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長篇傳奇故事會

長篇傳奇故事會

發布時間: 2020-11-22 07:01:05

㈠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10篇450字左右

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獲益匪淺。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霉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凄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曾經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後變得有船用,有麵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己: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己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准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
我彷彿看到輪船甲板上站著這樣的一個人:他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厭惡那庸庸碌碌的人生,從而開始了一次與死神決斗的生存大挑戰。種種的不幸與困難並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上蒼給予魯濱孫的困難,對於他也更具有挑戰性!
風暴海嘯,全船除魯濱孫無一倖免,真正的生存挑戰才剛剛開始!
流落孤島,他為了找到合適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個山岩下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魯濱孫在小山下搭了一個帳篷,而且盡量大些,裡面再打上幾根木樁來掛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個臨時性圍牆,作防禦工事。但只過了十幾天,突然發生塌方。魯濱孫不但把落下來的鬆土運出去,還裝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撐起來,免得再次出現塌方的災難。永不放棄,魯濱孫奠定了生活的基礎。
一次,魯濱孫無意中掉在牆角的谷殼,竟然長出綠色的莖干,不久,長出了幾十個穗頭,這真是老天的恩惠。從此,魯濱孫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數種子來試驗,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糟糕的一次試驗,大麥與稻穗的收成僅獲了半斗而已。但是,經過這次試驗,使魯濱孫成為了種田高手。知道什麼時候下種,現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種兩次,收獲兩次。永不放棄,魯濱孫有了生活的口糧。
造船回鄉,魯濱孫又花費了數年的時間,無數的心血。光砍樹就是數月。但由於事先沒有考慮周全,船離海邊太遠,他怎麼也無法讓船下水。這下,數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現,這個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魯濱孫是個偉大的人,堅毅的人,孤身一人在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他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勤奮勞動,把小島經營得有條不紊。他在逆境中鍛煉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這本書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實幹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實干比信念更重要

