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的故事有感400字
① 讀昆蟲記有感400字左右
昆蟲記讀後感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選我,我可是麻煩了
②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左右
昆蟲記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跟昆蟲有關的名著——《昆蟲記》,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昆蟲的知識,這里我就向大家介紹一種昆蟲,名叫螢火蟲。
螢火蟲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昆蟲,它的肚子頂端會發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肚子里掛了一盞小燈。在寧靜的夏夜,經常會看到它們在草叢中游盪。
螢火蟲長著三對短短的腿,它們利用這三對小短腿邁著碎步跑動。雄性螢火蟲到了成蟲時期,會長出鞘翅,就像其它的甲蟲一樣。而有的雌蟲則永遠都保持著幼蟲階段的形態,無法享受飛翔的快樂。
螢火蟲有著色彩斑斕的外衣,它的身體成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紅色,其圓形服飾的邊緣則點綴著一些鮮艷的棕紅色的小斑點。這就是可愛的螢火蟲。
《昆蟲記》這本書教會了我們許多,它教會了我們怎樣觀察昆蟲,教會了我們怎樣識別昆蟲,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要愛護昆蟲。
世界上還有許多沒有被發現的昆蟲,就等著你去探索和發現了!
③ 讀《昆蟲記》有感 400字至500字
讀《昆蟲記》有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昆蟲記》一書,我獲得了許多收獲。
這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從事研究昆蟲學,他用了一生的精力,長期在荒山野嶺收集了成千上萬種昆蟲的資料,如:昆蟲的生活習性和成長過程等等。最後撰寫了科學巨著《昆蟲記》。
看完了這本書,我認識了捕食高手螳螂、愛美的被管蟲、快樂的蟋蟀、挖隧道的礦峰、不會迷失方向的蜜蜂、環境清潔工綠蠅、有兩顆毒牙的狼蛛、「小鬼」恩布沙、吃枯露菌的甲蟲、捕食蒼蠅的捕蠅蜂、嬌小的赤條蜂、喜好唱歌的蟬……
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昆蟲就是松毛蟲了!它們也叫「列隊蟲」,至於它們為什麼叫「列隊蟲」呢,你先好好想想,再來看我的答案吧!看!第一條松毛蟲走到哪,其餘的就跟到哪。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中間沒有一點兒空隙。它們總是單行排,無論第一隻松毛蟲走的路彎彎曲曲、打轉,後面的松毛蟲依然照做。就算是在原地打轉了幾天幾夜,它們也都照著第一隻松毛蟲做。松毛蟲走路是都會一邊走一邊吐絲,這些絲都是讓它們回家時會更方便。現在知道他們為什麼也叫「列隊蟲」了吧!。瞧!這些小昆蟲是多麼的有趣呀!
通過看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昆蟲世界也有許多好媽媽,它們為自己的兒女們到處尋找食物,就算在去世之前,也時刻為自己的兒女們著想。比如捕蠅蜂媽媽,它的孩子會越來越大,食量也越大,捕蠅蜂媽媽就得出遠門給寶寶找食物,如果找不到,寶寶就會挨餓。直到寶寶完全長大,繁忙的媽媽才可以鬆口氣。我的媽媽也一樣,她每天辛苦地工作,照顧我們,時刻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操勞。
聽完了我的介紹後,你已經迫不及待地要來看這本書了吧?說不定你的收獲比我還要多呢!
④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親,下面是我整理的,看到了記得給分啊,祝親生活越快,中秋happy,愛死親了!!!
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學家,他一生寫過二百多篇《昆蟲記》。我早聽說《昆蟲記》名揚天下了。那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昆蟲記》,我喜出望外,心裡樂開了花。剛拿到《昆蟲記》,它就像一塊奶油蛋糕深深地吸引著我。因為裡面的昆蟲不但有趣而且生動:有可憐的鳴蟬、膽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蠍子、勤勞的蜜蜂、長毒刺的黃蜂……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昆蟲的家庭生活、捕獵技巧和外貌特徵等。
就說那可怕的狼蛛的產卵和母愛吧!狼蛛是節肢動物,身體主要分頭、腹兩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著八隻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隻長毛的長腿;腹是產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啊!一年夏季的一天,法布爾在一叢迷迭香的花下見到一隻挺著巨大肚子的狼蛛,這表明它既將臨產。法布爾見了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夾起,輕輕地放入一個既透明,底部又放著泥土的大瓶子里,留作觀察。幾天後,狼蛛開始產卵了。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大小相當於一隻手掌。蛛網很粗糙,也不成形,卻相當穩固,接著,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結實的絲,織成一個圓狀的白色球體。上面留了個小口子;再把胎部對准小口子,產下一粒粒金黃的卵;;產完後,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後,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用腳踹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狼珠媽媽把它的「寶貝丸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知道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還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是那樣的好奇,所以才去專心致志地觀察、研究昆蟲。
⑤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昆蟲記讀後感400字寒假期間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昆蟲記讀後感400字。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又一種的昆蟲,描繪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這本書洋溢這一種精神,那就是求真,法布爾對於真理的探尋值得我們學習。
篇二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這不得不令人驚嘆!
