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故事500字左右讀後感

名人故事500字左右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50:04

㈠ 有木有關於名人讀書故事的讀後感、PS:500字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㈡ 名人故事讀後感

[名人故事讀後感]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名人故事讀後感。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讀後感《名人故事讀後感》。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名人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㈢ 名人故事讀後感400字

假期里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長故事》的書.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著名人物的身世和經歷.使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和學習.
在《名人成長故事》中我認識了曠世奇才---諸葛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天才畫家---凡.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廣東省番禺人,出生於澳門,是我國現代傑出的作曲家.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一個船戶家庭.他是個遺腹子,母親帶著他經過無數次求學和刻苦努力終於成為著名音樂家.
像冼星海這樣奮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經過自我學習而成功的.在我的快樂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
記得有一次,我約一位同學到圖書館借《淘氣包馬小跳》.到了約定時間了,我已到了約定地點,我放眼一看,四周連個人影都沒有,我不禁生起氣來,心想:這壞傢伙,明明說好1:30分到圖書館去,都不來,氣死我了,真是個不講誠信的傢伙,以後不跟他玩了!想到這里,我便去看自己的書了.當我借完書正准備回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是他!我想,看得這么津津有味,連約定時間都會忘記了,肯定是在看漫畫.我上前碰了碰他,沒反應,看得這么入神啊!我看了看他閱讀的那本書的名字叫《讀名著.學語文》,我吃驚了,他竟然在看歷史書,連他都這么認真看書,我更要認真了.我沒打擾他,自己埋頭看起歷史書來.
宋慶齡曾經說過:「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是啊!無任是誰,只要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以後要每天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課外班和讀課外書!

㈣ 名人故事(500字)

公元1769~公元1821 著名的法國將軍和皇帝 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亞丘鎮,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派遣到法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四年後,法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拿破崙十分自信,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不久,拿破崙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因為自信,拿破崙獲得了成功。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為法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
可以說自信造就了拿破崙的成功。

㈤ 求歷史人物傳記讀後感 500字左右

拿破崙傳讀後感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扎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 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多麼洶涌,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亘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㈥ 求5篇 500字左右的人物傳記讀後感

拿破崙拿破崙

書評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義大利,科西嘉島,作為一個孩子他的家人稱他拿波里昂尼。父親查爾斯·波拿巴,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毅力的女人,也是一個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九歲,為了生計,他跟著他的父親,叔叔和哥哥,約瑟夫·費雪,約瑟夫離開他的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到法國。從那時起,他的弟弟約瑟夫去了牧師,拿破崙來到軍校,他的叔叔從年底做了一個牧師,四到法國拿破崙的少年時代的痕跡。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大起大落,但軍方的生活開始改變他的生活。家境貧寒使他過早地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只有9歲,他就知道,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會,當他的成熟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在軍事上,他認為自己註定使他成為一個成功的意志力。有毫無疑問,他的軍事充分利用所有提供,無論多麼卑微的費用優勢的成功。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皇家軍事學院在巴黎舉行。因為扎實的數學基礎,他成為14精選出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旅生活。

拿破崙安靜,好學。他的抽象的科學,他能夠自由地使用它,和它的扎實的數學和地理知識。他的安靜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自大,野心勃勃和普通的願望。

拿破崙的一生體現了人性的超越,他是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不只是改變了整個歐洲的巨大成就,以及他的辛勤工作和榮譽。

拿破崙本人這樣描述的:。 「事業和前途的大門是開放給有才華的人,無論其出身或財產」對我來說,如果你能區分它,他們永不滿足的慾望和大膽的野心可分為。拿破崙的野心背後的心靈的驅動力和他的永恆的本質會,它是如此接近,甚至不與自己的尊貴,有時甚至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把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所濫用拿破崙的征服,說恨。

「史記·項羽本紀」書

羨慕,但風的低語,但講述自我所帶來的困擾,項羽之是一個歷史的遺憾,他沒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一個故事,你不能有一個善變的結局。項羽的故鄉血流進了水,這是他把守的地方,他會在這個千年徘徊水的一面,他不禁感嘆,不禁質疑,為何劉歷史的選擇,但我只是在邊緣的悠久歷史放著,不管這里怎麼粗糙,多麼華麗,我一直是個旅行家,不涉足改變輪軌的命運,混亂似乎是瞬間的榮耀,吳江河水已經被洶涌而去,但從來沒有醒了沉睡的國王。

剩下的永生,正經歷著離開的時候,項羽似乎已經睡著了千年之前,但他的靈魂永恆的時候,他變成了江東永恆傳說的孩子們的心。

一切都結束了,有河英雄走它,也許這是一種榮譽。無論是李清照長江項羽感嘆,「還在想著項羽,不肯過江東。」有多少人也都是反思?因為那不朽的困擾榮耀

㈦ 名人故事讀後感四百字左右

這個不要到知道來

㈧ 關於寫名人故事的讀後感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居里夫人這個名字在整個世界家喻戶曉, 她為人類作出的貢 獻永垂史冊,她是人類科學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星,她是目前唯 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這些評價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 而出。可是我能真正完全了解她那傳奇而短暫得一生,了解她那 卓爾不群的高尚品格卻是從今年寒假老師推薦的《居里夫人傳》 開始的。 這本由居里夫人的女兒以一個家庭成員的特殊身份, 引用了 居里夫婦和他們親友的許多信札.日記和其他文字材料,極其真 實的記錄了她父母的一生。 她生動感人的敘述使我對居里和居里 夫人的認識從只是一個表面的尊敬上升到發自內心的贊嘆和崇 拜。 她雖然出身貧寒卻對金錢視如糞土, 她雖然旅居國外卻有著 強烈的愛國心,她在中年時失去了自己事業和生活的最好伴侶, 她經歷了那麼多的精神痛苦和疾病折磨卻從沒有減弱對科學的 探索,她在永恆的奉獻中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 雖然現在的我還不能完全讀懂這本書的全部內容, 但是居里 夫人的高尚品格和對科學和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卻已深深的烙 進了我的腦海紮根在了我的心裡。 我知道我不可能成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 但無論我長 大做什麼工作研究什麼方面的知識都會在心裡默默拿她做榜樣, 默默的感激她給我們帶來的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科學貢獻。

