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無私奉獻的外國名人故事

無私奉獻的外國名人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30:21

Ⅰ 能給我幾個關於外國名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故事或者例子嗎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卻有86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愛迪生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

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3、格林尼亞教授

著名化學家格林尼亞教授,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少年時代,由於家境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志氣,整天游盪。可是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家徹底破產,一貧如洗,昔日的朋友都離他而去,甚至連女友也當眾羞辱他。

從此,他醒悟了,開始發憤讀書,立志追回被浪費的時間。九年以後,他研製出格氏試劑,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4、貝多芬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5、約翰•法郎索亞•米勒

法國畫家約翰•法郎索亞•米勒,年輕時的作品一幅也賣不出去,他陷在貧窮與絕望的深淵里。後來,他遷居鄉間。雖然他仍然未能擺脫貧困的厄運,但是他並沒有停止作畫,從此他的畫更多表達美麗的大自然和淳樸的農民。

其中《播種》、《拾落穗》等作品,還成為美術畫廊上的不朽之作。如果他沒有那種不怕不棄、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永遠都不會誕生出不朽之作。

Ⅱ 外國名人小故事,有關助人為樂的有哪些

在蘇格蘭,有一位貧苦的農民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有一次,他在田裡耕作時,突然聽到附近有呼救聲。他立即放下農具,迅速向呼救處跑去。他發現一個小男孩掉到了大糞池裡。他不顧大糞的臟臭,將男孩救起,使男孩脫離了危險。

兩天後,一位高雅的紳士駕著豪華的馬車來到弗萊明的農舍,彬彬有禮地介紹說他是被救小男孩的父親,特此前來致謝,並表示要用優厚的彩禮予以報答。弗萊明說:「我不能因為救了你的小孩就如此厚報。」並一再堅持不受。正在僵持不下時,突然一個英俊少年進來。紳士瞥了一眼道:「這是你的孩子嗎?」弗萊明點頭答:「正是。」紳士說:「那好,既然你救了我的兒子……那我也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將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的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能讓你感到驕傲的人。」鑒於紳士的誠心誠意,弗萊明只好同了。

紳士非常講信譽,不但將弗萊明的兒子送去讀書,還送他到聖瑪利亞醫學院學習直到畢業。

這個學生不是別人,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戲劇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他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後來又經過英國病理學家錢恩的進一步完善,於1941年用於臨床。

1943年逐漸推廣。青黴素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原子彈、雷達並列的三個重大發明。而培養亞歷山大·弗萊明走上科學之路的那位紳士就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被救起的兒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溫斯頓·丘吉爾。

Ⅲ 外國名人勵志故事

1.會走路的「黑板」
物理學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腦子里考慮到一個題目,就向前面一塊「黑板」走去,隨手從口袋裡掏出粉筆頭,在「黑板」上演算起來。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動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題還沒有做完,他不知不覺地追隨在「黑板」的後面計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覺得追不上了,這時候他看見街上的 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發現那塊會走動的「黑板」原來是一輛黑色的馬車車廂的背面.
2.牛頓忘記吃飯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後找不著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里,然後走了。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准備吃飯。但當他看見盒子里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3.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
有一天,牛頓散步時,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打在他頭上。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考。他想:蘋果為什麼一定要向地下掉呢?為什麼不飛向天空和別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種吸引力,又推想這種吸引力對任何物質都存在。他通過研究,提出了計算引力大小的公式,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Ⅳ 關於感恩的外國名人故事。

奧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1]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辛德勒為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Ⅳ 外國名人故事

爾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 俄國傑出的革命民主義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 一生為真理而奔走呼號的戰斗者.他除了寫有著名長篇小說《怎麼辦?》以外, 還著有許多有關社會、自然和文藝理論的論文.

1828 年7 月24 日, 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邊美麗的薩拉托夫城.他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出身的牧師, 很有學問.家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爾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 俄國傑出的革命民主義者,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 一生為真理而奔走呼號的戰斗者.他除了寫有著名長篇小說《怎麼辦?》以外, 還著有許多有關社會、自然和文藝理論的論文.

1828 年7 月24 日, 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邊美麗的薩拉托夫城.他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出身的牧師, 很有學問.家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 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這里來.

