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孫中山英雄故事作文200字

孫中山英雄故事作文2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41:35

㈠ 抗日英雄的故事200字左右,急!!!謝謝合作

1、戰斗英雄楊小根

在河北趙縣王西章村,老人們還記得1944年8月發生的那場慘烈的反「掃盪」戰斗。在這場戰斗中,名聞冀中的「繳槍英雄」楊小根,血灑這片熱土。

楊小根,原名楊名哲,1922年出生於河北博野,1940年3月參加八路軍,1941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隨部隊穿過平漢鐵路到達太行山後,楊小根在晉察冀軍區警備旅2團3營9連9班當戰士。他作戰勇敢,1941年底升任9班班長,1941年、194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模範戰士,《子弟兵報》專門刊登楊小根的事跡。

1942年底調任冀中6分區44區隊1大隊2小隊6班班長。1944年擔任冀中軍區第6軍分區44區隊2小隊副隊長。他先後參加了趙縣城西傅家莊戰斗和河渠戰斗。

在戰斗中,沖鋒在前,不怕犧牲,5年間,親手俘虜偽軍6名,繳獲步槍6支,機槍3挺和大量戰利品,成為6分區戰士們學習的榜樣。

1944年8月初,楊小根受冀中軍區通令表彰,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8月9日,日偽軍到趙縣大西章村(現名「王西章村」)「掃盪」。楊小根帶領區小隊參加反擊「掃盪」的戰斗,在追趕潰逃日軍時中彈犧牲,年僅22歲。

2、呂公良:鐵骨柔情、視死如歸的硬漢將軍

呂公良,原名呂周,1903年2月20日出生,浙江開化人。呂公良自幼聰穎好學,平時喜愛去茶館聽說書,尤其喜歡聽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

好學的他練就了一手遒勁端莊的好字,時常幫左鄰右舍寫對聯。在開化縣華埠鎮的「七七亭」上,至今還留有呂公良題的對聯。

1923年,呂公良在衢縣第八中學師范部讀書,他追求進步,經常以革命思想為主題為同學們題詞。

1926年,他目睹國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後,決定投筆從戎。父親呂雲章勸他為家業和妻兒著想,不要去部隊。但他矢志不移,最後隻身跑到廣東,尋找岳父的朋友、在黃埔軍校工作的張育夫。

在張育夫的鼓勵下,呂公良集中精力備考,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因崇拜孫中山先生,故以其題詞「天下為公」而正式改名為呂公良。

1928年畢業後,呂公良分配在國民黨軍第89師任見習排長、連長。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呂公良以其出色的作戰指揮能力得到快速升任:1937年10月升任第89師參謀長,後參加台兒庄會戰,並升任第85軍參謀長;

1941年春升任第31集團軍高級參謀,後任華中抗日總隊第5縱隊司令、周家口警備司令等職。1943年冬呂公良任第15軍新編29師師長,1944年兼任河南許昌警備司令。

1944年春,日軍集結大部隊大舉進犯豫中,全面打通平漢鐵路,攻取洛陽和豫西廣大地區。4月29日,日軍全麵包圍許昌城。

3000名中國將士對8萬日軍,裝備上更是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新編29師打得堪稱英勇頑強,寸土不讓,給日軍以重創。

當時呂公良身著整齊的黃呢將軍服,在部隊中十分顯眼,部下苦勸他更換便衣,但呂公良凜然正色道:「我身為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雖死猶榮,豈能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

因敵我力量懸殊,5月1日,日軍攻佔許昌城,呂公良壯烈犧牲。1986年,呂公良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

3、堅貞不屈的女區長王光:為掩護群眾轉移英勇犧牲

王光,1920年出生在山西運城一個貧苦家庭,從小便被賣到地主家做丫頭,因不堪屈辱而逃離虎口。後被一家好心人收為養女,並有了讀書的機會,先後就讀於運城女師附小和運城中學,接受進步思想。

