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寫一篇作文
Ⅰ 怎樣寫一篇關於中外名人故事的讀後感
《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
看完《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分。歷史上的這些名人,每個人都有他的豐功偉績,真是讓人敬佩!但是我知道他們能取得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例如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他小時候是一個淘氣包,自從在爺爺那兒受到影響,他並開始努力學習,等到了高中時,他已經是學校里的優等生了。一次偶然的實驗啟發了貝爾想發明電話,許多人都說貝爾是痴心妄想,可貝爾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反而堅定了自己製造電話的決心。他深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貝爾在實驗的過程中燒壞了褲子,把大腿燒的火辣辣,但最後還是成功了。成功是在他勤奮,執著和頑強進去的精神上得來到。除了貝爾,這本書里還介紹了許多其他的名人,如:孔子.孫武.屈原.韓信.張衡.華佗.王羲之.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而成為名人的,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Ⅱ 四年級作文《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
在這暖暖的午後,泡上一壺香茗,在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中,我輕輕地翻開一本《中外名人故事》,猶如走進了名人殿堂。我看到了一位位平凡而又胸懷大志的名人,聽到了他們那鏗鏘有力的豪言。領略了那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高爾基的認真,錢學森的愛國,諾貝爾的奉獻,達芬奇的勤奮……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高爾基是一位著名的蘇聯作家,他辛苦創作的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和其他的人們》正在上演。導演卻沒經過高爾基的同意就把結尾改成布雷喬夫死了,觀眾們的反應很激動,但高爾基卻硬要把結尾改回去,原因是布雷喬夫根本沒有死。導演沒辦法,只好順著高爾基的意思改回去,但這樣一來,觀眾的反應差多了,而高爾基卻很滿意,因為他尊重了事實。
我不禁要感嘆:如果人人都為了索取種種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顛倒是非,那麼世界將會是虛偽的。至精,至善,至誠,乃認真的最高境界。
輕輕合上書本,華羅庚的聰慧,讓我欽佩,孫敬的刻苦,教我勤奮,安徒生的經歷使我贊嘆不已……
這本書,不僅是名人的史詩,還是一首首催人奮進的壯歌,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將意氣風發,豪情萬丈一步一步的走得更加穩定。
Ⅲ 作文我與書的故事。有關中外名人故事。
作文一:我和書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書,現在已找不到它了,回憶起來印象也不是很深,就像深海中的夜明珠,雖說珍貴,但光芒卻不過是模糊的一點點,不很起眼,但它卻曾真正地、一點都不摻假的存在過,於我有著非凡的意義。
回憶它的時候感覺有些累,時間久遠我幾乎將它忘記了。極力想起來的一絲絲線索、一幅幅畫面也如同被細沙鋪了一層一樣,不很清晰,隱隱記著上面畫著貓、狗、猴子,還有一頭大象,剩下的實在是想不起來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母親經常給躺在床上的我讀裡面的故事,直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母親坐在床頭邊,有感情地繪聲繪色地讀著,我也是使勁地睜著眼睛,生怕睡著了,錯過了哪個精彩環節。那時,年幼的我對母親讀的故事一知半解,但卻由衷地對書感到好奇,特別想知道這薄薄的書中怎麼會藏著那麼多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裡都會有淘氣可愛的小朋友和那些頑皮機靈的小動物們。
每當自己一個人在家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摸一摸那本書,感覺它就像一個好孩子那樣乖,不亂跑亂動,更不搞惡作劇,所以我從不將其作為破壞的對象。如果家中有人在看書的話,我就會翻開它,裝模作樣地讀著,有時候拿倒了都不知道。
那時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捧著那本書為父母講故事,就像母親給我講的那樣動聽、美妙。
後來,我認了字,可以自己讀故事了,很希望能再多讀一些書,父母對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努力學習,認真做功課,漸漸地,認識的字由少變多,看的書也由薄變厚。好奇的我開始試探著讀一些作文選,慢慢發現作文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每篇作文都會給我帶來意猶未盡的感覺。作文選便徹底代替了故事書,但這又無法令我滿足,於是便開始涉獵一些名家名作。在那些異彩紛呈的文字中,我感到書真是一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裡面五彩繽紛,有喜有悲。後來,我又開始讀一些文學名著,先是簡寫版,然後是原著,讀古代文人的深刻思想,讀今日名家的精彩文筆。我的書一天天多了起來,生活也變得無法與書分開了,書徹底融入了我的生命。
我的書櫃中,現在已經放滿了書,它們一本本靜靜地立在那裡,等待我去一一品讀。但最令我不能忘記的,卻是我的第一本書。它是我閱讀之路的起點,也是我讀書之旅的引路人。感謝你,我的第一本書!
