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小學生中華文化傳統故事作文

小學生中華文化傳統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54:06

①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題的小學作文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我最喜歡傳統節日了,因為節日是親人團聚的時候。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人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就會拿出禮花放。到了晚上8點春節連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收看。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里觀燈。重陽節,是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九節」。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窗聯,穿新衣吃餃子,然後爺爺奶奶還要給我發小紅包,我家還會把我寫的春聯貼在門外。記得有一次過年的時候爸爸買來了煙花,在我家樓下放了起來。只聽「呯呯」幾聲,一束束煙花飛上天真美呀!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在空中搖頭擺尾,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天空,還有的像一朵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春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下面我就給你們說說吧!傳說中,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著鋒利的牙,尖尖的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爬上岸,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這一年的除夕,人們正准備避難。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准備了紅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還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的我們要認真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② 小學生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但我最感興趣的是剪紙。

舅媽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非常漂亮,我很羨慕,於是纏著舅媽教我剪一些簡單又漂亮的窗花。那天,舅媽拿出兩把剪刀和兩張白紙,要教我剪一個「喜」字。舅媽讓我把紙對折,再寫上半個「喜」字,然後慢慢地剪下來。一開始,我怎麼剪都剪不好看,在舅媽的幫助下,我終於剪出了一個大的「喜」字,我喜出望外。舅媽不但會剪「喜」字,還會剪「鳳凰」、「喜雀」、「蝴蝶」、「小魚」、「小鹿」……個個栩栩如生,讓人愛不釋手。

媽媽還特意讓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原來剪紙藝術是從唐代一直流傳到今的,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些人,還能把一張張普普通通的紙,剪成一張張「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活潑的小孩」、「年邁的老人」等等,真是太神奇了。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餘生活,還訓練了我的動手能力,更發揮了我的想像力,設計出一張張美麗的剪紙。

③ 寫一篇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作文(小學三年級).

2005年春節晚會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各省獻上的對聯。品賞這些對聯,我們不但對偉大祖國的名勝古跡、人文歷史、礦物寶藏等有一個了解,更能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對聯,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其它許多藝術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傳統文化:詩歌、繪畫、書法、文房四寶、茶藝、京劇、刺綉、民俗節日、剪紙、皮影戲你就會從中發現傳統文化的偉大藝術魅力,挖掘出其強大的生命力。請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定,不要寫成詩歌

可以寫八月十五會什麼吃月餅,端五節為什麼吃粽子,臘月二十八為什麼做八寶粥來吃,春節為什麼吃湯圓,……
[寫作點撥]
(一)話題理解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世代傳承中形成的、體現出本國家或民族獨特審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種民族精神、氣質、品質、操守的集中體現,也是百姓衣、食、住、行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實,傳統文化的氣息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動在民族樂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閃爍在國粹京劇色彩斑斕的臉譜上,綻放在異彩紛呈的民俗節日中,傳揚在膾炙人口的中華詩詞里總之,傳統文化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寫法提示
傳統文化內容浩如煙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內容都涵蓋是不可能的,所以,寫作文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化虛為實,以「具體」詮釋「抽象」
「傳統文化」是較抽象的概念,寫作時,化概念為萬象,用具體的文化形態——詩歌、繪畫、書法、文房四寶、茶藝、京劇、刺綉、民俗節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過年

南昌市百樹小學三年級吳少雯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准備去城裡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後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我和小夥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各異,奼紫嫣紅,有的像一條條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銀色的子彈直沖雲宵,還有像一個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裡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於是,我趕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後向著天空發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 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④ 小學生傳統文化的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春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
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
鬧非凡,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但你知道嗎,
過年為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
動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
「年」長年深居海底,
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
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時分,
「年」獸又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
老婆婆家裡,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
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
「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
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
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
一大早,
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
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

