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習爺爺的故事1200字
A. 毛主席少年時期學習的小故事
毛主席喜歡讀書的故事
這里講的是一則(ze)關於毛澤東在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故事。
毛澤東在10歲之前,曾(ceng)先後在幾個私(si)塾(shu)、還有湘(xiang)鄉私立小學和長沙第一高級中學讀書。而他覺得:雖然學到了不少知識,開闊(kuo)了的眼界,但是不論私塾也好、學校也好,都有很大的局(ju)限性,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強烈的求知願望。
1912年7月,毛澤東下決心退學自修。他每天都到長沙定王台的湖南圖書館去借書自學。從他的住地湘鄉會館到定王台有3華里路,那時候沒有公共汽車,毛澤東堅持每天步行去圖書館,早出晚歸。他總是早上第一個到,晚上最後一個走,中午出來買兩塊米糕(gao)充飢,從不間斷。有一個圖書管理員對毛澤東的刻苦自學精神非常敬(jing)佩(pei),他在回憶這段情況時說:那時候,我們圖書館每天早上一開門就「歡迎」毛澤東,因為他每天必到,也來得最早,往往在外面等候多時了。每天下午關門,要「歡送」毛澤東,因為他走得最晚,不攆(nian)他,他還不走。毛澤東自己後來在回憶這段生活時,也說:「那時進了圖書館,就象牛闖(chuang)進了菜園子,嘗到了菜的味道,就拚命地吃。」在湖南圖書館自學期間,他廣泛(fan)閱讀中外名著(zhu),涉(she)及政治、歷史、文學、藝術、哲(zhe)學、神話,幾乎什麼書都讀。這一段少年時期求知的經歷,對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具備過硬的本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主席一生酷愛讀書,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學習。他博古通今、知識淵(yuan)博,最終成為一代偉人。毛主席能夠掌握如此豐富的知識,與他從小就養成喜歡閱讀、博覽(lan)群書的習慣,還有刻苦鑽研(yan)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B. 鄧小平爺爺的故事20字
戒煙的趣事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天下午,大會選舉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鄧小平投過票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便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吸起來。坐在台下大廳中間的一位代表看見了,便對坐在旁邊的另一位代表說:
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志為什麼煙癮這么大,開大會還吸煙呢?於是商量後決定向鄧小平提出意見。 不一會兒,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裡出現一張小字條,上面寫著一行字:「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宋平看過字條後會意地遞給鄧小平。 鄧小平看了看,笑著趕快把正在吸著的煙熄滅了。 此後,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沒有吸煙。 事後,那位全國
,一提起他在
給鄧小平寫字條提意見的事,逢人便說:「鄧小平同志這樣認真地接受我們的意見,真使我們非常感動。」就這了,沒別的了
C.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D. 鄧小平爺爺的故事求短一點
鄧小平戒煙的趣copy事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天下午,大會選舉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鄧小平投過票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便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吸起來。坐在台下大廳中間的一位代表看見了,便對坐在旁邊的另一位代表說:世界無煙日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志為什麼煙癮這么大,開大會還吸煙呢?於是商量後決定向鄧小平提出意見。 不一會兒,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裡出現一張小字條,上面寫著一行字:「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宋平看過字條後會意地遞給鄧小平。 鄧小平看了看,笑著趕快把正在吸著的煙熄滅了。 此後,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沒有吸煙。 事後,那位全國人大代表,一提起他在人民大會堂給鄧小平寫字條提意見的事,逢人便說:「鄧小平同志這樣認真地接受我們的意見,真使我們非常感動。」
E. <<聽爺爺講故事>>讀的心得
自己寫的才有意義,我知道現在時間很晚,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做呢?星期五和星期六早上做完功課,早晨的空氣是新鮮的,寫<<聽爺爺講故事>>讀的心得是最好的,下午在復習一下,星期天就可以盡情的完了,你看,拖到現在沒有人幫你,做事要靠自己,你看最後還是你自己寫,可憐的孩子,記住我說的話
F. 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傑出人物故事有哪些
1、華羅庚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
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
2、錢三強
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
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
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
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3、鄧稼先
1948年10月,鄧稼先去美國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工作。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5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鄧稼先曾榮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級科學進步特等獎,並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4、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發表了《新華夏海的誕生,轟動了歐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日沈陽解放,……」
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年的夢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國就誕生了!在劍橋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行的年會上,他激動地說:「我雖然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
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新中國!」但是此舉觸怒了國民黨當局。國民黨駐英國大使館秘書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張五千美金的支票,說:「你向世界發表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威脅說:「你如果不肯,我將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聽罷氣憤至極,當即嚴厲斥責。
「我歸國之心能用金錢收買嗎?我要回國,不要美金!」經歷了千辛萬苦,李四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實現了他為中國效力的願望。
5、周培源
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
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不加入美國籍,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這些人都是好榜樣!!!