7 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讀書就簡直入了迷, 他經常一面吃飯, 一面看書.有一天早晨, 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廚房裡出來, 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麼?於是, 他母親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 只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裡為一篇小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喊來了他的父親, 又拿了很多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 他才擦擦眼淚繼續吃飯.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喜歡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 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小說, 還讀了許多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 10 歲時, 就已趕上了15 歲中學生的水平.

他14 歲的時候, 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薩拉托夫的教會中學.那裡的教師多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 除了講些老掉牙的教材外, 不能給學生提供任何新鮮有用的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滿.

有一次, 老師布置寫作文, 他不受老師的限制, 很快寫出了一篇關於讀書學習方法的文章.他說: 」知識就像一座有無數寶藏的大山, 越往深處發掘, 越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青少年, 更應該在知識的園地里不屈不撓地耕耘.」文章寫成之後, 學生們就爭相傳閱, 這像在他的心靈里, 點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 歲時, 車爾尼雪夫斯基已經通曉7 種外國語, 大量閱讀了俄國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和赫爾岑的文章.第二年, 他中學畢業後, 又考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

在大學讀書的幾年中, 車爾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奮, 讀書常常是通宵達旦, 被老師和同學戲謔地稱為」伏爾加河邊的讀書迷」.

」讀書迷」, 名不虛傳, 這也就是他最終能成為著名文學家的根本原因.

http://..com/question/68379469.html? 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這里來.

7 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讀書就簡直入了迷, 他經常一面吃飯, 一面看書.有一天早晨, 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廚房裡出來, 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麼?於是, 他母親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 只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裡為一篇小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喊來了他的父親, 又拿了很多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 他才擦擦眼淚繼續吃飯.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喜歡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 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小說, 還讀了許多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 10 歲時, 就已趕上了15 歲中學生的水平.

他14 歲的時候, 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薩拉托夫的教會中學.那裡的教師多是一些不學無術的人, 除了講些老掉牙的教材外, 不能給學生提供任何新鮮有用的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滿.

有一次, 老師布置寫作文, 他不受老師的限制, 很快寫出了一篇關於讀書學習方法的文章.他說: 」知識就像一座有無數寶藏的大山, 越往深處發掘, 越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青少年, 更應該在知識的園地里不屈不撓地耕耘.」文章寫成之後, 學生們就爭相傳閱, 這像在他的心靈里, 點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 歲時, 車爾尼雪夫斯基已經通曉7 種外國語, 大量閱讀了俄國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和赫爾岑的文章.第二年, 他中學畢業後, 又考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

在大學讀書的幾年中, 車爾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奮, 讀書常常是通宵達旦, 被老師和同學戲謔地稱為」伏爾加河邊的讀書迷」.

」讀書迷」, 名不虛傳, 這也就是他最終能成為著名文學家的根本原因.

Ⅵ 外國名人故事

(帶著哈佛錄取通知書結婚)阿斯瑪·阿薩德1975年出生於英國,擁有英國和敘利亞雙重國籍,她的母親是一名外交官,父親是一名醫術高超的心臟外科醫生,來自敘利亞頗有聲望的阿克拉斯家族。
敘利亞第一夫人阿斯瑪-阿薩德
在與巴沙爾結婚之前,阿斯瑪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英國度過的。優越的家境讓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1996年,阿斯瑪以優異的成績從「盛產」名媛淑女的倫敦精英式女校王後學院畢業,獲得了計算機和法國文學的學士學位,後來進入一家投資銀行工作。
關於阿斯瑪和巴沙爾的相識,有兩個版本。阿斯瑪自己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她和丈夫是在結婚前一年即1999年底在雙方家人的安排下相識並相戀的,程序完全遵循阿拉伯傳統的「父母之命」。而另一種更令人信服也得到多方證實的說法是,早在1992年阿斯瑪還是一名美麗純真的大學女生時,就在一次校園雞尾酒招待會上遇到了當時也在倫敦求學的巴沙爾,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仍然彼此一見鍾情,很快開始了熱戀。他們性格相近,由於同受西方文化教育,兩人在觀念上也都比較開放,巴沙爾回國後仍與心上人鴻雁傳書,你來我往,電子郵件成為他們互訴衷情的主要工具,這使兩人談情說愛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網戀」狀態下度過的。2000年年底,25歲的阿斯瑪與巴沙爾結婚,當時正在學經濟的她剛剛接到哈佛大學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本段來自網路http://ke..com/view/3053313.htm ,詳細點此)

