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

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6:41:51

⑴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概括

章節概括的寫作思路是運用自己的概括能力寫出每一章節的意思。《紅星照耀中國》又名《 西行漫記 》是 美國 國著名記者 埃德加·斯諾 的不朽經典名著。

作為第一部向世界介紹和傳播 中國共產黨 和 中國革命歷程 的圖書,它在英語世界獲得了轟動性影響,是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的網路全書」。

範文: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⑵ 紅星照耀中國內容梗概

1937年10月,《西行漫記》(直譯應為《紅星照耀中國》)由戈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紀引起巨大轟動。1938年12月18日上海復社翻譯出版中譯本時,由於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始,考慮到聯合統一戰線等情況,書名改為《西行漫記》。盡管這樣,在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該書還是成了一部禁書。

《西行漫記》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該書絕大部分素材來自作者采訪 的第一手資料,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作者通過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志丹、賀龍、彭德懷等以及廣大紅軍戰士、農民、工 人、知識分子的接觸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實情況,准確、鮮明、生動地反映了中 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斗爭業績。

毛澤東和周恩來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西行漫記》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記》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西行漫記》,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2)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⑶ 紅星照耀中國的每一章節的內容概括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節的內容概括:

第一章

它講述了作者對紅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他在蘇聯紅區的冒險經歷,探索蘇聯共和國、紅軍和共產黨的秘密。同時也說明了張學良、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的原因和過程。

第二章

它講述了去紅區的路上被白匪追趕的經歷,以及國民黨通過組織「人民聯盟」治理和鎮壓地方的政策。介紹了周恩來、賀龍的生活經歷及其獨特的個人魅力。本文介紹了許多年輕紅軍士兵由於被剝削和被壓迫的命運而參與並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共產黨的基本方針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紅軍大學開設的課程和紅軍戲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

還講述了彭德懷司令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取游擊戰術的原因及對策紅軍戰士過著健康的生活。

第九章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3)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作品影響: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

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傑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美國歷史學家哈羅德·伊薩克斯的調查說明,作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主要來源,《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

《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⑷ 求《紅星照耀中國》好片段,約300~400字左右

《紅星照耀中國》文章最經典,也被長期引用的是這一段:
長征的統計數字①是觸目驚心的。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發生在路上某個地方,總共有15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18天用在夜間行軍上。息下來的100天——其中有許多天打遭遇戰——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軍和它的輜重要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原文數字都是中文大寫,為了特別突出而且更加直觀,我全部換成了阿拉伯數字——ZRED)

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是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佔領過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派來追擊他們的中央軍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地闖過六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

不論你對紅軍有什麼看法,對他們的政治立場有什麼看法(在這方面有很多辯論的餘地!),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長征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業績之一。在亞洲,只有蒙古人曾經超過它,而在過去三個世紀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舉國武裝大遷移,也許除了驚人的土爾扈特部的遷徙以外,對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熱河》一書曾有記述。與此相比,漢尼拔經過阿爾卑斯山的行軍看上去像一場假日遠足。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比較是拿破崙從莫斯科的潰敗,但當時他的大軍已完全潰不成軍,軍心渙散。

紅軍的西北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共產黨人認為,而且顯然也這么相信,他們是在向抗日前線進軍,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進軍到戰略要地西北去,無疑是他們大戰役的第二個基本原因,他們正確地預見到這個地區要對中、日、蘇的當前命運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後來的歷史證明,他們強調這個原因是完全對的。這種宣傳上的巧妙手法必須看成是傑出的政治戰略。在很大程度上,這是造成英勇長徵得以勝利結束的原因。

⑸ 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讀書筆記400字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⑹ 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主要內容概括

第一章概括: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6)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歷史學家認為,斯諾與宋慶齡的友誼後來很大程度上成為決定性因素,宋慶齡促成了斯諾前往陝北,並順利采訪了「紅色中國」。「紅星」成書於當年北平城的未名湖畔,而斯諾為何出發去延安,又如何實現了這一次「紅色長征」,與他在上海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斯諾來到中國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他到世界各地采風的過程中,原計劃在中國停留數周,沒想到後來變成了13年。」孫華說。

史料顯示,斯諾及其第一任夫人海倫都曾在不同場合承認,影響他們最終駐留中國、促成《紅星照耀中國》的誕生,與兩個中國人有關,一是宋慶齡,二是魯迅。

據《宋慶齡年譜》記載,斯諾渴望到中國共產黨的陝北根據地考察,並於1936年春專程到上海拜訪宋慶齡請求幫助,「以便到紅軍地區以後起碼作為一個中立者的待遇」。

也是在這年春天,經宋慶齡的努力溝通,斯諾和外籍醫生馬海德都得到了確認口信。《宋慶齡年譜》上說,當時宋慶齡曾對馬海德說:「中共中央想邀請一位公道的記者和一名醫生,到陝北實地考察邊區的情況,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張,我看你和斯諾一塊兒去吧!」

⑺ 《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簡介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7)紅星照耀中國的故事情節400字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開了一家小印刷廠,家裡過著小康生活。

父親要他也從印刷業開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世界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

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⑻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400字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牆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⑼ 紅星照耀中國12篇全概括500字

1928年的中抄國,數十萬人因「襲共黨」、「通共」的罪名被屠殺。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旅行來到中國。為了生活,斯諾當了一名記者,被授意為當權者撰寫歌功頌德的文章。但斯諾不肯違背良知,他對中國現實的如實報道為他贏得了一些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的友誼,也使他成為當權者的眼中釘,並因此歷盡磨難。在和革命者的接觸中,斯諾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產生了采訪紅軍的念頭。終於在宋慶齡等人的幫助下,斯諾成為第一位到達蘇區、采訪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西方記者,並撰寫了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1941年,由於揭露蔣介石在皖南事變中的倒行逆施,斯諾被驅逐返回美國。60年代,斯諾因麥卡錫主義被迫移居瑞士。1971年,斯諾作為中美兩國之間的信使再次來到中國,受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美建交前夕,斯諾去世。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