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450個字寫讀後感
1. 讀後感怎麼寫450字《林漢達講中國歷史故事集》
您好。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語言文字家林漢達編寫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共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韓信拜將、三顧茅廬、暗箭傷人、完璧歸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別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看了他一會兒,就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周圍的人都取笑他,還得了個外號,叫「鑽褲襠的」。韓信當時雖當眾受辱,可心懷大志,一心成就末來。後多虧遇到了承相蕭何,由於蕭何三番五次的向漢王劉邦推薦韓信,漢王同意重用,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智勇雙全後來他就成為了大英雄。
本書的內容雖是講述歷史,但故事情節卻深深的吸引著我,閱讀時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通過閱讀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一些歷史典故,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書里的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特推薦大家都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陽光文學城,希望可以幫到您,望採納。
2. 《外國歷史故事》讀後感500字左右
我讀過的書中印象最深的是《中外歷史故事》這本書能讓我們知內道很多中外的歷史讓我們容走岀中國,走向世界,書中精選了40餘篇中外歷史故事,如:尼羅河的禮物、埃及艷後、七大奇跡、《岳飛精忠報國》和《楊業抗遼》……真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
讀了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歷史成就;也讓我們重溫了大的歷史事件.另外,也讓我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並多了一些感受,明白了一些道理.
記得笛卡爾說過:一句關於讀書的名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岳飛從小勤奮好學,並且練了一身好武藝,岳飛19歲的時候,有金兵侵略宋朝,岳飛為了國家的安定,就去當兵了,他的母親在他身後刺了「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後來當岳飛領著士兵最後沖刺時,皇上卻聽了奸臣的建議,讓岳飛退兵,岳飛回來後,嘆息道:「十年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江山是很難保了,說完岳飛淚流滿面岳飛回到朝廷後,奸臣秦檜串通皇上,把他關進了大牢,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年僅39歲的岳飛殺害了,岳飛滿懷愛國之心,以不怕死的精神,精忠報國、奮勇殺敵、屢立戰功.望採納
3. 讀歷史故事讀後感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集我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兒童讀物。通過閱讀《上下五千年》使我了解了偉大的祖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優秀的人物。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知道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因為炎帝族和黃帝族原來是近親,後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也常常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我還了解到原始人一開始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到後來才發明了用火。我還了解了荊軻刺秦王的壯舉;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稱贊的好宰相狄仁傑;為世界醫學界做出卓越貢獻的明醫李時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大貪官和砷;大發明家祖沖之;女皇帝武則天;發明了地動儀的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姜太公釣魚;堯舜讓位;大禹治水;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等等。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智慧著稱於世。我們的祖先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民族的優秀代表——許多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不少民族英雄、起義領袖,都以他們的業績和成就,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光彩。重溫五千年歷史,使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我想,我們讀者正是抱著這樣的深厚感情,喜愛這本書的。
歷史是不可能重復的,但歷史又是一面鏡子,這似乎是古往今來都承認的道理。在這部書所收集的故事中,我們不難找到一些有借鑒的東西;在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義。
4.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中的3篇讀後感400---450字
第一篇:《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翻閱歷史的長卷,在字里行間之中,華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韻得以一一呈現,五千年的燦爛與輝煌,屈辱與沒落鑄就了千年來中華民族歷史的主旋律。在歷史長河的記憶里,二十餘個朝代的更替變換為世界歷史的畫卷,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閱讀《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本絢爛的歷史文化典藏,在掩卷沉思之餘,深深的感悟到歷史的車輪碾壓所留下的車轍是一種民族精神與魂魄的聚。
