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故事我來講徵文三年級
『壹』 有關真誠故事的讀後感(小學三年級,300~500字作文)
《誠信故事》讀後感—做個誠實的人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家就會知道要做個誠實的人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逃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
我覺得誠實不欺,遵守諾言,取信於人才是誠實守信。誠實的具體表現就是敢講真話,不講假話,講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每個人應有的品德修養。說大話,說假話,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不誠實現象是剝削階級的道德和作風。
人的壞品德一旦養成,就會像決堤的大河,一發不可收拾。而道義之心彷彿是一盞燈光培育成像日月那樣的光芒。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說:「誠者, 天之道也,思誠者, 人之道也。」這些名人格言, 可以說是對誠信美德的最好概括,是從品德發展過程中提煉出來的精華。
人生之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如果沒有誠實的美德相伴,也一定是缺少陽光的灰色人生。所以我們做個誠實的人
『貳』 揚正氣什麼廉潔和什麼是三年級四洪縣小學生作文比賽的題目
敬廉崇潔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興國安邦之源,也是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和應當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在「十·一」長假中,我利用空餘時間讀完了《廉潔教育讀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書中一個個正直不阿的仁人志士的故事所感動,對一些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所不恥。
其中《一層不染的鄭板橋》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鄭板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為了讓老百姓不挨餓,他私自開倉,果然救活了許多人,但因此也被罷了官。行走時,他只雇了三頭毛驢,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鄭板橋便寫了一首詩已表留念: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後以畫竹度過了他貧寒而又頗有骨氣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能讓我們感受到蘭竹的生機勃勃。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思緒萬千,鄭板橋是一個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人。記得與他同時代的金農說:「興化鄭進士板橋風流雅謔,極有書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近人鄧拓說:「它不止流行於當時,二百年來都一直很流行,歷久舊學,冬心、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楊守敬說:「板橋行楷,冬心分隸,皆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徑。然為後學師范,或墮魔道。」康、楊雖看不慣板橋體的「怪」,但畢竟看到了他對傳統書法的革新,誠如鄭燮自己所說:「蹊徑一新,卓然名家。」瞧,鄭板橋不但為人廉潔,畫也畫的頗有名氣!值得我們學習。
這樣的廉潔之人有很多,比如,拒收禮品的毛澤東、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等,他們都是那麼的清廉。
廉潔是美德之一,當一個人廉潔了,他就會有一定的操守,自身的素質就會在潛移默化下提高,他的處事態度也能讓人們信任他,做什麼都順利多了。廉潔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含而喻了。其實廉潔也有一定的社會效應,當每一個人都大公無私地為人們付出,而不是追求個人利益時,社會風氣也將逐漸改良。古人有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培養廉潔意識,使它在你的生靈上生根、發芽,如同信仰般根深蒂固,最後綻放出美麗的奇葩,使我們的靈魂不在腐朽,使我們的精神不再空虛。
我喜歡這本書,它讓我知道,做人要光明正大,應當有骨氣,不能拿著俸祿而無所作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愛戴。讀了這本書,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更加銘刻在我心中!
『叄』 家風故事三年級作文
欣賞「你幸福嗎?」,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回答,但答案又是相似的。同樣,「家風是什麼?」,一千個人也一定會有一千種回答。最近中央台有許多關於家訓家風的現場采訪,看到也聽到了很多家庭講述著自己的家訓家風故事。
自己出身農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但更多的是以身作則與言傳身教,一般不會去具體概括家訓是什麼,家風是什麼。但在我成家立業後,父親向我提了「對外要和、對友要忠、持家要儉」的要求,並把它隨手寫在門板上,可以說這就是我的家訓,也是我生活的准則吧,在教育兒子上亦是如此。
曾有一次,兒子衣服內的羽絨被小夥伴們當做玩具吹得滿天飛,我得知後很是生氣,質問兒子為什麼沒有反抗或者去告訴老師,可兒子一句平淡的話語卻讓我很是羞愧,「爸爸,別生氣,這又沒關系的,我又不疼,衣服少了幾根羽絨沒啥關系。老師看見已經批評他們了。」那時,我確實被小傢伙的「胸襟」所折服,是的,兒子這不是懦弱,而是自己對待別人的寬容的做法。試想,如果當時他就立刻反抗,甚至與小夥伴打做一團,那場面和結果可以想像,但正是他的「平靜」化解了一切,看來,「對外要和」這條家訓真正深入了他的心,而且這樣的事情也是不甚枚舉。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感謝父親給我的「家訓」,我也會一直用它——「對外要和、對友要忠、持家要儉」澆灌我的小「苗苗」,營造屬於我們家的良好的家風。
『肆』 作文我家的公約故事三年級
我家的讀書故事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它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全家人都愛讀、愛討論的書。
因此,我們家展開了一次《西遊記》討論會,各說各的觀點。我先說:「我喜歡孫悟空,因為他法力高強、機智勇敢、不怕困難,最終幫助師傅(唐僧)西天取得真經。」媽媽也不甘落後:「我喜歡豬八戒,他很善良,不怕苦不怕累,也很真實,雖然有時會打退堂鼓說:『大師兄呀,不如我們散了,不去取經了。』但最後還是保護師傅一路到底,也是孫悟空打妖除魔的好幫手。爸爸更是不甘示弱:「我喜歡唐僧。」「唐僧?」我奇怪極了,「對呀,因為唐僧他堅持不懈、善良,富有同情心,同時也有缺點,比如:不分好壞,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但他愛護徒弟,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對,這個我舉雙手雙腳贊同。
再看看我自己,根本沒有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我遇到困難總是會退縮、逃避,我決定以後要向唐僧學習。
說完人物精神,接下來就說一下故事片段吧。我喜歡「三打白骨精」,它主要講的是孫悟空一次又一次打死妖怪,師傅卻以為是人將他趕走的故事,看到這里我心裡直罵唐僧是個糊塗蟲。媽媽喜歡的是「車遲鬥法降三妖」,孫悟空每次都能想方設法幫助師傅贏得比賽,孫悟空真是機智過人,這讓我覺得做任何事都需要多動腦子,不能蠻干。爸爸則喜歡「三借芭蕉扇」,裡面的紅孩兒可愛極了,爸爸說我更可愛!嘻嘻!
