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故事散文高中作文600字
⑴ 關於"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的格言,故事,讀後感,散文,詩歌等作品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則社稷安。
富若不教子,錢谷必消亡;貴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增廣賢文》)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增廣賢文》)
⑵ 瘋狂閱讀美文卷名家愛情故事
好男人誠實,沒錢沒關系就實話實說,對女方的缺點也坦誠相告,往往讓女人很失望。而壞男人隨便編兩個故事就可以顯得自己實力超群;對女人花言巧語又很容易讓她們心花怒放,認為找到了知己伯樂。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背景下,好男人多年的辛苦努力換來的成果多半還不如一個壞男人用3分鍾時間編出來的故事更能讓女人心動。
⑶ 巴金的寫作故事
這一次的旅行使我更了解一個名詞的意義,這個名詞就是:朋友。
七八天以前我曾對一個初次見面的朋友說:「在朋友們面前我只感到慚愧。你們待我太好了,我簡直沒法報答你們。」這並不是謙虛的客氣話,這是事實。說過這些話,我第二天就離開了那個朋友,並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看見他。但是他給我的那一點點溫暖至今還使我的心顫動。
我的生命大概不會很長久罷。然而在短促的過去的回顧中卻有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和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點光彩。這盞燈就是友情。我應該感謝它。因為靠了它我才能夠活到現在;而且把舊家庭給我留下的陰影掃除了的也正是它。
世間有不少的人為了家庭拋棄朋友,至少也會在家庭和朋友之間劃一個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過若干倍。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曾親眼看見一些人結婚以後就離開朋友,離開事業……
朋友是暫時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為里我發現了這個信條。這個信條在我實在是不可理解的。對於我,要是沒有朋友,我現在會變成怎樣可憐的東西,我自己也不知道。
然而朋友們把我救了。他們給了我家庭所不能給的東西。他們的友愛,他們的幫助,他們的鼓勵,幾次把我從深淵的邊沿救回來。他們對我表示了無限的慷慨。
我的生活曾經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們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愛,多量的歡樂,多量的眼淚分了給我,這些東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這些不要報答的慷慨的施捨,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溫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們。我並不曾說過一句感激的話,我也沒有做過一件報答的行為。但是朋友們卻不把自私的形容詞加到我的身上。對於我,他們太慷慨了。
⑷ 有道理的散文
1不完而美
劉墉
勸說朋友,話不必說盡,只要心領神會,便當止住,否則就是啰唆。
親朋小聚,飲不必求醉,只要快意,便當止住,否則就是酗酒。
做文章,句子不要太顯,詭文而譎諫,寓言以諷喻,點景以生情,意味更見深長。
繪畫,筆墨不必過周,以拙為巧,以空為靈,含不盡之意於畫外,境界更見幽遠。
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
2崇高
梁曉聲
我之所以確信崇高是人性的本能,乃因在許多災難面前,恰恰是一些最普通的人,其人性的升華達到了最令人感懷的高度。
1961年12月17日,巴西某馬戲團正在尼泰羅伊郊區的一頂尼龍帳篷下表演,帳篷突然起火,2500多名觀眾四處逃竄,其中大部分是兒童。一個農民站在椅子上大喊:「男人們不要動,讓我們的孩子們先逃!」他喊罷立刻安坐了下去。
大火被撲滅後,人們發現三十幾個人集中坐在椅子上被活活燒死,他們都是農民。
沒有誰對他們進行過政治性的空洞說教。他們也都不是教徒,無一人生前進過一次教堂。
3隻有草能代表草
何文
在草原,如果要召開大會,要怎麼才能選出草的代表?
什麼樣的草能代表草?
長得青?長得高?長得茂盛?長得茁壯?葉嬾?莖老?葉多?汁甜?根深?
哪條標準是可以評判草的?
羊喜歡吃的?馬喜歡啃的?牛再三反芻的?是由羊來選擇還是牛來決定?
能開花的?只長葉的?踩不死的?燒不盡的?旱不幹的?澇不絕的?
