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名人夢想故事
『壹』 名人理想故事
理想的階梯,屬於刻苦勤奮的人。馬克思為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斗一生。他積極投身於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他不斷在圖書館鑽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葯。廢寢忘食,四年裡做了幾百次試驗。最後一次試驗時,他聚精會神地盯著燃延的導火
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卻從濃煙中跳出來,面孔烏黑身上還帶著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那些傑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激勵著他們去刻苦奮斗。
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裡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魯迅以「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輟。巴爾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為人民深深喜愛的巨著 《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
『貳』 求一個名人追求夢想的故事!
1、范仲淹「劃粥割齏(jīu)」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年少求學時,由於家貧,他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後,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二塊,晚上再吃二塊,這就是「劃粥」。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這就是「斷齏」。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於自己的讀書學習。「斷齏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范仲淹的艱苦生活,被當地留守官的兒子知道後,深為同情,便從家裡送來了好菜好飯,范仲淹表示感謝,收下了飯菜。幾天之後,留守的兒子來看范仲淹之時,看見自己送給他的飯菜還在那裡,都已經壞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釋說:「您贈我好飯菜,實在感激不盡,但我平時吃稀粥慣了,並不覺得怎樣苦。現在我如果貪食這些東西,吃好的食物慣了,我將來怎麼辦呢?」留守的兒子回家後,將范仲淹的話如實告訴了他父親。他父親誇獎說:「真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日後必定大有作為呀!」後來范仲淹終於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2、萊特兄弟的飛翔之夢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裡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3、博格斯的理想
夏洛特黃蜂隊的一號球員博格斯從小酷愛籃球,幾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籃球場上「鬥牛」。當時他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打NBA。
博格斯身高只有1米60厘米,在東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說在即使身材高大的NBA了。
博格斯不僅是現在NBA里最矮的球員,也是NBA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神准,甚至在高個隊員面前帶球上籃也毫無畏懼。人們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隻小黃蜂一樣滿場飛奔,心裡總忍不住贊嘆,他的表現不僅安慰了天下身體矮小而又酷愛籃球者的心靈,也鼓舞了平凡人內心的意志。
4、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給別人做僱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悵惘很久,說道:「如果我們中間將來誰富貴了,可不要忘了別人。」別的僱工笑著回答說:「你給別人做僱工種地,怎麼會富貴呢?」陳涉嘆息說:「唉,燕雀哪裡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在少年時期離開故鄉江蘇淮安,來到東關模範學校讀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生劇烈變動的時期。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問道:諸生為何讀書啊?當時,有人回答:「為名利而讀書。」,還有人回答:「為做官而讀書。」而當時的學生周恩來卻響亮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贊嘆道:「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當時,周恩來年僅12歲。
一句響亮的誓言,一個遠大的志向,激勵著我們敬愛的總理為之奮鬥了一生。他為了民族的獨立、國家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由於這種偉大理想的導引。
6、茅以升立志造橋——茅以升是我國建造橋梁的專家. 他小時候, 家住在南京. 離他家不遠有條河, 叫秦淮河. 每年端午節, 秦淮河上都要舉行龍船比賽. 到了這一天, 兩岸人山人海. 河面上的龍船都披紅掛綠, 船上岸上鑼鼓喧天, 熱鬧的景像實在讓人興奮. 茅以升跟所有的小夥伴一樣, 每年端午節還沒到, 就盼望著看龍船比賽了. 可是有一年過端午節, 茅以升病倒了. 小夥伴們都去看龍船比賽,茅以升一個人躺在床上, 只盼望小夥伴早點兒回來, 把龍船比賽的情景說給他聽. 小夥伴們直到傍晚才回來. 茅以升連忙坐起來, 說;"快給我講講, 今天的場面有多熱鬧 ? "小夥伴們低著頭, 老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秦淮河出事了! "" 出了什麼事? " 茅以升吃了一驚. " 看熱鬧的人太多, 把河上的那座橋壓塌了, 好多人掉進了河裡 ! "聽了這個不幸的消息, 茅以升非常難過. 他彷彿看到許多人紛紛落水,男的女的老的小的, 景像凄慘極了. 病好了, 他一個人跑到秦淮河邊, 默默地看著斷橋發呆. 他想; 我長大一定要做一個造橋的人, 造的大橋結結實實, 永遠不會倒塌 ! 從此以後, 茅以升特別留心各式各樣的橋, 平的, 拱的, 木板的, 石頭的. 出門的時候, 不管碰上什麼樣的橋, 他都要上下打量, 仔細觀察, 回到家裡就把看到的橋畫下來. 看書看報的時候, 遇到有關橋的資料, 他都細心收集起來. 天長日久,他積累了很多造橋的知識. 他勤奮學習, 刻苦鑽研, 經過長期的努力, 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成為一個建造橋梁的專家.
