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的故事具體
1. 眾志成城的故事減短.
成語典故抄是: 春秋末年,周景王突然廢止小錢而造大錢,搜刮百姓的財產,他把從民間搜刮來的銅鑄成大鍾,大臣都反對,司樂官州鳩也不能勸阻他。一年後大鍾造成,拍馬的人都說聲音好聽,州鳩認為要天下百姓擁護才行,告誡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2. 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歷史有很多光彩奪目的東西值得我們驕傲請你去一些例子寫一
您好。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五千年的文明光輝燦爛著華夏,四大發明的美譽燦爛著中華。炎黃子孫都為我們中華民族而驕傲、自豪。我們自豪,因為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歷史,沉澱了東西方文明古國的精髓,顯露出人類科學事業的曙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四大發明改變整個人類的面貌,《詩經》開創了世界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先河,屈原的浪漫主義詩風帶給人類非凡的想像力,先秦兩漢的散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孔孟學說還有《孫子兵法》等等,無不展示出中華民族先民的豐富情感與智慧。 我們自豪,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大自然千萬年的雕塑,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奔騰的黃河哺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滔滔的長江年年歲歲奔涌著智慧的巨浪,昂首屹立於世界之巔的珠穆朗瑪峰,就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品格的象徵,還有許多數不清的江河湖泊、名山、大川、人文景觀等,這不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嗎?然而,歷史不會每天都是朝霞麗日,中國曾有過光輝燦爛,也曾有浩劫磨難。但也造就了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偉大性格,鑄造了中國堅強的脊樑。新中國成立50幾年來,無數奇跡又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誕生。經濟高速發展,科技碩果累累。兩彈一星先後上天,一座座大橋象一道道彩虹跨越長江兩岸。三峽工程、青藏鐵路、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加入WTO;雜交水稻新品種的實驗成功,填補了世界農業科技研究領域的空白,這一切無不體現了中國的強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充分顯示了其偉大而輝煌的成就,難道我們不該為這些成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嗎?幾十年的勵精圖治,幾十年的上下求索,我們的祖國已經屹立於世界東方,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青少年最富活力,就象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世界是我們的,21世紀是我們的世紀!讓我們刻苦求知識,潛心學文化,掌握本領,攜手並肩,共創我們中華民族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原文來自http://club.news.sina.com.cn/thread-216226-1-1.html
希望能幫到您,求採納,謝謝。
剛剛才發下來老師說我寫的很好。
3. 中國古代團結一致的例子
吐谷渾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單者易折,眾者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終生同心協力。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4. 眾志成城的英雄故事
1998年8月7日,長江九江段決堤30米左右,經軍民三晝夜的奮戰堵口圍堰合龍。98抗洪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大規模的救援用兵,全軍和武警部隊先後調動30餘萬名官兵投入三江抗洪,出動飛機2200多架次,車輛1.2萬余台,舟艇1170餘艘,搶救轉移受災群眾423萬人,搶堵決口和排除險情1.3萬多處。在1998年這場偉大的抗洪搶險斗爭中,我們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這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5. 用"房,火,災"這三個字編一個小故事,故事的結尾對人或有所啟迪,或有所警示,或表現眾志成城的精神。
星期六的下午我到房子的後院去玩,卻忘了關火,不久後就起了火災,幸好消防員及時過來滅火,才阻止了這場火的蔓延,這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無比的災難
6. 團結的名言與例子(最好是典故)
例子:
1、齊心協力
西漢末年,王莽代漢稱帝,改國號新,他殘暴統治引起綠林、赤眉等大型農民起義。劉秀兄弟乘機加入綠林軍,他們聯合下江軍王常、成丹、張昂。兩軍合並齊心同力、銳氣益壯,沒幾天就殲滅了王莽的精銳部隊甄阜和梁丘賜。
2、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團結的力量
吐谷渾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單者易折,眾者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終生同心協力。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
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
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