G. 我的家庭讀書故事 作文 1000字
1、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我一直與書為伴,閑暇時最愛逛書店,既為自己挑選也為女兒挑選,漸漸地家裡的藏書就多起來。舊書一般集中發放在書櫃,而新書就會散落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餐桌旁、沙發上、床頭櫃。只要是經常坐的地方都會有書的蹤影。書的確切數目我一直都沒有關心,可為了這次書香家庭的申報,我們全家總動員數各自的書,全家藏書一共198本,光女兒的書就有95本,真夠厲害的。女兒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書的呢?讓我細細回憶。依稀記得,從上幼兒園起,我就會帶她逛書店,讓她挑選自己喜歡玩的書,由於她感覺特別好玩所以買書的頻率就越來越密。後來,樂從的書店已經滿足不了她的購書慾望,於是每年的國慶、五一、暑假、寒假我們都會帶她到廣州購書中心挑選自己心儀的書,看著她欣喜若狂的撲進書海里的身影,我們倆笑得合不攏嘴,一個豆點大的人能喜歡看書真的太讓人欣慰,一個豆點大的人能有條件暢游書海真是讓人羨慕,從那一刻起,我們夫妻倆就決定一定要讓她讀更多更好的書。現在,隨著讀書量地增加,網上購書已經成為我們家的時尚了。說到真正愛上讀書是到了岑小上小學一年級以後。由於學校轟轟烈烈地舉行讀書活動,老師不斷地鼓勵學生多讀書,不定期地向孩子們推介好書,使女兒的讀書熱情越來越高漲。就拿這個學期來說吧,女兒愛看書的熱情不斷攀升。一個月讀完了4本楊紅櫻的《非常系列》小說,三天讀完了12萬字的《洋蔥頭歷險記》。這樣的讀書速度和讀書量真讓我們做父母的汗顏。於是我們也不甘落後開始擠時間讀書,睡覺前讀至少30分鍾書,最近,女兒看到我們睡前看書,她就向我申請睡前也要自己看書15分鍾才肯睡覺,這個上進的申請,我肯定同意。說道每天最溫馨,笑聲最多的時刻就是在晚上睡覺前,因為這是我們家親子共讀的時間。每當時鍾指向9點30分,女兒就呼喚我們到床上給她讀書,而且規定要讀一個章節才肯睡覺。最開始是由我負責這項「工作」,我每天認真地,饒有趣味地讀給她聽,讀到搞笑之處,我們會哈哈大笑起來;讀到悲傷之處,我們也會深情對望,這時總會看到女兒的眼珠子里流露出同情和悲傷。除了讀書,女兒還喜歡我問她一些書本中的問題。例如,有一次讀到《我們班的狗仔隊》中講到的六(5)班的班主任袁老師不準學生看課外書,認為看小說會佔用學習的時間,從而影響畢業考成績時,我特意停下來問女兒:「茵茵,你贊同袁老師的話嗎?」女兒馬上搖搖頭說:「不贊同,袁老師是錯的,看課外書是好事,不會影響學習的。」聽著女兒的分析,我覺得很感動,因為她知道讀書是好事,也相信她以後的閱讀之路會越來越長。有一段時間特別忙,回家後也要加班,於是讀書的任務就落在了爸爸身上,一開始,女兒不太願意,但當爸爸用搞笑的語調和笨拙的動作讀給她聽時,她被吸引了,之後的幾個晚上都指定要爸爸讀給她聽。看著父女倆如此投入地讀書,此時此刻,我感覺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自從爸爸為女兒讀書以後,他也漸漸地相信讀書是親自溝通的橋梁,書可以幫助父母解決很多家庭教育的困惑。期中考試後,女兒拿著試卷回家簽名,雖然成績不錯,但是由於不檢查的毛病導致出現了不該扣分的現象。我們都為她不檢查的問題感到頭疼,因為這是一直以來的沒有糾正的壞習慣。沒想到她爸爸馬上打開電腦上網找關於糾正孩子粗心的文章閱讀,還節選了比較好的章節給我看,之後還問我有什麼關於教育孩子的書給他看一看,從這以後,他就開始閱讀童書和家庭教育類地輸了。由此看來,一個孩子閱讀帶動一個家庭閱讀是家庭教育走向科學是真的,因為我確切的感受到他的神奇。 我們家的閱讀分享也無處不在,有時在上學路上女兒摟著我喃喃細語的述說中,有時在放學回家的電梯裏手舞足蹈的講述中,有時也在網上選購圖書看到自己讀過的書時雀躍的滔滔不絕中……我們家的讀書故事還在繼續,並且會越來越精彩哦!