㈡ 談歌長篇小說有哪些短篇小說有哪些

主要作品集或主要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集《大廠》(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中篇小說集《城市熱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城市守望》(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
長篇小說《家園筆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短篇小說集《絕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雜文隨筆集《一吐為快》(遠方出版社2001年)
中篇小說集《天下故事》(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中篇小說集《英雄傳說》(台灣知本家出版社2005)
隨筆集《品讀水滸人物》(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長篇小說《票兒》(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年)
短篇小說集《人間筆記2》(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
隨筆集《燈下閑讀》(地震出版社2013年)
長篇小說《曲之殺》(江蘇文藝出版2010年)
1990年以來部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存目:
《山毛櫸》(中篇)《昆侖》1990年5期
《那一陣我活得沒滋味》(中篇)《小說家》1991年6期
《空槐》(中篇)《長城》1993年5期
《狗頭金》(中篇)《荷花澱》1994年1期
《我曾讓你傻半天》(中篇)《天津文學》1994年1期
《大忙年》(中篇)《北京文學》1994年7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猴兒的故事》(中篇)《小說創作》1994年12期
《山問》(中篇)《長城》1995年1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年底》(中篇)《中國作家》1995年3期
《天下大事》(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6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野民嶺》(中篇)《小說林》1995年4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天下無忌》(中篇)《珠海》1995年4期
《天下荒年》(中篇)《北京文學》1995年10期
《黑日》(中篇)《長城》1995年5期
《高山流水》(中篇)《當代作家》1995年6期
《廁觴》(中篇)《天津文學》1995年11期
《大廠》(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1期
《天下書生》(中篇)《小說家》1996年1期
《城市警察》(中篇)《小說林》1996年2期
《天下濤濤》(中篇)《芙蓉》1996年3期
《城市行為》(中篇)《作品爭鳴》1996年12期
《城市熱風》(中篇)《北京文學》1996年7期
《雪崩》(中篇)《當代》1996年4期
《熱風》(中篇)《十月》1996年4期
《天下匆匆》(中篇)《百花洲》1996年4期
《大廠續》(中篇)《人民文學》1996年8期
《官司》(中篇)《東海》1996年10期
《車間》(中篇)《上海文學》1996年10期
《西天路上》(中篇)《海峽》1996年5期
《警察的故事》(中篇)《啄木鳥》1997年3期
《危礦》(中篇)《春風》1997年3期
《天下憂年》(中篇)《北京文學》1997年3期
《下崗》(中篇)《百花洲》1997年4期
《長河落日圖》(中篇)《今古傳奇》1997年4期
《污染》(中篇)《芳草》1997年8期
《小廠》(中篇)《時代文學》1997年3期
《年初》(中篇)《中國作家》1997年5期
《城市》(中篇)《人民文學》1997年10期
《風波》(中篇)《作品》1997年11期
《陽光里的股東們》(中篇)《北京文學》1998年1期
《絕士》(中篇)《十月》1998年2期
《山草謠》(中篇)《東海》1998年4期
《年前秧歌》(中篇)《山花》1998年4期
《城市劇團》(中篇)《時代文學》1998年3期
《鄉關何處》(中篇)《特區文學》1998年3期
《大地無垠》(中篇)《春風》1998年10期
《的爺》(中篇)《人民文學》1998年10期
《猴事》(中篇)《小說家》1998年4期
《天絕》(中篇)《十月》1999年2期
《無處告別》(中篇)《長城)1999年2期
《家園筆記》(長篇節選)《當代》1999年5期
《逍遙樓》(長篇小說)《今古傳奇》1999年6期
《城市檢查官》(中篇)《啄木鳥》2000年第1期
《意外》(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3期
《遭遇背景》(中篇)《江南》2000年第1期
《豪氣沖天》(中篇)《十月》2000年2期
《你千萬別往心裡去》(中篇)《上海小說》2000年2期
《陽光下發生的事情》(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楊志賣刀》(中篇)《十月》2001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商敵》(中篇)《青春閱讀》2001年10期(中篇小說選刊轉載)
《陽光下的沖突》(中篇)2001年3期
《不服氣你去試一試》(中篇)《上海小說》2001年3期
《大雨到來之前》(中篇)《長江文藝》2002年9期
《神探白玉堂》(長篇小說)《小說月報原創版創刊號》2002年
《城市傳說》(中篇)《十月》2002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城市秧歌》(中篇)《上海小說》2002年1期(作品爭鳴轉載)
《城市遷徙》(中篇)《當代》2004年3期(作品爭鳴轉載)
《火車提速》(中篇)《上海小說》2003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血色黃金》(長篇小說)《小說月報》2003年2期
《旁觀者迷》(中篇)《啄木鳥》2005期1期
《廣陵散》(長篇小說)《十月長篇小說》2005年增刊
《黑幕重重》(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6年1期
《老樂的執迷不悟》(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6年4期(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轉載)
《核磁共振》(中篇)《當代》2006年6期(小說選刊轉載)
《玄武門小說(節選)》(長篇)《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2期
《明天有暴雨》(長篇小說)《長江文藝長篇小說卷》2008年
《升國旗奏國歌》(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8年3期
《人物筆記二題》(中篇)《天津文學》2008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鳳凰令》(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09年3期
《局中局》(長篇小說)《今古傳奇》2010年6期
《票兒》(長篇小說節選)《小說界》2009年5期

