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

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24:30

Ⅰ 圍繞陶行知校長的教育學生四塊糖的故事寫一篇評論


陶行知校長四塊糖的故事《讀後感》
看到學生做錯事情,他也沒有罵他,也沒有教訓他,完全用德行去感化,讓學生自動懺悔,自動承認做錯事情。校長獎勵學生,學生真的回頭,真的改過,這個力量太大了。如果校長發一頓脾氣教訓他、懲罰他,怨恨在心,嚴重的那生生世世都不會忘掉,這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麻煩可大了。校長有智慧,不罵他,不責備他,他承認有過失,馬上獎勵他,送一塊糖給他吃。短短的十幾分鍾當中,學生四種表現的態度,四次的獎勵,沒事情了,讓學生回去,沒有一句責備的話,這叫教育。現在誰懂得這個教育?中國古時候讀書人沒有不懂得的,厚德載物。真正把一個普通人教導成為聖人、賢人,這是教育的成功。所以打罵、責罰,那是失敗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學生做錯事情,為什麼做錯?把這原因找出來。
他看到這個學生跟同學打架,手上拿一塊磚頭,這還得了,這會出人命!被他看到了,立刻制止,告訴這個學生,半個鍾點之後到校長室來見他。這個學生離開了,校長再問別人,他們為什麼打架?是為了對方這個學生欺負一個女同學,他打抱不平。這么個原因他知道了,這個人很有義氣。半小時之後他回到校長室,看到學生站在外面門口,掏一塊糖給他吃,也沒有罵他,學生感到很驚訝。他說這塊糖獎勵你,我叫你半個小時來,你准時來了,你很守時,這應當要獎勵你。然後再說,我去調查,知道你這個事情做錯,你還很有義氣,打抱不平,這是很好的行為,再賞一塊糖給你吃。學生就感動了,立刻就承認錯誤,受感動。校長又掏一塊糖給他,獎勵他,你能夠懺悔,你知過能改,這很難得,這很不容易。沒有責備一句話,沒有任何處罰。學生感動的跟校長說,以後決定不會再犯這個過失。校長第四塊糖給他,勉勵他。再問,沒事了,你回去。這是中國愛的教育,神聖的教育,沒有一句責備的話,沒有一句批評的話。
人都有良心,要把他的良心喚醒,要讓他覺悟,要讓他自動回頭。他真回頭了,這學生我相信一生永遠不忘記校長的教訓。這個例子我相信感動天下許許多多人,校長有智慧,讓這個學生做出表法給大家看。像演一台劇一樣,演場戲給大家看,多少人覺悟,功德無量。所以在任何逆境里頭,你能夠沉住氣,不發脾氣,沖突不會發生,這是化解沖突最好的方法。佛說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中國古人說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換句話說,人都是可以教的,沒有不能教的,問題你會不會教。如果會教,人人都是好人,人性本善,他怎麼不是好人!本來是好人,現在又遇到好的教育,他當然是好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Ⅱ 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運用了哪些德育原則

在培養學生品德時,循循善誘的效果比較好,要比傳統教育下的粗暴對待效果好得多。

面對王友的錯誤,陶行知既沒有批評更沒有打罵,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用充滿賞識的心態,從錯誤中發現學生誠實守信、尊眾師長、為人正直、敢於承認錯誤的優點,並及時給予贊揚。陶行知用賞識喚醒學生的良知,讓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接受教育,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改正錯誤、完善自己的願望。

現實生活中,發現孩子的錯誤並不難,難的是從錯誤中發現孩子的優點,並用賞識的態度和語言設計充滿愛心的教育場景,在對孩子的賞識中完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2)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擴展閱讀:

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陶行知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的同學,他當即制止了王友,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准備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我卻遲到了。」

當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讓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說: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

王友感動地哭了,他後悔地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Ⅲ 陶行知與四顆糖的故事以教師角度寫一篇800字議論文