閱讀這本書,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奇異的昆蟲世界。平時在我看來毫不起眼的小蟲子,竟會如此有趣!我從不知觀察蟲子,與蟲子打交道還有如此高深的學問。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於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後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這樣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豐富的巨作使我浮想聯翩。
這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文學經典,又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蟲史詩。無愧於「昆蟲的史詩」,「昆蟲的荷馬」的稱號。
法布爾把未知世界比作處於黑暗之中的無限廣闊的拼磚畫面,把科學工作者比作手捉提燈照看這畫面的探索者;他認為自己就是這探索者,一步一步地移動,一小塊一小塊地照亮方磚,使已知構圖的面積逐漸增大。他將一切品質和才華匯集在這種精神之下,為人類做出自己獨特的奉獻。不必為他的去世惋惜,《昆蟲記》中凝結著他的一切。
我深深地嘆服於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讀後感《昆蟲記讀後感400字》。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⑥ 讀什麼有感作文400字
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今天,我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動。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連隊主力和群眾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將敵人引上了絕路———棋盤陀,他們犧牲了自己,保護了他人。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幾千年來,我國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人物,他們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從來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他們不論身處多大的險境中,都在發揚著那舍己為人的精神,這難道不讓人震撼嗎?
憶昔日,幾年前的夏天。東北松花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災,霎時間,半個松花江流域已被洪水淹沒。在無數緊急關頭,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在滔滔洪水中,人們用自己的肩膀打起了一條條攔洪大壩,和洪水做著殊死的搏鬥;有多少人累到病倒在大堤上,有多少人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一個英雄倒下去,一萬個英雄站起來,廣大軍民迎著困難和危險前進,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終牢牢的挺立在滔滔洪水中,洪水高一尺,鬥志高一丈,這種不屈不撓,誓死如歸,犧牲自己,保護他人的大無畏氣概,他們是新時代的狼牙山五壯士。保護著我們全中國的人們。
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學習五壯士不怕犧牲,時刻想著人們的高尚品質。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要不怕困難,勇於鑽研,一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世紀。
⑦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網路。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網路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么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⑧ 讀後感作文400字
讀——《童年》有感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高爾基 的 著作<<童年>>時,我的 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深切的體驗到了字里行間 不同的情感色彩:邪惡中看到善良,黑暗中見到光明,冷酷無情中見到人性光芒,悲劇氣氛中 感受頑強的毅力,戰勝苦難的力量.
<<童年>>講述了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在苦難中長大的孩子,小說是以一個孩子那不樣的角度來審視整個社會與人生。阿廖沙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不祥習氣的家庭,年幼的阿廖沙正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如溫暖的陽光,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面對生活的苦難.聰明能幹,善良 開朗的外祖母,她是一盞明燈,驅逐黑暗與孤獨。反應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真理的不懈追求。我看完小說後,想想自己,感到羞愧,與此同時,一股敬佩之情從心底油然升起。在這21世紀,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雖說是跨世紀的小主人,都差不多是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洗禮,遇到困難便往大人身後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活似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在社會腐敗時期,那一個個孩童的生命與日常需要都得不到保障,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而我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無憂無慮的,多數的孩子是爸爸護著,媽媽愛著,奶奶疼著,爺爺寵著。但正是這樣,那時的孩子們讓生活的困難鑄就了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現實,學會為了讓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我們遇到事情卻只會依賴父母,兩個截然不同的童年一對比,我懂得了要成為生活的堅強者,不做溫室里的花朵,做風雪中的寒梅;不做膽怯的小鳥,要做展翅飛翔的雄鷹!在新世紀的藍天下,盡情飛翔!古語有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的成功都像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黑暗後才姍姍而來的一束光芒,黑暗就是人生路上的坎坷,羈絆你走向成功,你需要走狗的勇氣和力量去挑戰它,戰勝它!從這本名著中,我不僅品味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同時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 學到作者刻畫人物的技巧,以及豐富的語言運用.<<童年>>這一本書讓我獲益匪淺. 也許童年是短暫的,也許童年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間,可我們的生活卻是幸福的.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創造燦爛,絢麗的明天!
⑨ 讀昆蟲記有感400字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准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⑩ 寫一篇讀「昆蟲迷」有感的作文 400字
讀《昆蟲迷》有感
「學習這件事,有沒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自己有沒有自覺」初學《昆蟲迷》這篇文章,這句話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裡。這是一個沒有上過像樣的小學,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所說的。而這個人,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
法布爾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對昆蟲有著如痴似迷的熱愛,他總是專心致志的觀察昆蟲,探索其中的奧秘,這使他成為了一位無與倫比的科學家。讀到這里,我內心中便涌現出一絲慚愧。法布爾沒有上過像樣的小學,但他依然樂觀向上,積極進取,靠著自己的執著追求刻苦自學;而現在的我們坐在溫暖、明淌的教室里吸取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和法布爾比起來,我們是何等的幸福!
法布爾花了畢生的精力,為人類帶來巨著《昆蟲記》。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說出了這樣感人肺腑的話:「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我覺得「堅持不懈」已經不足以來形容法布爾的精神了。是啊,如果我們對待學習的態度能夠像法布爾一樣的話,成績也會有所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探索身邊的事物,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有其志必成其事」,變「志」為動力,變「志」為壓力。有「志」是個必要的條件,但真正利用好「志」才能「事成」。我們要向著自己所定的目標前進,勇於探索,敢於挑戰。但願每一個人都立下堅定志向,創造出燦爛的明天!
2.
《昆蟲記》讀後感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於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 《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 《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