2重要短篇小說:編輯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0年10期
《筆記三題》(短篇)《河北文學》1990年11期
《大黑和二黑》(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4期
《筆記二題》(短篇)《東海》1992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四川文學》1992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天津文學》1992年8期
《絕活》(短篇)《河北文學》1992年12期
《筆記二題》(短篇)《春風》1993年7期
《三叔的故事》(短篇)《百花園》1993年6期
《名流》(短篇)《北京文學》1994年1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絕情》(短篇)《春風》1994年1期
《筆記二題》(短篇)《鴨綠江》1994年1期
《絕賭》(短篇)《春風》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天津文學》1994年7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名角》(短篇)《當代人》1994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4年10期
《猴之事》(短篇)《廣州文藝》1994年3期
《筆記三題》(短篇)《作品》1995年10期
《筆記二題》(短篇)《中國作家》1996年3期
《賺了三塊四角六分錢》(短篇)《廣州文藝》1995年4期
《絕橋》(短篇)《小說界》1995年5期
《喬邁下海》(短篇)《當代人》1995年6期
《筆記二題》(短篇)《當代人》1995年10期
《絕人》(短篇)《北方文學》199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三題》(短篇)《春風》1996年7期
《筆記二題》(短篇)《飛天》1996年7期
《李秀平的故事》(短篇)《作家》1996年11期
《城市票友》(短篇)《當代人》1996年11期(小說月報轉載)
《岳姑娘的故事》(短篇)《芒種》1996年1期
《絕店》(短篇)《當代人》1997年2期
《大哥的故事》(短篇)《長城》1997年3期
《短篇二題》(短篇)《芙蓉》1997年3期
《犯罪心理學》(短篇)《羊城晚報》1997年8月
《絕橋》(短篇)《春風》1998年5期
《事件》(短篇)《佛山文藝》1998年5期
《筆記三題》(短篇)《當代作家》1998年5期
《絕偽》(短篇)《小說家》1998年6期
《單刀赴會》(短篇)《當代人》1999年2期(小說月報轉載)
《筆記五題》(短篇)《上海小說》1999年3期(小說月報轉載)
《短篇二題》(短篇)《紅岩》1999年3期
《秦瓊賣馬》(短篇)《人民文學》1999年10期(新華文摘轉載)
《高大力的故事》(短篇)《青春閱讀》2000年1期
《布店》(短篇)《章回小說》2000年10期
《賭客》(短篇)《紅岩》2000年5期
《李二娘的故事》(短篇)《廣州文藝》2000年12期
《賀梁紅梅》(短篇)《作家》2005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海口》(短篇)《長城》2005年4期(小說月報轉載)
《萬家福超市》(短篇)《當代人》2005年9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印》(短篇)《人民文學》2005年12期(小說月報轉載)
《穆桂英掛帥》(短篇)《上海小說》2006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品二題》(短篇)《長城》2002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絕渡》(短篇)《長城》2003年3期(小說選刊轉載)
《老頭包子》(短篇)《青春閱讀》2005年12期
《故事、事故》(短篇)《北京文學》
《黑子和石頭》(短篇)《小說月報原創版》2007年2期
《保姆張秀梅》(短篇)《中國作家》2007年5期
《和平里10樓》(短篇)《作品》
《馬洪剛的愛情》(短篇二則)《作品》2008年4期
《孟家母子》(短篇)《山花》2005年6期
《老同學三題》(短篇)〈長城〉2006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暴水橋頭》(短篇二則)《小說界》2005年5期(中華文學選刊轉載)
《酒道》(短篇)《現代小說》2006年創刊號
《張子和》(短篇)《北京文學》2006年10期(小說月報轉載)
《老張》(短篇)《當代人》2006年5期(小說月報轉載)
《天香醬菜》(短篇)《作家》2007年1期(小說月報轉載)
《洗澡》(短篇)《作品》2007年7期(小說月報轉載)
《郭氏姐妹》(短篇)《芒種》2007年8期
《一聲嘆息》(短篇)《啄木鳥》2007年5期
《蘇子玉、龍粥》(短篇)《十月》2008年5期
《瓷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9期
《鋦人》(短篇)《上海文學》2007年12期
《兩個女人》(短篇)《芒種》
《紫硯》(短篇)《啄木鳥》(小說選刊轉載)2009年1期
《魚塘女人》(短篇)《啄木鳥》2009年6期(小說月報轉載)
《拾荒女人》(短篇)《啄木鳥》2010年9期
《奇人與奇石》(短篇)《中國作家》2010年1期

㈢ 紅色經典書目有哪些

紅色經典書目:《紅岩》、《鐵道游擊隊》、《閃閃紅星》、《小英雄雨來》和《青春之歌》等

1、《紅岩》

小說發生在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描寫重慶解放前夕殘酷的地下斗爭,特別是獄中斗爭為主要內容的長篇小說,歌頌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驗下的堅貞節操,塑造了許雲峰、江姐、陳然等眾多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輝。

2、《鐵道游擊隊》

這是一部描寫在抗日時期,魯南地區確有這樣一支游擊隊,開始在臨(城)棗(庄)支線,以後發展到津浦干線上活動。在廣大的革命根據地中由共產黨人領導的一支特殊的游擊小分隊以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為目的而與日偽勢力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5、《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了一首青春的贊歌。

㈣ 長篇武俠投稿到今古傳奇武俠版好還是武俠故事好

今古傳奇武俠版。武俠故事看的不多,所以不是很了解。但是今古傳奇武俠版是有專門的新人板塊的。

㈤ 著名的殘疾人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什麼是身殘志堅,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身殘志堅。鄭濤一個沒有雙臂的人,卻做到了我們四肢健全的人都不一定能夠做到的事情。