Ⅳ 中外名人故事20篇每篇300字以上 急!!!!!!
1.碎罐
過去,有一個人提著一個非常精美的罐子趕路,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啪」的一聲,罐子摔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頓時成了碎片。路人見了,唏噓不已,都為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個摔破罐子的人,卻像沒這么回事一樣,頭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舊趕他的路。
這時過路的人都很吃驚,為什麼此人如此灑脫,多麼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麼可惜呀!甚至有人還懷疑此人的神經是否正常。
事後,有人問這個人為什麼要這樣?
這人說:「已經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戀呢?」
大道理:灑脫是一種擺脫了失去和痛苦的超級享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何必還要空留戀呢?如果留戀有用,還要繼續努力干什麼?
2.路上的石頭
國王費迪南決定從他的十位王子中選一位做繼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條兩旁臨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塊「巨石」,任何人想要通過這條路,都得面臨這塊「巨石」,要麼把它推開,要麼爬過去,要麼繞過去。然後,國王吩咐王子先後通過那條大路,分別把一封密信盡快送到一位大臣手裡。王子們很快完成了任務。費迪南開始詢問王子們:「你們是怎麼把信送到的?」
一個說:「我是爬過那塊巨石的。」
一個說:「我是劃船過去的。」
也有的說:「我是從水裡游過去的。」
只有小王子說:「我是從大路上跑過去的。」
「難道巨石沒有攔你的路?」費迪南問。
「我用手使勁一推,它就滾到河裡去了。」
「這么大的石頭,你怎麼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過試了試,」小王子說,「誰知我一推,它就動了。」
原來,那塊「巨石」是費迪南和大臣用很輕的材料仿造的。自然,這位善於嘗試的王子繼承了王位。
大道理: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甚至交給某一個人,自己一點兒也不動腦筋,只是相信別人那太危險了。自己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3.一面鏡子
一個年輕人正值人生巔峰時卻被查出患了白血病,無邊無際的絕望一下子籠罩了他的心,他覺得生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拒絕接受任何治療。
一個深秋的午後,他從醫院里逃出來,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游盪。忽然,一陣略帶嘶啞又異常豪邁的樂曲吸引了他。不遠處,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著一件磨得發亮的樂器,向著寥落的人流動情地彈奏著。還有一點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懷中掛著一面鏡子!
年輕人好奇地上前,趁盲人一曲彈奏完畢時問道:「對不起,打擾了,請問這鏡子是你的嗎?」
「是的,我的樂器和鏡子是我的兩件寶貝!音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我常常靠這個自娛自樂,可以感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可這面鏡子對你有什麼意義呢?」他迫不及待地問。
盲人微微一笑,說:「我希望有一天出現奇跡,並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這面鏡子看見自己的臉,因此不管到哪兒,不管什麼時候我都帶著它。」
白血病患者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個盲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而我……他突然徹悟了,又坦然地回到醫院接受治療,盡管每次化療他都會感受到死去活來的痛楚,但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逃跑過。
他堅強地忍受痛苦的治療,終於出現了奇跡,他恢復了健康。從此,他也擁有了人生彌足珍貴的兩件寶貝: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大道理: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命運的人,一定要有樂觀和堅強的品質,因為樂觀和堅強是掌管人生航向的舵手,是把握命運之船的動力槳。
4.跳槽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這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為什麼?」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為公司獨當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忠實的客戶。
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准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為自己的簡歷。只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大道理:不要一味地埋怨環境帶給人的諸多不便,其實環境本身是客觀存在的,誰處於那個位置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聰明的人會努力去改造罷了。
5.三個最優秀的老師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新學期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執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
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
一年之後,這三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
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
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
這時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大道理:世上本沒有什麼天才,所謂的天才就是靠自己的努力,發掘出自身內在的潛力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那些非天才們只不過是讓自己的潛力繼續隱藏罷了。
6.父子騎驢
父子倆牽著驢進城,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子不騎!