在對陶行知先生言行的簡單了解中 ,我明白了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價值品質。對待學生的基本價值品質:人格平等;無條件信任;真誠的希望;發自內心的愛;始終如一的公正;對錯誤和歧見的寬容;對學生進步的耐心等待;對學生處境的同情和理解;對獨特個性的尊重和健康個性的引導。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了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准時,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獎勵感化教育,輕而易舉的功破了學生的心理,圓滿的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想要教育一個人首先要樹立平等的心態,寬容的胸懷,對事不對人,設喻服其心。凌駕他人對立斥責只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這樣累積而成的。所以,教育學生或者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
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Ⅳ 看了陶行知三顆糖的故事寫一篇文章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任校長的時候,有一天,他看到一男生正想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陶行知當即制止了他,並告訴他放學時到校長室等候。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時,那個男孩已經等在門口准備好挨訓了。看著男孩戒慎戒恐而又叛逆不服的模樣,陶行知並沒有板起嚴肅的面孔,反而從兜里掏出了一粒糖,笑著遞給他,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孩驚疑地接過糖。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粒糖放到男孩手裡,同樣笑著說道:「這粒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男孩更驚疑了,眼睛睜得大大的,瞪著手中的糖。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粒糖,再次把它塞到男孩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個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我應該獎勵你啊!」捏著手中的三粒糖,男孩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的地說:「陶……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用這種方式呀!……」這時,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隨即又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再獎勵你一粒糖。可惜我只有這一粒了,我沒有糖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陶先生「反其道而行之」,沒有批評,沒有訓斥,沒有讓學生寫所謂的檢查、保證,更沒有找來其家長「共同教育」。平等、親切、和真誠伴隨著整個談話過程,這四粒糖也因此而顯得如此珍貴而沒有半點虛偽和矯飾,讓男孩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陶先生的胸襟和風范。名師點評:這個小故事反映了一個大道理:陶行知先生善於激勵學生的情感,誘發他們轉向先進的慾望;能從事件的側面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表揚和肯定,使學生既受到教育又從事件中找回自信。

Ⅳ 陶行知的四塊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了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准時,比我先到了。」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所以,教育學生或者孩子時不應用訓斥、苛責、打罵等傷人自尊的方式,而應平心靜氣,換位思考,旁敲側擊,對比設喻,導化對方心理。很多時候,微笑比嚴酷更有力量,賞識比批評更具激勵。滴水穿石,勝過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潛移。

(5)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擴展閱讀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

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Ⅵ 陶行知與四顆糖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往往能從學生的一件小事中發現問題,真是難能可貴。給學生的第一塊糖說的是學生守時,第二塊糖說的是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第三塊糖說的是學生有正義感,第三塊糖說的是學生知錯就改。

陶行知沒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委婉的指出學生的錯誤,他處理多麼妥當啊。俗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知道作為學生從小就應磨練自己的品格,但做事應講究方法,而不應把好事做成壞事,老師發現更應及時引導,把他們引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陶行知教育孩子既講方法還有分寸,處理的恰到好處,多麼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呀。

故事如下: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男生更驚疑了。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6)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擴展閱讀

陶行知的主要貢獻: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線,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

創新在這里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行知

Ⅶ 陶行知用4塊糖果教學生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敘述的寫作手法。

陶行知用四個糖果教學生:從小男孩進門給第一顆糖果直到小男孩認錯給第四顆糖果,整篇文章根據事實的順序發展變化來敘述,從而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

(7)陶行知糖果的故事作文提綱擴展閱讀:

陶行知是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其他寫作手法:

1、議論:是一種評析、論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議論,通常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組成。議論分兩大類,即「立論」和「駁論」。

立論稱「證明」式文章,駁論稱「反駁」式文章。議論的特點是以理服人,用說理的辦法,以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直接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證明。

2、抒情:表達情思,抒發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抒情方式具體來分又可分為借景抒情法、觸景生情法、詠物寓情法、詠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於事法和融情於理法等。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

Ⅷ 陶行知糖的故事

您好!我是陶行知先生曾孫陶侃,給您簡單介紹下這個故事。
王友:(在校長室門口焦急的等待陶校長,並准備挨訓。)
陶行知:來到了校長室,給了他一顆糖,說到:「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很准時,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疑的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二顆糖,對王友說:「這第二顆糖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
王友:不出聲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顆糖,並說到:「我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的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給你啊!」
王友:感動極了,哭著說:「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自己的同學啊…」
陶行知:這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顆糖給他,說到:「因為你正確的認識了錯誤,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摸摸自己的口袋,發現沒有糖了)我的糖分完了,看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Ⅸ 陶行知的四塊糖表達的是什麼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學生的感受和需求,同樣一種教育場景,從不同的角度處理問題,教育效果大不相同。

四糖故事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

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

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擴展材料:

由於國民黨反動派阻撓和迫害,育才學校已難以在四川重慶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風塵赴赴來到上海,一方面尋找新的育才學校地址,一方面為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奔走吶喊,他在三個多月內演講一百多次,並積極籌組「中國國際人權保障會」。

陶行知在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愛棠路愛棠新村13號突然去世。驚悉噩耗後周恩來匆忙趕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溫。許多民主人士猜測這可能又是特務暗害,經沈鈞儒行醫的兒子診斷判明還屬因腦溢血病亡。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萬國殯儀館擠滿了前來悼祭的群眾。中共代表團的輓聯是:「中國人民教育旗手,民主運動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也舉行陶行知追悼會,毛澤東送的輓詞是:「痛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