全面抗戰爆發後,王光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散發傳單,書寫標語,自編自演文藝節目,進行抗日宣傳,經常出現在抗日遊行隊伍的前列。

養母擔心她的安全,勸她待在家裡。她耐心地解釋說:「我做的是大事、是好事,不會出事的。」後來,她在離家幾十里外的羅村參加抗日宣傳工作團。

在革命工作中,王光經過鍛煉和學習,並受戰友馬保珍、浦安修等革命青年的影響,抗日信念更加堅定,並於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開始她負責羅村、翟村一帶的婦女救亡工作,鼓勵她們勇敢地沖破舊的封建家庭觀念的束縛、參加抗日,使這一帶的婦女救亡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王光也被婦女們親切地稱為「革命的大姐姐」。

由於她的出色工作,1941年黨組織派她到冀氏縣(今山西安澤縣)擔任一區區長、區委書記等職。面對更加艱苦復雜的工作環境,她積極發動群眾開展生產,組織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支援八路軍在前線作戰。

1943年10月,日軍對岳南根據地進行殘酷的「鉗型合圍」「鐵滾掃盪」,揚言要變根據地為「無人區」。

在一次敵人的「大掃盪」中,身為冀氏縣一區反「掃盪」總指揮的王光,為了掩護群眾轉移,途中被敵人抓獲,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3歲。

4、魯寶琪:抗日先鋒身陷「虎穴」壯烈死

魯寶琪,1913年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城關一個富裕的家庭里。學生時代的魯寶琪,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激發了他救國救民的責任感。

17歲時魯寶琪考入山東省立高中。1931年3月,魯寶琪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7月,受中共山東省委委派,魯寶琪、王心一等人到膠東海陽、牟平一帶開展黨的工作。同年8月,王心一、魯寶琪等根據山東省委的指示,建立了牟平、海陽兩縣第一個中共縣委——中共牟海縣委,王心一任書記、魯寶琪任宣傳委員。

魯寶琪當時的公開身份是瑞泉中學教員。在瑞泉中學期間,他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到附近各村指導黨的工作,檢查督促發展黨員、開展黨的活動。

各村黨的負責人也常常到學校向他匯報工作,接受指示。通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附近的黨組織發展迅速。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魯寶琪按省委指示,組建中共泰安縣臨時縣委並任書記。參與組織「泰安縣各界抗敵後援會」「泰安縣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泰安縣抗日救亡劇團」及「泰安人民抗敵自衛團」,並任自衛團政治部主任。

日軍侵佔泰安城後,魯寶琪帶領60餘人參加了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起義武裝組成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他任一中隊指導員。

起義初始,部隊吃住條件極差,人員思想不穩定,魯寶琪以身作則,吃苦在前,努力做好中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對起義部隊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1938年2月,山東省委派魯寶琪回泰安組建泰安獨立營。魯寶琪回泰安後,發展武裝近百人,於5月中旬建立了四支隊泰安獨立營,灑海秋任營長、魯寶琪任教導員。

1939年魯寶琪調山東縱隊政治部任科長。1942年他被派到泰山一帶敵占區,任八路軍魯中軍區敵工部部長,負責搜集日、偽軍情報和交通工作。魯寶琪整頓了泰安地下情報交通站,搜集了大量情報,完成了對過路幹部的接應護送等任務。

魯寶琪具有很強的自我犧牲精神。他的腳有病,走路困難,組織上給他配了一匹馬,可是他的工作性質不允許騎馬去完成,要求隱蔽迅速地去完成,因此,在執行任務時,他比起別人就更加困難。

他常詼諧地說:「我是無產階級的身子,資產階級的腳,能吃苦不能跑路。」調侃過後他仍是不歇腳地工作。

1943年10月,魯寶琪帶通信員到泰安城東布置工作,由於奸細告密,偽軍數百人於半夜包圍了魯寶琪的住處。拂曉時,敵人開始射擊,密集的槍聲驚醒了魯寶琪等人,魯寶琪猛然察覺到已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