父親便叫兒子騎上驢,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真是不孝的兒子,竟然讓自己的父親走著!
父親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又有人說:兩個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那瘦驢壓死?
父子倆趕快溜下驢背,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用棍子扛著。經過一座橋時,驢子因為不舒服,掙扎了下來,結果掉到河裡淹死了!
大道理:一個人要有主見,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才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不要活在別人的輿論中,要靠自己的腳走路,自己的腦袋思考。
7.鯊魚的大小
有一次和朋友去海洋館。
有個旅客問管理員說:「這只鯊魚會長多大?」
管理員指著水族箱說:「要看你的水族箱多大。」
旅客又問:「會跟水族箱一樣大嗎?」
管理員仔細地說:「如果在水族箱,鯊魚只能局限在幾公尺的大小,如果在海洋,就會大到一口吞下一隻獅子。」
大道理: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環境能限制人的思想,人也可以限制自己的思想。不要給自己加框,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8.移山大法
有一個大師,一直潛心苦練,幾十年練就了一身「移山大法」。
有人虔誠地請教:「大師用何神力,才得以移山?我如何才能練出如此神功呢?」
大師笑道:「練此神功也很簡單,只要掌握一點: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你無法改變的,或者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
大道理:如果事情無法改變,你就改變自己。只有改變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才可以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過來,那你就自己過去吧!
9.兩個書法家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畫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頗為得意。
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裡踏實。
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呢?」
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呢?」
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大道理:人要從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來,不要泯滅了自己的個性,一味地模仿別人,那樣只會迷失自我,連自己的命運都把握不了了。
10.卑微的偉人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回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又帶兒子去了丹麥,到安徒生的故居去參觀,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里嗎?怎麼他生前會在這棟閣樓里?」父親回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里。」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的各個港口,他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世界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二十年後,伊東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除了很窮以外,還是黑人,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是父親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也是父親讓我認識到了黑人並不卑微,這兩個人的經歷讓我知道,上帝沒有輕看黑人。」
大道理:富有者並不一定偉大,貧窮者也並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機會撒到每個人的面前,卑微者同樣擁有機會。自卑是心靈的釘子,若不拔去,它就總是折磨人。
11.應聘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總公司看好中國台灣市場。他們在正式進軍台灣市場前,需要在當地培訓一批高級幹部,於是進行公開的招考選擇。由於要求的標准很高,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沒有通過。
經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年輕人脫穎而出。最後一輪面試前,麥當勞的總裁和韓定國談了三次,並且問了他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假如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願意嗎?」
還未等他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隨意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直都是他洗的。」
總裁十分高興,免去了最後的面試,當場決定錄用韓定國。
後來韓定國才知道,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因為服務業的基本理論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只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為尊」的道理。韓定國後來之所以能成為知名的企業家,就是因為一開始就能從卑微的小事做起,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
大道理:不要輕視每一件小事,因為每一件大事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構成的。只有用積極的態度干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做大事。
12.善待對手
動物園最近從國外引進了一隻極其兇悍的美洲豹供人觀賞。為了更好地招待這位遠方來的貴客,動物園的管理員們每天為它准備了精美的飯食,並且特意開辟了一個不小的場地供它活動和遊玩。然而它始終悶悶不樂,整天無精打采。
也許是剛到異鄉,有點想家吧?誰知過了兩個多月,美洲豹還是老樣子,甚至連飯菜都不想吃了。
眼看著它就要不行了,園長驚慌了,連忙請來獸醫多方診治,檢查結果又無甚大病。萬般無奈之下,有人提議,不如在草地上放幾只美洲虎,或許有些希望。
原來人們無意間發現,每當有虎經過時,美洲豹總會站起來怒目相向,嚴陣以待。
果不其然,棲息之所有了美洲虎的加入,美洲豹立刻變得活躍警惕起來,又恢復了昔日的威風。
大道理:人生中只有有了對手,才會時刻激勵我們保持旺盛的鬥志,不斷去挖掘自身的潛力。善待你的對手吧,因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針強心劑;感謝你的對手吧,他會使你成為一隻威風凜凜的「美洲豹」。