7、拿破崙的「理想之星」——在拿破崙還是一個單純的小朋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的叔叔問拿破崙,將來長大想要做什麼?拿破崙在聽叔叔這樣問他之後,馬上滔滔不絕地發表了心中構想已久的偉大抱負。小拿破崙從他立志從軍開始,一直說到想帶領法國的雄兵,席捲整個歐洲,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並且讓自己成為這個大帝國的皇帝。不料,叔叔聽完小拿破崙的抱負之後,當場大笑不已,指著小拿破崙的額頭,嘲諷道:「空想,你所說的一切全都是空想!想當法國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依我看,你長大之後,還是去當一個小說家,反倒更容易實現你的皇帝迷夢——」小拿破崙被叔叔這一陣搶白,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靜靜地走到窗前,指著遠處的天邊,認真地問道:「叔叔,你看得到那顆星星嗎?」這時還是正午時分,拿破崙的叔叔詫異地走到窗前,茫然地答道:「什麼星星?現在是中午,當然看不到啊!孩子,你該不會是瘋了吧?」再次面對叔叔的質疑,小拿破崙卻是依然鎮定而冷靜地說道:「就是那顆星星啊!我真的看得到,它依然高掛在天邊,不分日夜,一直為了我而閃爍著,那是屬於我的希望之星;只要它存在一天,我的夢想就永遠不會破滅——」事實上,那顆希望之星從未高懸天際,它一直躲藏在拿破崙的內心深處,憑借內在希望之星的引導,終於使得拿破崙成為真正的法國皇帝。
8、班超投筆從戎——因社會現實而改變
東漢時,有一個叫班超的著名人物。他從小就很有志氣,立志要為國家干一番事業。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陽擔任校書郎,他與母親也隨同前往。由於生活艱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謄抄文件,每天從早忙到晚,所得的報酬只能維持生活。一天,班超一邊抄著文件,一邊想起自己的抱負,心情非常激動,忍不住猛然把毛筆扔到地上,嘆息說:「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別的大志向,也應該學習張騫,在與別國的交往中建立功勛,以取得封侯。怎麼能老是埋頭於筆墨紙硯之間呢?」不久,他參加了軍隊,因作戰英勇,身先士卒而得到了升遷。後來,朝廷又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班超只帶著少數人,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和古羅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做出重要的貢獻,被封為定遠侯。班超在西域三十餘年,直至和帝時,才因年老回國。
9、魯迅棄醫從文——因社會現實而改變
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時本來是學醫的。但在仙台醫專學習期間,在課間加映的日俄戰爭的 紀錄片上,看到中國人被說成俄國偵探而被砍頭,死者和圍觀者都很麻木。這使魯迅認識到 :「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於是魯迅下決心棄醫從文,終於成為中國現代偉大 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學家。
10、皮爾•卡丹的選擇——法國少年皮爾從小就喜歡舞蹈,他的理想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根本拿不出錢來送他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將他送去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家裡減輕負擔。他為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而苦悶。
皮爾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他准備自殺的當晚,他突然想起了他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里,皮爾覺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他決定給布德里寫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收下他這個學生。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布德里在一個星期內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了。
很快,皮爾便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布德里在信中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因為家境貧窮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跑江湖賣藝......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理想與現實生活中,首先要選擇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布德里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醒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從23歲那年起,他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就是皮爾.卡丹。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皮爾.卡丹說,其實自己並不具備舞蹈演員的素質,當舞蹈演員只不過是少年輕狂的一個夢而已。
『叄』 喬丹名人堂演講稿
「Jerry』s not here. I don』t know who』d invite him. I didn』t. I hope he understands it goes a long way. He』s a very competitive person. I was a very competitive person. He said organizations win championships. I said, 『I didn』t see organizations playing with the flu in Utah. I didn』t see it playing with a bad ankle.』」「Granted, I think organizations put together teams,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team』s got to go out and play. I think the players win the championship, and the organizati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it, don』t get me wrong. But don』t try to put the organization above the players.」