最後還有一個人物,那就是沙和尚,他是個忠厚老實,任勞任怨的角色,以後大家可要好好學學他們的優秀品質哦!
《西遊記》是一部讓人回味的書,也是影響了幾代人的書,大家一定要去看一下哦!
『伍』 小學三年級作文說出我的誠信故事怎麼寫
我的誠信故事
如果你失去金錢,你只失去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健康,你只失去一小半;如果你失去誠信,你幾乎就一貧如洗了。今天,我要講的誠信故事就是:
前年的一天,我去同學家玩。由於那一天下雨了,路很滑,我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處賣水果的攤前,腳下一滑,幸虧扶住了旁邊放梨的板子才沒有摔倒。不過,在扶板子的時候,我順手抓了個梨,頓時覺得面紅耳赤,看到旁邊沒人看見,就飛快地往家跑。在路上,我想吃掉梨,不行!不是好孩子;扔!不行!太可惜了。就這樣,不知不覺我回到了家。父親見我手中有一個梨,就厲聲問:「哪來的梨?」
「梨......攤上......撿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說真的,那一刻,我的心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我真害怕父親打我一頓。萬幸的是父親並沒有打我,我把頭低的更深了。可能是知子莫父吧,父親似乎看出了真相。
「下集把梨還回去,並把你失去的東西找回來。」父親的聲音並不大,但很有力量。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我拿著梨,走得很慢,到了梨攤前,我把梨放了回去。那個賣梨的阿姨說:「你幹嘛?」「我是來還梨的。」說著,我把這個梨怎樣到我手裡的講了一遍。阿姨笑著說:「沒關系,放那裡吧,真好。」我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我當時真的不知道我丟了什麼,現在我知道了,我丟的是——誠信。
『陸』 3年級有關守紀律作文故事自己的250字
1、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里的飯分給孩子吃。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母親撒的第一個謊2、男孩長身體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用周日休息時間去縣郊農村河溝里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魚夾到母親碗里,請母親吃魚。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回男孩的碗里。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母親撒的第二個謊3、上初中了,為了繳夠男孩和哥姐的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就去居委會領些火柴盒拿回家來,晚上糊了掙點分分錢補點家用。有個冬天,男孩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男孩說,母親,睡了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親撒的第三個謊4、高考那年,母親請了假天天站在考點門口為參加高考的男孩助陣。時逢盛夏,烈日當頭,固執的母親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考試結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一杯用罐頭瓶泡好的濃茶叮囑孩子喝了,茶亦濃,情更濃。望著母親乾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罐頭瓶反遞過去請母親喝。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親撒的四個謊
『柒』 小學四年級作文《廉政小故事》二百字
廉潔,即不損公肥私,不貪污。自古以來,廉潔總是與官、權對應。因此,為官當權者是法正廉明,奉公守法,是否如此,成為了老百姓評判「清官和貪官」的標准。
我的爺爺就是一個清官。爺爺退休以前是我們街道三溪村村委書記。官雖不大,權卻有一些。內地的村官也許撈不著什麼好處,可是在深圳,像爺爺這樣的村官如果想撈,是能富得流油的。雖然如此,可爺爺從來就是秉公辦事,哪怕再親的人,他也不會用手中的權利為別人辦私事,為自己謀私利。
記得那是在三年級的暑假中,有一天我閑得無聊,就去村委找爺爺。爺爺給我找了本童話書,讓我坐一邊看書,他繼續在辦公桌前處理著那些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事情。
突然,一個聲音破門而入。我和爺爺不約而同地抬起頭,門已經開了,一個熟悉的人出現在門口,是遠房的姑婆。她看見我也在,笑著說:「琳琳也在啊!好久沒見,琳琳長高了啊!」
爺爺見是姑婆,連忙叫我請姑婆坐,同時趕快起身去倒茶。爺爺端過茶,遞給姑婆,拉了張椅子坐在我們面前,問:「你今天怎麼來這里了?」
「想找你說點兒事啊!」姑婆喝了口茶說。
爺爺停了一下,看了看姑婆,嘆口氣,問:「什麼事啊?「
「哎呀,你也知道的,就是我們家那房子的事。我知道現在只要有房子的就不給做房子,可是……」姑婆停了停,看看爺爺,接著說:「我知道只要村委同意了就可以做,村委還不是你一句話嘛!我們都是一家人,你就看在我們是親戚的份上,通融一下......」
姑婆話還沒說完,爺爺臉色已經變了,他打斷了姑婆的話,直接說: 「不可以。」
「哎呀,我們還是親戚啊!小時候你還......」爺爺再次打斷:「對不起了,不可以。親戚是親戚,
『捌』 三年級完成一篇以家風故事為主題的作文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規?」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規。每戶人家的規矩都不一樣。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離桌。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事不過三。有一次晚飯後在公園里散步,由於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乾凈,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說:「你這小孩子怎麼這么沒教養,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么一說,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里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著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說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盡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