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好故事徵文200
A. 江西好故事主題徵文200怎麼寫
創作要求包括真實性、正能量、接地氣、傳播廣等。作品內容必須是真人真事,不虛構、不編造、不抄襲,要求原創。思想積極向上,弘揚主旋律、具有時代感、彰顯正能量,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性,能從不同視角、不同側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成風化人。「短小微」作品要貼近百姓、源於生活,沾泥土、接地氣,說「土話」,講百姓身邊的故事,講百姓喜歡的故事。作品要符合網路傳播規律,能通過新媒體渠道快速傳播,點擊率高、轉發量大,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度。體裁不限、內容不限,要求短小精悍、言簡意賅,短文章、小故事作品字數在800字左右,微視頻(含動漫、音頻等)作品時長3分鍾左右,微電影時長10分鍾內。
B.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講述江西好故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做過好事。現在我就將自己見過的好人好事告訴大家。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早晨,我陪媽媽去醫院看病,我坐在醫院大廳冰冷的椅子上,環視周圍以消遣無聊的時間。透過玻璃窗我看到了一個畫面,它啟迪了我正在成長的生命,敲響了我沉鬱的心靈。
「媽媽,牛奶喝完了,幫我扔一下盒子。」小女孩清脆地說。媽媽大概心情不好,不耐煩地說:「隨便找個地方扔一下就是了。」」老師說垃圾不可以亂扔的。」小女孩顯得有點不高興了,扭頭尋找垃圾箱,然後開心地扔掉,似乎得到了什麼好東西似的。媽媽也很欣慰地笑了笑。一個新少年的舉手之勞就像文明之火燃燒了我冰冷的身軀,我默默地注視著她們消失在人群之中。
我精神煥發,有觀察著這個五彩的社會,尋覓著文明好事的「仙露瓊漿」。
放眼窗外,突然看見街道上出現一個看似龐大而又微小的少先隊員。咦?他們在干什麼?我瞪大眼睛,哎呀,他們那凍得紅腫的小手正在清理那牆壁上隨處可見的牛皮癬廣告單。說到牛皮癬,我可有一肚子的火,雪白的整潔的牆壁上經常看見貼滿一張紙亂七八糟的廣告,真是有損市容市貌。現在這些少先隊員來清理這些東西,我非常贊賞他們,他們時候我精神的榜樣,靈魂的寄託。只見兩個年紀較小的「紅領巾」,可能是因為冷吧,我看見他們合攏雙手,哈了口氣,表情仍然顯得堅定。他們互相望瞭望,臉上都綻開了一朵朵頑皮的花兒。不經意間我走到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投入到做好事中。是的,是我的靈魂指示我這么做的,我覺得無比光榮。媽媽看著我笑了,路人看見我們也贊嘆不已。人世間的文明的紅星在多彩的世界裡放射著溫暖的光芒。
紅星,壯舉隨著歷史而去。但那串塵世的「風鈴」在以後是否還會輕輕敲響,啟迪著人們對那些古老而又重要的精神財富多一些重視。
文明是愛,是暖,是希望,美好的一瞬間雖然短暫,但在人們心中卻將是永恆。做「風鈴」,做文明人,在塵世巨浪的摔打下,要勇敢地用我們純潔的心靈去渲染社會上灰暗的一面。
C. 江西弋陽的民間故事作文
若虛界一七三五年,綰兒依稀記得誅仙台旁,合歡樹下與錦弦的告別。錦弦低嘆:「綰兒,不想,和你在一起近百年,第一要分開那麼久呢…。。」他想笑,可眉宇間分明只有惆悵,只有絕望。永遠忘不了錦弦的喃喃:「綰兒,要分開了,好久呢。你去渡劫了,是嗎?我會在這里一直等你回來的,永遠,相信我……」他緊攥著綰兒的手,又抱了抱早已梨花帶雨的綰兒:「綰兒,不哭。我一定會等你的。」他再次深深地看了綰兒一眼。想必這是告別吧,他們還會再見…。。
D. 江西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江西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1、南昌「外嫁女」中秋送鞋祈健康。
在南昌的古老習俗中,有中秋節吃柚子、送千層底鞋的風俗。過去,每當中秋節,已經嫁出去的女兒,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是與家人團聚外,最主要的就是送一雙千層底鞋給父母。
因為在中秋節過後,馬上就要到重陽節,女兒們希望老人能夠在重陽節外出登高,同時也是祈願老人身體健康。每年的中秋佳節,除了要吃月餅外,還習慣吃柚子。柚子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2、湖口:全家團圓做糍粑。
每逢中秋佳節,湖口縣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做粑」慶祝。從新拾起時代晚期開始,湖口人就開始用陶臼製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種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等二三十個品種。
在這些粑食品種中,印粑上印有菊花、梅花、桃花、荷花、鯉魚、喜鵲、福、祿、壽等文飾,以示喜慶和吉祥。「做粑」也象徵著一種團員,每逢「做粑」時,都是一大家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互相分工協作,其樂融融。
3、寧都:火龍虎月下進村
隨著「火龍虎進村,生子生孫;火龍虎進屋,發財做屋…」一串串清脆的童音在村中響起,這是中秋寧都縣南雲村的一道獨特景觀。中秋當晚,盧氏七房各處7名壯漢,每人一根竹篙。竹篙選用長約八九米的毛竹,從尾部往下層層紮好竹枝,竹枝上再捆上澆注過植物油的紙卷。夜幕降臨後,各房人馬舉著40根竹篙匯集盧氏家廟前,依次點火,火苗迅速化成一條條長長的火龍,煞是壯觀。
