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見改編成故事400字
『壹』 把所見這首詩的譯文改成四百多字的小故事
野外林蔭道上,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緩緩而來。也不知有什麼開心事兒,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響,整個樹木全給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一隻蟬兒也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呢。原來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也許小牧童想捉知了呢!供參考。
『貳』 求,用「我」的經歷改寫《石壕吏》(用所見、所聞、所想)的作文,300到400字左右
石壕吏改寫
天色已經晚了,詩人風塵僕僕的趕路,錯過了旅店,來到了一個叫石壕村的小村莊。今天晚上,詩人只有投宿在石壕村了。
投宿的那戶人家只有一對年邁的老人、他們的寡媳和尚未斷奶的小孫孫。
夜深了,突然傳來了急促的射門聲,有人在門外粗暴的吆喝著:「開門!快開門!」老翁和老婦人慌忙起身,慌亂之中,老翁爬過屋後的短牆逃出村去。老婦人戰戰兢兢的打開了門。
外面的幾個差吏闖了進來,四處搜尋,惡狠狠地對老婦人說:「官府有令,你家還要再征派一個男子去當兵。把人交出來!」老婦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說:「屋裡實在沒有人了。我有三個兒子,都去戍守鄴城了。一個兒子寫了封信回來,還有音訊,其他兩個兒子都戰死了。活著的人苟且偷生罷了,死去的人就這樣長久地離開了人世。家裡再也沒有別人了,只有一個還在吃奶的小孫子,他的母親還在,只是進進出出已經沒有一件完整的衣裙了。我雖然年老體弱,還能給你們煮飯洗衣,請求跟你們一起回去,還來得及去應付河陽的差役,為士兵們燒好早飯。」隨著一陣嘈雜,老婦人被抓走了。
夜沉沉的,四周一片寂靜。可詩人彷彿還聽到低低的哭泣聲。詩人一夜未眠,天蒙蒙亮時,他起身與房東告別,只看到那老翁孤零零地在嘆息。
『叄』 校外一幕或所見作文400字
校外一幕
國慶長假的第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市區遊玩,遊玩中看到的一幕讓我至今也難以忘記。
那天我們先來到世紀廣場,然後就去去城市公園。通往城市公園的七路公交車里人,人很多,連過道里都站滿了人。我們站了好久才等到了一個坐位。在國泰那一站,上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車廂內的坐著人都無動於衷,一點反應都沒有。我想,我是少先隊員,應該給老人讓座。我則想站起來,讓老奶奶來坐,這時聽到一個小女孩對那個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這吧!」那奶奶連忙說:「謝謝你呀,孩子。」車廂內的人都對他投來贊許的目光。我回頭看了看那個小女孩,只見她白白的皮膚,兩顆葡萄似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身子卻很瘦。這不禁讓我肅然起敬。
這個國慶我過得十分開心。我忘不了世紀廣場那美麗的風景,更忘不了那 公交車上那感人的一幕。
『肆』 求現實中所見所聞400字作文,求速度
人心·美好·笑
放學路上,我曾看過一個有趣的場景。
一隻小狗,雖已不記得它的毛色,但依稀記得十分可愛。此時它確實悠閑的穿過馬路,瞧它的姿勢和神態,可真像是一個欣賞風景的遊山玩水之人。
我的目光貌似十分喜歡這只小狗,寸步不離。
我的目光追隨著它,我的腳步因它而放慢。突然,我的心像是跳到了嗓子眼一樣——
一輛汽車正在向這邊行駛過來!然而小狗並未發現汽車即將駛過,依舊悠閑走著。
此刻小狗已經快要到達馬路對岸了,而車也快要撞上它了!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呼吸急促,心像是提到了嗓子眼。眼看小狗就要被撞上,而我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這樣看著,看著它……