13.心境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裡。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里。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呀,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樓,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大道理:在工作中,平和、樂觀的心態是最重要的。任何對客觀環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於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工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14.長線如何變短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後的決賽中,他遇到了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攻擊。當拼打到了中途,搏擊高手意識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著數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搏擊高手慘敗在對方手下,也失去了冠軍的獎杯。
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師父,一著一式地將對方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給師父看,並請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著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克對方的新著,決心在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奪回冠軍的獎杯。
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他在不能擦掉這條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麼能讓那條已經定格的線變短呢?他思來想去最後也沒有什麼辦法,不得不再次向師父請教。
沒想到師父卻在原先那道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比較,原來的那條線,看起來確實顯得短了許多。
師父開口道:「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於要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只有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就如原先的那條線一樣,在相比之下變得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大道理:如果想擊敗對手,就必須想辦法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大。只有你變長了,對手才會顯得短。
15.「木桶」法則
一位老國王給他的兩個兒子一些長短不同的木板,讓他們各做一個木桶,並向他們承諾,誰做出的木桶能夠裝下最多的水,誰就可以繼承他的王位。
大兒子盡量把自己的木桶做大,做到桶壁最後一條擋板時沒有木材了;而小兒子平均地使用了這些木板,做出了一個看上去桶壁並不很高的木桶。
老國王讓兩人用自己的桶去裝水,結果反而是小兒子並不起眼的木桶裝水最多,最終得到了王位。
大道理:好多時候,我們的發展恰恰取決於那塊「短木板」,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取長補短,把劣勢轉變為優勢。
16.裝滿石頭的簍子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柏拉圖,以尋求解脫之道。
柏拉圖沒有說什麼,只是給他一個簍子讓他背在肩上,並指著一條沙石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拾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那人開始遵照柏拉圖所說的去做,柏拉圖則快步走到路的另一頭。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小路的盡頭,柏拉圖問他有什麼感覺。
那人說:「感覺越來越沉重。」
「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原因。」柏拉圖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背著一個空簍子,在人生的路上他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就會有越走越累的感覺。」
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些沉重的負擔嗎?」
柏拉圖反問他:「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還是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那人聽後沉默不語。
柏拉圖說:「既然都難以割捨,那就不要去想背負的沉重,而去想擁有的歡樂。我們每個人的簍子里裝的不僅僅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恩賜,還有責任和義務。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另外一個,因為他的簍子可能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這樣一想,你的簍子里不就擁有更多的快樂了嗎?」那人聽後恍然大悟。
大道理:人生在世本來擁有很多的幸福和快樂,不要總是把過去的負擔背在身上,放在心上。要用樂觀的心態,多去想想快樂的事情,你就會發現心中自然輕鬆了許多。
17.壓力
有一位講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大家都認真地聽著。寂靜的教室里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說著,講師拿起一杯水。有人說二百克,也有人說三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麼,你們可以將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講師又問。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多久又會怎麼樣!
講師沒有笑,他接著說:「拿一分鍾,各位一定覺得沒問題;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呢?一個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大家又笑了,不過這回是贊同的笑。
講師繼續說道:「其實這杯水的重量很輕,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覺得越沉重。這如同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壓力是否很重,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後再拿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們所承擔的壓力,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下,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後再重新拿起來,如此才可承擔更久。」
說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大道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也跟著越來越忙。接著,負擔也越來越重。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放下負擔,輕松一下,等調整好了狀態再重新拿起。