------
春節。

⑤ 小學生寫的中華文化我繼承的作文

中國,泱泱大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是理所當然的.在理解中國歷史的過程中,《中華上下五千
年》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中華上下五千年》講的是五千年來中國——這個大國的改革和變遷,生動有趣地介紹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或
歷史現象.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盤古開天到三皇五帝,再到中華民國,世事滄桑,歷盡了數不勝數的悲涼與歡喜.中華民族已經有了五千多年的
文明歷史了,我們祖先所締造的國家,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熱愛自由、熱愛和平的民族.我們的祖先,經過原始社會後,首先在人煙稠
密、物產豐富的黃河一帶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華夏族為中心的多民族國家.從此,各族人民共同建造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我最佩服的要數古代
勞動人民的智慧,最典型的兩個代表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城和秦兵馬俑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匯集了人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當讀到越王勾踐為過犧牲時我為他
的滿腔熱血所振奮:當讀到大禹治水時,我被大禹頑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當讀到夏朝國君暴虐荒淫時,我的心中不禁生起團團怒火,為當時的
平民百姓抱不平;當我讀到清王朝腐敗而簽訂一條條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時,不時覺得心寒.上下五千年,好漢千千萬.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
的民族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如思想家孔子、民族英雄林則徐、文學家陶淵明、科學家張衡等,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為中華民族添光增彩.曾幾何時,巴比倫、古羅
馬等國家和中國一樣,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但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卻失去了昔日的光澤,惟獨中國——這條東方巨龍還閃耀著光輝,中華浩浩五千年創造了
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世界上最大的皇宮是中國北京的故宮,世界上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世界上最早最全的醫葯書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最早的兵書是
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這些都凝聚著中華民族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知識寶庫,蘊藏著人類文
明的光輝成果與高深的智慧.「讀史使人明智」——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在3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的確,讀史能讓我頭腦變得睿智,讓心胸變得開闊,讓目光
變得敏銳,讓志向變得高遠,真正成為天地間一個大寫的「人」.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不知有過多少奇跡,我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為我們的祖國而感到驕
傲!書中一個個生動的歷史故事,一位位鮮活的歷史人物,激勵著我在今後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倍地勤奮.我們在學習現代科技時,也要扎扎實實地學好我國的歷史文
化,我們要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樣化,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把上下五千年的燦
爛文明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⑥ 小學6年級傳承中華文化作文400字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像,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雲「百善孝為先.」那麼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⑦ 寫一篇小學生作文《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要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後,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後放盤子里,讓爸爸和媽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徵著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松軟而美味。爸爸、媽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⑧ 小學生傳統文化作文

