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講述文天祥故事1000字

講述文天祥故事10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1 19:30:12

❶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進士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
1275年,元軍進邊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人衛。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無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
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無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人廣東。
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他是狀元出身,筆力當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筆墨,正不知有凡幾。只是,
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歲生命的,則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
年,農歷正月,他已兵敗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軍的押解下,雲愁霧慘地顛簸
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傾翻了宋朝的龍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
,「百年落落生涯盡,萬里遙遙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無一絲一毫的張惶,在這生與死的關頭,他坦然選擇了與國家民族共存亡。但見
,一腔忠烈,由胸中長嘯而出,落紙,化作了黃鍾大呂的絕響。這就是那首光射千
古的七律《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這時候就死去,結局又會怎樣?毫無疑問,他是可以永生的了。
南宋遺民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的戰友,廬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
,張貼了數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捨身取義,
保全大節。他自己又何嘗不明白這一點。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絕食,自
謂「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歷史,我們只能作這般理解———
日月還要從他的生命攝取更多的光華;社會還要從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鈣質;盤古氏
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長江和黃河,渴求更壯美的音符。一句話,他
的使命還沒有結束。於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
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❷ 關於文天祥的故事,簡潔概括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御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從 一之≈宮光 的回答中摘的

❸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1、見賢思齊

文天祥在童年時,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愛讀忠臣傳。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

2、嚴父良師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個讀書人,一生不做官。他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經常一盞孤燈,通宵苦讀。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細認蠅頭小字。他的學問卻十分淵博,對經史諸子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醫、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

他還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把書買下。他對勞苦的鄉里充滿了同情,有讀書補世的志向,著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文天祥文辭出眾,父親文儀的教育實在居功至偉。

3、興師救亡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異族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蒙元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么點人怎麼抵擋?

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後來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

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4、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賈似道抑長立幼,扶四歲的趙顯繼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萬蒙古鐵騎由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淮西制置使夏貴不戰而逃;而辭官十多年的江萬載卻毅然不顧朝庭反對毅然自組義軍節節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統程鵬飛歸降。

各地宋軍把官在鐵騎壓境時紛紛叛變,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陸)、六安等地相繼失陷,南宋兵敗如山倒。宋恭帝即位後,蒙古陷鄂州,京師震動,理宗的妻子謝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自己年邁,民生疾苦,國家艱危。

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傑義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朝廷不吝賞功賜爵。不知為何各地把官大都觀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哀痛詔》,召集兵馬,起兵勤王。宋庭危難之際,不得不承認了一直抗元的江萬載義軍的合法地位。

5、斥責降將

皇帝投降後,降將呂師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經上書請斬叛逆遺孽呂師孟,為什麼不殺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氣地斥責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將,沒有殺死你們,是本朝失刑。你無恥苟活,有什麼面目見人?你們投靠敵人,要殺我很容易,但卻成全我當了大宋忠臣,我有什麼可害怕的!

聽了這話,呂師孟佩服文天祥的氣概,並說:「罵得痛快!」

❹ 文天祥愛國故事

文天來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源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講述文天祥故事1000字擴展閱讀:

文天祥雖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敗,又不肯歸順。伯顏沒有辦法,決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師大都(今北京)。船到鎮江(今江蘇鎮江)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戶居民家中。他命隨從暗中打探敵情,聯絡船隻,計劃逃走,還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備必要時自刎。

逃走當晚,文天祥的船隻被元軍巡船發現,但因巡船追捕時擱淺,沒法走動,元軍只能看著文天祥一行12人逃去。

❺ 文天祥的故事讀後感1500字

讀了《文天祥》一書,我看後心情難以平靜。 在宋朝末年,朝廷衰弱,國內紛亂,外族乘機入侵。先後欽、徽二帝被俘,朝廷被迫南遷,把都城遷到臨安,就這樣北宋滅亡,南宋開始,保住了半壁江山,這真是奇恥大辱。後來,北方王朝的鐵蹄向踐踏,半壁江山也難保的時候,南宋朝廷荒淫無度,奸臣擋道,最後連都城都處於危機之中,在危難之際,大宋丞相文天祥挺身而出,變賣了所有家產,組織了萬人軍隊,參加了保衛臨安的戰斗。後來被俘,寫了《過零丁洋》一詩。後來,元軍把文天祥關了4年,威逼利誘全部使盡,文天祥誓死不降,最後英勇就義。 文天祥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流傳千古,萬古流芳。他有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心,這顆赤心必將光照千古!文天祥的壯舉驚天動地,泣鬼神,他稟然正氣;他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他臨刑前還那麼昂首挺胸,神態自若。文天祥是天之驕子,是英雄豪傑,做到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文天祥保家衛國,是一個熱血男兒,為不讓家破人亡、國破家亡而浴血奮戰,赤貧沙場,抗戰殺敵。文天祥為國盡忠有一股「寧做」宋朝鬼,不做元朝臣的勁頭「他死前說了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絕世佳話表明了什麼?表明了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意志!我明白,他只有兩條路一是:投降,二是:死。拋棄自己的信仰,出賣自己的靈魂來保住自己的頭顱,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的,文天祥決定以死報國。 我也要像文天祥一樣有一顆赤心報國的心!

