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數學故事感受300字

數學故事感受3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38:35

㈠ 300字的數學趣味小故事

蝸牛何時爬上井?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㈡ 300字的數學趣味小故事

小朋向爸爸借了500元錢,向媽媽借了500元錢,買了雙鞋花了970元。剩下的錢給爸爸10元,給媽媽10元,自己留10元。還欠爸爸490元,欠媽媽490元,490+490=980元,再加上自己兜里的10元990元,問還有10元錢哪去了》??不知道再問我哦呵呵

㈢ 數學家的故事(要簡短,300字以內)急用!!!!

1、華羅庚

華羅庚特別愛動腦,對於一些別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往往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問題。

有一次,他同別人一塊去城郊玩耍,見一座荒墳旁有石人石馬,就問比他大的同伴:「這些石人石馬有多重?」同伴回答說:「這怎麼能知道呢。」華羅庚卻不甘心,沉思片刻,說:「以後總會有方法知道的。」

2、畢達哥拉斯

傳說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他認為每一個都該懂些幾何。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勤勉的窮人,他想教他學習幾何,因此對此人建議:如果這人能學懂一個定理,那麼他就給他一塊錢幣。

這個人看在錢份上就和他學幾何了,可是過了一個時期,這學生對幾何卻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反而要求畢達哥拉斯教快一些,並且建議:如果老師多教一個定理,他就給一個錢幣。不需要多少時間,畢達哥拉斯把他以前給那學生的錢全部收回了。

3、歐拉

瑞士數學家歐拉早年曾受過良好的神學教育,成為數學家後在俄國宮廷供職。有一次,俄國女皇邀請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訪問她的宮廷。狄德羅試圖通過使朝臣改信無神論來證明他是值得被邀請的。女皇厭倦了,她命令歐拉去讓這位哲學家閉嘴。

於是,狄德羅被告知,一個有學問的數學家用代數證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聽的話,這位數學家將當著所有朝臣的面給出這個證明。狄德羅高興地接受了挑戰。第二天,在宮廷上,歐拉朝狄德羅走去,用一種非常肯定的聲調一本正經地說:「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請回答!」對狄德羅來說,這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說什麼好。

周圍的人報以縱聲大笑,使這個可憐的人覺得受了羞辱。他請求女皇答應他立即返回法國,女皇神態自若地答應了。就這樣,一個偉大的數學家用欺騙的手段「戰勝」了一個偉大的哲學家。

4、高斯

高斯7歲那年開始上學,老師布置了一道題,1+2+3······這樣從1一直加到100等於多少。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起初高斯的老師布特納並不相信高斯算出了正確答案:"你一定是算錯了,回去再算算。」高斯非常堅定,說出答案就是5050。

高斯是這樣算的:1+100=101,2+99=101······50+51=101。從1加到100有50組這樣的數,所以50X101=5050。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

5、阿基米德

國王做了一頂金王冠,他懷疑工匠用銀子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鑒定它是不是純金制的,且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捧著這頂王冠整天苦苦思索。阿基米德洗澡,隨著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從桶邊溢出,阿基米德看到這個現象,頭腦中像閃過一道閃電,「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塊金塊和一塊重量相等的銀塊,分別放入一個盛滿水的容器中,發現銀塊排出的水多得多。於是阿基米德拿了與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測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否一樣,問題就解決了。

隨著進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體力學最重要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誕生了。

㈣ 關於數學的故事300字

到處都有映射(高中數學必修1講到映射的概念)
小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往往有一個重大的發現:原來世界上萬物都有名稱。於是,他產生了強烈的願望,要知道他所見到的一切東西的名稱。因為不知道名稱,就沒法說話,就沒法提出各種要求。
這是什麼呀-----椅子
這是什麼呀——汽車
這是什麼呀-----小貓。
知道了名稱後,他往往會心滿意足,好像知道了這個世界的一切。
什麼是名稱呢?這是實物集合到聲音符號集合的映射。
他還會發現許多映射:
街道有名稱,住戶有門牌,商店有招牌,商品有商標。
人有姓名,大人有工作證,小孩有學生證,每個人都有生日。。。。。。。
不只小孩在學習映射,就是在學校學習的各門功課,也都在學習映射:
在歷史課上,每個歷史事件對 的應它發生的原因、年代。。。。
在地理課上,每個省區有它的出產、人口數。。。。。
在化學課上,每種元素對應它的原子量。。。。。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一切知識,無非是說明事物之間的相關聯系,而這種關系,幾乎都可以用映射來表述。

㈤ 寫對數學的感想作文(300字以上)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並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後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後要善於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並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後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後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後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於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於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於許多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的解法中選取適於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㈥ 數學心得300字左右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㈦ 學習數學的小體會作文,不少於300字。急需!!!!!