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代價巨大的社會實驗,中國人終於懂得了一個真理:未來的陷阱原來不是過去,倒是對過去的不屑一顧。就是說,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絕裂,甚至將過去徹底砸爛;而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構築未來大廈。如果眼高於頂,只願在白紙上描繪未來,那麼,所走向的絕不會是真正的未來,而只能是過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這里所要討論的「過去」,當然不是純時間的范疇。在社會、文化的意義上,過去主要指的是傳統,即那個在已往的歷史中形成的、鑄造了過去、誕生了現在、孕育著未來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現。 一個民族的傳統無疑與其文化密不可分。離開了文化,無從尋覓和捉摸什麼傳統;沒有了傳統,也不成其為民族的文化。於是在許多著作中、文章中、報告中乃至政策性的文件中,常常看到「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的字樣。惹人麻煩的是,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內容含糊;特別是當著那些著作等等向讀者提出任務,要大家來批判、繼承、發揚或弘揚傳統的時候,更有無所適從、無可施技之感。因為,至少從字面上看來,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並不一樣;如果進而追究內容,則差別之大,幾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別媲美。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產生於過去,帶有過去時代的烙印;傳統文化創成於本民族祖先,帶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文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在傳統文化身上表現得最為鮮明。 各傳統文化在其各自發生的當時,本系應運而生的,因而在歷史上都起過積極作用。及至事過境遷,它們或者與時俱進,演化出新的內容與形式;或者抱殘守闕,固化為明日的黃花和垢土。也有的播遷他邦,重振雄風,禮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曇花一現,未老而先夭。但是,不管怎樣,不管它們內容的深淺,作用的大小,時間的久暫,空間的廣狹,只要它們存在過,它們便都是傳統文化。 凡是存在過的,都曾經是合理的;分別在於理之正逆。凡是存在過的,都有其影響;問題在於影響的大小。因此,對後人來說,就有一個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批判的任務,以明辨其時代風貌,以確認其歷史地位,以受拒其餘風遺響。在我國,所謂的發掘搶救、整理清厘、批判繼承、古為今用等等那一套辦法和方針,都是針對傳統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禮教、東方的智慧等等一大摞貶褒不一的議論,也多是圍繞著傳統文化而發。對此大家耳熟能詳,無待贅述。現在需要仔細討論的是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的全稱大概是文化的傳統(Cultural tradition),落腳在傳統。 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實體,不可撫摩,彷彿無所在;但它卻無所不在,既在一切傳統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現實文化之中,而且還在你我的靈魂之中。如願套用一下古老的說法,可以說,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 文化傳統是不死的民族魂。它產生於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於民族的重復實踐,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簡單說來,文化傳統就是民族精神。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語言,從而也就有它們共同的意識和無意識,或者叫共同心理狀態。民族的每個成員,正是在這種共同生活中誕生、成長,通過這種語言來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形成意識、表達願望的。因而,生活對於他們就是一片園地,語言對於他們便是一種工具,大凡在這種生活里不存在的現象和願望,由這種生活導不出的方式和方法,為這種語言未曾表達過的意念,用這種語言無法道出來的思想,自不會形成為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縱或民族的某個或某些成員有時會釀出某些獨特的心理,也往往由於禁忌、孤立等社會力量的威懾,不是迅速銷聲匿跡,便是陷於孤芳自賞,而很難擠進民族的共同圈子裡去;除非有了變化著的共同生活作後盾。唯有那些為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始能時刻得到鼓勵和提倡,包括社會的推崇和個人的響往,而互相激盪,其道大行,成為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這樣,日積月累,暑往寒來,文化傳統於是乎形成。 