他不甘束手就擒,向敵人猛烈還擊。但因寡不敵眾,他的腹部、大腿和手臂多處中彈。在危急時刻,他想到的首先是黨的機密,為了不給敵人留下一點黨的秘密,他忍著劇痛,把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嚼碎吞到肚子里,便昏迷過去,不幸被俘。

被俘後,魯中軍區積極組織營救。魯寶琪在獄中堅貞不屈,為嚴守黨的秘密拒絕飲食和治療,堅持斗爭,因傷情急劇惡化,於10月20日犧牲。

5、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的太行女傑黃君珏

黃君珏,原名黃維祐,1912年生,湖南湘潭人。1927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長沙從事婦女工作。

馬日事變後,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她離開長沙,隻身來到上海,轉入上海中學學習,繼續從事革命工作。

後就讀於復旦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被選為學生會委員,曾組織領導復旦學生到南京請願和營救被捕學生的運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黃君珏參加了遠東情報局的工作。遠東情報局是第三國際派駐上海的秘密情報工作機構,主要搜集國民黨政府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各種情報。黃君珏機智勇敢,膽大心細,工作很有成效,受到情報局領導人的信任和器重。

1935年,由於叛徒出賣,該組織受到破壞。黃君珏機警地掩護另外兩名同志脫險後,自己卻不幸被捕,被判7年徒刑。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將黃君珏保釋出獄。在黨組織安排下,黃君珏回長沙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領導籌辦了一所難民婦女工廠。這一工廠成了流亡婦女的避難所,也為抗日救亡做出了貢獻。

1939年,黃君珏被派到太行根據地工作,先後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華北《新華日報》社任總會計兼管委會秘書主任等職。

1942年華北新華書店成立,兼任審計室主任,為華北新華書店起草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和經濟核算制度。為了便於工作,她將出生才三天的獨生子送到老鄉家寄養,從此孩子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發動殘酷的「五月大掃盪」。3萬多敵人實行所謂「鐵壁合圍」戰術,用數十架飛機配合,作梳篦式的掃盪,妄圖消滅太行山根據地。黃君珏和華北新華書店的同志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經過戰斗後化整為零,分散隱蔽。

在危急時刻,黃君珏對大家說:「我們決不當俘虜。我有一支槍,三發子彈,起碼打死兩個鬼子。」6月2日,又有幾個同志被日軍發現,全部不幸犧牲。

黃君珏和兩個女同志隱蔽在遼縣莊子嶺的一個山洞裡,被日軍包圍。狡猾的敵人不敢進洞搜索,卻在洞口架柴放火,濃煙頓時彌漫了整個山洞。

危急關頭,黃君珏毅然沖出洞口,舉槍打死兩個敵人,然後飛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這一天正是她30歲的生日。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英雄烈士事跡

㈡ 孫中山生平簡介一定要 100字到200字!急急急急!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1] 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2]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斗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反清事業,自詡「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3] 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4]
孫中山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也為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

