爍出一道道絢麗無

比的彩虹。「哇!好漂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向這里看過來,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哈哈一笑,又點燃了第二個??
放完煙花的時候,是我們這群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高興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戲。
春節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啊!

㈡ 500字美德故事型的作文

中華傳統美德包括了基本精神、精神精髓、律已修身、精忠報國、仁愛孝悌、城信好禮、天下為公、自強不息等豐富內容,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博大精深的寶庫而倍感自豪。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孔子,據說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的情感。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說《詩》而揚名;茅以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梁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㈢ 求一篇寫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

1、中華名族傳統美德八個字:忠、孝、誠、信、禮、義、廉、恥忠——盡己報國的責任、 孝——生生不息的愛心、 誠——求真務實的品質、 信——立身興業的基點、 禮——人際文明的規范、 義——人間正道的向導、 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徐秀娟就真正做到了忠於自己的職責。徐秀娟的父親是扎龍自然保護區鶴類工程師,受父親影響,徐秀娟從小就愛鳥,更愛仙鶴。當她提出要去鹽城的仙鶴自然保護區工作時,遭到了父母的極力反對。父親深知養鶴的不容易,嬌生慣養的女兒怎麼能受得了?可徐秀娟的倔強脾氣不同意了,她鬧著讓父親同意她去,父親只好依了她。
有一隻叫黎明的仙鶴病了,她便悉心照料,不幾天黎明就好了。病好後,黎明很活躍,秀娟覺得多運動有好處,就放黎明和牧仁去河邊玩。可過了兩天以後它們還遲遲不歸,秀娟為找它們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天在泣、地在顫,所有的事物都在為秀娟默哀,黎明和牧仁也回來了,它們和仙鶴群成群結隊地在秀娟的墳旁哀叫,彷彿在為失去的好友傷心。
孝自古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可隨著時間的過去,能真正做到孝的又有多少呢,古有黃香,過去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是江夏人。當時年正好九歲,很懂事.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親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讓父親好好睡:至於到了寒冷的冬天,就親自用自己的身體使父親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親睡得溫暖.於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可是現在呢,現在孝順的越來越少,我記得前兩天看見了這么一條新聞,博白縣有個85歲高老先生,由於患有風濕病,走路一瘸一拐。高先生含淚說,他以前養豬賺了幾十萬元,大都分給了5名子女做生意。去年,老伴去世後,兒女們都不願照顧他,平時也不關心他。他患風濕病、高血壓等病需要錢治療,叫兒女們各給2000元,結果都不肯給錢,他很傷心。
高老先生叫他們把自己當初拿給他們做生意的錢還回來,結果兒女們各叫人轉給他4萬元,感覺像是要斷絕關系一樣,令他很失望。為了發泄,他寧願把錢撒給別人,死了也不留一分錢給兒女們,兩次共撒了2萬多元錢。
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現在傳承了2000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在一點點的被人們所遺忘,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用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正在一點點的蒸發,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讓它流傳下來,還能讓我們的後代知道、了解、做到,甚至流傳得很久很久!
2、節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讀了《儉以養德》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了許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家裡還是經常穿補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貧窮嗎?不是,他是國家領導人;是他不愛新衣服嗎?不是,誰不愛美麗。如果,一個人過慣了節儉和艱苦的生活,那麼就不會有邁不過去的坎,度不過的難關。據有關人員統計:毛主席的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補丁有76塊,睡衣則有67塊。毛主席能有補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為他補丁之多,實數罕見哪。毛主席的內衣內褲上更是五彩斑斕,有赤色、橙色、黃色、紅色、青色、藍色、紫色……與標準的老百姓一樣「笑破不笑補」,只要不露肉,不透風就行。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里去熏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穀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後,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後,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於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後。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裡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嘗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里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慣用品的佔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佔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里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里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

㈣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400字

中華名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
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
諾孩子回來後殺豬他吃,後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道:「
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你別當真。」可曾子說:「和孩子是不是說著玩,小孩不懂事,
凡事跟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給殺
了。事後他告訴妻子:「許諾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古人孔子的弟子子路小時候家裡窮,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
沒有怎麽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座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了
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來一小袋米,看父母吃上香噴
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個孝順的好孩子。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
百事孝為先」。
所以,讓我們向著傳承中華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吧!讓我們從誠信、孝順做起,從一
點一滴做起,讓中華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