㈥ 《水滸記》的作者是誰是一部以什麼為題材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

《水滸記》是施耐庵創作於元末明初的一部歷史小說。

它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等起義為題材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宋江起義在歷史著作中有零星記載,其結局則說法不一。南宋時水滸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說唱藝術的重要內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涉及水滸故事的內容比較簡單,但已初具規模,是現存較完整的水滸故事話本。元代出現了一批水滸戲,其中關於梁山伯情況的描寫已接近《水滸傳》,對李逵、宋江、燕青等人物的描繪已比較生動。施耐庵、羅貫中就在這些民間故事、說唱文學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和再創作,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水滸傳》。

㈦ 中世紀長篇敘事詩《特瑞斯坦和伊索爾》的主要內容和故事情節及相關介紹,越詳細越好。

因為 翻譯不同 所以現在 這里翻譯成了 《崔斯坦和伊索爾德》

崔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最早見於中世紀法蘭西傳奇,在歷來的文學史研究中,都被歸入騎士文學的范疇。據說這段愛情故事來源於古老的凱爾特傳說,而這個傳說是根據一位真實存在過的皮克特族國王的故事編纂的。可惜的是,傳說的原始文本已經失傳。根據殘存的各種版本的敘事和傳說,我們可以大致把這對戀人的故事復原出來:
崔斯坦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自幼在舅父康沃爾的馬克王的宮廷里長大。按照諸多傳說的版本,崔斯坦的父親是一名法國貴族,而母親臨死前為他起的名字「崔斯坦」,意思就是「在痛苦中出生」(Trist在法文中是「悲痛」的意思)。崔斯坦長大後成為一名勇敢的騎士,為了反抗愛爾蘭國王對康沃爾的橫征暴斂,他挺身而出與愛爾蘭國王的首席騎士馬漢思決斗,最終殺死了他。身受重傷的崔斯坦回到康沃爾,卻因為馬漢思巨劍上的毒葯奄奄一息,馬克王多方求醫無果,只得按崔斯坦的意願,將他放在一艘小船上順水漂流,聽天由命。海浪把崔斯坦送到了愛爾蘭海濱,年輕的騎士被愛爾蘭公主,金發的伊索爾德發現,並得到公主和王後的悉心照料,很快康復。然而,被崔斯坦殺死的馬漢思騎士是伊索爾德的舅舅,盡管兩人彼此傾慕,伊索爾德也只能在痛苦掙扎後,讓崔斯坦偷偷回到英國。
時值愛爾蘭國內出現一頭食人惡龍,四處為患,愛爾蘭國王為了除去惡獸,答應把自己的女兒作為獎賞嫁給屠龍英雄。正巧馬克王一日夢見兩只燕子從子愛爾蘭銜來一縷金發,遂許願要娶愛爾蘭公主金發伊索爾德為妻。崔斯坦為了完成舅舅的心願,遠赴愛爾蘭,殺死惡龍,贏得公主。
本來故事應當到此結束,但在回程途中,二人無意間誤飲了愛爾蘭王後為新婚夫婦准備的愛情葯酒,從此深陷入愛情不能自拔。伊索爾德深愛崔斯坦,崔斯坦則同時背負著對舅父和王國的責任與對伊索爾德的眷戀。終於崔斯坦將伊索爾德歸還國王馬克,自己漂洋過海到了布列塔尼,一番征戰後娶了當地公爵的女兒白手伊索爾德為妻,心中卻掛念著康沃爾那位金發的情人。當崔斯坦又一次身受重傷,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他央求好友到康沃爾去,請王後伊索爾德來布列塔尼見他最後一面。兩人約定,如果伊索爾德來了,歸來的船上就掛起白帆,若是不來,就掛上黑帆。接下來的日子裡崔斯坦日日在海邊守候,病情惡化了就請妻子白手伊索爾德代為觀望。伊索爾德的船終於出現在海平線上的那一天,白手伊索爾德出於嫉妒,謊稱歸來的船上掛著一面黑帆,崔斯坦當即哀嘆自己痛苦的愛情,然後死去。伊索爾德上岸後見到情人的屍體,也悲慟而死。
馬克王得知這對情人的死訊,馬上渡海趕到布列塔尼,親自督造兩具棺柩,瑪瑙的一具給伊瑟,玉石的另一具給特利斯當。並用船把他們生死相愛的形骸運回天梯堡,在禮拜堂後殿的左右兩側,造兩座墳,把兩人分別葬下。但是,當天夜裡,特利斯當的墳里,就長出一株枝葉青蔥、花香馥郁的常春藤,攀越大堂的屋頂,鑽入伊瑟墳里。鄉人把藤剪去,轉天又長了出來,還是一樣青蔥,一樣馥郁,一樣生機勃勃,依然插進金發伊瑟的衾床。如是者剪三次,長三次。臨了,他們把這樁奇事稟報馬克王,王上當即降下諭旨:此藤靈異,嚴禁剪伐。
關於二人的名字,Tristan又寫作Tristam或Tristrem,中譯時往往根據不同的發音有著不同的譯法,一般英文譯作崔斯坦,法文稱特里斯當,德文則稱作托利斯坦。Isolde又寫作Iseult、Isolt或Yseult,一般根據英文和德文中譯作伊索爾德,法文則譯作伊瑟或綺瑟。在托馬斯·馬羅禮氏的《亞瑟王之死》中譯本中,譯者將崔斯坦譯作崔斯痛,伊索爾德譯作綺秀·婉兒,大約是考慮到音義結合的關系。