㈢ 孫中山小時候作文200

[轉貼]三年級語文上冊:《不懂就要問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學會「懂、孫、誦、照、例、圈、段、呆、堂、厲、題」這11個生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勤學好問的精神。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能力訓練點:1.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有關詞、句、段,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2.通過生字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3.課上通過字、詞訓練及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三)德育滲透點: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學習孫中山認真讀書,不懂就問的好學精神。二、重點、難點(一)重點:從孫中山小時候刻苦讀書的故事中認識那種勤學好問的精神。(一)難點:理解課文最後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三、課時安排:3課時。四、學生活動設計1.課上配合教學進行分小組討論來解決重、難點。2.在學習生字詞時請學生到前邊來指導學習、認識。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五、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將本課應掌握的字、應理解的詞、句訓練到位。2.進行朗讀的訓練及指導。3.學習課文內容,解決重、難點。4.進行「勤學好問」的思想教育。(二)重、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第一課時(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1.板書課題並齊讀一遍。2.設疑造成懸念,你看了題目之後,想知道些什麼呢?(是誰不懂就問,他是怎樣不懂就問的,為什麼要不懂就問等。)3.教師小結過渡:是誰不懂就問?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課文。二、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1.初步整體感知內容: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事?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並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3.用序號標出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三)檢查初讀效果。1.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麼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聯系影視片,簡單介紹孫中山的生平事跡。2.檢查生字讀音情況。可用兩種方法檢查:一是指名逐段朗讀課文;二是用生字卡片依次檢查每個學生的讀音,啟發學生積極辨認,評議和訂正。3.指名說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四)講讀課文。導語:孫中山小時候是在什麼樣的學校讀書的?他是怎樣讀書的呢?請看第一自然段。學習第一自然段。1.指名讀。思考:讀了這一段後,你知道了些什麼?(私塾、當時怎樣上課,讀什麼書?)2.教師對「私塾」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做簡介。3.重點講讀,那時的私塾是怎樣上課呢?(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先讀再說。)4.教師提出「咿咿呀呀」和「至於」兩個詞語,並分別用再讀體會、動作演示、聯系實際的方法,幫助理解。5.啟發學生對比私塾和現在學校的不同學習方法,談談自己對那種「只背不講」的做法是怎樣認識的。教師小結: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管會背,從來不講書里的意思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下一節課接著學。第二課時(一)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1.依次出示幾個生字卡片,並連詞說出其大概的意思。2.指名再讀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課的情形。跟念一熟讀一背誦。(不講)3.導語:孫中山對私塾這種只背不講的做法,是怎樣對待的呢?(二)講讀課文。學習第二自然段。1.整體感知內容:默讀第二自然段,按照「先……再……後來」的順序思考: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怎樣做的?(默讀後,先指名回答,再找三個同學分別談這三部分內容。)2.部分細讀。(1)「照例」和「流利」是什麼意思?從孫中山的這些表現,你看出了什麼?(2)先生聽後「連連點頭」,這表達了先生的什麼心情?(3)對先生布置的作業,孫中山雖然很快就背下來了,可是書里講的意思一點也不懂。思考:當時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帶著這個問題默讀,並畫出有關的語句。)(4)思考:當時孫中山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要壯著膽子要求老師講這段書的意思呢?從這里你認識到了什麼?(5)在理解體會當時孫中山心情的基礎上,相互討論應當以怎樣的語氣讀。最後教師示範引路:以渴求知識和緊張不安的心情,再讀這段文字。(6)過渡語:孫中山壯膽提出問題後,同學們表現得怎樣?先生又是怎樣對待他的呢?3.講讀第三—七自然段。(1)帶著過渡語中提出的問題默讀第三—七自然段,並畫出有關的詞語和句子。(2)先看插圖中同學們的表情(眼神、動作)再指名讀相關的第三自然段:圖文對照,先感知「嚇呆」、「雅雀無聲」的表層意思,再深入體會「嚇呆」的原因,以及大家嚇呆,而孫中山卻敢於發問,從這對比中又說明了什麼。(3)讀第四—七自然段,找出表現先生語言和動作的語句,並著重體會:為什麼先生開始是「拿著戒尺,厲聲問道」後來又「收起戒尺,擺擺手讓他坐下」呢?(4)在理解、體會了先生思想變化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七自然段。4.講讀第八—九自然段。(1)集中學習孫中山說的最後一句話,深入體會孫中山為什麼能做到「不懂就問」。第一句:「學問,不懂就要問」。第二句:「為了弄清道理」就要問。(2)對以上兩句話,一要反復誦讀,聯系全文內容去思考,二要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身處地去想,從而養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好習慣。(三)總結全文。1.指名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孫中山是怎樣勤學好問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做。2.聯系實際,先同桌議論,再指名回答:從孫中山勤學好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教育?(四)板書設計:

