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莫扎特故事的感想400字

莫扎特故事的感想4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33:15

A. 父愛如山作文400字,我要事例,不要整篇作文。急!

「父愛」作文素材

俗話說,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多少年來,人們在歌頌和贊美母親的同時,並沒有忘記父親的偉大。1934年6月,美國國會統一規定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迄今為止,全世界至少有20多個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在這個日子紀念父親節。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地「模範父親」的故事。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無聞,但培養出了揚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則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頗有一套。不管這些故事是令人感動或給人以啟發,它們都真實地再現了父親對孩子深沉的關愛,顯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
1、奧爾森的父親:誠信做人影響兒子一生
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始創者、總經理奧爾森是美國大名鼎鼎的人物,曾被美國《幸福》雜志評為「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但是,在談及自己的成功時,他總是要提到父親,因為父親用行動影響了他的一生。
奧爾森的父親奧斯瓦爾德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工程師,擁有幾項專利,後來成為一名推銷員。一次,一位顧客想從他的手中購買他推銷的機器,但他發現這位顧客並不真正需要這部機器,於是他極力勸這位顧客不要購買,此事讓他的老闆火冒三丈,但卻為奧斯瓦爾德贏得了好名聲。
同時,奧斯瓦爾德的誠實品德也給了三個兒子巨大影響。他們都以父親為榜樣,誠信做人,全部成為有為的工程師。奧爾森本人在為人處世上就秉承了父親的優點:辦事講原則,合作重誠信,在員工和商業夥伴中擁有非常好的口碑。
2、達·芬奇的父親:充分發展孩子的興趣
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也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爸爸,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6歲那年,達·芬奇上學了,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知識,但對繪畫最感興趣。一天,他上課不專心聽講,還給老師畫了一幅速寫。回家後,達·芬奇把速寫給父親看,父親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誇獎他畫得很好,決定培養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正是因為父親如此開明,達·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繪畫中,甚至敢專門畫畫恐嚇老爸。一次,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在盾牌上畫了一個兩眼冒火、鼻孔生煙,看起來十分可怕的女妖頭。為了把父親嚇一跳,他還關緊窗戶,只讓一縷光線照到女妖頭的臉上。後來,父親一進家就被盾牌上的畫嚇壞了,可是等達·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釋完,他竟然也沒有責備兒子。
16歲那年,父親把達·芬奇帶到畫家維羅奇奧那裡學畫畫。在維羅奇奧的指導下,達·芬奇刻苦學習,掌握了很多繪畫技巧,終於成為一代大畫家。
3、安徒生的父親:窮鞋匠培養出大作家
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島上一個叫奧塞登的小城鎮上,那裡有不少貴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親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貴族地主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對此非常氣憤,但一點也沒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輕松地對安徒生說:「孩子,別人不跟你玩,爸爸來陪你玩吧!」
父親親自把安徒生簡陋的房間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父親還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
為了豐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親還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等人的生活,這些經歷為安徒生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童話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莫扎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
莫扎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指導下,莫扎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里當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可以說,沒有父親那份執著的精神、嚴格的要求和深厚的關愛,是無法造就莫扎特這樣一位音樂大師的。
5、蓋茨的父親:讓孩子從小懂得憑本事掙錢
世界軟體業巨頭——微軟公司的老總比爾·蓋茨出身於美國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律師家庭,他父親威廉很注重從小培養他「憑本事打拚」的意識。
威廉說:「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賺錢,並且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勁。」蓋茨幫家裡做事,父親總是給予一點小報酬,以此激發他的熱情,讓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階。威廉表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了解現實社會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大家一起勞動,一起追求同一目標的快樂。
上私立高中時,蓋茨就和朋友一起開發了計算市內交通量的軟體,並在競爭中取勝,簽訂了一份數額不小的合同。後來,學校的負責人僱用他們編制教學計劃,蓋茨還與人合作,編寫了企業的工資系統用的程序。威廉誇獎說「蓋茨是通過勞動獲取報酬的」。
6、戴高樂:堅決避免特殊化
20世紀50年代末,戴高樂就任法國總統,他進入愛麗舍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叮囑主管禮賓事務的官員:「我跟你們約法三章,今後你們最多隻能安排我的孩子參加兩次招待會。」主管禮賓的官員對此很不解,戴高樂耐心地解釋說:「這樣做可以避免特殊化,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在戴高樂執政的11年間,他的家庭成員從來沒有因他的緣故得到過任何例外的提升,他的親屬子女也沒有一個人被安排在政府部門任職或謀取利益。戴高樂還不準孩子們拋頭露面,搞特殊化。
戴高樂鼓勵自己的子女說,必須從小就拋棄「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觀念,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爭得一席之地,而不是依靠父親去取得特權。
7、約翰·D·洛克菲勒:鍛煉身體與游歷世界
在19世紀時,洛克菲勒家族事業的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只是一個周薪7美元的打工仔,但他通過個人奮斗最後創建了標准石油公司。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方面,他制訂了許多嚴格的「措施」。
約翰·D·洛克菲勒常常和孩子強調鍛煉身體的重要,兒子上學時,他讓兒子滑著旱冰經過中央公園到林肯學校,家庭司機只是開著車跟在後面。
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很注重到世界各地游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帶著家庭教師和一大堆行李,開始飛越美國大陸、歐洲、北非等地。這種教育增強了孩子們認識社會多元化和准確把握社會常理的能力,為以後確立人生目標起到很好的啟發作用。
8、列夫·托爾斯泰:用鵝毛筆為孩子讀物描圖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盡管自己的寫作時間相當寶貴,但他常常將部分時間分給孩子們,給他們講故事,為他們繪畫,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不過,托爾斯泰從不給孩子強行灌輸知識,而是根據孩子們的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服務。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很感興趣,托爾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講給他們聽。
後來,他發現《環球旅遊80天》這本書沒有插圖,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鵝毛筆親自為該書描制插圖。托爾斯泰的時間是寶貴的,但是他認為,把時間花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方面是值得的。
9、他信:泰國總理 千金去麥當勞打工
泰國總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國華裔,也是東南亞著名的「電信大亨」,家裡十分富裕。但是,現年55歲的他信對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當嚴格,甚至主動要求孩子出去「受苦」,長經驗、長見識。
2004年3月,他信的小女兒貝東丹高考結束後,他信把女兒送到曼谷一家麥當勞餐廳里打零工,貝東丹一時間成為泰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其間,他信還專程光顧這家餐廳為女兒捧場。
他信說:「我就是想讓她有這個經歷,讓她了解生活,因為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出生時父母就是有身份的人。錢不是關鍵,我們想讓她獲得一些經歷。」 他信還表示,希望女兒能夠成為泰國年輕人的榜樣,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適應社會,並培養責任感。

