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驢的故事

關於驢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06:47

① 伊索寓言集中關於驢的有關故事

驢被趕著走在山路上,忽然間一下子竄到了陡峭的懸崖邊。就在驢快要摔下山的時候,趕驢人一把揪住了驢尾巴,想用力把他拉回來。但驢拚命掙扎,趕驢人只好放手,讓驢掉下山崖,他說道:「掙扎吧,但結果是送了你自己的命。」

商隊里有一頭驢,它馱著貨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天天如此,活得十分辛苦。

一天,驢馱著鹽,路過小河,因為勞累,加上下雨路滑,一不小心,跌入河中。鹽遇到水就慢慢化了,等驢被商隊里的人救上來的時候,鹽已經化了大半。但驢感覺背上的鹽輕多了,很是高興。

第二天,驢馱著鹽,它故意跌入河裡,被人救來的時候,鹽又化了大半,驢為自己的聰明感到高興。

第三天,驢故伎重演跌入河裡,這時商人們特別生氣,不敢再讓這頭驢子馱鹽了。於是,第四天,就讓它馱了一包棉花。

驢子馱著棉花,比鹽輕多了。到了小河邊,驢子想,如果我再次跌入河裡,一定會更輕的。於是就故意跌入河裡,棉花吸水後陡然漲大、變沉,就像巨大的鐵砣一樣墜下去,等商人們七手八腳把它救上來時,驢已斷了氣。

驢子看到主人精心照料馬,並給他豐富的飼料,想到自己連糠麩都不夠吃,還要做十分 繁重的工作,便悲傷地對馬說:「你真幸福!」當戰事爆發時,全副武裝的戰士騎著馬,奔 馳於戰場,不顧槍林彈雨,沖鋒陷陣。馬不幸受傷倒下,驢子見到後,不再覺得馬比自己幸 福,反而覺得馬比自己更可憐。
這故事說明,不要隨便羨慕別人,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幸福與不幸。

② 編一個關於一隻驢出醜的故事

磨道磨里轉!

聽著一聲喊,老驢上磨了。驢被主人蒙上眼睛拚命地轉起圈來,它在未看見任何事物之前非常賣力,但當主人將布拿開時卻怎麼也不願意再轉下去,反而雙蹄一跪養起神來。

母親在批評我倔強的時候說,驢性難改!她認為再也找不到更確切的語言來說這件事了,於是就把驢這個詞拖出來。我認為驢是很難聽的說法,有人說:這個人很驢。好像是很蠢的意思,自尊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認為受了侮辱。在母親看來,這種說法帶著一種愛護與關愛,她並不深刻地想詞彙的影響。人們形容長臉的人,說,看他拉著一張驢臉,不無趣味,另人忍竣不住。《伊索寓言》中關於驢的故事,都不同程度地講述了驢的愚笨。比如《驢子和驢夫》中說,一隻驢子沿著一條大路被趕著走,忽然間起身奔向一座斷崖邊緣。正當他要投身下去時,他的主人拉住他的尾巴,用力把他拖回來。驢子使力堅持,那人只得讓他去了,並說:「你贏了,但卻付出了代價。」又比如《披著獅皮的驢子》,《驢子與小狗》,等等。在幼童時期讀關於驢的故事,就認為驢是人類製造的一種笑料。把它當做幹活的工具,還要不斷地戲弄於它,這是驢生存的悲哀。

路遇毛驢總認為它是古怪的產物,尖耳,細尾,兩眼吊豎,體瘦毛稀。有人自得於騎驢的樂趣,認為它行走穩實,不作態也不猛烈,常有老人女子或書生雙胯騎於驢身體之上,緩慢行於顛簸小道,在視覺的境頭里,黃土與它的行走形成極為歡暢的圖畫。它適合於百姓的品味,一是取其勞作的緩慢,二是取其愚笨的個性。它大多不會惱怒,不堪忍受時只以嘶鳴回於人類。出於對它的利用,它會吃得飽住得好,在二平方米長的驢棚里,不只有草,還會有極富蛋白質的豆餅,無論是哪家主人對待它的態度一般會好於對待一隻狗或是一隻貓,它比較沉默,也不會故意擺弄姿態也獲取人類的歡心。始終那麼穩穩當當,慢慢悠悠,人們或許在它身上加上一鞭,但落下的鞭印卻極為輕緩,無力。

母親飼養有一隻瘦驢,拉磨,拉犁,馱糧食馱柴草。記憶中的家驢極為溫順,也很能通情理,它的四蹄一次次被上掌的鐵將用刀屑過來屑過去,砸一塊咔咔的鐵鞋,它就像著新衣一樣精神有力。有時它很賣弄地踢上幾腳素土,高高揚起塵土,昴頭長嘶。母親會小心地拍它的頭,大叫,驢!它睜大眼睛又細眯片刻洋洋自得。母親走遠路就在它的身上鋪一塊細紡毛線織布,坐在它身上代替腳行。有人認為她是醫病的先生,追上她尋求良方,她萬分困惑後才大悟,都是驢兒惹的禍,從此不再騎驢。

磨道磨里轉!

給它繫上一條毛巾,它四蹄一張就轉著圈飛跑起來,兒時會哈哈大笑,將樹條一下一下地抽它身體,它會越跑越快,只聽蹄聲像六月的暴雨急速墜落。

③ 聰明勇敢的驢子故事全文

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救出它。

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最後,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折救它出來。而且,無論如何,這口井也是要填起來的。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上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只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幼兒故事:http://www.jxgushihui.com/youergushi/

④ 關於「驢」的成語和故事

黔驢技窮
【詞語解釋】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無德無才的人。
【字詞解釋】黔:指當時的黔中道,主要包括今天的貴州省中部-北部、重慶南部和湖南西北部,治黔州(今重慶市黔江縣)。技:技能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屬於主謂短語;作主語、賓語。
【近義詞】 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江郎才盡 ,.黔驢技窮. 黔驢之技. 龐然大物
【反義詞】 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成語出處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

⑤ 勵志小故事:驢子的哲學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裡痛苦地哀嚎著。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
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後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裡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只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

⑥ 伊索寓言集關於驢子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趕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子上路。路途中,驢子對馬說:「你若能救我一命,
就請幫我分擔一點我的負擔吧。」馬不願意,驢子終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於是,主人把
所有的貨物,包括那張驢子皮,都放在馬背上。這時,馬悲傷地說:「我真倒霉!我怎麼會
受這么大的苦呢?這全因不願分擔一點驢的負擔,現在不但馱上全部的貨物,還多加了一張
驢皮。」
這故事說明,強者與弱者應相互幫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⑦ 講一個關於驢的故事

黔之驢
黔中道這個地方原本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東西,把它當作神。於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十分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常恐懼。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認為驢子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度更為隨便,碰撞它、倚靠它、沖撞它、冒犯它。驢非常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後來,大家就把這只驢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這個故事演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⑧ 誰能給我講驢的故事啊

解答:《笨驢的的》請參考實例,希望能幫助到你哦~

實例:從前有一頭驢子,回大家叫它答笨驢的的,它白天晚上除了幹活加料,從來不想其他事情,它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叫做笨驢的的,你知道嗎?http://www.4399er.com/gushi/hbgs/20121222-71062.html

參考:4399兒歌故事大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