Ⅶ 外國名人故事

羅斯福的故事
一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他很少與同學們游戲或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一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但看到兄妹們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點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搭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妹們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歡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顆小樹。當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里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顆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的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只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於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敘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於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於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 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剛滿十一歲時,藉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兼收並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秀文化遺產,在其後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間,並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演算法,並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設計了一些圓球,用細繩和木棒將它們聯接起來模仿日月和星辰的運動,並利用水力使它們轉動。這樣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動的表現出來了。阿基米德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並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於當時的條件,他並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為數學家,他寫出了《論球和圓柱》、《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等數學著作。作為力學家,他著有《論平板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論重心》等力學著作。在《論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統地論證了杠桿原理。在論浮體中、他論證了浮體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在理論上成就璀璨,還是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工程學家。他一生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構和機器,除了杠桿系統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舉水螺旋」的揚水機是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明的。揚水機可以利用螺旋把搬運到高處,在埃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現代螺旋泵的前身。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於將其科學發現應用於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

赫農王對阿基米德的理論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將它們變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國王說:「這恐怕實現不了,你還是來幫我拖動海岸上的那條大船吧。」這條船是赫農王為埃及國王製造的,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已經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下來。 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餘,十分佩服阿基米德,並派人貼出告示「今後,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製造了很多攻擊和防禦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製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製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鬆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裡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Ⅷ 古今中外無私奉獻的名人事例

1、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

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在遺囑中說:「這獎金不論國籍、人種和語言,只發給確實對人類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人。」諾貝爾為科學奉獻了一生,諾貝爾獎則永遠地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2、鐳的發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於科學,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的獎金絕大部分用於科學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果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

在社會授予她的榮譽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話:「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

居里夫人長期接觸鐳,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並得了致命的血液病。眾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在晚年10多年裡,她帶病寫出30種科學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時,直到1934年閉上了她那雙智慧的眼睛。


3、18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台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發里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勛」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

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4、我國著名文學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簡朴,他把稿費省下來,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費支援過貧病交加的進步作家。1957年,桐鄉縣創辦《桐鄉文藝》,因缺少經費,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鄉創辦一所民辦中學,他聞訊後資助500元。

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惡化,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即讓孩子筆錄口述遺書二則。其中一則寫道:「為了繁衍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25萬元捐獻給作協……我衷心地祝願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

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詞中稱贊: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沒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筆為人民服務。

5、1888年,詹天佑應鄺孫謀之邀北上天津,擔任了鐵路工程師,他非常興奮。從此,他決心獻身鐵路事業,為國效力,為國爭光。他的一個心願就是,中國的鐵路要中國人自己修。

在路過上海時,詹天佑專門到吳淞憑吊了淞滬鐵路的遺跡。她認為這龐然大物的火車頭,噴煙吐霧,拖著長龍轟隆隆的奔跑,「破壞了大清的風水」,因而下令用18萬兩白銀從英國人手中買回來,拆毀所有的機車和鐵軌,用輪船運到台灣,沉入了湖之中。多麼愚蠢,多麼可憎。

中國商人提出中國鐵路「與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國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採納。由於清朝的腐敗和國家的貧窮,當時的中國鐵路都是由外國人修建,向外國帝國主義貸款,由外國工程師領導。詹天佑心中憤憤不平,他堅信,中國的鐵路早晚要由中國人自己修建。

Ⅸ 外國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一切榮譽、金錢、災難都在她科學之光的照耀下盪然無存。艾專芙·居里說屬自己的母親:"她終生拒絕財富,對於榮譽,也漠然視之。她生性嚴於律己,而且不露鋒芒,因此,她始終不可能採取任何一種沽名釣譽的態度,既不表示親昵,也不假裝和藹,不肯故示端嚴,也不肯矯飾謙遜。她根本不懂得顯聲揚名。瑪麗·居里與生俱來的品質是: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鍥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她的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難能可貴。"

Ⅹ 外國名人節約資源故事

美國人節約自己石油不用去攻打伊拉克!算不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