我懊惱地想著,卻是把眼睛閉上,我不忍心,不忍心看這血腥的場面,我微微斜過頭,閉上眼睛。然而過了幾秒鍾,我卻是沒有聽到小狗那慘叫聲。難道那小狗天生是個啞巴?我豐富的想像力跳出來作亂。我在心裡為小狗默哀,卻還是不安地睜開眼。
見到眼前的場景,我微微一愣——馬路上並沒有出現原先預想的血腥場面。還是那樣干凈。小狗還在,卻已過了馬路,在對岸依舊持續它的悠閑范,而車,已經行駛出好遠。我心中一喜,原來車主在那一瞬間發現了小狗,立刻剎車,讓小狗先過。
嘴角,一抹笑已經在盪漾,那是發自內心的笑,那是被感動的笑。
我悠然向前走去,一路笑意不停。
愛在行動中
又一次,又是在放學的路上,熟悉的風景,熟悉的路,這一條路,走了上千上百遍,熟與心中,記得深刻。
背著書包,走在這條熟悉的路上,看著人們匆匆忙忙地走著,來來往往的人,臉上的表情五味陳雜,高興的,不滿的,期待的,興奮的,哀傷的……來來往往的人,形形色色,一些初中生勾肩搭背,臉上帶著笑容,一些白領匆匆地,帶著回家的期待在夜色中趕回家,一些婦女推著嬰兒車在夜色,臉上盡是洋溢著幸福。
背著書包,看見一對父女騎著單車,從人行道邊騎下去,父親騎著男士山地車,而女兒呢,騎的是兒童式的自行車。女兒固執調皮似的選擇了從較高的地方直接騎下去,而父親選擇的是從斜坡慢慢騎下去,父親見到女兒從比較高的地方直接騎下,不由得責罵一句「哎,叫你從這里下,不要這樣下來,就是不聽話,哎,小心點。」女兒只是沉默著不說話,承受著父親的責罵。見到這一幕的我,只是笑了笑,一句責罵中卻帶著父親對女兒的關心,帶著父親對女兒的愛,有時候,父母的愛不一定是要給你買什麼平板什麼「土豪金」什麼iphone,也可能體現在讓你都不曾記得的一個小細節。
繼續向前走去,如果說之前的一幕讓我有所感悟,那麼接下這一幕就讓我感動。
年輕的女兒扶著年邁的母親在街上散步,同母親說著什麼事,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有些觸動,現在的新聞,無不都在說子女不養父母,反教父母來伺候他們?父母養了他們多少年,無怨無悔,此刻卻是讓他們在老後,依舊做的那麼辛苦,這不是在傷他們的心嗎?社會都在說善待老人,讓老人在老後可以享福,而做到的人有多少?假如人人都可以這樣,善待自己的老父母,這個社會,豈不是美好了許多?豈不是可愛可親了許多?學會去愛自己的父母吧,讓自己的父母過上幸福的生活。
讓這個社會的愛多一點吧,讓自己的愛,在行動中體現,讓這個社會充滿美好吧!
不知道可不可以 祝LZ學習更上一層樓哦(>^ω^<)
『伍』 關於寫中學的所見所受的作文400字
我的學校
綠草茵茵,綠樹蒼天,花紅葉綠,這就是我的學校,一個充滿綠意的天地。我們在這絢麗的世界裡學習、生活、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漫步在校園的路上,茂盛的梧桐遮住了堪藍的天空,陽光絲絲婁婁的穿過綠葉,星星點點的落在地上,當風兒輕輕地拂過時,那星星點點的陽光在地上蹦來跳去,多像深夜閃碩的群星。在梧桐的腳下剛被雨水沖洗過的葉子顯得更精神了。個個伸直它們修長的腰,好似要爭先恐後地要我欣賞它們的雨後風姿。看,那片寬大的葉子上有一滴雨水,在無際的葉海中來回打轉轉。咦,花潭中央好久有了一對含苞欲放的玫瑰?仰首眺望,花都開好了,為了給我們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你們頂風熬雨顛簸在前方······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課堂上已傳來了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伴隨著風吹過樹的聲音,唱響了一曲動聽的歌謠。隨著鈴聲的響起,校園里也變得熱鬧起來,笑聲、談話聲、喊叫聲一時齊發,使寧靜的校園變得熱火朝天,在緊張的學習後,盡情享受這快樂的十分鍾吧。
西陽下的學校顯得格外醉人,它正在展現它那不為人知而充滿神秘的那一面。余輝下的學校變得金燦燦的,夕陽把最後的一刻留在房頂的一角,教室的一面,操場的旁邊。我欣賞著這一面,新的發現會趕走一切煩惱,它,有著無窮的魔力。
有著月亮的晚上,群星閃爍,寂靜的學校入睡了,只有蛐蛐在草叢中歌唱,迎接太陽的升起。