學數學的感受

很多人害怕數學,可能就是因為數學題涵蓋面比較廣。我個人認為,這裡面也並不是無跡可尋的。下面就淺談我學習數學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不要去害怕數學,學著去喜歡它。把枯燥的文字與數字轉變成自己喜歡的模式,學著去從數字中找到做題的靈感。這其實和以前做過的根據數字規律來填下一個數字是一樣的道理,做多之後可以很快想到該是怎樣的規律。所以,我們要試著去享受數學符號在筆下靈動的快樂,享受問題解決後撥開雲霧的喜悅。
其次,數學也不是只靠興趣就可以學的好的科目。任何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離不開題目的千錘百煉。只是一味去理解知識點是什麼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只有在題目中才能找到你與知識的契合點,繼而才談得上如何去應用它。做完題目適當想想,自己為什麼想到是這種思路,和答案的對比有沒更好,或者還會有其他的方法,能想到的話,不要錯過,立即寫在顯眼的地方,再與同學老師交流。還有,要善於發現題目的共性,所謂一理通百里用,通過共性更好去發現知識點的應用方法,以後看到類似的題目也不會覺得手生了。
再者,數學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想要學到所有的東西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懂得去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知識點再多,也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著內在聯系的。很簡單的例子,數形結合有時比純代數解題會快很多,也明朗很多,這就是找到了圖形與數字的聯系。所以,我們要善於把這些點串在一起,靈活去組裝它們。這些我們可以從做題的方法上掌握。一道題目,我們要想想,要得出這個結果,需要什麼條件,要得到這個條件,又需要什麼前提。想多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機處理。熟練之後我們可以憑借題感對這些知識點信手拈來。
還有,我們要肯去鑽研比較難的題目,甚至是全國的競賽題。我們可以從這些題中得到很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而且,做這些題可以增強我們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做多之後,我們更可以把已有的知識翻新,再加深。這樣再做較簡單的題時,可以做到一看就會。這種居高臨下的感受可以增強自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信。
最後,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數學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任何一個錯誤都可以導致全盤皆輸。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寫過程一定要規范,對自己有多嚴就多嚴,嚴格要求自己。如果覺得自己寫的過程不好的人,不妨就去看看那些高考的答案是怎樣的,看清它們的給分點以及一些注意的東西。剛開始就自己模仿著來做,熟練之後,想想可以再簡略一些嗎。試著從得分點去答題,這樣必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怎麼看出得分點,這就需要平時對題目的總結與歸納了。想多了之後,自然就能看出來。
上面只是我個人對數學的看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參考之後能夠得到一些,進而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思路。

科學,任何一個錯誤都可以導致全盤皆輸。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寫過程一定要規范,對自己有多嚴就多嚴,嚴格要求自己。如果覺得自己寫的過程不好的人,不妨就去看看那些高考的答案是怎樣的,看清它們的給分點以及一些注意的東西。剛開始就自己模仿著來做,熟練之後,想想可以再簡略一些嗎。試著從得分點去答題,這樣必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怎麼看出得分點,這就需要平時對題目的總結與歸納了。想多了之後,自然就能看出來。
上面只是我個人對數學的看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參考之後能夠得到一些,進而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思路。

㈧ 三篇有關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共300字

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㈨ 數學感想300字

希望採納: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這樣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月之繁,無處不用到數學。」是啊,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數學的應用更是無處不在。隨著六年的數學學習,我對數學的的熱愛可謂是日增月漲,對數學的感悟也是越來越深了。在乾隆年間,紀曉嵐就巧妙運用了「數學」來博得乾隆的歡心。乾隆說出了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什麼意思呢?中國人以60為一花甲,一個花甲就是60歲,花甲重逢,60×2=120歲,增加三七歲月,三七二十一,120+21正好是141歲。 紀曉嵐馬上對出了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人活七十古來稀」,七十便是古稀之年,古稀雙慶,70×2=140歲,更多一度春秋,也就是140+1=141歲。再聯繫到今年的上海世博會中的數學,世博會的場館多麼宏偉壯觀,才華橫溢的建築設計師們需要精確計算建築的高度,寬度,長度,還要計算它的角度,需要運用到幾何等。這如果沒有了數學,能建造出來嗎?數學是神奇的,數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數學公式是非常奇妙的,而數學思考題則可以挖掘出我們的智慧。「數學是科學的皇後」,她的美麗與神秘吸引著很多人在不斷去探索數學的奧妙。數學就像一陣清風吹進了我的心扉,它將引領著我在數學的海洋里遨遊。數學中一個個奇妙的數字,那一個個有趣的符號,都是幫助我開啟數學大門的鑰匙。只有擁有扎實的基礎,才能讓數學之花慢慢開放。口算、遞等式、速算和巧算就像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建牢固了,才能對數學越來越有興趣;反之,如果「地基」不牢固,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厭惡的心理。在做計算題時,只有細心加上耐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正確。因為我曾無數次與數學難題較量,每次我都堅持攻克數學難關,所以我從解數學題中也學到了不少:堅持就是勝利,只有永不言敗、堅持不懈才能迎來成功,在困難中堅持不懈,笑對生活,最終困難就會被折服,成功也就會向你微笑。有人說:「數學是深奧的,變化摸測的,讓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裡,數學至多是一套打滿結的繩索,你必須耐心地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死結,終有一天你一定能解開所有的結。 數學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習數學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恆心。正如一個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時,卻放棄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費了,功虧一簣。 解答數學題時,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計算中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疏忽,就可能整題錯誤。正如下棋,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導致全盤皆輸。數學,就像一座高峰,直插雲霄,剛剛開始攀登時,讓人感覺很輕松,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峰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峰上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記住,站在峰腳的人是望不到峰頂的。數學是神秘的,同學們,讓我們攜手暢游在數學的海洋里,去揭開數學神秘的面紗,共同探索數學的奧妙吧!

㈩ 一個數學家的故事大約300字,急!!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