亞瑟王傳奇中的故事
在漫長的中世紀中,崔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到處流傳,最終被吸納入更為知名的亞瑟王傳奇里。崔斯坦作為康沃爾的騎士,後來輾轉加入了圓桌社,成為亞瑟王朝廷的座上賓,並且成為第一騎士朗斯洛的有力競爭對手。在15世紀馬羅禮氏根據法文傳奇翻譯的英文本傳奇里,馬克王完全作為一個反面角色出現,他迫害這對情人,想盡辦法絞殺崔斯坦,卻每每為圓桌社的騎士挫敗。薄希華騎士曾經把崔斯坦從囹圄之中解救出來,並嚴厲叱責馬克的險惡用心:「你不是崔斯坦騎士的舅父嗎?他不是你的外甥嗎?你絕不應當想到,一個像崔斯坦那麼高貴的騎士,竟會搶走霸佔自己舅父的妻子?但是王後是這世間最有名的一位美人,可能對他表示過敬愛,那絕不會犯了肉體上的罪惡。
薄希華(Percival)——亦稱帕西法爾,也是後來被吸納入亞瑟王傳奇的騎士之一。在更古老的傳說里,薄希華才是那個找到聖杯並命定成為聖杯守護者的純潔騎士。克雷蒂安·德·特魯瓦(Chrétien de Troyes,活躍時期為1165~1180年)的《聖杯傳奇》(Perceval, ou le conte Graal),以及沃佛蘭·馮·艾森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 1170~1220)的《帕西法爾》(Parzival)中,都是以他為主人公的著名傳奇。而帕西法爾進入亞瑟王傳奇之後,這個榮耀落到了朗斯洛的兒子高朗翰頭上。