4、資溪縣:畲族鄉親唱山歌
資溪縣烏石鎮新月畲族村是一個小山村,全村畲族人口400多人,民情風俗濃厚。畲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唱歌,每逢節日便以歌助興,以歌抒情,中秋節也不例外。到了中秋這天,全村人都聚集在一個山頭,然後便可自由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種,即獨唱、對歌、齊唱。畲族歌手們隨興而唱,即景編詞,使新月畲族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族風情村」。
5、婺源:龍燈越長越興旺
在婺源,每逢中秋節,有擺龍燈的傳統習俗。擺龍燈也叫「迎龍燈」,這是當地人迎中秋的方式。所謂「龍燈」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後的干稻草綁接成龍的形狀,在稻草上插滿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時,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並點燃上面的香,高舉著來回遊走於各村莊之間,形成了一條火龍,「擺龍燈」因此而得名。
E. 江西的人文故事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許真君,晉代著名道家人物,姓許名遜,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所以又
稱族陽先生。他居官清廉,為民興利除害,後棄官東歸。辭官故里後,便在新建縣酉山修身煉丹。
許遜精於醫道,為人治病,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聲遠近。晉代南昌地區有一蚊螭,播風弄雨,
翻洪作浪、殘害生民,
許遜神通廣大,將此妖孽捉住並鑄鐵柱將其鎮於井底。此後南昌地區風調雨
順,五穀豐登,相傳許遜活到
136
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餘日,拔毛飛升」,連家禽家獸
都帶去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出於此據記載,許遜死於晉孝武帝寧康二年(
374
年),享年
136
歲。
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建設武裝力量的開始。
1927
年
4
月
12
日和
7
月
15
日,蔣
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面對如此形勢,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
治局常委會議,
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
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
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8
月
1
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最
終佔領了南昌城。
當天上午,
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
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
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
25
人組成的中
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之後,國民黨以重兵進攻南昌,根據中
共中央的預定計劃,
起義部隊於
8
月
3
日至
6
日先後撤離南昌,
揮師南下,
准備同富有革命傳統的
廣東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匯合,進而發動土地革命、
進軍廣州,恢復廣東革命根據地,並奪取出海
口,取得共產國際的援助,重新舉行北伐。
這次著名的起義歷史上稱為「八一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對孫中山武昌
革命起義的繼承,
是中共打響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
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F. 有關於江西的小故事嗎
江西人對「老表」的青睞由來已久,最早的說法恐怕要追溯到圖騰時代。據考,「表」在舊時多指木,如《宣公十二年》:「明日,以表屍之,皆重獲在木下。」杜註:「表,所指木。」而清江吳城遺址發掘清理出商代紅土祭壇「分布著大小不一的柱洞上百個,多成行排列或間有錯疊。」這顯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展延區東夷族群原始崇拜物教圖騰表柱信仰。在商中期到戰國末「老表」就有文字記載。於是便有說法說「老表」本是圖騰表柱的土俗語,是圖騰印象在江西族群中的記憶殘留。
這樣的圖騰溯源雖然能把「老表」的起源向前推移,但畢竟涉及到很多古代文獻,歷史考證的東西,能夠理解並接受的人並不多。老百姓們更傾向於按今天的思維方式,把「老表」理解為姑表親。但究竟是江西省的表親呢,還是江西與相鄰省份的表親關系呢,這在傳說中,又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支。
