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生活中的成語故事作文怎麼寫

生活中的成語故事作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0-11-21 21:10:49

1. 成語故事作文500字 15篇

我從小到大度過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成語故事》,《成語故事》里有許多的故事,比如說拔苗助長、百步穿楊、班門弄斧、杯弓蛇影、閉門思過、不可救葯、狐假虎威等等,我最喜歡拔苗助長和杯弓蛇影。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後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裡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牆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2. 求關於中國成語故事的作文,400字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幸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於吹完了,我長嘆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裡,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著臉老老實實說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著這么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3. 關於成語故事的研究報告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文化名族,成語就是文化民族的結晶之一,老師說每個成語都有名人故事。於是,我就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成語中名人故事的書籍,了解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2。 上網瀏覽,通過網上途徑,搜集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3。 閱讀報刊,了解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成語 名人 主要內容
書籍 入木三分 王羲之 晉朝王羲之寫的字非常有力,相傳他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墨汁滲入木板已有三分了。
上網瀏覽 程門立雪 楊時 宋代楊時在下雪天拜訪著名學者程頤,程頤暝目而坐楊時不敢驚動,在旁等候,程頤醒來時門後積雪已有一尺多深了。
報刊 草船借箭 諸葛亮 東漢末年,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最後挫敗周瑜。
四、結論:
1。 成語里的確有名人故事,是有名人故事演變出來的。
2。 這些成語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上和生活中都會運用到。
3。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中還有許多名人的品質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4。 這些成語都有一定的道理,激發我們努力學習,開發我們的道德思想更上一層樓。

4. 成語故事作文 400字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發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盪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臟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盪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5. 讀《成語故事》後的感想400字小學作文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識,「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十分的把握;「魚目混珠」的意思是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我對其中的一個「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感受很深。這個故事講述了偉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很貪玩,有一天遇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鐵棒,李白覺得很驚奇,說:「要把鐵棒磨成針,能行嗎?」老奶奶笑了笑說:「我不停的磨下去,這鐵棒會越來越細,最後一定會磨成針的。」李白聽了很受啟發,於是他下定決心堅持讀書,後來成了著名的詩人。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我想我在學習上也要向這位老奶奶一樣學習她堅持不懈的毅力,肯定也能考到好成績的。 我很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因為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6.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10篇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一:兵不厭詐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佔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

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齊、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採取欺騙敵軍的辦法。」

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齊、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二:濫竽充數

爸爸在《成語故事》這本書中給我讀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它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吹芋,但他喜歡聽大家一齊吹,那裡面有個南郭先生混在裡面,不會吹但裝成會吹的樣子。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和他的父親不一樣,他喜歡聽一個人吹,南郭先生聽說以後,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家。

爸爸說,這個成語故事是告訴人們,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社會需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而真才實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刻苦學習鑽研,努力拚搏得來的。「濫竽充數」的人在事業上、學習上混,只是暫時的、短暫的,最後還是要被時代前進的洪流所淘汰。

爸爸問我,你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甘當「濫竽充數」的南郭,還是做奮力搏擊的雄鷹?二者必擇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後還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頑強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三: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謝謝大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四:玉汝於成

張載年輕時喜歡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賞他的才學,勸他說:「讀書人有自己的事業可做,何必非要談兵呢?」張載便專心致志做學問。後來張載中了進士,先後當過幾任地方官,因為他敢於直言,觸犯了執政大臣,49歲就辭官回家,在家讀書治學。

橫渠是個窮鄉僻壤,張載雖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夠維持生計,還必須省吃儉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掛在心上。每天起來,他一頭鑽進書房,關起門來,整日苦讀,時常思考問題而忘記吃飯和休息。深夜,妻兒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還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筆。遠近許多青年紛紛前來從師求學。有些學生家境貧寒,沒有學費,他反而補貼他們茶飯,和他們同甘共苦。

張載在一篇文章中說:「貧窮卑賤和令人憂傷的客觀條件,其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用來幫助你達到成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

「玉汝於成」是說象玉一樣愛護,來幫助你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五:不恥下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個教育家,還被人們稱為「聖人」。他為人學識淵博,但還是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請教。

有一次,孔子到太廟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別人發問,旁邊的人看見了,忍不住說:「難道你不是聖人嗎?為什麼還要別人呢?」孔子聽了謙虛地說:「不懂就問嘛,有什麼不好呢?」

還有一次,一個弟子問孔子:「為什麼孔圉死後被人們稱為「孔文」呢?」孔子回說:「因為他不恥下問,還聰明好學呢!」

我讀完這兩個故事,才知道成語中的心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即使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請教也不會覺的恥辱。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能放下架子虛心請教成績不好的同學,老師也能向學生請教,長輩能向孩子請教的好觀象,我覺得他們一點不會覺得恥辱,因為他們也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經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覺的是千真萬確的,我要緊緊記住這個真理。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六:買櫝還珠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一個人來買。

一會兒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啊!

這個故事設定的含義是: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七:一言為重

商鞅,姓公孫,名鞅,衛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幫助秦孝公實行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被孝公封於商(今陝西商縣東南),號商君,故又稱為商鞅。

公元前365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制定的新法將要公布時,為了讓人們相信新法必定施行,他在京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聲言誰能將此木柱搬到北門,就賞給黃金十金。開始,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沒有人響應。商鞅又宣布,誰能將木柱搬到北門,賞給黃金五十金。這時,有一個年輕人壯著膽子把木柱搬到北門,果真得到了五十金。這件事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百姓認為商鞅說話算數,都相信新法,服從新法。

宋朝的王安石極力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在位時,他被任命為宰相,大力推行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但遇到重重阻力。在此種情形下,他寫了《商鞅》這首詩:「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表明了自己推行新法的決心,也說明了自己要像商鞅那樣,說話算數,取信於民,使新法繼續貫徹下去。

根據商鞅變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詩,人們便引申出「一言為重」這個成語,比喻說話算數,言行一致。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八:對牛彈琴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弦,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裡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九:一毛不拔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厘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干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厘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故事作文400字十: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7. 要寫一篇關於成語故事的作文怎麼寫急!!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8. 小學生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1、一鼓作氣(曹劌 guì)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專鼓作氣,再而衰,三屬而竭。」 釋義: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釋義: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9. 成語故事會請寫一篇作文

守株待兔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腳下住著一個農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幹活,特別辛苦。

有一天,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里跑了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到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顆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在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幹了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為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別人議論的笑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