18.華盛頓找馬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年輕的時候有件找馬的軼事。
一天,他父親的一匹馬被人偷走了。華盛頓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馬人的農場里去討要,但那人拒不歸還,一口咬定說:「這是我的馬。」
華盛頓用雙手遮住了馬的雙眼,對那個偷馬人說:「要是這馬真是你的,你一定知道馬的哪隻眼睛是瞎的?」
「右眼。」偷馬人猶豫地說。
華盛頓放下蒙右眼的手,馬的右眼並沒有瞎。
「我記錯了,馬的左眼才是瞎的。」偷馬人急忙辯解道。
華盛頓又放下蒙左眼的手,馬的左眼也沒有瞎。
「我又說錯了……」偷馬人還想狡辯。
「不錯,你是錯了。這些充分說明馬不是你的。你必須把馬還給華盛頓先生。」警官說。
大道理:開動腦筋,將對手引入誤途,他的錯誤便是你的勝利。
19.競選演說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競選時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他正在發表競選演說,突然,一個破壞分子高聲叫道:「垃圾!狗屎!」
很顯然,這個人的意思是說:「胡說八道!」或是:「少說空話!」
但是,柯林頓卻報以容忍的笑,並不理會他的本意,只是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你提出的臟亂問題了!」
大道理:聰明的人善於將不利化為有利。
20.馬腹上的虻
林肯當政時,聘請了幾位反對派的人當顧問。每當提出一個政策,反對派就提意見反對。政府官員提出要辭去這些顧問。林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人走在鄉間小道上,看見一個農夫正趕著一匹馬犁地。當他走上前去准備問候這個農夫的時候,突然看到在那匹馬的側腹上有一隻很大的牛蠅。很明顯,那隻虻正在叮咬那匹馬,而且把那匹馬叮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把那隻牛蠅趕走。
正當他舉起手來的時候,農夫制止了他。農夫說:「請不要趕走它,朋友。您知道嗎,正因為有了這只虻,這匹老馬才一直不停地動著。」
大道理: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帶給你煩惱和不幸的人或事情在促使著你不斷地前進。
21.傑弗遜大廈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一座宏偉的建築,這就是傑弗遜紀念館大廈。這座大廈歷經風雨滄桑,年久失修,表面斑駁陳舊。政府非常擔心,派專家調查原因。
調查的最初結果以為侵蝕建築物的是酸雨,但後來的研究表明,酸雨不至於造成那麼大的危害。最後才發現原來是沖洗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而該大廈牆壁每日被沖洗的次數大大多於其他建築,因此腐蝕就比較嚴重。
問題是為什麼每天清洗呢?因為大廈被大量的鳥糞弄得很臟。為什麼大廈有那麼多鳥糞?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麼燕子專愛聚集在這里?因為建築物上有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麼這里的蜘蛛特別多?因為牆上有蜘蛛最喜歡吃的飛蟲。為什麼這里的飛蟲這么多?因為飛蟲在這里繁殖特別快。為什麼飛蟲在這里繁殖特別快?因為這里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麼這里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其原因並不在塵埃,而是塵埃在從窗子照射進來的強光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刺激致使飛蟲繁殖加快,因而有大量的飛蟲聚集在此,以超常的激情繁殖,於是給蜘蛛提供了豐盛的大餐。蜘蛛超常的聚集又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燕子流連忘返。燕子吃飽了,自然就地方便,給大廈留下了大量糞便……
因此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是:拉上窗簾。傑弗遜大廈至今完好。
大道理:有些問題並不像我們看起來的那樣復雜,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辦法。
1、泥濘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與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條泥濘小路上,此時,天正下著大雨。
他倆在一個拐彎處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為身著綢布衣裳和絲質衣帶而無法跨過那條泥路。
「來吧,姑娘,」坦山說道,然後就把那位姑娘抱過了泥路,放下後又繼續趕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悶聲不響,最後終於按捺不住,向坦山發問:「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險的,你為什麼要那樣做?」
「什麼?那個女人嗎?」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嗎?」
2、一切皆空
山岡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
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道:「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筒將山岡打了一下,使得這位年輕的禪者甚為憤怒。
「一切皆空,」獨園道,「哪兒來這么大的脾氣?」
3、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廟參拜觀音菩薩。
幾叩首後,這人突然發現身邊一人也在參拜,且模樣與供台上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
此人大惑不解,輕聲問道:「您是觀音菩薩嗎?」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問:「那您自己為什麼還要參拜呢?」
觀音菩薩答:「因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4、輸與贏
一位武士手裡握著一條魚來到一休禪師的房間。
他說道:「我們打個賭,禪師說我手中的這條魚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松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先這些把,我用上所有庫存了,還有,字不夠了,望採納,謝。
於是,一休說:「是死的。」
武士馬上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你看這魚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說道:「是的,我輸了。」
一休輸了,但是他卻贏得了一條實實在在的魚。
Ⅳ 中外名人故事的內容簡介
《中外名人故事(拼音美繪本)》內容簡介:
新課標小學生必讀叢書,讓孩子們歡樂閱讀的四大理由:快樂閱讀理由一:積累知識抑揚頓挫的詩詞語言、風趣幽默的情節描寫、生動壯觀的經典場面……無論是語言還是寫作手法都能讓孩子們積累豐富的知識,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快樂閱讀理由二:學會思考故事的發生、發展會讓孩子們充滿無限的好奇甚至遐想,在變幻的情節中,孩子們會不斷地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直到最後解除疑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去思考。