「I was in Chicago in 1994 … and at this time I had no thoughts of coming back and playing the game of basketball. Bryon Russell came over to me and said, 『Why』d you quit? You know I could guard you. If I ever see you in a pair of shorts …』
「When I did come back in 1995 and we played Utah in 『96, I』m at the center circle and Bryon Russell is standing next to me. I said, 『You remember the [comments] you made in 1994 about, 『I think I can guard you, I can shut you down, I would love to play against you? Well, you』re about to get your chance.』 「
Jordan then commented on former NBA greats Isiah Thomas, George Gervin and Magic Johnson freezing him out at his first All-Star Game.
「You guys gave me the motivation to say, 『You know what? Evidently I haven』t proved enough to these guys. I』ve got to prove to these guys that I deserve what I got at this level.』
He also thanked Bulls fans.
「They took me in and I had to earn my keep. They believed in me. I believed in them. That marriage lasted up until now. I will always, always have the deepest warmth for the city of Chicago and the support I』ve received from them.」
「Other than what I』ve done, I can』t give back any more. And I wouldn』t ask for any more. I just want them to be able to remember the things I contributed to the city. And hopefully at some point down the road, they can have another championship just so they can compare the two. I wouldn』t be standing here without their support without a doubt.」
『肆』 名人追求夢想 最終成功的故事
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也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內但他仍全心全意地堅容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當電影明星。 好萊塢當時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根據自己仔細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拜訪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無情的拒絕,他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不久,他就又從第一家開始了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第二輪拜訪也以失敗而告終。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但這位年輕人沒有放棄,不久後又咬牙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第350家電影公這時,這里的老闆竟破天荒地答應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 幾天後,他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他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不久這部電影問世了,名叫《洛奇》,男主角就是好萊塢明星史泰龍!經歷了1850次的失敗也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堅持就是勝利!
『伍』 名人追求夢想的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4、海倫·凱勒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
5、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陸』 名人實現理想的故事
1、林清玄
一個農村的男孩,從小跟父親在田間幹活,這個男孩為了圓夢,努力學習,大學畢業後寫得一手好文章,很快成名,有了錢,去埃及看金字塔的願望也實現了。這時他想起當年和父親的對話,站在金字塔前給父親打電話:「父親呀,如今我的夢想成真了!」此人就是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的林清玄。
2、安徒生
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為了生活不得不帶著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嘲諷他天真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啟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16年了。