2、談到讀書,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引導孩子主動讀書、愛好讀書就成為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
首先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興趣是培養的,不是強迫灌輸的。想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要讓孩子體驗到讀書的樂趣。我的孩子小的時候,他對書沒有興趣,但是對顏色,對圖畫比較敏感,因此,就買了一些圖文並茂的幼兒讀物給他看。由於他對書中的圖畫感興趣,他就急於知道是什麼樣的故事,我們就給他讀下面的文字,或者給他播放隨書附帶的VCD碟片,碟片里都有字幕,久而久之,他就認識了書中大部分的字,還經常自己翻看畫報。在興趣的驅動下,他逐漸學會看書,並且每天都給我們講故事,對讀書有了很大的興趣。
另外我們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讀書,這個陪伴的過程會讓孩子體驗到快樂和溫暖,同時在讀書的過程中也會全神貫注。在家裡專門給孩子設立一個書櫃,把家裡所有的書分門別類放到書櫃里,形成「家庭圖書館」,從而營造出一種書香環境。
在孩子圓滿完成父母交給的任務後,在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後,或者在孩子的生日即將到來之前,把買書作為對孩子的一種獎勵。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提高了很多,物質獎勵對孩子來說已經不是一件令人期望的事情了,改變獎勵方式,把孩子的對物質生活的注意力轉移到精神需求上,把買書作為獎勵,孩子珍惜父母買的書籍,更加熱愛讀書。現在孩子已經養成每天讀書、固定時間讀書的習慣。
H. 名人讀書的故事2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魯迅一枚金質獎章。魯迅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魯迅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2、愛因斯坦
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3、馬克思
馬克思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馬克思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馬克思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4、華羅庚
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5、況衡
況衡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6、列寧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7、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I. 某個名人的讀書故事1000字
1、蘇軾改對聯
北宋大學士蘇軾,少時在父親蘇洵的教導下,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常常受到父親的詩朋詞友的稱贊。因此有些飄飄然。一日,年少氣盛的蘇軾,驕傲地寫了副對聯貼於自己的書房門口。
聯雲: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老父親一日得閑,來到大兒子的書房檢查他的學業,抬頭看見對聯,連連搖頭暗嘆。兒子如此不謙虛,他很生氣。於是,找來幾本文辭深奧的古書喊道:「軾兒,你細細讀之吧!」說罷嘆息而去。
蘇軾看了一本又一本,書上的字、詞、句他有很多不認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慚愧。於是,他趕緊提筆將門上聯語各加了兩個字。
從此以後,蘇軾虛心學習,日夜攻讀,終於以他的勤奮努力,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造詣也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聯的頭上各加了那兩個字。
2、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
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
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3、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4、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5、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J. 求4到5個名人讀書的故事,20-30字左右就夠了。
名人讀書的故事1、鑿壁偷光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梁刺股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後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里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名人讀書的故事5、素龍圩的創建人黃世臣素龍圩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創建人為黃世臣。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為生,在田裡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由於勤奮好學,明萬曆三十五年,考進「歲貢」,並被委任為江南婺源縣縣丞。由於政績顯著,以後世臣又先後被提為雲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雲南通安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