有人說,「老表」的稱謂是江西客家人為著適應陌生的生存環境而自發倡起的。秦漢以來,中原漢人或被貶,或駐扎,或尋找新的生存空間,舉族南遷,大都定居於關山重重阻隔的閩、粵、贛山區。土著人自詡為「坐地虎」,稱客家人(即中原漢人)為「過山虎」。土客相爭,奪田奪山,兩虎相頭甚為激烈。而彼此不同籍、不同姓、不同宗的客家人,便睿智地用「老表」這種似親非親、似故非故的稱呼來加強與其他客家人的感情,以達到攜手團結、同舟共濟、患難相依的目的。久而久之,「老表」便約定俗成,成了江西客家人之間聯誼,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親切稱謂。
另一種說法也關乎遷徙,卻不是遷入江西,而是遷出江西,「老表」則是周邊省份賦予江西始祖的昵稱。歷史原因恐怕在於江西納入全國政治版圖不算很早,秦代以後廣州福建等省劃入,地理位置才逐漸顯露,但仍以農業為主,因人口過早飽和,江西人大都為稼穡耕墾奔走四方,多在窮鄉僻壤之間。福建人覺得只有他們才能叫江西人「老表」;廣東人也認為自己和江西人有著姑表親緣;湖北則有傳說,是當年湖北人曾被殺戮一空,後來是靠著江西的三兄弟遷徙過來,才得以傳承,至今仍有地方存有紀念這三兄弟的祠堂;更多的還得數湖南人,在鄒華亨先生的《湖南家譜簡》中這樣陳述道:「遷湘始祖多來自江西。現所見湖南家譜中,在縷述世系源流時,有60 %以上的家譜都稱始遷祖在宋元明之際來自江西,特別是元末明初從江西吉安府泰和、廬陵、吉水,南昌府的豐城、南昌諸縣。……元末明初的連年的戰禍和兵燹,使湖南大部分地區田園荒蕪,廬舍成為廢墟,原有居民大量散亡。隨後,蘇、浙、皖、閩、贛人,特別是江西人大批涌進湖南……民謠便傳出『江西填湖廣』的說法。現在,湖南人一講江西人,多稱江西老表,筆者茫然不知何意,鑒於湖南人的祖先多來自江西的歷史淵源,姑妄釋之:表,有表親之意,指父親姊妹和母親兄弟姊妹所生的孩子都稱表親;老,祖宗之謂也。『老表』即祖宗的表親,『江西老表』,指江西、湖南兩省人的祖宗存在表親關系,是湖南人對江西人的一種昵稱。」
G. 江西有什麼家鄉故事
我的家鄉江西吉安,在革命的搖藍井岡山下。
吉安有英雄文天祥紀念館、吉安永新兩個將軍縣、有名人解縉、楊士奇等。
這里有羽如羊毛的武山烏骨雞,有煲味美湯甜的泰和竹蒿薯,有香氣誘口的安福老火腿,有辣中含爽的永新燒狗肉,還有油光刎透的遂川臘板鴨。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吉安的風光,吉安有美麗整潔的青原區現代化大街,高新技術開化區等。吉安講山有:井崗山、武功山、紫瑤山
講寺有:青原山,講古村:美陂村,我就從白鷺洲公園說起吧。
白鷺洲坐落在吉安市區東北面的贛江中。洲長約2公里,寬約0.5公里,形狀如梭。因洲上多棲白鷺,古人便取唐朝詩人李白「二水中分白鷺洲」詩句的意境給洲命名。洲上茂林修竹,青翠雅靜,碧水繚繞,景色怡人。
白鷺洲的開發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初為禪林勝地。南宋時期(1241年)新任吉州知府江萬里(後任南宋丞相)在這里築學舍,設講堂,創建了「白鷺洲書院」,最初自任山長,講學其中。(1256年)科考,書院生員文天祥為進士第一,高中狀元,同榜吉州進士39名,名震朝野,宋理宗親書「白鷺洲書院」匾額,懸掛於書院大門,以示褒獎。從此,書院名聲大振,成為江西三大書院之一。
數百年來,白鷺洲書院是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嚮往之地。南宋進士、吉州名儒歐陽守道(後任著作侍郎)繼任山長;明代萬曆進士、吉安知府汪可受集巨資重修書院,並聘請名儒鄒元標、王時槐為書院主講,地理學家徐霞客曾登洲游覽;清代進士、詩人施閏章邀請多位名士在這里講學;永豐籍狀元劉繹長期主持書院授業。由於他們治學有方,造就了大批能人志士,文天祥、鄧光薦、劉辰翁等古代的忠節名臣文士詩人皆出此門。
白鷺洲書院創建後,歷經滄桑,屢遭水患,毀而復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章閣、風月樓是書院的舊址。在新建的院門上,懸掛著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學家周谷城手書的「白鷺洲書院」匾額,院中草綠木榮,花團錦簇,修葺一新的雲章閣迎面聳立。這幢兩層磚木結構樓閣,高8.7米,佔地面積274平方米。下層為山長廳,上層為藏書樓。與雲章閣緊緊相連的風月樓,高14.7米,佔地面積114平方米。三層重檐,四面花窗,造型別致,氣勢雄偉。正面的紅石柱上鐫刻的一副長聯「千萬間廣廈重開看傑閣層樓勢凌霄漢;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東箭輝映江山」,是對白鷺洲書院業績的生動寫照。此外,半月池、復古亭也是書院的古建遺存。
朋友,歡迎您來我的家鄉作客~
H. 江西三色文化作文300
江西三色文化
紅色,是贛鄱文化的近現代特質。江西是一片紅土地,不僅孕育了千萬贛鄱人民,也孕育了獨具歷史底蘊的贛鄱紅色文化。上世紀初,中國人民在在追求當家作主的歷史進程中,贛鄱大地為中國紅色革命點燃了星星之火,而燎原燃燒的不僅僅有中國革命的偉大征程,還有不屈不撓、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百年歷史之中,中國共產黨正是啟程於江西,領導了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鋪就了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建設之路、改革開放之路。如今,紅色文化已經成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斗爭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其在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讀懂紅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精神」和「江西力量」,才能感知和表現紅色贛鄱文化的近現代特質之美。