3、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僕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鍾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4、愛因斯
上個世紀初,一位少年夢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閑就練琴,練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卻進步甚微,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但又怕講出真話會傷害少年的自尊心。
少年聽了琴師的話,深受觸動,他終於明白過來,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卻能給人真實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別求,就很可能會陷入失望、悵惘和郁悶的沼澤。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的夢想。
5、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但她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
『柒』 舉個小時候受夢想激勵的名人例子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國的武漢,這一天正是愚人節。他是個先天性愚型兒。智力只相當於幾歲的小孩子。舟舟從小偏愛指揮,當音樂響起時,舟舟就會拿起指揮棒,揮動短短的手臂,像真正的指揮一樣,直到曲終。
具體的資料LZ可以自己去查下
『捌』 邁克爾·喬丹背後的小故事
「23號」,就是人稱籃球場上「腳穿球鞋的基督」、NBA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飛人」喬丹。在他的籃球生涯中,他帶領公牛隊贏得了6次總冠軍,在「夢之隊」中贏得了兩枚奧運金牌,10次奪得賽季最佳得分手稱號,5次當選NBA最有價值球員……
1998年6月14日。
還有42秒全場比賽即將結束,爵士隊仍以86比83領先公牛隊。這時,球到了「23號」手中。關鍵時刻,只見他帶球突破防線,揮腕出球。兩分!比分改寫為86比85。離全場比賽結束還有5秒鍾,公牛隊仍落後一分。場上的控球方為爵士隊,而且並不只是普通的「爵士」,而是爵士隊的領軍人物「郵差」馬龍。爵士隊即使不進球,光拖延時間,勝利似乎也唾手可得。猛然間,馬龍手中之球已失!斷球者又是「23號」!馬龍大驚之下猛回頭,「23號」已運球突進三米線。觀眾巨大的聲浪在為「23號」讀秒,「5、4、3、2—」。只見「23號」急忙後仰,身子都快向後跌倒了,仍不慌不忙長臂出球。籃球掠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時間凝固了,全場鴉雀無聲,投手的手滯留在空中,只有球在飄。「唰」!籃球應聲入筐,又是兩分!87比86!公牛隊以一分優勢拿下了本賽季NBA總冠軍決賽的第6場比賽,從而以4比2力克爵士隊,奪得總冠軍。
這個「23號」,就是人稱籃球場上「腳穿球鞋的基督」、NBA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飛人」喬丹。
叛逆喬丹
1963年2月17日,喬丹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黑人區,隨後他們一家遷到了北卡羅萊納州的海明頓。這是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城,終年吹拂著溫熙的海風。
邁克爾常常弄出點惡作劇讓父母傷神。
五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頭,他不聽。有一次,他偷偷拿斧頭到外面去劈柴,結果一不留神,斧頭沒砍中木柴,卻砍到了自己的腳趾。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裡父母也手足無措,只好請來一位沒有行醫執照卻自稱是醫生的女鄰居,這位女「醫生」上來就在邁克爾鮮血淋漓的腳趾上澆了一大盞煤油,痛得邁克爾大喊大叫,但卻止住了流血。
喬丹的父親是個勤勞的機械修理能手,有意培養小喬丹在這方面的興趣,經常把喬丹帶到車庫,讓喬丹幫他幹活。然而,喬丹對機械沒有興趣。父親最終放棄把喬丹培養成為機械能手的念頭。他教訓喬丹:「去乾女人的事情吧,去呀,讓她們教你洗碗刷盤。」喬丹回答:「好吧,沒問題。」便再也沒有跟父親進車庫干過修理活。
母親也試圖改變一下喬丹,強迫喬丹去一家旅館干維修工。但他只幹了一個星期便辭職不幹了。母親非常生氣,說:「很好,從現在起,你休想買什麼東西。」喬丹卻在心裡默默地想:很好,從現在起我可以整天呆在家裡打籃球了。
「好鬥」喬丹
父親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娛樂場所,特地在自家後院修建了一座籃球場,並親臨現場進行示範表演,指導孩子們學習籃球技巧和比賽規則。二哥賴利是他最早的競賽對手。邁克爾和賴利在這里進行了無數次你爭我奪的較量。在最初的一個時期,年長一歲的賴利在比分上總是領先,邁克爾對此十分惱火,不願服輸,一定要勝過哥哥才肯罷休。
從身高來說,邁克爾上小學時就已超過哥哥賴利。十歲以後開始瘋長,尤其在初中二年級的一年中就從5英尺7英寸長到了6英尺,高中畢業時已高達6英尺4英寸。這種不斷增高的身體條件顯然越來越有利於他戰勝哥哥,但賴利的彈跳能力驚人,並且在體育訓練中非常刻苦,從而彌補了個子矮於邁克爾的不足。於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球技水平的提高,兄弟倆在後院籃球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在體育方面邁克爾向比他大一歲的哥哥賴利挑戰;在學習上他與比他小一歲的妹妹瑞絲琳比賽;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戰。邁克爾從向其他人的挑戰過程中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適當的自我約束能使他在參加各種競賽時免受傷害。
1972年,邁克爾從電視上收看了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比賽以後,立即興沖沖地跑進廚房,向母親宣稱:「總有一天,我要參加奧運會籃球賽!我要贏得金牌!」
那年,他才9歲。
不屈喬丹
從小就迷戀籃球並抱有理想的邁克爾在蘭尼高中籃球隊打過一段球後,卻受到了一次令他終身難忘的挫折。
一天清早,他和朋友賴洛伊·史密斯一起到校運動館的布告欄前去看調整後的校隊名單,結果才知道史密斯卻榜上有名,而自己已被淘汰出局!