㈤ 求關於傳統美德的小故事的作文素材啊!!!!急

永遠的老師
——毛澤東尊師美德故事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終尊敬自己的老師.1959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意.
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60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徐老祝賀.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
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七歲之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
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不同凡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有志者立常志,無志者常立志」,立志,貴在少年——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
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㈥ 三年級作文傳統美德我的家風家教故事三百字

技巧一: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技巧二: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塗改得亂七八糟。一般來說,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
技巧三:色彩對比也關鍵,建議用筆選擇藍
考試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顏色印刷的方格。建議考生用不淺不深、筆畫不粗不細的藍色中性筆寫作文。這樣的作文寫出來,與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視覺對比,在視覺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分數上可能就會佔便宜。寫作文的時候,建議占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這樣,顯得卷面美觀。
技巧四:開頭結尾要簡練,最好首尾兩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技巧五:動筆之前要擬題,漂亮標題更有力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一個好的題目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平時歸納總結一下作文老師講述的擬題技巧。二是考生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依葫蘆畫瓢地就能採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亮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准標題。怎麼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後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
技巧七:動筆之前不要慌,想了題目列提綱
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列提綱很關鍵。譬如,寫記敘文要設計好開頭結尾,同時要把你敘述的事情分成幾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一段,中間如果能設置好一個過渡句或過渡段更好。列提綱的時候,一定要把開頭結尾寫詳細些,中間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話語或名言俗語、詩詞典故,要寫准。一個合格的學生,列提綱,大約5分鍾到8分鍾。時間要掌握好,提綱就要簡練些。
技巧八:想好主題和文體,非驢非馬不可取

寫作文,要麼是記敘文,要麼是議論文。一般來說,多是「總—分—總」結構。記敘文的結尾要注意抒情和總結哲理,議論文最好是「1—3—1」或者 「1—4—1」結構,中間的3或4,是分層解題。當然也可以靈活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但是注意,千萬別議論文說了那麼多事例卻不歸納主題,記敘文忘記說事卻議論過多。因此,寫考試作文,事先要想好了。
技巧九:適當克隆和「抄襲」,考前備料攢信息
考試前,建議考生翻閱大量的範文,積累一些考試作文的結構。可以把寫作的梗概和套路歸納出來,可以分別背個三五句。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規范的方法,譬如別家的感人事跡,可以搬到自己家。這在考試的時候要靈活慎重運用。
技巧十:篇幅爭取要寫滿,多寫一點是一點
一般來說,中考[微博]作文要求都不低於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頂多寫到700字。爭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給的卷面寫滿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於600字,試卷給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麼,你爭取寫到780字,留下最後一兩行。

㈦ 我身邊的美德故事作文2000字

在我們身邊,言而有信,一諾千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品德,即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財富。一個有品德的人,就會被人稱贊,尊重和信任。在當今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人,為人誠懇,腳踏實地。可有一些欺騙別人的人,卻失去了人格和尊嚴,失去了誠信,這樣的人不計其數。

在一次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一起去書城買書,在公交車上,一位阿姨站在門邊,卻不見有空位置,看她的肚子很大,一定是孕婦吧。可是所有人都靜靜的坐在位子上,一聲不吭的望著窗外,沒有人理會她。有一個年輕人,他看了看她,心裡有絲許猶豫,是讓還是不讓?最後他做出了一個明確的決定,走到了孕婦的面前,並有些羞澀的說:「小姐,你坐那裡吧」。這時車里響起了熱烈的響聲,不少人都紛紛贊揚他的品德,而我心裡卻受到了無盡的暖流,就像喝了一杯熱茶一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

還有一次,走在天橋下。一個抽著煙的中年男子站在橋下,臉上充滿凶氣,滿臉長著鬍子,戴著墨鏡,一看就不像是個好人。果然不出我所料,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子走了過來,身上都是名牌物品。男人一看就眼紅了,甚至想一下把東西搶走,當時這個女子不知情,走到他面前時,男人一個箭步把她挎著的包搶在手上,用他敏捷的腳步准備逃走。這時一個年輕力壯的年輕男子攔著他,男人一看形勢不對,用飛快的腳步逃了幾步,可他一把抓住了鬍子男人,並將鬍子男人送到了公安局,街上的人紛紛圍住他,不停的稱贊他,這時女子問他要什麼報償時,他卻笑了笑的走了……我想,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這樣的話,那這樣的事件就不會發生了。他雖然不是什麼大官大富,可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發揚!