所以,一般說來,文化傳統是一種惰性力量。它范圍著人們的思維方法,支配著人們的行為習俗,控制著人們的情感抒發,左右著人們的審美趣味,規定著人們的價值取向,懸置著人們的終極關懷(靈魂歸宿)。個人的意志自由,在這里沒有多少絕對意義,正象肉體超不出皮膚一樣,個人意志超不出文化傳統之外。但也正因如此,文化傳統便成了一種無聲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團的象徵。沒有文化傳統,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民族能夠如何得存在,一個社會能夠如何不渙散,一個國家能夠如何不崩解。 當然這並非說文化傳統是不變的。因為時間在前進,生活在交替,經驗在累積,知識在更新,傳統中某些成份會變得無所可用而逐漸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會慢慢積淀、並經過篩選整合而成為傳統的新成份。但是必須注意,文化傳統的變化無論如何總是緩慢的、漸進的,不會發生一蹴而就的奇跡;雖在社會急劇變幻的革命時期也是如此。 當然這也並非說文化傳統不會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以變化自己的內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觸;只要有接觸,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變化。但是,從接觸到交流到變化,中間有著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大體說來,兩種不同文化(帶著自己的文化傳統)由於婚媾、交通、貿易、擴張、侵略等原因而接觸而互播時,起先往往互相驚奇,彼此觀望;爾後則互相攻訐,彼此拒斥;最後乃互相學習,彼此交流。而學習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經過自己文化傳統這個「有機體」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會加入為傳統的一個新成份,帶來傳統的變化。這時候,反觀其與原型的同異,雖未必面目全非,常難免橘枳之感。這是歷史和現實所已反復證明了並仍在證明著的。 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其不同程度視生活的差異程度和發展階段而定。不同文化傳統之間可以進行比較,但很難作出絕對的價值判斷;因為每個傳統對於自己民族來說,都是自如的,因而也是合適的;不同民族之間,並無一個絕對標准,所謂的人類標准。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者將自己的傳統吹噓為人類的,強迫或誘使別人接受,是沒有根據的,也難以奏效;除去證明他自己的無知或狂妄。民族內部某些成員鼓動大家效法外族傳統,民族領袖規定人民遵循外族傳統,都只能停留在宣傳上或法令上,而難以深入人心;除非生活已經變化得有了接受的土壤。 就一個民族自己的文化傳統來說,當然可以自我評價,一分為三,剖分出哪些成份為優,哪些成份為劣,哪些不優不劣。但這種剖分只有相對的意義,而且要藉助於時代推出的新生活和新認識,以作為標准;否則,將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於自己的時代來說,既然形成而為傳統,就有它的必要性。「一切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黑格爾) 歷史上有所謂文化危機、精神危機、信仰危機時代,那是說文化傳統發生了問題。究其原因,或由於強烈的政治震撼,或由於深刻的社會變革,或由於風靡的文化干擾。其來源,主要來自共同體的內部;外部的刺激有時也起很大作用。危機的消除,有待於傳統的重振和重組,任何武力的、政法的、經濟的、宗教的強制措施最終都是無效的。而所謂重振和重組,絕不是全面復舊,無視政治、社會、文化上的新局面;也不是作繭自縛,排拒一切馳入舶來的新東西。這時需要的是冷靜分析,分析傳統中哪些成份變得無理了,現實中哪些因素是合理的。拋棄不合理的,傳統方不致一足落網而全身受縛;接受合理的,傳統始得與現實相安於無事。這叫做 「一切合理的,都應該成為現實的。」(恩格斯) 是否有不受時代生活的局限、不被民族性格所約束的成份,存在於某個或某些文化傳統之中呢?就是說,在文化傳統中,有無超越歷史超越民族的成份,非時代性非民族性的成份,或人類性的成份呢?應該承認,這種成份是有的。因為作為動物的人類,彼此是相同的;作為人性的人類,存在和發展的樣式也大體相似。因而,不同的人群在各自圈子裡形成的傳統,必然要有相同和相似的成份。這些成份,或適用於全人類,或適用於全歷史,而成為民族傳統中的超民族超歷史者。這是不難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超越的成份,正以其超越,而失去了個性,不能成為民族性格的標志、時代精神的象徵。真正代表各民族文化傳統的,恰恰是那些專屬於該民族、使其得以同它民族區別開來的那些基本成份;真正代表時代面貌的,恰恰是那些為該時代所專有、使其得以同它時代區別開來的那些特殊成份。超越成份的存在,是不同民族能以相互理解的根據,不同時代得以前後傳承的基因。但民族之間要想真正理解,必須去理解那些不易理解、為各民族精神所獨具的基本成份。所謂民族文化交流,所謂民族互相學習,都是就這些成份而言。時代之間如需加以比較,如需相互區別,也是要抓住各自的特殊成份方有可能。 體與用 文化改革上有所謂體與用問題,曾經爭個不亦樂乎。照我理解,所謂體,應該就是文化傳統,就是某一民族之所以成其為某一民族的那些品格、精神;而所謂用,則是這個體的功能、作用、外在表現,就是某一民族之用以現其為某一民族的那些傳統文化。