下一篇
伴隨著新世紀的鍾聲,又一個三月,輕輕的從我們身邊走過,給我們留下春的溫暖,給我們留下風的和煦,給我們留下愛的溫馨,更給我們留下一曲世紀新歌。
為這首新歌譜下第一個音符的便是我們敬愛的孫校長。記得那是一個清晨,我早早的來到學校做值日。蒙蒙的晨霧中,我發現一個身影在前面的甬路上晃動,突然,他彎下腰去,從地上撿起什麼,然後走向垃圾箱。我走過去一看,那人竟是我們的孫校長,而他撿起的竟是一片臟兮兮的廢紙!我驚呆了,這就是我們的校長,而他似乎並未想到這些,只顧朝前走去。我突然覺得他那躍動的身軀就像一個跳動的音符,他身後的一串腳印構成了一首美妙的旋律,那是春風之歌,那是奉獻之歌,那是文明之歌,那是榜樣之歌,他正引導著我們去迎接春天的到來。
回到班上,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孫校長為榜樣,做一個愛班,愛校,愛他人的文明少年。於是,在暖暖的春風中,在明媚的陽光中,一個個幼小的身影在人們的眼前閃現,一個個亮麗的音符在人們的耳畔奏響,一曲曲動人的旋律在校園的上空迴旋。你看,教室里,一盆盆鮮花競相開放,一股股香氣沁人心脾,這是調皮大王姚東洋改過的心聲;操場上,一盆盆清水嘩嘩作響,一棵棵小樹舒枝展葉,那是謝寧和王本超的功勞;你再看,路燈下,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蹬著石頭,翹著腳尖,伸著小手,把亮了一夜的路燈拉滅。他就是一(1)班的楊坤雨;馬路邊,兩個小姑娘把一堆還帶著自己體溫的硬幣送到了殘疾人的手中,他們是五(1)班的吉靜和李月芳。你聽,起風了,是誰在把教室的窗戶一扇扇關好?不用問,一看那機靈的身影便知道是六(2)班的王楠在主動檢查各班的門窗;你再聽,敬老院里,是誰在為老人們放聲歌唱?也不用問,一聽那甜美的嗓音便知道是六(1)班的於春曉在為老人們送來歡聲笑語……不用再舉更多的例子了,從班內到班外,從校內到校外,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在證明,一聲聲悅耳的童音在證明,一陣陣朗朗的書聲在證明,一個個勤奮的身影在證明,整齊劃一的體操動作在證明,氣勢恢宏的健身鞭也在證明,玉師附小的800多名師生正在用愛心吟誦著一首首感人的詩篇,正在用行動譜寫著一曲曲文明的樂章,正在用真情演奏出一支時代的強音!
這正是:世紀春風暖心窩,
校園內外好春色。
師生共育文明花,
香滿乾坤譜新歌。
『陸』 400字作文「所見(所聞)的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時,卻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風尚……
相同的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走在街上,看到一個紙團,大多數人氣憤地把它踢到一邊,並抱怨著環境怎麼這么差,埋怨著清潔工人們;少數人則會把它撿起,丟到垃圾桶里;有些只認為是一個調皮搗蛋的不聽話的紙團跳出了家,送它回家而已;而有些又會在扔紙的同時去檢討自己,是否也這樣亂丟過。只是一件小事而已,就會有許多不同的做法:有些是無所謂的,有些是有所謂的,有些是重視,有些卻只是眼角瞥過……當我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無時不刻在體現自己的風尚:你無所謂,說明你只在乎自己的事,有一種「事不關己,己不操心」的心態;你有所謂,說明你有點樂於助人的感覺,你重視,說明你對事事都很上心;你如果只是眼角瞥過,那麼你就得看看,自己整天到底在幹嘛了••••••我們可以用這種心態嗎?祖國怎麼可能會允許我們用這種心態呢!過去如果你做得好,那就要持續;如果做的不好,那就改進;如果從未在意過,那就從現在開始注意吧……
報效祖國,聽起來好像是個很重的擔子,但事實上,我們只需要做好每一件小事,當我們做好很多件小事時,再去仔細想想,或許,你又會覺得,其實自己已經離成功不遠了……
讓自己真正懂事起來吧!報效祖國!報孝父母!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份擔子,腳踏實地的走下去,美好的明天在等著我們!……
『柒』 新年裡的所見所聞作文400字 3篇