B. 莫扎特弦樂四重奏狩獵介紹 三四百字

哦原來如此 那好吧 要回復 我也不知道答案 呵呵

C. 影片《莫扎特傳》觀後感

這篇不錯 ,不會重復 伍爾夫.莫扎特,那樣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天才,卻遭人妒忌受人迫害,生活窮困潦倒。為了音樂他留在維也納,而拒絕他有著顯赫地位父親的安排而回到家鄉。他去求人給他工作,甚至求人施捨。他不懂人情世故,生活中放盪不羈(不是指風流,是喜笑怒罵完全一俗人),卻對自己的音樂狂度自信,總認為那是由史以來最傑出的。也確是那麼回事。由於那個維也納皇室御用作曲家的排擠,他創作的包括《費加羅的婚禮》在內的一些著名歌劇也在當地也只演出了屈指可數的幾場。他的父親死後,他的生活開始有一些變化,思想上生活上的壓力讓他憔悴不堪。他開始大量飲酒。我不知道她的妻子-史坦絲,一個嬌小漂亮的女人-這個期間是怎麼過來的,一方面要照顧孩子和伍爾夫的生活,另一方面還要為丈夫的精神狀況擔心-他被生活壓的也不成樣子,喝酒,語無倫次,徹夜的寫那些歌劇。最後他的妻子一個人帶著孩子去度假了,由於精力透支,他在一次指揮中昏倒,隨後便卧床不起。直到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迫害他的人是誰-那個在他的最後時期用錢逼他寫安魂曲的人。所有情節都是故事的反面主人翁在向神父懺悔中展開的,是他謀殺了莫扎特。整個過程可能有虛構的成份,但既然叫《莫扎特傳》,那就是說大部分情節是基於實際之上的。 片中有兩個地方是感觸最深的,第一當然是莫扎特的音樂才能,用那個御用作曲家的話就是他創作歌劇的時候完全是寫出他腦子中本來存在的東西,像在在聽寫!他的手稿沒有一處更改,而且他從不寫復稿。再就是他的愛情,他和史坦絲的恩愛幾次讓我感動,無論是在他得意時還是潦倒時,可以說他擁有完美的愛情。他的一生我找不出他的任何實質上的過錯,只是一個妒忌他的人。所以對身邊的人要有適當的提防。我想上帝應該是不喜歡完美的東西,他給了你他才華給了他愛情,但卻讓他窮困潦倒,為生活所困。當那個妒忌他的人把直信仰的耶穌像放到爐火中時我是著實有些意外的,他是對的,不要對上帝或什麼救世主抱有什麼希望,生活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上帝給了他才華只是讓他能理解莫扎特的音樂,他痛苦之後想要報復上帝,於是開始了對莫扎特的排擠迫害。但他卻永遠忘不了他是比他出色得多的音樂家,我想他的痛苦也不會因莫扎特的消失而小多少吧?!他最後還是向神父懺悔了。所以要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可有害人之心。 我還是想把現實和電影分離開來說一下。如果想了解莫扎特的生平,還是去找一本正正經經的傳記來看吧,傳記上也會告訴你他是個神童,是個天才,不過絕對沒有電影里那麼誇張。你會發現傳記里基本上沒怎麼提到一個叫薩列里的宮廷音樂家。忌賢妒才到心理變態的人,估計也就在編劇的腦子里能形成。真實的薩列里是一個在音樂史上多多少少可以留點痕跡的音樂家。幾年前,薩列里家鄉的人民為了給薩列里正名,特地開了場音樂會。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的電影的影響力之大,足以使某個已入墳墓,與世無爭的魂靈再次受到鞭撻,薩列里要是顯靈,不知道要氣暈過去多少次。電影里最後薩列里使得最狠的那招,就是打扮成莫扎特父親的靈魂找莫扎特寫安魂曲,也是合理想像合理發揮,找莫扎特寫安魂曲確有其人,是一個公爵,這是正常的業務關系,全無不妥。其次是莫扎特,說嚴重點,電影是對莫扎特形象的嚴重歪曲。不過是一種往更天才的方面歪曲。也有一些地方讓會人看得很不舒服,比如那個誇張的笑聲,初次看會讓人覺得完全無法接受,真像一個馬戲團的猴子。不果我在看第二遍的時候,發現那笑聲的迷人。不要嘲笑那個笑聲,那是對你、對我、對天下所有自命不凡的人的嘲笑。看到第三遍第四遍,就覺得那笑聲沒有不行了,那笑聲是導演對莫扎特的注釋。那時天才可愛且純然天真的一面。當然,這個笑讓很多隻看一遍電影的觀眾對莫扎特這個神童和天才頗感失望,認為這很野蠻。 莫扎特的葬禮沒有鮮花,沒有輓聯,沒有送葬的隊伍。如同一個平凡的貧苦人們一樣,只有一個普通的墓,一塊不大的現已長滿雜草的地。