那天他憋著一肚子氣說不出話來,雖然堅持把課都上完了,卻根本不知道老師教了些什麼。放學回家後,邁克爾把房門關上,然後大哭特哭了一場。母親下班回來,邁克爾告訴她說:「我被校隊除名了。」淚水馬上再度奪眶而出,最後母親也忍不住擁著兒子一起哭了起來……
球季快要結束時,邁克爾鼓起勇氣去向弗雷德·利克教練請求,允許他往後搭車隨隊觀看比賽。教練開始說不可以,直到他再次執著要求,並答應為上場隊員抱衣服,教練才點頭同意。為了提高技藝,邁克爾苦練了一年,終於又回到了校隊。
邁克爾本人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時說:「發生這種事,對我來說,也許還稱得上是件好事。因為它讓我搞清楚失望有多不好受,所以我立定志願,發誓絕不再承受一遍那種感覺。」
成名喬丹
在北卡羅萊納大學就讀期間,邁克爾·喬丹曾參加過NCAA三個賽季的比賽。1981-1982賽季對他這個初出茅廬的選手來說,既新鮮刺激,又不同尋常。
在東海岸高校籃球錦標賽中,他和他的隊友乘勝追擊,連創佳績,終於一路打入NCAA預決賽,最後得以於1982年夏天與喬治敦大學隊進行冠亞軍決賽。
最充滿刺激、最受人關注的,使邁克爾·喬丹一鳴驚人的,還是最後那場與勁旅喬治敦大學隊爭奪冠軍的決賽。
上半場比賽結束,喬治敦大學以32比31領先。下半場開始後,比分呈"犬牙交錯",雙方交替上升,在離終場時間剩下32秒時,喬治敦的控球後衛佛洛伊德發威了,跳投得分,喬治敦大學以62比61領先。
關鍵的時刻,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教練史密斯叫了暫停。
如果是以前,他會讓老球員來完成這個「生死球」,但這次卻選擇了新人喬丹。
對方球員盯住了北卡羅萊納的「主攻手」沃斯和帕金斯,不讓他們切入內線,球傳到了球場左邊的喬丹手中。這時,時間只剩下15秒了,喬丹果斷地跳投:球在現場上萬球迷和百萬電視觀眾的眼前劃出一道弧線,直落網心。北卡羅萊納大學反敗為勝,在闊別30年後,重新登上了冠軍寶座。賽後喬丹因其出色的表現被選為決賽明星球員。
比賽結束後,喬丹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校園里的英雄人物。冠軍決賽時那一記神投的光環籠罩在他的頭上。甚至當地的電話簿上都印著喬丹那次跳投的照片,一家餐廳推出了以「喬丹」命名的漢堡包。但喬丹並未滿足,他說:「我已經不是原來的喬丹了,我用一記投籃打敗了喬治敦大學,但我不願意別人只為這件事才想起我,我要別人完完整整地記住我,不是一場球的最後幾分鍾,而是整場比賽,從頭到尾。」