還是大自然來決定吧。
用冬天將大地初始化,用春風重啟,能綠過來的,都叫草。
讓草自己代表自己,再組成草原。
4等級真相
倪匡
不論是飛機、輪船、火車,或是任何有頭等、二等、三等之分的場合,都不要做二等客。最好,自然是做頭等客,做不了頭等,乾脆做三等,倒也有心安理得之樂,做二等客是最糟糕的一種處境。
二等客或者會以為比三等客高出一等,其實大謬不然,三等客反而瞧不起二等客:你有本事,早就是頭等客了,在我面前神氣什麼……而在頭等客面前,二等客自然就矮了一截,頭等客反倒會對三等客客氣些。因為本來就已經是三等,三等客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不像二等客,到不了頭等,又怕到三等去,只好戰戰兢兢,唯唯諾諾。頭等客、二等客、三等客,當然是一種寓言,想來讀者諸君,心中都明白的。
而一個人,不論等級多麼高,只要他心中還在念念不忘升級,這個人的等級,始終還是低了一級或許多級。只有當他自然而然地覺得,不必再在等級上企求什麼時,他自然而然就到了最高的等級。
不企求升級,自然等級最高。這是許多說來簡單做起來極難的事情之一。
5半杯水理論
林夕
半杯水好,好在不容易給溢滿的水弄濕了衣服,像身處經常顛簸的機艙,水只有七成滿。半杯水好,好在好比人的胃口,不是你想吃;美食「丑」了,往往只因腹部脹滿,而空肚時吃什麼都好吃。
「樂觀正向積極派」一味追求滿,樂於看見半滿的杯,而逃避那空的部分,只渴望滿,而不滿意空。這與一向只知進、不知退,只講求加法、不研究減法,是同一個路數。半空的杯,半空的心,只有空了才容得下福氣雲雲,是為加而減,不是為減而減;為進而退,不是安於退。如果空下來之後,容納的不是福氣,而是晦氣,怎麼辦?竟不知空著本身已是福氣。
說了半天,空泛得很,來點實在的。當你看著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表示你夠忙,同時你也沒那麼輕易把身翻過來,享受空閑。享受空閑,也不表示一得了空,就用另外的東西把時間填滿。
活著活著,才知道求的不是滿,而是空。
⑸ 名家散文精選
一、《目送》龍應台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賞析:
"不必"二字在於,孩子幼時探索世界的慾望,父母為了打消孩子心中牽絆的隱忍.雖不必追,從被父母目送到自己目送父母的過程中,親情深深地根植下來,希望也完成了傳遞.但自始至終,直到父母在我們的目送下離去之後,他們的牽掛也一直未變。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林清玄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 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
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 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
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始終沒有動搖: 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 正果 : 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 聖地 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 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賞析: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
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 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 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 富人 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 盡心就是完美 ,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 盡心 而近乎 完美 的形象,真正實現了 靈性、精神的美 。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 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三、《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賞析:
這是詩人席慕容寫的一篇散文,全篇僅有二百餘字。它傳達的意境,卻深邃遼遠,令人回味無窮。
山茶花又開了 ,忽然其來的第一句,直點所要開展的主題,一個 又 字,證明了作者長時以來對於 花 或者 山茶花 的關注。潔白與開了滿樹 ,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引申了所要展開的內容。
花 ,給人以一種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走過一顆開花的樹 ,就是這個道理。
潔白溫潤 是溫暖明朗潤濕而柔弱的, 潔白 象徵著純潔, 純潔 是一個人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文章的文眼)。
小芽兒是口語,讀來讓人親切,充滿了未知的幻想。飽滿 和 綻放 ,是一個成熟的過程, 越來越 、 慢慢的 是一種堅深,有種瞭然於胸卻不願道出的苦痛。半圓 、 將圓 、 滿圓 ,非常形象而貼切,用一種象徵的意蘊,同樣點明了一種成長的過程。
總之,若花兒開了,你認真去體會,你會發覺它的過程有總有無限多的故事。