故事的流傳
崔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被很多詩人、作家引用,或加以改寫,有許多版本傳世。可以確定的是,早在諾曼征服的時代,這對不朽戀人的傳奇就已經廣為流傳,女詩人瑪麗·德·法蘭西(Marie de France,創作年代大約在1160~1190年之間)寫有一首著名的短詩《金銀花》,是我見到的關於這個故事最古老的文本。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對崔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已經相當熟悉。12世紀末,英國還有一位知名的宮廷詩人托馬斯·德·布列塔尼(Thomas de Brittany,生卒年不詳),據傳是亨利二世宮廷的盎格魯-諾曼詩人,並且和他的主子一樣,用法語進行寫作。大約1170年左右,托馬斯根據現存的傳奇創作了敘事長詩《崔斯坦與伊索爾德》——我們有找到任何這部作品仍然存世的證據或暗示,然則這並不影響它的意義和價值。
托馬斯的傳奇並不是崔斯坦與伊索爾德故事的最早改編版本,在與英格蘭隔海相望的法蘭西,同樣的作品層出不窮,並廣泛流傳。不得不特別說明的是,無論是瑪麗·德·法蘭西還是托馬斯·德·布列塔尼,都無一例外地使用法語進行創作。 )
法蘭西是中世紀騎士文學最繁盛的地區,也是世俗文學和文化的中心。法蘭西南方的吟遊詩人(les troubadour)和北方的行吟歌手(les trouvère)各自有著自己的詩歌傳統,我們所知道的是,12世紀法蘭西最著名的詩人克雷提安·德·特魯瓦在1160年創作了一首長詩《特里斯當》,大約與他的另一名作《艾萊克和艾尼德》同時,屬於這位偉大詩人的早期作品。而早在克雷提安之前,法蘭西就已經有一部《特里斯當與伊瑟》,作者大約是一個名叫羅貝爾的詩人。可見這個故事在法蘭西,已經是宮廷文學的常見題材。
崔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在12世紀也到達了德國。艾爾哈特·馮·奧伯格(Eilhart von Oberg,12世紀德國宮廷詩人)根據法文傳奇創作了長篇敘事詩《托里斯坦和伊索爾德》,我們不知道他依據的藍本是否是特魯瓦的作品——在12~13世紀的德意志,宮廷詩人樂於改編法國詩人的詩作,其中尤以特魯瓦的詩作最受歡迎,艾森巴赫的傑作《帕西法爾》就是根據特魯瓦的未完成作品《聖杯傳奇》改寫的。奧伯格的《托里斯坦》在布倫瑞克的宮廷被保存下來,現今存世的只有一些殘稿。當然,和後來的哥特弗里德·馮·斯特拉斯堡(Gottfried Von Strassburg )的傑作相比,奧伯格的長詩要遜色得多。
根據《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改編自上文曾經提及的英國詩人托馬斯·德·布列塔尼的同名作品,其創作年代大約與克雷蒂安·德·特魯瓦同時。斯特拉斯堡對這一傳奇的改寫本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德語文學史上的傑作,也是中世紀歐洲文壇鼎鼎大名的作品。

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斯特拉斯堡的《托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完全擺脫了正統道德的束縛,闡釋了一種完全宮廷-騎士式的、純粹的愛情理想。這種理想包含了生死不渝的愛情,以及這種致命激情帶來的痛苦與折磨——正是這些痛苦和痛苦中仍堅持不懈的愛情使愛人和愛情本身變得更加高貴。在古老的傳說中,托里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悲劇完全是因為誤飲愛情葯酒造成的,而在斯特拉斯堡的故事裡,葯酒只是令情人原本深藏於心中的激情得以宣洩的途徑,一種內在感情外化的符號。托里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愛情在斯特拉斯堡的故事中是完全自發的,帶有獨占欲的,並且是徹底的,完全的,因而他們的愛情悲劇也就格外具有震撼力。
斯特拉斯堡的這部作品沒有完成,但這一點並不能改變他在德語文學史上的地位。理查德·瓦格納正是從斯特拉斯堡的作品中得到靈感,並以此為藍本,創作了他的不朽歌劇《托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丹尼·德·魯格蒙(Denis de Rougemont)一直致力於《托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研究,而他在《西方世界的愛情》中說道,崔斯坦的傳說恰恰揭示了歐洲人心中最隱秘、最可怕的嚮往——對死亡的渴望,「不僅為了愛的對象,而是為了激情本身去愛,為此受苦並追求這種痛苦……充滿激情的愛,對那些灼燒並最終毀滅我們以達到自身勝利的東西的嚮往——這就是歐洲人心中一直被壓抑的秘密。」