❻ 文天祥,我敬你 作文1000字

文天祥,我敬你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宦海浮沉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分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閑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國難見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後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准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後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斗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兵敗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❼ 初一作文《文天祥的故事》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官文天祥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後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不久,文天祥又先後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漳州、龍岩、梅州等地,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新會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崖山滅亡後,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文天祥被關的那間土牢,又矮又窄,陰暗潮濕。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滿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發出一陣陣蒸氣,更加悶熱。牢房的隔壁,有獄卒的爐灶,有陳年的谷倉,發出陣陣煙火氣、霉氣,再加上廁所里大糞的氣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極其難受。文天祥被關在這間牢房裡,惡劣的環境只能折磨他的身體,卻並不能摧毀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愛國愛民族的浩然正氣,就能夠戰勝一切惡劣的環境。他在牢房中,寫下了千古傳誦的《正氣歌》。

文天祥進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發生了一場農民起義。起義領袖自稱是宋朝皇室的後代,聚集幾千人馬,號召大家打進大都,救出文丞相。這一來可把元王朝嚇壞了,如果不殺文天祥,恐怕鬧出大亂子來。元世祖還沒有丟掉招降的幻想,決定親自勸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從牢房裡押出來,帶到宮里。文天祥見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個揖。元世祖問他還有什麼話說。文天祥說:「我是大宋宰相,竭心盡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賣國,叫我英雄無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復國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後,也不甘心。」說著,咬牙切齒,不斷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元世祖和顏悅色地勸說:「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變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舊讓你當丞相怎麼樣?」文天祥慷慨地說:「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兩朝的道理。我不死,哪還有臉去見地下的忠臣烈士?」元世祖說:「你不願做丞相,做個樞密使怎麼樣?」文天祥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只求一死,別的沒有什麼可說了。」元世祖知道勸降已沒有希望,才叫侍從把文天祥帶出去。

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處死。

這一天,北風怒號,陰雲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場上,戒備森嚴。市民們聽到文天祥將要就義的消息,自發集中到柴市來,一下子就聚集了一萬人,把刑場團團圍住。只見文天祥戴著鐐銬,神色從容,來到刑場。他問旁邊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們指給文天祥看了。他朝著正南方向拜了幾拜,端端正正坐了下來,對監斬官說:「我的事結束了。」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公元1283年一月,這位四十七歲的民族英雄終於犧牲,在民族危亡時刻,表現了他一身的浩然正氣。他在詩里,舉了歷史上一些堅持正義、不怕犧牲的忠臣義士的例子,認為這都是正氣的表現。意思是:天地之間有一種正氣,分別表現為各種物體。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現為浩然之氣,充塞在宇宙之間。……到了危急的關頭,才表現出他的氣節,他們的事跡一件件留在史冊上。

❽ 文天祥愛國故事簡介

文天祥十九歲時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翌年(寶佑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也成為權相賈似道門生,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開慶初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人心,並獻御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罷斥。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謝太後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謝太後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佔領。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於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
七月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指揮抗元,後入清流境過國母崬作《吊惠利夫人》詩:
百萬貔貅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男兒若不平強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轉移到汀州,蓮城等地,派使參贊吳浚取雩都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關,文天祥欲據蓮城拒敵,汀州守將黃去疾聞帝駕下海,擁郡兵有異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轉到龍岩。二月,文天祥率軍攻復梅州,四月斬殺跋扈大將二人後.至夏,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此時各地豪傑響應抗元,號令通於江淮.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轉戰至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元江西宣慰使李恆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殘部,奉老母再入蓮城,請命益兵再舉,後轉戰至循州。
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繼位的弟弟——趙昺移駐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國公。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寫《過零丁洋》廿天後,南宋在崖山海戰慘敗後,陸秀夫背著八歲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滅亡。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什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殺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氣萬古流芳。
文天祥的一生為人們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他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廣為傳頌!

❾ 關於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御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