四、《光陰的故事》張曉風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霉了。
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壇壇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鍾,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賞析: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里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
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麼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
時間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讓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後釀造的是一壇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五、《窗前的青春》席慕容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賞析:這篇《窗前的青春》,讓人感到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⑹ 誰有關於家庭和睦的散文~詩歌~故事
家庭和睦的古代詩詞:
1、田家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後半首通過細節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2、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賞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後會何期。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草草」一聯寫相聚閑聊的情景。
3、歸家 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
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新燈火,桑麻舊里村。
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我的母親一直以來身體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寫信告訴我們說眼睛昏花了,原來是憐惜想念我這個在外的遊子和想見在外求學的孫子了。我們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達旦的暢歡,說著以前的農事,太平的鄉村人們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覺也不用關門、、、
整首詩描寫的是一幅家庭幸福、和睦或者是家庭團聚的美好生活的畫面。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
4、木蘭辭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生動地描寫了木蘭回到家中一家人的喜悅心情。
⑺ 找一篇文章,瘋狂閱讀美文卷裡面的 故事說的是家裡迫於生活把妹妹送給在雲開的朋友撫養,而哥哥長大了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相思》作者: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雜詩》作者: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終南望余雪》作者:祖詠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s
⑻ 如果要寫一篇文章主要是寫一個人幫助一個人找家的故事應該怎麼寫標題
小散文一篇散文能不能寫好,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能不能構思好。構思,包括哪些方面?有的人說,構思主要是安排作品的結構。我認為這樣理解構思未免太狹隘片面,不能包括構思要做的全部工作。通常所說作品的構思,就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它包括選材和提煉題材、醞釀和確定主題思想、考慮情節安排和結構處理、選擇適當的表現形式等。這些方面,都應該是在構思過程中解決的。當然,各人有各人的構思方法,一篇作品的形成,有的是經過長期構思的過程完成的,有的是短暫時間即構思成篇。除了因人而異有不同的構思方法外,就作品本身來說,不同樣式的東西在構思上也應有所不同。詩歌的構思和小說的構思就不同。小說和散文也有不同之處。散文不像小說那樣,有完整的情節,有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沖突,散文不是靠這些吸引人。散文,往往是要給人一種啟示,給人一種思想,給人一種意境,給人一些知識。散文也寫人,它可以是自始至終地比較全面地寫一個人,也可以寫一個人的片斷,還可以寫一個人的某種思想閃現,或者寫一個人的一件或幾件事,甚至是寫一個人的一閃現活動。這樣,散文在構思過程中就要多用些藝術匠心。所謂「散文易寫難工」,就像圍棋「易學難精」一樣,把一篇散文寫好不容易,首先一點,就在構思上。不把構思搞好,想把散文寫好是不可能的。