輝煌喬丹
對於邁克爾·喬丹來說,1984年既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大轉折點。因為邁克爾在當年5月5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正式宣布,他將加盟NBA。當時,他還在讀大學三年級。
1984年6月20日,NBA照例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新秀選拔會。芝加哥公牛隊在剛剛結束的1983~1984常規賽季中,失敗55場,急需挑選一名重量級選手來擴充實力,於是把邁克爾·喬丹收入旗下。
喬丹的到來立刻吸引了球迷的目光,成為了NBA冉冉升起的新星,當他在罰球線上完成那驚世駭俗的一扣後,「飛人」的名號也正式成了喬丹的注冊商標。1985年5月,喬丹以平均每場得28.2分獲取年度新人王。
1991年,公牛來到了總決賽的賽場上。壯志凌雲的公牛沒有給「魔術師」約翰遜和他的湖人半點兒面子,首場因為缺乏經驗輸掉後,他們干凈利索的連贏4場,在總決賽第5場,喬丹獨得30分,帶領公牛以108∶101擊敗湖人贏取第一個總冠軍,喬丹榮膺第一個最有價值球員!
1992年對「滑翔機」德雷克斯勒領銜的開拓者,1993年喬丹平均每場得分41分,對巴克利率領的太陽,喬丹和他的公牛完成了自從1959到1966年波士頓凱爾特人8連冠後再也沒有球隊能夠做到的3連冠!
就在人們為公牛還將連贏多少年而猜測的時候,噩運從天而降,喬丹的父親在那一年的夏天被歹徒槍殺了,心灰意冷的飛人決定離開他摯愛的籃球場。
經歷了困惑而郁悶的14個月之後,喬丹發現屬於他的領地只是在那片他無法割捨的籃球場上,一句"Iam back"重新把夢想和力量注入了所有球迷和公牛隊的心裡,那是一句創造了上百億美金的名言!
1996年,喬丹打滿了整個賽季,帶領公牛在總決賽中戰勝超音速隊,拉開了第二個三連冠的序幕,他也獲得第8個得分王、總決賽MVP和全明星賽MVP。公牛以席捲千軍之勢在1996年讓整個世界為之戰栗!人們難以置信地數著公牛的勝場次數,喬丹帶領的公牛隊創造了72勝10負這一NBA歷史的最佳戰績,公牛隊又站上了「世界之巔」!
傳奇喬丹
1998年6月14日公牛再次戰勝爵士奪取第六個NBA總冠軍,喬丹第二次連續三年榮膺得分王,再獲總決賽MVP和全明星賽MVP。1999年1月13日在芝加哥正式宣布退役,帶著5個MVP、6個總冠軍MVP、10個得分王和12次全明星榮譽離開NBA。
喬丹的傳奇並不在他輝煌的時候嘎然而止,喬丹在他2001年加盟華盛頓奇才隊的第二次復出上繼續譜寫他的傳奇!