當年嚴復強調的牛體不能有馬用,在這個意義上,是對的。 但是如果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必先自己變幻為馬體,然後始得用馬之用,倒也又不盡然。因為用固賴體而現,無此體則無此用;但用既為外在表現,或既已表現在外,則人人得而見之,人人亦可得而法之,所謂「拿來」者是。牛固不能「有」馬之用,牛卻可以「用」馬之用。這在今天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哲理上說,有,和是、存在同義,乃本體上的事;用,停在現象界。移花接木,甚至掐下花來插在頭上,總是能辦得到的。 但是如果由此又得出結論,認為一切拿來之用,都將如原封未動般地發揮其效用,卻也又不盡然。因為,馬用在這里終究是安在牛體上,牛體本身受用不受用,一來取決於用之為物,看它在原體上屬於哪個層面:物質層面的,移用較易;制度層面的,移用較難,因為它要受體作相應的變化;精神層面的,移用更難,因為這往往觸動受體的深層。二來取決於體之為物,要看此受體的開放性與承受力,以及它自身的發展階段,它與授體的差異程度。 千言萬語說到底,體是根本的決定力量,體是民族的魂。拿近代歷史看,在日本,只能是和魂漢才或和魂洋才;在中國,只能是中體西用,把外來的東西中國化。和魂和中體,各自的發展階段不一,開放性上亦有差異,故影響著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深度;但必得以自己的體為體,一切外來之用方能有所安頓,這一點上,彼此又是共同的。否則,再美的用,也只是出牆的紅杏,可嗅而不可及,海上的樓市,可望而不可登也。 人們有埋怨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如何如何封閉保守加落後的,也有吹噓它怎樣怎樣悠久輝煌加美妙的。不管怎樣說,埋怨它,也只好面對現實,無法另換一個體,至少因為這是民族的共同體。某一個人也許能做到脫胎換骨、洗心革面,跳出三界外,徹底絕裂於傳統;整個民族卻無法做到。吹噓它,也無力阻止它與時俱進,隨世界浪濤激盪,拋棄需要拋棄的東西,吸納應當吸納的東西。由於無法另換一個體,所以西體中用說是不著邊際的。由於體在與時俱進,所以中西互為體用說是沒有意義的。 值得討論的倒是用對體的反作用,特別是拿來之用對拿者之體的反作用,比如說,西用對中體的反作用。魯迅當年強調開放時曾奚落保守份子道:人吃了牛肉,絕不會因之變為牛。他忘了補充一句:人常「用」牛肉,身「體」的確會壯實起來。西用之與中體,亦可作如是觀;一切有益之用,對於受體,都應作如是觀。誰都知道,飛機、電訊的引用,不僅方便了交往,而且也加快了生活節奏,開拓了眼界耳疆,改變了時空觀念,沖垮了塢屏壁障。這些,已足以激起長期逗留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所形成的文化傳統的不安,而不得不作因應變化;更不用說那些制度性的、觀念性的拿來之物所施加於體要求於體的變化了。 但是,反作用也只不過是反作用;第一性的決定作用者仍在體本身。這一點,前面已經反復說到了。 兩個傳統? 民族有上層人士與下層平民之別,社會有剝削階級與勞動群眾之分,國家有統治集團與人民大眾之殊,於是,研究者們不免要琢磨:文化是否也有兩套傳統? 列寧有過兩種民族文化的說法,說每個民族都有一些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化成份,而占統治地位的則總是資產階級文化。這是就文化而言的。就傳統而言的,則有所謂大傳統與小傳統,或精英傳統與民間傳統的說法。 如果依此類推,還可以舉出雅文化俗文化,政統道統,上帝的事凱撒的事等等提法。 所有這些分別確然是存在的。不注意它們將無從分析一個民族的紛繁復雜的文化面貌,無法理清民族文化的綿延演進的歷史過程,也無力規劃未來文化的燦爛前景。這大概應無爭議。但所有這些分別都還不是我們這里所討論的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是全民族的,是民族之所以為該民族的氣質、品格、精神、靈魂。它的成份可能很復雜,有土生土長的,有外部潛入的,有塵封蛛網的,有嶄新

⑨ 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寫一篇100字小學生作文

中華民族有很多很多的傳統文化,如:剪紙藝術、陶瓷藝術,傳統節日和國畫等。
就說傳統節日吧。我們以中秋節為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農村的老人就特別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馬上可以和外出打工的孩子們團圓了,因此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既然是過中秋節,當然缺不了看月亮和吃月餅的活動了。月亮比平時的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
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把它繼承下去,並且把它發揚光大。

⑩ 中華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徵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艷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著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
剪紙,你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