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4、狼狽為奸
狼和狽,是兩種長相十分相似的野獸。同時,又是兩種都喜歡偷吃豬、羊的野獸。它們唯一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腳長,兩條後腳短;而狽卻是兩條前腳短,兩條後腳長。
這兩種野獸,經常一起去偷豬、羊等家畜。有一回,一隻狼和一隻狽共同來到一個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牆和門,都很高,狼和狽都不能爬去。
於是,它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先由狼騎到狽的脖子上,然後狽站起來,把狼抬高,再由狼越過羊圈把羊偷出來。
商量過後,狽就蹲下身來,狼爬到狽的身上。然後,狽用前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狽伸直身子後,狼將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把兩只長長的前腳伸進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來。
5、同舟共濟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經常互相打仗。兩國的人民也都將對方視為仇人。有一次,兩國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
船剛開的時候,他們在船上互相瞪著對方,一副要打架的樣子。但是船開到河中央的時候,突然遇到了大風雨,眼見船就要翻了,為了保住性命,他們顧不得彼此的仇恨,紛紛互相救助,並且合力穩定船身,才逃過這場天災,而安全到達河的對岸。
名人名言:
1、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
2、一個人如果單靠自己,如果置身於集體的關系之外,置身於任何團結民眾的偉大思想的范圍之外,就會變成怠惰的、保守的、與生活發展相敵對的人。——高爾基
3、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牆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4、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丑。——列夫·托爾斯泰
5、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伊索
(6)眾志成城的故事具體擴展閱讀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團結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團結就是無條件的配合。團結並不只存在於志同道合中。
想要成為一個團結優秀的集體,只需要我們都用真誠去面對集體中的每一個人,讓這個集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心靈的溫暖。
如果一個團隊沒有團結的精神,那麼這個團隊就不能稱之為團隊,只是志同道合而已,團結是成功的基石,沒有團結就不會有理所當然的成功,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最後的勝利!
7. 眾志成城成語故事
眾志成城zhòngzhìchéngchéng
[釋義] 眾人統一的意志;形成堅固的城牆。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城;城牆。
[語出] 《國語·周語下》:「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辨形] 城:不能寫作「誠」。
[近義] 眾擎易舉 萬眾一心 戮力同心
[反義] 一盤散沙 四分五裂 同床異夢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8.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川汶川縣)的故事
12年前的汶川地震中,她失去了一些同學,後來各方援助帶給她戰勝災版難的勇氣。如今面對這次權疫情,她選擇留守武漢。「無論何時何地發生不幸的事情,那種民族團結、眾志成城的精神,總是讓人內心溫暖。」王利近日受訪時說。 現年30歲的王利是四川綿竹人。2008年她還是一名學生,汶川地震發生時,她因遷到學校新校區而躲過一劫,但老校區出現垮塌,她的10餘名同學失聯。她回憶,困在城裡之初,暴雨傾盆,沒吃沒喝。後來,各地救援人員、物資帶給她希望。1月23日武漢「封城」前,王利本有機會離開,但最終選擇留下,並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司機,為公共交通停運後急需去醫院看病的患者提供方便。她說,「那時候全國都在幫汶川,現在全國都在幫武漢。我是過來人,只要所有人團結一心,就一定能渡過難關」。幫居民采買生活必需品、發放生活物資,接送重症患者就醫,為社區運輸防護保障物資
9. 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革命先烈英雄故事
楊靖宇帶領抗聯攻擊日軍。朱毛帶領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上甘嶺抗美軍。
10. 讀了《眾志成城》後我懂得了什麼道理
讀了《眾志成城》後,主人公州鳩的一個成語「萬眾一心」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久久不能忘記。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時期,周景王打算鑄一口大銅鍾,卻遭到大臣的反對,但周景王根本不理,還是鑄了一口大銅鍾。他找來樂師遠奏,樂師們說:「這口大鍾聲音美極了,悠揚悅耳。」周景王聽了,很高興。就天天叫樂師演奏給他聽。一天,司馬官州鳩對他說:「您鑄造的大鍾如果百姓都樂意,那才叫和諧悅耳。凡是百姓不同意的是就會失敗,萬眾一心比城池牢固呀!」
讀完這篇故事,我要學習州鳩的萬眾一心的優良品質,我要遇到困難就和別人一起解決困難。有一次,我們班進行兩人三足障礙跑的比賽,我和以前打交道比較多的小明分在一組,但在繞障礙的時候我們兩個思想不統一,結果老是摔一跤,雖然我們開始跑在第一名,卻被一組同學後來居上,超過了我們,最後我們只得了第二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奮力拚搏,得到了世界第一的好成績。
讀完這篇故事,我懂得了,只要眾志成城,無論多大的困難都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