《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深刻的了解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滄桑歷史。書中從盤古開天闢地一直寫到五四愛國運動,包括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到奴隸王朝到戰亂頻繁的春秋在到秦始皇一統華夏,在講到三足鼎立兩晉南北朝,經過群雄爭霸再次統一,走到隋唐五代時期,再到宋元明清,但是由於晚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曾經繁榮昌盛的華夏民族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有了一段悲慘,屈辱的百年歷史,這段歷史更讓我們華夏子孫銘記於心,激勵我們為民族的強大做貢獻。
《中國上下五千年》深刻全面的闡述了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們用自己特有的勤勞、勇敢與智慧所創造的一個個奇跡。回顧五千年的歷史,的確使我們每史,一位位值得我們崇仰的歷史巨人,如韓信的執著,岳飛的忠誠,諸葛亮的智個炎黃子孫感到無尚的自豪。歷史的長河是不可倒流的,但當我打開遠古的歷慧……一代代風流人物的精神讓我崇敬。這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基。 如果把歷史定格在近代,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短短的百年卻匯聚了太多的中華血淚吏篇。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相繼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使華夏九州方圓陷入了水深火熱。從咸同年間的農民戰爭到洋務運動的最終失敗;從中法、中日戰爭到清末時期的維新運動;從辛亥革命到清王朝的覆亡。無數為民族尊嚴而獻身成仁的英雄志士們。面對滿目瘡痍的山河,相濡以沫揭竿而起,先後發動了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新思潮為主流的五四運動。這一次次的民族正義之舉促成了中華民眾的徹底覺醒。1924年孫中山先生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民工」的三大政策,為國共兩黨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雖然第一次國共合作只是稍縱即逝,卻給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從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到秋收起義。雖然人民武裝的星火很快被熄滅,但卻開辟了武裝救國的重大轉折。從百團大戰到驅除日寇;從西柏坡的英明決策,到三大戰役的輝煌一刻;從百萬雄師橫渡母親河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一個世紀以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三座豐碑式的偉人,領導著古老的中華獲得了新生。看今朝,在億萬炎皇兒女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正以嶄新的民族風貌大踏步的跨入了新紀元。我們要向歷史中的賢人學習,向顏真卿學習不畏強暴;向陶淵明學習,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魏徵學習直言善諫:向包拯學習大公無私;向道同學習剛正不阿:向鑒真學習不怕艱苦。我們不能像奸臣和貪官污吏那樣胡做非為,禍國殃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學習歷史,總結經驗,辨清事非,以後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做貢獻。
第二篇:《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5. 歷史故事的讀後感480字
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鑿壁借光》包括了兩則短小的故事。第一則是匡衡勤奮好學,可他家裡卻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的燭光又照不到他家。因為匡衡求學心迫切,就在自家牆上打了個洞,可以藉助從鄰居家引出來的微弱燭光來看書,於是匡衡高興的拿書照著燭的亮光便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第二則是說,同鄉有一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有很多好書,對書「求賢若渴」的匡衡聽說了,就去給他辛勤勞作做義工。主人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而不求償」?匡衡說:「我希望能換取您的書通讀一遍。」主人因此深受感動,便把書借給他讀。由於匡衡勤奮刻苦認真求學,終於成了一位大文學家。
這篇短文通過匡衡「穿壁引光而讀書」,「無償幫佣求書讀」兩則故事說明匡衡對讀書的無比渴求,對學習的無比熱愛。這兩則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只要有一顆愛讀書,讀好書的心,加上認真、刻苦、勤奮,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我們學習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也有很多像或不像匡衡這樣學習的人。
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叫馮書強,他是一個學習極不認真的人。有一次,數學老師布置了好多作業,裡面還有思考題。他一看,心想:沒什麼,這些算的了什麼?什麼能難的住本人?可當他做題的時候,傻了眼。因為其中有一題太難,不會做。可他連想都不想,對自己說:「不寫這一題不就行了嘛!」這一題太難,不寫,這一題也太難,也不寫……凡是難題不會的,他都繞過去,不做。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捧了一個圓圓的大鴨蛋回家了。
我們班還有一位同學叫XXX,她雖然不是很聰明,可她有一種信念——只要我認真,只要我努力,我就能行,我就最棒!老師每次布置的作業她都會認真完成,遇到難題動一下腦筋,實在不會第二天早上也會主動去請教老師。就這樣,期末考試考了100分高興的回家給爸爸媽媽報喜。