在許許多多的事件時,總會有美德和丑惡兩面的人。而善良讓我們流傳,丑惡讓我們為恥。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了它,城市和國家就不可能發展。所以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也希望所有公民一起做起,不要讓中華民族從我們的手中毀滅,讓它世世代代都傳承下去。

俗語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㈧ 家庭傳統美德的感人故事一篇作文

孝老愛親,人人皆可為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美德非常悠長。裡面有許多幾千年以來的好品質,其中也不乏孝老愛親這個好品質;。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讓我給大家講一個孝老愛親的小故事吧。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子路心裡裝著父母,所以,他才千里迢迢去親戚家借米,讓父母吃上白米飯。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從這里我們看到在以前孝敬父母多麼重要。
有人說:「孝老愛親有什麼大不了,等我長大了慢慢贍養母親」。這是不對的。這樣的話,等父母去世後你會追悔莫及:應該在他們有生之年好好伺候他們。我們要尊重父母,不能與父母頂嘴,可以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他們的負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中華美德,博大精深,除了孝老愛親還有許多美德等待我們去學習,去體會。讓我們接過老一輩的接力棒,將中華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成為世界一顆耀眼的明珠!

㈨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作文有什麼

一天,我在讀《三字經》,當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時,這章節里有一段關於「孔融讓梨」的小故事。這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春秋魯國,一位名叫孔融的四歲小孩非常懂事聰明。一次母親端上一盤梨子來,叫孔融先拿來吃,而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津津有味吃了起來。父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說:「哥哥比我大,大的梨應該給哥哥吃。」
讀完之後,一種佩服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起,僅有四歲的小孩竟這樣懂事,他的一舉一動,機靈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與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慚愧。想到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媽媽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劇。我看了看鍾快7點了,糟糕!我愛看的動畫片就要開始了,於是,我連忙拿起遙控器換了台,爸爸媽媽見了很生氣,狠狠地批評了我,我還生氣得跑回房間,不理他們。還有一次,我的表妹和阿姨來我家玩,媽媽端上來一盤水果,我見了連忙拿起一個最大蘋果就大口地吃了起來。媽媽見了,很生氣地對我說:「你這孩子真不懂禮貌,你應該把大的蘋果讓給妹妹,你怎麼反而把大蘋果自已先吃了呢?」現在想起這些事來,我心裡真不是滋味,和四歲的孔融相比,真是羞愧極了。
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了我應該學習孔融尊老愛幼、謙虛禮讓。讓我想到,在生活中要學會尊重別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要學會謙讓別人,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理解,這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傳統美德。

㈩ 作文題!《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有一種美,叫做母愛,她有著的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溫暖;有一種美,叫做父愛,他有著的是太陽的熱烈與高山的深沉;有一種美,叫做友愛,他有著的是冰一樣的純凈與雪一樣的潔白;還有一種美,叫做關愛,她有著的是紅燭一樣的平凡與春雨一樣的無比滋潤;還有一種美就是人的素質……」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污跡,這讓我感到很是震驚,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我聽到這樣一個事情: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幹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

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閃耀著人們以勤勞和智慧所創造出的燦爛文明。中華美德,也在我們發展與進步中漸漸散出光芒,於是中國便有了「禮儀之邦」這樣的美稱。而當一個文化之都發展到今天這樣繁榮時,中華美德的光芒卻因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思想的沖擊,被人們忘卻。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與使命。
古往今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故事,教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中華美德:從孔融讓梨到一字千金,無疑都是在告訴我們愛國、明志、孝敬、知恥與誠信。其中,我認為誠信最為廣泛。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我認為誠信就是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准則。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什麼事也做不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既是為人之道,又是做人之本,也是當代人民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
關於誠信,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後來,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道:「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你別當真。」可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便把豬殺了。事後,他告訴妻子:「許諾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誠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應該誠實守信、說話算活。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守信用的人,他們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質中誠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論你學歷多高,不論你權力多大,不論你錢財多少,真誠與朴實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席勒說過:即使你衣衫襤褸,也不要忘記穿上誠信的衣裳。因為生命是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惟有誠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同樣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也有一個誠實守信的故事:
一次,人煙稀少的西雙版納來了一批日本遊客,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的一位少年代買啤酒,於是這位少年跑了三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到四瓶啤酒,然後他又翻過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六瓶,返回時摔壞了三瓶。他哭著拿著玻璃處,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都為之動容。這件事感動了許多的外國人,從此,這里就有了很多遊客。
看著這一個個誠信的例子,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激動的熱潮。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青少年做人的根本。在我們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像那位少年一樣誠實為人,誠信做事。
所以,讓我們向著傳承中華美德這個目標,一起努力吧!讓我們從誠信做起,昂首闊步向著文明而和諧的社會前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