㈣ 求孫中山英雄事跡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後,則常以中山為名。
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曾先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他的醫術精明,而且對貧窮病人免費治療,因此,行醫「不滿兩三月,聲名鵲起」。
1894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准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後他在海外16年,先後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後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里,孫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6月的七女湖起義、9月的防城起義、10月的鎮南關起義、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4月的河口起義,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陰歷3月29日)的黃花岡起義,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在美國聞訊,立即在歐美各國開展外交活動,爭取各國的支持,並於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舉行的17省代表會議上,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職,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了臨時參議院,公布了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於立憲派和其他舊勢力對袁世凱的支持以及革命黨人的妥協態度,孫中山被迫於1912年2月13日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並薦袁世凱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職。
袁世凱上台後,逐步實現其變共和為名人故事的陰謀。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殺了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4月,又非法簽訂善後大借款,准 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發動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後起兵討袁,但因國民黨內部渙散, 在袁軍的進攻下,不到兩個月先後失敗。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東京成立中華 革命黨,被推舉為總理,繼續領導反袁斗爭。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結婚。同年12月,袁世凱不顧全 國人民的反對,公然稱帝。12月25日,愛國將領蔡鍔首先在雲南舉起了討袁護 國的旗幟,各省紛紛響應。袁世凱被迫取消了帝制,在舉國人民的唾罵中一命 嗚呼。 袁世凱死後,中國仍處於各派軍閥割據混 戰的動亂局面。張勛復辟事件發生後,孫中山 立即舉起護法旗幟,號召國會議員南下護法。 1917年9月1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會非常會議上, 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軍政府 成立後,滇、桂軍閥通過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 山。1918年5月4日,孫中山向非常國會提出辭 職,離粵赴滬。自此到1920年11月,孫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孫文學說》、《建國方略》、《 建國大綱》等箸述。 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此時,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 五四」運動已經爆發。1920年10月,在孫中山的督促下,陳炯明率粵軍攻克 廣州。11月,孫中山回到廣州,重新護法軍政府。1921年 5月,孫中山在廣 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孫中山被迫離開廣州再赴上海,二次護法運動又告失敗。此後,孫中山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蘇俄的幫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驅逐陳炯明後,孫中山在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並派出「孫逸仙博 士代表團」訪問蘇聯,邀請蘇聯政治和軍事顧問到廣州幫助中國革命。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綱、黨章,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同時創辦黃埔軍官學校,訓練革命武裝幹部。同年10月在鎮壓 廣州商團叛亂後,應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國事,終因積勞病劇,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㈤ 中國英雄人物的事跡200字左右。

1、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

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㈥ 孫中山簡介(200字內)

孫中山於1866年11月12日生,廣東香山縣人。早年行醫,1894年創立興中會決心從事革命運動。1905年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

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帝制,被推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頒布臨時約法。隔年被迫辭職,後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1924年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發表新三民主義,創立黃埔軍校,年底扶病到達北京共商國是。

(6)孫中山英雄故事作文200字擴展閱讀:

名人對孫中山的評價:

孫穗芳:祖父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艱辛,為了救國,他經常是吃不飽睡不好,顛沛流離。這些年我尋訪祖父足跡的講演經歷,讓我親身體會到他的這種艱辛。

陳錫祺:孫中山先生領導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提出過系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計劃,這充分顯示了孫中山先生的氣魄與眼光,他的很多設想在今天仍有參考價值。

列寧:列寧在《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一文中稱贊孫中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

習近平: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的侵略蹂躪、封建統治的腐敗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

胡錦濤:2006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以「三個一生」、三個「始終」,高度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終與時俱進;一生不懈奮斗,始終堅韌不拔;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