這兩個同學的事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只有刻苦讀書,勤奮學習,勇於克服困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我們應該學習匡衡克服困難,刻苦讀書,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精神,胸懷大志,勤奮學習,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本領的人。
6. 一篇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7. 《中外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在家裡有了譯本故事書,故事書的名字是《中外歷史故事》其中最讓我專感動的是棄子救國這個屬故事。
講的是敵人把大將軍羊侃的兒子給抓住了!敵人在城下大喊:「羊侃你看見了嗎?真是上天助我,你的兒子成了我的俘虜拉!哈哈哈哈……」羊侃大聲說:「我羊侃為了效忠國家殺了我的兒子有算什麼?」說完扭頭就走。後來羊侃為了效忠國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看完這篇故事我想到羊侃在國家和兒子有難時選擇了國家,選擇可大意顧全大局國家有他這樣的棟梁真是難得啊!羊侃的品質和德行及高尚的。羊侃值得我們大家進陪我們應該向他學習那種對國家的忠心對社會的那種精神。他是我們心中的大英雄!!!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也很多》比如原來三峽地區居住的居民,為了三峽工程的順利開工,為了國家的大業,他們依然舍小家顧大家,半到了別的地方去居住,背井離鄉,他們的做法去羊侃大英雄相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國家也不會忘記他們的!!!
8. 隨便一個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宋史·楊時傳》:「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我被楊時和游酢尊師重道虛心求教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 我要學習楊時和游酢尊敬老師的品格。老師帶領我們在遨遊知識的海洋,和我們一起編織夢想。是老師教我們知識,是老師教我們寫字,是老師教我們做人。老師一天天變老,我們一天天長大,老師把他(她)的青春年華獻給我們。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呀!我們要尊敬老師,關心老師,在老師累的時候給老師端一杯熱茶,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對我們的付出有所回報,讓老師對我們的關愛有所報答。並且要保持虛心的態度去對待學習,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在虛心的同時,還要懂禮貌,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去請教他人,只有虛心人才會不斷進步,只有禮貌,才會得到他人的肯定。在求學路上,不但要虛心,還要禮貌。反之,你不禮貌,不好好對待他人,就沒人願意幫助你。在求學路上,不僅要虛心求教,同樣文明禮貌也是相當重要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9. 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國》,這篇文章闡述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汶川地震中顯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還有中國為了迎接世博會所作出的努力。通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在千年的歷史上對人類作過巨大貢獻。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經歷過深重的苦難和屈辱。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英勇頑強。 與古國歷史共光輝的炎黃子孫,幾千年的拼搏奮斗,使中華民族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大發明做貢獻,萬里長城振國威,蘇軾堅貞不屈,岳飛精忠報國,李時珍嘗盡百草,徐霞客踏遍山河,林則徐虎門銷煙,董存瑞勇炸碉堡……我們這個千年古國,歷史故事之多,如同海浪揚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卻給朋友們講的不多。你們知道,我國13億人口,半數以上誕生在新中國,當你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兒童說起自己當年的生活和知道的故事,你們覺得陌生。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21世紀的主人,應該知道、應該記住偉大的新生的共和國的腳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苦難中走向新生。東方的雄獅從沉睡中覺醒了,在這片貧窮與落後的土地,幾代人艱苦奮斗,經歷了勝利與曲折,有多少人為它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才建立起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 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不平凡的路程——45個春春秋秋,16425個日日夜夜,多少壯麗輝煌的事跡,多少為國為民的典範,我們只在這本小書里講了45個真實的故事:百萬農奴的翻身、川藏公路的建成、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聯合國確立我國合法席位以及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從不同側面幫助你們了解這段歷史是前無古人,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創業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振興,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今後待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慢慢地了解它,理解它。希望你們能從這本書中吸取營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長大以後,去譜寫共和國歷史的新的輝煌篇章。
10. 歷史故事讀後感500字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