綠色,是贛鄱文化的當代氣質。江西山、水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境內的廬山、三清山、井岡山、龍虎山世界知名,武功山、明月山、大覺山等各具特色;境內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濕地、世界候鳥越冬的天堂;高達64%的森林覆蓋率讓青山綠水的江西「風光獨好」。十八大以來,中國已經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而江西省也明確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的施政綱領。在全新 的發展戰略指引之下,江西已經全面開啟建成中部地區綠色崛起先行區、大湖流域生態保護與科學開發典範區、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區的發展步伐,並走出了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只有讀懂江西的綠色文化,才能感知江西綠色崛起的文明密碼,才能感受贛鄱文化的當代氣質。
古色,是贛鄱文化的古韻內涵。江西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悠久的江西歷史,名人輩出,贛鄱古文化更是璀璨如花。儺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書院文化、民居文化、戲劇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區域色彩濃厚的豫章文化、客家文化、廬陵文化、臨川文化等等,不僅構成了具有獨特魅力的贛鄱古文化,也使之成為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佛教文化、道教聖地的輝煌成就更是讓禪宗文化的「五家七宗」的「三家五宗」源於江西,成為古今中外不可多得的宗教文化勝地。對於我們,只有將藝術創作融於江西地方特點、歷史傳統的大視野下,才能感知江西古色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感受江西古色文化的魅力無窮!
I. 江西好故事作文500字
家鄉在美麗的江抄西上饒。
上饒是個好地方,那裡礦產豐富,金、銀、銅的儲存量居亞洲第一。上饒還是個革命根據地,在上饒曾經發生過無數的紅色故事,在遠近聞名的上饒集中營,可以尋找到革命先烈們的足跡,有多少遊客慕名而來!
上饒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三清山,它被稱為「西太平洋邊最美的花崗岩」,它由十大風景區組成,山上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其中,三清宮、玉京峰、西海岸和南清園景區最為著名。現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被國家列為5a級旅遊景點。
生活在上饒,環境優美,空氣格外新鮮,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一到早晨或是傍晚,許多老年人,青年人就會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廣場,跳各種各樣的健身操,吸引人們的眼球。晚上,人們到森林公園,登上雲碧樓,俯瞰上饒市,閃爍的燈光倒映在信江河上,格外美麗!遠處,三江公園的「三清映月」上漂浮著蒙蒙的薄霧,讓人流連忘返。
上饒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上饒人們的心靈更美。一次,在我放學回家的路上,經過廣場,在廣場的兩側張貼滿了上饒人民做好人好事、舍己為人的事跡,讓我感受到上饒人民的美好心靈。
J. 江西的歷史故事20字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江西吉水人(今吉安青原區富田村),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因抗元,曾於1276年被元軍扣留,後逃出,繼續抗元。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海豐兵敗被俘,兩次自殺未死,又被押至崖山,元將張弘范命他勸降仍在抗元的張世傑,遭到嚴辭拒絕,並在押解途中寫下名篇《過零丁洋》詩。十六年(1279年)十月文天祥被押至元大都,先宿館驛。此時許許多多人奉命勸降,均遭斥責,故被押至兵馬司土牢中(元代兵馬司當在這一帶)。
在近四年的囚禁生活中。他寫了大量詩文表述心志,如《指南前錄》三卷、《後錄》五卷、《集杜二百首》等,其中《正氣歌》成為後人傳誦的名篇。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l月),河北中山義軍首領薛寶住劫入大都,想要劫救文天祥,未成功。為此,京師戒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