快樂閱讀理由三:收獲感悟離奇、跌宕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彷彿置身其中,與故事的主人公一同快樂、悲傷、憤怒、驚喜……孩子們可以在感受人物復雜心情的同時,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快樂閱讀理由四:充實心靈新奇而美麗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們了解廣闊的社會生活,見識形形色色的人物,進而增長智慧,豐富生命內涵,分清是非、善惡和美醜,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充實。
(5)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寫一篇作文擴展閱讀:
中外名人故事:
1、孔子學琴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學了十天仍沒有學習新曲子,師襄子對他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我已經熟悉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方法。」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會彈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曲子的意境。」
過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領會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孔子說:「我還不了解作者。」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神情儼然,彷彿進到新的境界:時而神情莊重穆然,若有所思,時而怡然高望,志意深遠。
孔子說:「我知道他是誰了:那人皮膚深黑,體形頎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
師襄子聽到後,趕緊起身拜了兩拜,回答道:「老琴師傳授此曲時就是這樣說的,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2、阿基米德發現浮力
相傳敘拉古赫農王讓工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在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並非純金,工匠私吞了黃金,但又不能破壞王冠。
而這頂金冠確又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這個問題難倒了國王和諸位大臣。經一大臣建議,國王請來阿基米德來檢驗皇冠。
最初阿基米德對這個問題無計可施。有一天,他在家洗澡,當他坐進澡盆里時,看到水往外溢,突然想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體積。
他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ερηκα,意思是「找到了」。)
他經過了進一步的實驗以後,便來到了王宮,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純金放在盛滿水的兩個盆里,比較兩盆溢出來的水,發現放王冠的盆里溢出來的水比另一盆多。
這就說明王冠的體積比相同重量的純金的體積大,密度不相同,所以證明了王冠里摻進了其他金屬。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
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它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即廣為人知的排水法)
3、韓信胯下之辱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4、孫武訓女兵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
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但宮女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
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
請將軍赦免她們。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闔閭失去愛姬,心中不快。
孫武便親見闔閭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
聽了孫武的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在孫武的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Ⅵ 中外名人成長故事這本書的四年級讀後感400字左右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中外名人成長故事》,我只要一有空閑就要津津有味地讀上一讀。
這本書講了中外名人他們是怎樣成才的,如毛澤東、宋慶齡,人們小時候都有遠大的志向。我讀了這本書發現了一個規律,他們之所以能成才,那就是四個字「天道酬勤」。愛因斯坦說過:「天才=99%的汗水+1%靈感」,勤奮是成才的唯一捷徑。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只有勤奮的人才終將成功。是啊,我國科學家童第周小時候很笨拙,但他不放棄,勤奮能補拙,笨鳥先飛,最後成了偉大的科學家。自古以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每個勤奮的人都會有回報的。
合上這本書,古今中外名人勤奮的樣子就像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閃爍,如「遠行千里為借書的劉恕」、「隱居深山為讀書的鄭樵」、「牛角掛書的李密」、「夏夜囊螢而讀的車胤」和「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的魯迅爺爺,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由此我感悟出了:天才源自勤奮!
我對比這些名人,不由得「自慚形穢」,他們為了自己遠大的志向而發奮讀書,而我呢每天睡到太陽曬屁股才慢慢悠悠地起床。「一寸光陰一寸金。」我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光啊!想想現在都覺得慚愧,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條件不好好利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更加勤奮,天天向上,好好讀書吧!
我相信,只要勤奮努力,每個人都是天才!
Ⅶ 《中外名人故事》主要內容概括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Ⅷ 中外名人故事孫中山的作文500字
他,是我們南京的名人,他也是一位偉人,他就是孫中山。
孫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XX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XX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孫中山從小就討厭古代的陋習。
孫中山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姐姐一點也不怕吃苦,挑柴、做飯、插秧, 樣樣活都干。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的到媽媽在給姐姐纏足,姐姐很痛苦,眼淚直往下流,孫中山又是生氣又是心疼。便問媽媽:「你為啥要讓姐姐受這份罪呢?」媽媽說:「孩子,我也知道纏小腳不好,可這是祖宗傳下來的啊。」從此孫中山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後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上千年的纏足陋習。
孫中山,一屆偉人,為祖國做出了許多。他永遠留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