瑪麗·德·法蘭西的《金銀花》
瑪麗·德·法蘭西的《金銀花》是一篇精巧的作品,不僅是詩人的代表作,在當時也深為英國宮廷的貴族所喜愛。
這首金銀花敘事詩,
令我喜歡,我很樂意'
讓你知道全部經過。
怎麼產生,關於什麼。
好些人曾給我講述,
我也見過文人所著,
關於特里斯唐、王後,
他們相愛,沖昏了頭,
為此忍受多少磨難,
終於雙雙撒手人寰。
馬克國王怒火滿腔,
指向侄子特里斯唐。
他把侄子辭退趕走,
因為侄兒愛上王後。
年輕人來到了田莊,
在蘇迦爾,他的故鄉,
他居住了整整一年;
他仍不能返回宮殿。
自戕和絕世的考慮。
自戕和絕世的考慮。
請你不必口呆目瞪,
因為一往情深的人,
只要不能如願以償,
就會非常不安、悲傷。
特里斯唐愁眉不展,
為此他離開了家園。
他直奔向科努阿依,
王後就居住在那裡。
他獨自深入到森林,
不願被人撞見認清。
夜幕降臨他才出現,
找個住處該是時間。
夜晚他就暫且借宿
農民和窮人的茅屋。
他向他們詳細打聽
國王在做什麼事情。
他們說是情況確切,
國王召見所有男爵;
他們要到坦塔熱去,
滿朝官員在此相聚。
聖靈節人人要來到,
會有盛典,熱熱鬧鬧,
王後到時也要參加。
特里斯唐趕快出發,
綺瑟赴會人馬眾多,
他准能看見她經過。
國王啟程之日來臨,
特里斯唐回到樹林,
他知道在哪條大路,
應該經過國王隊伍。
他砍下一根榛樹枝,
正正方方四邊劈齊。
他用小刀刻上姓名,
就裝飾在棍棒中心。
如果王後注意此棍
(她總是對周圍留神,
因為以前有過一趟,
她這樣瞥見了棍棒)。
當她看到棍棒晃悠,
會認出屬戀人所有。
他給她寫了一封信,
內容訴說自己心境;
他長時間住在野外,
要把她耐心來等待,
為了窺伺以及籌劃,
他怎樣才能看見她。
沒有她,他不能生活,
他們兩人情投意合,
就如同金銀花一樣,
攀附在榛樹的幹上:
當金銀花沿著樹干,
繞來繞去,緊緊相纏,
它們就能共同生存,
如果要讓它們離分,
榛樹不久就會枯竭,
金銀花也同樣凋謝。
「美人,我們也是如此,
沒你沒我,沒我沒你!」
王後騎著馬兒往前。
她沿著山坡在察看,
她瞥見聳立的棍子,
認出上面刻寫的字。
一隊騎士為她前導,
護隨著她趕路開道,
她馬上命令停下來。
她想下馬休息涼快。
騎士聽命,停下不動。
她於是避開了隨從。
布朗蓋娜是她心腹,
她把侍女叫來衛護,
悄悄地離開了大道,
在樹林里終於找到
愛她超過一切的人。
他們相見欣喜萬分:
特里斯唐傾吐思念,
綺瑟訴說她的喜歡,
並告訴他如何對付,
能與國王和好如初,
國王一直非常後悔,
這樣粗暴把他辭退:
因為有人告發了他。
她辭別戀人要出發,
但是到了分手之際,
他倆開始揮淚啜泣。
特里斯唐回到家中,
直到伯父要他回宮。
為了表達重見戀人
所感到的歡欣萬分,
所說過的別緒離愁
特里斯唐擅長彈琴,
英國人稱為戈德拉,
法國人稱做金銀花。

㈧ 求《武俠故事》和《今古傳奇》武俠版雜志連載過的所有長篇武俠小說!!!