㈦ 孫中山英雄故事350字

跟許多農家孩子一樣,孫中山在童年時就得上山砍柴,年齡稍大一點時,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時還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魚。7歲時進私塾讀書,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中國古書,同時練習毛筆字。10歲他入陸家祠堂,學四書五經。孫中山勤奮求學,成績突出。11歲時,他常在屋子門前大榕樹下,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太平軍抗清的故事。滿清腐敗,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在鄉間,他看到女子被強迫纏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隨意毒打的殘酷,看到鄉人聚賭的沉淪,看到官兵欺壓良民的野蠻他感到非常傷心和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頭。1879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親乘輪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們乘坐的是一艘名「格蘭諾克「號的 兩千噸級的鐵殼英國輪船。在輪船的甲板上望著浩瀚的大海,「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 之心,窮天地之想」。自此,孫中山感受到機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發達。
1883年6月,已畢業於夏威夷最高學府的孫中山乘坐輪船回返中國。輪船進入中國海域後,就遇到清朝稅吏的勒索,孫中山進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敗 。他回到翠亨村後,看到的還是一個苛捐雜稅的的中國。村民保守,私塾教學仍然沿襲舊規,背誦強記, 很少有心智的啟迪。1887年正月,孫中山轉入香港西醫學院就讀,時年21歲。五年後畢業。當時,香港秩序井然,貪贓納賄的事絕無僅有。又聽到英國和歐洲政治優良,這一切都是人努力經營而得 來的成就的。因此只有改變政府,才能改良社會。中國數百年來只有壞政府,沒有好政府。因此孫中山決定大學畢業後,拋棄醫生生涯,從事醫國事業。他說:「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也。」 1896年9月30日,孫中山由紐約乘船抵達利物浦,10月1日到倫敦,與他的老師康德黎晤面,後被清朝偵探跟蹤,再將他挾持致清朝駐倫敦使館軟禁起來。辛得老師康德黎發動輿論力量,才將他拯救出來。這就是有名的「倫敦蒙難記」。孫中山倫敦蒙難的遭遇,獲得國際的關注,並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革命領導者。為人身安全,孫中山繼續在倫敦居留,並在大英博物館研讀政治、外交、法律、軍事、礦產和經濟等書籍。在倫敦的研究和社會考察,使孫中山的思想和政治主張有了更大的提升,他的三民主義的思想也更趨完整和成熟。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但他的貢獻不僅在中國,也在於全人類,所以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體系,是中國政治現代化運動中最關鍵、最具有突破性的一種指導思想。

㈧ 抗日英雄事跡作文200字左右

抗日英雄
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英雄。抗日時期,有用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有敢於和敵人斗爭到底的小兵張嘎……現代,有中國首次飛上藍天的楊利偉;有在跑道上為祖國首次奪得110冠軍的劉翔……在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

董存瑞 ,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在槍林彈雨中,董存瑞突然撲倒了,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忍著巨痛,又爬了起來,迅速沖到橋下。然而,橋下竟沒有放炸葯的地方,董存瑞急得直攥拳頭。這時,身後突然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部隊像潮水般地向隆化中學涌來。但是暗堡還沒有炸掉,董存瑞為了消滅敵人,他用左手托起炸葯包,緊緊貼住橋底,從容鎮定地用右手拉開導火索。董存瑞著高呼:「為了新中國, 沖啊!」 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大批部隊沖進隆化中學全殲了守敵,解放了隆化。

朱德總司令也曾經用「捨身為國,永垂不朽!」這句話以紀念董存瑞。

董存瑞,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你為了戰斗的勝利犧牲,你那形象和不屈的斗爭精神,鼓舞了我,你真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啊

㈨ 中國英雄人物故事200字 是200字

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回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答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㈩ 革命英雄故事一個200字以內

1、黃繼光

民族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2、劉胡蘭

劉胡蘭14歲時被破格推舉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組織參與當地婦女革命工作。1946年6月,劉胡蘭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活動。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進犯文水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縣委決定大部分同志轉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堅持斗爭。她和留下來的同志一起向各村黨組織傳達黨的指示,組織群眾掩埋糧食,並配合武工隊鎮壓了反動村長。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晉綏分局追認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3、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4、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

5、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 ,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