我的文思比較駑鈍,每寫一篇散文,總是覺得在構思上用的勁最多,花費的時間也最長。一旦構思好了(所謂好了,也就是自己感到滿意),認為可以下筆了,而寫作的時間倒並不長。有的時候,沒有完全構思好就動筆,寫起來就非常不順當,甚至寫不下去,就是硬著頭皮寫下去,寫完了自己也不滿意。所以說,在寫作之前,盡量構思好,這是不應忽視的,寫文章也不應當急於求成。小故事故事是一切敘事藝術的第一要素。在影視創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內容。同時它還是影視作品的文學層面的和諧與主體。故事既事件。在影視作品中故事:1)真實的故事;2)假定的故事;3)虛幻的故事。故事的要素是情節、人物、環境。一、確立主題。主題首先來源於對生活的積累和觀察。可以說主題無處不在,只是你是否發現。其次,仔細觀察細節並作好筆記尤為重要。選擇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創作中主題的選擇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簡言之,主題就是主要的題目。它是你講故事的前提條件和依據。(舉例}確立主題就確定了你的故事的中心內容。往往一個事件會有多個主題,這時你必須根據你對事件的把握找出最能吸引人們的主要事件作為你的主題。要知道主題是由你去發展的。主題就在你所見的事物中,在你做的種種事情中,在你碰見的每一個人身上,在你讀的每一本書里。當然,也將會出現在你將要面臨的命題考試中。二、結構故事進入------情節----人物------矛盾沖突(形成高潮)-------結局。人物關系1)主要人物2)次要人物。有了人物以後,下一步便是將人安排在一些似乎是無法解決的難題與逆境中。他們必須面臨同他們相對立的人或事(情節的安排)。也就是說必須有矛盾沖突。具有正面特點的人物和具有反面特點的人物之間的矛盾糾葛是舉不勝舉的。你只消找一本同義字和反義字的大辭典,其間就有取之不盡的詞兒,可供你用一輩子。你不妨試著用一對詞兒,看看如何去寫成一個故事沖突。一旦掌握用對立面去安排沖突的技巧後,你就將代表對立的正反兩方面的不同份量加在人物身上。並且通過並列對立的表現,將沖突放在運動中去表現的工作就比較容易了。事實上,沒有矛盾,也就沒有生活,沒有世界,沒有作品。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是某一個特定的矛盾沖突的形成、發展和轉化的過程。它是一個過程,它必然受到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的制約。它是被作家反映出來的生活長河中的一段,有它自己的開端和終結,在開端和終結之間,還有一個發展變化,這個發展變化,也必然像現實生活一樣,有微小的、不明顯的、量的變化向巨大的、顯著的、質的變化發展。這就形成了情節在一般情況需所具有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樣幾個部分。因此,在文學創作中,情節與人物的安排都極為重要。情節是作家從生活之樹上結取下來的一枝一節。生活之樹有千枝萬葉,一篇作品不可能把他們全部截取下來,只能一枝一節,也許只有幾片葉子,但他們總是生活之樹的一部分。我們把經過重新安排的事件稱作情節。三、講故事1、根據命題,選擇主題、設置情節;2、根據情節設置人物,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以及他們的關系;3、注意對環境的描述,以烘託人物;4、尋找或設計矛盾,製造矛盾沖突,形成高潮。高潮可以從解決問題或未解決問題中獲得,它終於把中心人物帶到他一生中的特定時刻,故事也就此結束。5、選擇結局。
⑼ 我的家風家教故事散文,求開頭
誠實做人踏實做事我父母直樣教育我們
⑽ 請大家推薦一些大家的經典散文,謝謝大家!
1.《人生的樂趣》。《人生的樂趣》作者林語堂。林語堂的散文往往以一種超脫與悠閑的心境來旁觀世情,用平淡的話語去贊揚美文。這樣便形成一種庄諧並用如「私房娓語」式的「閑適筆調」。
2.《談生命》。《談生命》是現代作家冰心創作的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文章用優美的語句描繪出的不僅僅是一幅幅立體感很強的畫面,更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贊歌,語言清新,感情真摯,描寫細膩,於含蓄凝煉之中透出酣暢和淋漓,讀來耐人尋味,意趣無窮。
3.《想飛》。作者徐志摩,《想飛》充滿了自由的氣息,語言激昂,感情充沛。作者賦予「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盪一切,吞吐一切」的意義,抓住瞬間的靈感,把心底壓抑已久的感情釋放出來,從而尋求靈魂深處的解放。
4.《綠》。《綠》是中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於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寫景散文。全文以熱情的筆調,對梅雨潭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頌揚了祖國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寫得清新細膩,漂亮縝密,精緻玲瓏,詩意盎然。
5.《苦雨》。《苦雨》堪稱周作人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借物詠懷」的文章,「苦雨」很能代表當時作者的心境,借著回憶、想像以及敘述,各種各樣的「雨」被搬到筆下,寫得相當自如,而整篇文章始終籠罩在淡淡的哀愁里。
6.《二月蘭》。《二月蘭》是季羨林先生的托物寄情之作。先生以他豁朗明達的心胸、平朴簡約的文筆給讀者講述了一個洋溢著淡淡二月蘭花香的人生歷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