找一下總目錄去網上下

《今古傳奇武俠版》總目錄
2001年
一 2001年試刊號 總第一期
1.楊叛 《梅影埋香》 中篇
2.溫瑞安 《山字經》 中篇
3.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1 長篇連載
二 2001年創刊號 總第二期
1.小椴 《亂世英雄傳》上2 長篇 男
2.葉潤 《青梅情仇》 中篇
3.優客李玲 《紅顏四大名捕》上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1 女
4.逸謙 《新武器傳說》 中篇
5.敖飛揚 《天下第一劍》 中篇 香港
6.楊金樹 《警局驚魂》 短篇系列 《少年橫刀俠客行》系列
2002年
三 2002年1月號 總第三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1 長篇連載
2.江南 《瀚海龍吟》 中篇
3.燕壘生 《明月照山河》 中篇
四 2002年2月號 總第四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2 連載 台灣
2.王晴川 《驚鶴潛龍記》 中篇 男
3.何提縈 《范尋尋闖江湖》 中篇 女
4.楊叛 《俠女靈襄》 中篇 男,加拿大
5.葉洪生 《台灣俠壇點將錄》 評論 台灣
6.陳金順 《為貪官塑像》 系列 橫刀系列
五 2002年3月號 總第五期
1.秦紅 《風過江湖不留痕》3 連載 台灣
2.馬大勇 《如夢令》 中篇
3.滄月 《馬前桃花馬後雪》 中篇 女
4.陳致宇 《歡樂江湖》 中篇
5.葉洪生 《「一劍驚虹」卧龍生》評論 台灣
六 2002年4月號 總第六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 連載
2.小林寒風 《金銀花》 中篇
3.菩提 《好漢刀》 中篇
4.鳴鳳飛舞 《雷霆之舞》 中篇
5.葉洪生 《武林奇葩司馬翎》 評論
七 2002年5月號 總第七期
1.展飛 《劍嘯西風》2 連載
2.小椴 《青絲井的傳說》 中篇
3.蕭拂 《紅顏禍水》 中篇 女
4.葉洪生 《求新求變論古龍》 評論
八 2002年6月號 總第八期
1.展飛 《劍嘯西風》3 連載
2.馬步升 《沙漠紅》 中篇
3.老從 《吳鉤飛處》 中篇
4.獨孤殘 《熱血傷痕》 中篇
5.葉洪生 《諸葛青雲及二「分身」》評論 台灣
九 2002年7月號 總第九期
1.展飛 《劍嘯西風》4 連載
2.方白羽 《憨俠》 中篇
3.小林寒風 《今夜江山寂寞》 中篇
4.獨孤殘 《緊握刀鋒》 中篇
5.葉洪生 《慕容美及「大美」群英》評論
十.2002年8月號 總第十期
1.展飛 《劍嘯西風》5 連載
2.優客李玲《新月鉤》 紅顏四大名捕系列
3.小林寒風《一段香》 中篇
4.江曉 《血猶未冷》 中篇
5.葉洪生 《名震武林五大家》 評論
十一 2002年9月號 總第十一期
1.展飛 《劍嘯西風》6 連載
2.沈瓔瓔 《琉璃變》 中篇
3.江南 《春風柳上原》 中篇
4.黃鑒 《多疑的殺手》 中篇
5.庹政 《躍馬關東》 中篇
6.馮湘湘 《倪匡妙人妙事多》 評論
十二 2002年10月號 總第十二期
1.展飛 《劍嘯西風》7 連載
2.小椴 《美人刺》 中篇
3.蘇婭 《七剎島》 中篇
4.楊叛 《天嵐石語》 中篇
十三 2002年11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三期【本期起由月刊改為半月刊】
1.展飛 《劍嘯西風》8 連載
2.庹政 《黑下燈》 中篇
3.小林寒風《清明雨》 中篇
4.夏洛 《玉碎》 中篇
5.馮湘湘 《金庸先生之我見》 評論
十四 2002年11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四期
1.展飛 《劍嘯西風》9 連載
2.小椴 《長安古意》 長安古意系列 中篇
3.方白羽 《黑靈》 中篇
4.沈瓔瓔 《如意坊》 中篇
十五 2002年12月上半月號 總第十五期
1.展飛 《劍嘯西風》10完 連載
2.韓戟 《千金一笑》 中篇
3.斑竹枝 《刺秦》 中篇
4.方白羽 《天下第一》 中篇
5.馮湘湘 《酒色之徒的浪子古龍》評論
十六 2002年12月下半月號 總第十六期
1.時未寒 《碎空刀》1 明將軍系列連載
2.小林寒風《十年磨一劍》 中篇
3.江南 《中間人》 中篇
4.子凡 《青衫猶濕》 中篇
5.原曼 《漫道古龍「喜」亦狂》評論
2003年
十七 2003年1月上半月版 總第十七期
1.時未寒 《碎空刀》2 連載
2.郭三 《風雪野店》 中篇
3.岳勇 《不醉刀客》 中篇
4.雪舟子 《鍾聲白馬寺》 中篇
5.周平平 《劍在江南煙雨中》 中篇
6.馮湘湘 《今之俠者溫瑞安》 評論
十八 2003年1月下半月版 總第十八期
1.時未寒 《碎空刀》3 系列連載
2.小椴 《隙中駒》 中篇
3.香蝶 《涼秋》 中篇
4.黃鑒 《碎冰劍》 中篇
5.朱章華 《武林刀客》3章 短篇
6.黃金明 《愛上一個賊》 中篇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