我和你是患難同胞。
思路:1開頭:介紹春節
2春節習俗有哪些
3再選一個寫
資料: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4再結尾,祝福
『捌』 所見所聞小學語文作文 400字
今天,太陽毒辣辣的,彷彿要將大地的水分吸盡。可不管怎麼說,我也是非常開心,非常激動的!那是因為我要去蓮花山遊玩嘛。買過門票後,我的心情乃是人間所有的詞語都無法用來形容的時刻。我朝山頂望去,只見蓮花塔矗立在山頭。
只見這一幕,我就恨不得飛上去了。可惜,人不得空想。唉!還得慢慢的走上去,不過路太長太遠了,我們改成坐車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車開的不算快也不算慢。所以遊客們可以盡情地觀賞路邊美麗的景色啦。我朝花兒們望去,見她們婀娜多姿,足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陣微風吹過,她們輕輕的彎下了腰,似乎在對我們說:「歡迎你們,非常高興你們來參觀我們這。」當我正陶醉其中時,一陣突如其來的聲音打破了我的幻想,原來已經到達山頂了,我還傻乎乎的坐在車上,不肯下車,司機才迫不得已按了喇叭,於是,我灰溜溜的跑下了車,朝一棵大樹奔去……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棵大樹叫「許願樹」。怪不得樹上掛滿了那麼多紙條呢!真是樹如其名啊!好奇心驅使著我動起來,我的四肢動起來,朝小賣部那走去,我也買了一個紙條,拿起筆就沙沙地寫起來,停筆後,我用盡全力將紙條從地上扔到了樹的最高處,我看了看,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正當我開心的時候,一束金光射入我的眼睛,我的眼睛立刻被「刺」痛了,當我轉眼望過去時,看見一座觀音佛像,我頓時驚呆了,連氣也沒吸了,當我反應過來時,只能大口大口的吸氣了。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嗎?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沒見過如此之大的佛像。二是因為這觀音佛像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顯得無比高貴、無比耀眼、無比嚴肅和無比燦爛。更神奇的是,在太陽的照射下,佛像漸漸泛出一絲絲金光,讓人感覺好像真的觀音菩薩下凡似的。參觀完佛像之後,蓮花塔又吸引了我。這時的我,已經滿頭大汗了,但是,我那堅定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所以我們這群參觀大軍浩浩盪盪的朝蓮花塔「殺去」。蓮花塔果然名不虛傳啊!正所謂:百聞不如一嗎嘛!平時聽別人說蓮花塔說多了,同時,心中也對這座神奇的塔宇產生了微妙的感情。於是,我一到了蓮花塔下就迫不及待的買了票,剛踏進蓮花塔,感覺特恐怖,裡面烏黑烏黑的,心跳加速,可是,為了探究探究裡面有什麼東西,我壯著膽子踏進去了,走了不久,我就感到腰酸背痛,我觀察了一下,哦,原來這座塔的台階比其他的台階高很多,我又數了一下,現在才爬到第四樓,天啊,為什麼才爬到第四樓啊,唉!還是快點爬吧!終於,經過我千辛萬苦,終於爬到了第九樓。在爬樓的時候,我還自創了一首詩:本人來到蓮花山,到了山頂就許願。為了探究蓮花塔,千辛萬苦爬樓梯。誰知樓頂沒東西,只有孔子像一張。讀了我的詩,大家都知道了,塔中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一張孔子的畫像。枉費我千辛萬苦爬樓梯,得來只有一張畫,唉!我看啊,「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要改成「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都費工夫。」於是,我們這群參觀大軍休息了一會,有浩浩盪盪的下樓去了。隨後,我們有參觀了碧蓮池、燕子崖、飛鷹崖……
啊!這一天可真美好啊,但是很快就過去了,不過我一定會記住這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