有人擔心他的復出可能會使他頭頂上炫目的光環失去一些色彩,喬丹的老朋友「大嘴」巴克利擔心以他的身體狀況,此次復出會不會毀了他的一世英名,而38歲的喬丹卻毅然選擇了復出。
雖然最後奇才隊在喬丹復出後沒有改寫歷史,沒有捧走冠軍,但是復出後,喬丹的表現並沒有讓球迷失望。在最後的一場告別賽上,喬丹被全場座無虛席的23215個球迷集體起立鼓掌歡呼,被每個球迷聲嘶力竭地呼喊著自己的名字,被每個球迷報以連綿不絕的掌聲。球迷用這一切表達對喬丹的熱愛和支持。
也許最令你感動的是場上一個小球迷的標語,這也代表了絕大多數喬丹球迷的心聲——「歷史上最頂尖的三位球員:1983~1993年的邁克爾·喬丹、1995~1998年的邁克爾·喬丹、2001~?年的邁克爾·喬丹!」
鏈 接
喬丹的主要榮譽
●六次NBA總冠軍。
●五次當選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的球員。(1988,1991,1992,1996,1998)
●在NBA五十周年時當選五十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十一次入選全明星賽,三次當選全明星賽最有價值球員。
●保持平均每場獨得31.5分的NBA最高記錄。
●保持十次成為得分王的NBA最高記錄。
●保持平均每場獨得33.4分的季後賽記錄。
●保持季後賽單場個人得分最高記錄(63分)。
喬丹的信念
●只要一踏進球場,喬丹就會想:「我是為了贏球來的。」所以,他的攻擊策略從不會一成不變,為了贏球,他隨時都在調整他的攻擊方式。
●絕對不怕在比賽即將結束前的關鍵時刻出手;直到戰至最後一刻都擁有必勝的信心。
●只要你尊重別人,別人一定也會同樣尊重你。
●「出名」並不一定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整體」最重要,一個球員無論再怎麼出色,永遠都只是球隊的一分子。
●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所有的好手,都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力,按部就班地奮力前進。
●面對挑戰時,應該立刻予以積極的回應;挑戰愈嚴峻,愈需要奮力一搏。
●「挫折」有時反而是推動一個人前進的力量。
喬丹名言
當我放大步伐走進籃球場的時候,我把自己想像成最優秀的籃球運動員。我有這樣的信心:一旦我走進球場,我能把所有我可以做的事情做好。
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放棄。
我聆聽著人們對我的稱贊,我享受著成功帶來的喜悅,我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向更高境界邁進的腳步.
『玖』 名人不懈追求夢想的故事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
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
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3、陳景潤
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數學奇才陳景潤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
1973年3月2日,他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把幾百年來人們未曾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引起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
他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在遭受疾病折磨時,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拼搏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各地廣為傳頌,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楷模。
4、霍金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和慢發性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這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劃船也變得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帶他去看專科醫生。
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有兩年好活,但是,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
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拐杖,不再能定期教課。
由於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里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
物理學者維爾納‧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過程,有如莫扎特只憑借想像就寫出一整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慾望、干勁、夢想與抱負。
5、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
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
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
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拾』 名人追夢故事
1、諾貝爾
諾貝爾在少年時代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並因此做過想當詩人的「雪萊夢」。成年之後,盡管由於技術發明與商務發展兩方面的事務極為繁忙,業余時間很少。
但諾貝爾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一樣始終如一。可以說,文學與科學是諾貝爾的兩大精神支柱。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也曾嘗試過進行文學創作。
他寫過詩,《一則謎語》就是他的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晚年他開始創作小說,1861年寫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寫的《姊妹們》,這兩部作品抒發他對社會改革的觀點。
1895年寫的喜劇《桿菌發明專利權》,則對現實持批評態度,作品充滿了挖苦和譏諷。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戲劇作品,是寫於1895年的《復仇的女神》。
這部悲劇在巴黎出版時,諾貝爾已經永辭人世。他的家族成員們認為:「像這么一部可憐的劇作,不能給一位偉人帶來榮譽的紀念。」因此只留下3本保存,其餘的全部銷毀。
這個家族的決定也許是對的,因為,諾貝爾在年輕時表現出來詩人的氣質,已經在漫長的發明家和大企業主的一點兒也不浪漫的歲月中消失了。
諾貝爾也喜歡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對於當時著名的歐美哲學家,他比較喜歡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的實證主義哲學。在哲學方面,他曾列出過一些准備寫的論文目錄和提綱。
2、馬雲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
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3、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
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
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4、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
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
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5、司馬遷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於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
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
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
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之死無異。想到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
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呂不韋被貶屬地才有《呂氏春秋》傳世,韓非被囚秦國。
作《說難》和《孤憤》,《詩》三百篇,大概都是賢士聖人發泄憤懣而作。終於,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
至此,司馬遷背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完成那個屬於太史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