D. 從《莫扎特傳》中談談對莫扎特人物分析及作品風格特點,大概400字左右就好

《莫扎特傳》是米洛斯·福爾曼執導的一部電影。影片以倒敘手法,既表現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現了追逐名利但卻才能平庸的宮廷樂隊指揮薩利埃里與才華橫溢、但不諳世事的莫扎特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影片中,薩利埃里運用手中的權力,剝奪了莫扎特的演出機會,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使他陷於貧病交加的絕境,英年早逝,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公墓里。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利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里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本片講述了偉大的音樂天才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一生。影片採用倒敘手法,由安東尼奧.薩利埃雷(Antonio Salieri)講述。他是一位宮廷樂師、莫扎特的天才使他既羨慕又震驚,心理上發生了變態,決定除掉莫扎特。音樂在全片中具有敘述和點出主題的作用,將莫扎特的音樂和他的生平事件串連在一起,刻劃了莫扎特與薩利埃雷在音樂上的沖突。
1782年,年僅26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其絕世才華立即傾倒了整個奧地利宮廷,同時也引起了宮廷首席樂師薩利埃利的嫉妒。薩利埃利為人自負,自詡為維也納音樂界第一人。莫扎特的才華既令他驚嘆,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心胸狹窄的薩利埃利由嫉轉恨,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
莫扎特的音樂造詣超塵脫凡,在生活中卻是個不修邊幅,行為恣肆的人。在薩利埃利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主流音樂界視他為「異端」,處處為他設坎施絆。莫扎特的樂譜遭到大量刪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生活日漸困窘。
莫扎特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莫扎特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體一落千丈。薩利埃利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他戴上莫扎特父親生前用過的假面道具,敲開莫扎特的家門,要他譜寫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夜以繼日地工作。《安魂曲》寫成了,他自己也終於油枯燈盡,氣絕身亡,死時年僅35歲。
薩利埃利的陰謀得逞之後,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利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里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E. 以業余愛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400字

記得那是一個嚴熱的夏天,我和媽媽來到圖書館,我隨便翻一頁就有一個,上面寫著:"莫扎特(1756一1791)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在父親的辛勤教肓下,幻小的莫扎特顯露出驚人的音樂才能,四歲學會彈琴,五歲能夠作曲,六歲開始到歐洲各國旅行演出,獲得多次成功.歌劇......
我讀著讀著就入迷起來,好像看到莫扎特彈琴,作曲,演出的情景.我心中不由得羨慕起莫扎特了.不知什麼時候,我心中昌出一個念頭:我既會唱歌,又會跳舞,如果再學會彈琴起不是三全其美.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正因為受到莫扎特的啟迪,我參加雅馬哈電子琴班.
一開始學,我的手不聽使喚,要彈1(do)卻偏偏按到2(mai)上面經常彈得一竊不通.我有些灰心了,老師和媽媽看我沒有耐心就鼓勵我:"不用灰心只要努力就會成功!我耐心地練了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二個星期過去了,我能彈對歌曲的節奏的音符了.媽媽經常誇獎我,鼓勵我.老師也經常讓我在講台上表演.但我從不驕傲自滿,仍然一步一步走上這個高高的台階.
我的迷漸漸發作起來,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我都想彈幾首曲子,慢慢得就象是走火入魔一般.有一天,我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消息,音樂是最能穩定心情的方法了,因此,我更喜歡彈琴了.彈琴能夠陶冶情操,熱愛生活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