《居里夫人傳》讀後感 居里夫人傳》 夫人傳 在寒假的最後光陰里我閱讀了《居里夫人傳》,我被裡面的深受激勵。《居里夫人傳》是 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正在她棄世 3 年後寫成的。 居里夫人, 一個感動了全世界的名字。 她朴實的身影, 深深地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所銘記; 她激人奮進的故事,也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頌。 該列傳詳盡論述了居里夫人的終身,也引見了比埃爾-居里的事跡,滅沉描寫了居里佳耦 的工做精神和處事立場。書外援用了居里佳耦的良多信札和日誌,書的最後還附錄了居里夫 人終身所得的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枚舉他所得的名毀頭銜,是一本很翔實的小我記載。做 者艾芙一路頭就認可他要論述的是一個傳奇故事,瑪麗居里終身外偉大現實極多,所以人們 都喜好像說傳奇那樣論述她的歷史。 那本書從幾個方面引見了居里夫人那位具無高尚量量的、 獻身科學並做出偉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的終身。居里夫人出生於被沙俄佔領期間的波蘭,家 境貧寒,母親很遲就棄世了。外學結業後,沒錢上大學,不得不依託做家庭教師來自籌膏火。 正在巴黎大學肄業時,每到秋天不得不為膏火和糊口費焦心,雖然那樣,正在考試考試室的 前提很是簡陋的情況下,仍然做出了提取鐳元素的偉大科學成就。 居里夫人出生時,她的祖國波蘭正遭受沙俄鐵蹄的蹂躪。知識分子的家庭背景,賦予了 她良好的修養和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當然也將知識精英的聰慧和堅韌毫無保留地遺傳給了她。 開明和藹的雙親和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盡管沙俄施行嚴厲的殖民統治, 但身為小妹的她,還是幸福地度過了短暫的童年時光。 她就是那樣一位偉大科學家,正在糊口仍然很艱辛的時候,自動放棄了申請鐳元素的相關 博利,公開了鐳的提取體例,本人確實要買 1 克鐳而不得不靠別人來籌集資金。正在居里夫 人的列傳里,我們可以或許看到居里夫人從來沒無華侈時間,只要嚴謹的糊口;沒有享樂的 懶散,只要英怯的奮斗;沒有奸滑的人和事,只要協調的空氣;沒有丑惡的畫面。 斯可羅多夫斯基夫婦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們今人借鑒。他們從未對孩子進行過什麼「啟 蒙」,而是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玩耍,去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熱愛自然、親近 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的種子。父親雖然是一名頗有才華的理科教師,卻從未刻意 引導過孩子的興趣,他甚至不讓小瑪妮雅過早地接觸理科書籍,好讓她在上學後能夠全面地 涉獵知識,從而逐漸找到志趣所向。當然,他對於孩子們的學業還是非常關心,並且要求嚴 格的。至於母親,則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放棄了女校長的職務,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 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況下,她仍舊若無其事地操持家務,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 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不讓年幼的他們過早地承受心理負擔。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義所在, 它不僅是每個人成長的天堂,更是一個塑造人的殿堂。 後來,為了給姐姐籌措學費,年少的居里夫人飽嘗了世態炎涼。十七歲那年,她孤身一人 背井離鄉,去外省當家庭教師,一當就是六年。這六年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逐漸意識到了 社會的復雜,人性的復雜。失戀的痛苦經歷,更教會她該如何選擇終生伴侶,如何從本質上 去認識一個人,透析一個人。這六年的磨難也教會了她如何面對挫折,使她在後來的實驗中 敗而不餒,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見到了繽紛的彩虹。 而居里夫婦的結合更是兩顆高尚心靈的碰撞。這碰撞迸發出耀眼的人性光輝。在生活上, 他們幾乎毫無要求。但在這兩名學者,對待科學研究卻是異常嚴謹,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 在他們心中,科學是最神聖的,是屬於全人類的。「榮譽」和「財富」在他們面前顯得如此渺小而 又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無償地將鐳的提煉方法公諸於世,並把世界上第一顆純鐳捐獻給了國 家,捐獻給了世界。 探求真理沒有捷徑可走,那必將是一條清貧而又寂寞的漫漫長路。若無足夠的毅力,千萬不 要輕易涉足。最可怕的事莫過於知難而退,臨陣脫逃,繼而變成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學者。 我認為, 這種態度不僅僅是對於科學而言, 而是對於世上的所有事情, 我們知道沒有付出, 就沒有收獲,只要我們想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就可以成功。而在等待收獲的這條漫 漫長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二字。許多人因為一點挫折就打退堂鼓,也有人在失敗了幾次 後,就拍拍蹭在衣服上的灰後,搖搖頭,退回去了。殊不知或許成功就僅僅離你是一步之遙, 而你不願再走了;或許成功就在你身旁,而你不願側身尋找;或許成功就在你頭上,而你不 願抬頭望望。殊不知一切的或得就在你回頭返回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了。 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放棄,成功其實離你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我們不怕辛苦,敢於付出 我們一定可以成功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