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作文400
⑴ 三國演義梗概作文400字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著到這本書,看著看著,被裡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著,打動著,令我愛不釋手。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著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么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⑵ 作文:向大家介紹《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400字
諸葛亮到了祁山,決定派出一支人馬去佔領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作為據點。讓誰來帶領這支人馬呢。當時他身邊還有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可是他都沒有用,單單看中參軍馬謖。
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論軍事。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干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先鋒,王平做副將。
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銜亭,張郃的魏軍也正從東面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營,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扎營壘。在山上扎營太冒險。」
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扎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扎。
張郃率領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扎在山上,暗暗高興,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扎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
馬謖幾次命令兵士沖下山去,但是由於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在山上斷了水,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郃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軍兵士紛紛逃散,馬謖要禁也禁不了,最後,只好自己殺出重圍,往西逃跑。
王平帶領一千人馬,穩守營盤。他得知馬謖失敗,就叫兵士拚命打鼓,裝出進攻的樣子。張郃懷疑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他們。王平整理好隊伍,不慌不忙地向後撤退,不但一千人馬一個也沒損失,還收容了不少馬謖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諸葛亮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把人馬全部撤退到漢中。
⑶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作文400字
aw sa0w cxad wdca
⑷ 三國演義的概括400字只寫概括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台上,表現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⑸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
網路知道
三國演義梗概400字作文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查看全部5個回答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
我來答
熱心網友
2017-11-2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著到這本書,看著看著,被裡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著,打動著,令我愛不釋手。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著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么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⑹ 三國演義主要內容400字
《三國演義》內容概要: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曹操死後,曹匹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並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
⑺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左右!有急用.現在就要!!!!!!!!!
《三國演義》中關羽攻打曹操樊城,水淹七軍以後,曹操大將曹仁命令眾多弓弩手,對著關羽亂箭齊發。關羽右臂中了毒箭,臂膀青腫,不能活動。這時候,名醫華佗聽說了,馬上從江東趕來,為關羽醫治。當時關羽怕影響軍心,正跟馬良下棋。
華佗檢查了關羽的傷口說:「箭頭有植物鳥頭的劇毒。如果不及時治療,胳膊就廢了。」華佗提出治療的方案:在僻靜的地方立個柱子。上面釘上大鐵環,讓關羽受傷的胳膊穿過鐵環,再用繩索系牢,用被子蒙住頭。然後再用尖刀割開皮肉,颳去骨上的箭毒,用葯敷好,用葯線縫上創口,才可以痊癒。
關羽說:「這很容易,還用什麼環柱?」關羽一面跟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請華佗動手。華佗讓一個小軍官端著盆在下面接血,對關羽說:「我要下手啦,您不要害怕。」關羽說:「任憑先生醫治,我怎麼能跟凡夫俗子一樣,害怕疼痛呢?」華佗便割開他的皮肉,發現骨頭已經變青,便用刀子刮除骨頭上的葯毒,悉悉地發出了聲音。帳上帳下的將士見了,嚇得臉色大變。關羽照舊飲酒下棋,完全沒有痛苦的表情。工夫不大,盆子裡面的血滿了,華佗刮凈了關羽胳膊上的葯毒,敷上葯,縫好了創口。關羽大笑,站起身來,對將領們說:「我這條胳膊舒展自如,不疼痛了!華佗先生真是神醫啊!」華佗說:「我當了一輩子醫生,還沒有看到這種情況,將軍真是天神哪!」
這個大概500多字,請採納
⑻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 300~400字
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弱肉強食。官渡之戰,曹操滅袁紹,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定的局面。
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
《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
(8)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作文400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在創作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依史以演義 ,作者的創作目的是描繪一部形象化的三國興亡史,其間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意圖十分鮮明。小說的敘事起於漢靈帝中平元年(184),終於晉太康元年(280),比較完整地敘述了漢、魏、吳三國興起、發展及滅亡的歷史。
小說借鑒了編年體史書的編著模式,以三國紛爭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王業興廢為焦點,把近百年的歷史故事有機地組織在一起。主要寫了三國時期的政治和軍事斗爭,而作者的興趣則在於揭示這個時期的各個軍事集團如何興、如何亡。
如前33回的主要內容是漢末的群雄爭霸,矛盾的焦點是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的斗爭,作者對二人作了多方面對比,重點則是對興亡教訓的總結,順民心、得人才、有謀略者得天下,這是作者表達的主要思想。
後十五回寫三國的覆滅,主要展現的是三國各自的內部矛盾,尤其是對司馬篡魏、後主信讒、孫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寫,情節雖然簡略,但著眼點仍在如何興、如何亡。
作者以寫實的態度,比較客觀、完整地展現了這百餘年的歷史過程,其中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啟示,因此具有極大的魅力。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⑼ 寫一個三國演義上面的一個故事,400字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內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容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後打的第一仗。
空城計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於要地街亭失手,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於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