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秋思編故事600
『壹』 把天凈沙秋思改寫成600字的作文
已經是進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來時的路,彎彎曲曲的腳印已被風沙掩埋;翹首前方,與天相接的漫漫塵土,讓我早已疲憊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陽還像個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線射向地面。那時的土地彷彿火燒一般,沸騰的火焰熊熊燃燒著,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現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溫柔了,甚至變得有些可愛了。她輕盈的步履如蜻蜓點水般地跳躍著,舞蹈著。一縷縷紅色的光灑在不遠處的小山包上,像一隻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著它們,撫摸著它們午時被驕陽燒傷的傷口。
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的夕陽嗎?往日溫馨的畫面又湧上腦海:我們的小屋坐落在溪旁,門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橋。每天,聽著潺潺的流水哼著歌兒,再用心去感受它與石橋的竊竊私語。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和哥哥姐姐們一塊兒去看斜陽,看她帶著滿心的歡喜輕輕地滑向山後,一抹一抹的余暉還在遙遠的天際閃爍,最後看她離開,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無情的戰爭把我幸福快樂的生活擊得體無完膚。一年的時間,我從家裡最受疼愛的小兒子,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我只能選擇逃亡。陪著我的,也只有這匹日漸消瘦的馬兒。
也就從那時起,夕陽在我的眼中,只是掛在枯敗枝藤纏繞的、醜陋的烏鴉棲息的一棵老樹一輪,讓我心傷。
一切就像一場夢啊!馬兒嘶鳴了一聲,我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夕陽又變成了一隻火紅卻玲瓏剔透的玉盤,留在地上的部分彷彿一張美麗的嘴唇,吹著地平線這支巨大的簫,奏出的卻是凄涼的西風樂章。
唉,望天涯,望斷了天涯!
『貳』 改寫巜秋思》作文,編一個故事(500字)
洛陽城的清晨,不見一絲陽光,天空鉛雲密布,地面刮著冷冽的狂風。
行走在街頭的張籍緊了緊身上單薄的衣裳,杵起眉頭看著街頭被風捲起的枯敗菊花枝葉,輕聲自語道:「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一年的深秋。」回想起自己忙忙碌碌多年,連買一件嶄新的過冬棉襖的錢都沒能攢夠,張籍的心中不禁思緒萬千,想到了家中那件舊棉襖。那是他出門闖盪前,老母親連夜不眠為他縫制的,一針一線都充斥著對他的慈愛、關心。可惜,密密麻麻的針線也擋不住時間的侵蝕,棉襖已經有好幾處地方磨損開裂,露出了裡面的棉花。
想到這,張籍不由想起年邁的老母,不知道她的身體骨是否還很硬朗,有沒有挨餓受凍,一個人待在破舊的老宅中是否孤獨,此刻是不是也在遙望北方,思念著她的兒子···張籍眼睛濕潤了,步伐越來越沉重,對自己好幾年沒能回家侍奉老母而愧疚,心頭突兀湧起一股急切給母親寫一封書信的沖動,這股沖動是來的那麼猛烈,以至於張籍扭頭向暫居的旅店行去,腳步是那麼急切匆匆,就算是冷冽的狂風,也絲毫牽絆不了他。
回到簡陋的書房,張籍快速展開紙張,提筆蘸墨疾速書寫起來。一路上,心頭醞釀的千言萬語,此刻全部傾瀉到白紙上。筆走龍蛇,一口氣寫了好幾頁,張籍才擱下筆。
張籍仔細的將紙張折好,托一個即將回老家的老鄉將書信送回去。站在街口,張籍目送老鄉離去,痴望著老鄉背上的包袱,書信就在裡面。此刻,張籍的一顆心是懸著的,生怕書信中的內容不夠,遺漏了什麼事情,張籍急忙喊住老鄉,希望再看一遍書信。老鄉雖然奇怪,卻也將書信給了張籍,張籍仔細的反復檢查了幾遍,終於沒有遺漏,懸著的心也落下了。張籍長舒一口氣,鄭重的將書信放回包袱中,緊緊地系好。
張籍眺望著老鄉,直到他的身影在街道遠處漸漸模糊,最後徹底消失。張籍低下發酸的脖子,此刻他才發現,原來懸著的那顆心,還沒有真正的落下哩。
(寫多了,700多字,你看行不行?)
『叄』 《天凈沙 秋思》改寫600字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准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在作了這樣的鋪墊之後,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異鄉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嘆道:「斷腸人在天涯。」
黃昏時的一棵被枯藤纏繞的老樹上落著一隻黃昏歸巢的烏鴉。飛沙卷過小鎮。一個人的身影出現在小鎮古道的盡頭,他牽著一匹因飢餓和勞累過度的瘦馬。不,不應該這樣說,應該說說是瘦馬在牽著他。他,因家庭所迫不得不在外流浪。他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代這光芒的是迷茫,彷徨。小河在夕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幾戶人家的小屋雖小卻格外溫馨。這時他想到了那個家,那個大宅院;想到了美食,滿桌的山珍海味;還想到媽媽……一想到媽媽,他那久違的淚水劃過了臉龐。
他不想在想了,也不敢再想了。
他累了,倒下了,倒在了橋的這頭;他困了,他想睡一會,只睡一小會。他合上眼,睡著了,那麼的平靜,安詳,嘴角還掛著一絲微笑。
風兒吹來了,帶著他的靈魂,飛回了那個他每晚做夢都想回的家……
時已入秋,西風一陣緊似一陣地吹著。我牽著馬長途跋涉已有一段日子了,望著瘦骨嶙峋、筋疲力盡的馬兒,心裡掠過一絲淡淡的哀愁。
身旁一棵老樹,如一個飽歷滄桑的老人,盤根錯節,渾身痂疤,枝節扭曲。枯藤纏繞著它。烏鴉站在幾乎光禿的樹頂上「哇哇」亂叫。樹上那僅有的幾片葉子在 秋風中瑟瑟發抖。 地上的葉子被風吹著,繞著樹根轉著圈,「唉,落葉都歸根了!」我心裡一陣惆悵,那縷哀愁似乎愈濃了。天近黃昏,一抹斜陽照在樹頂。遠處隱約傳來人家的歡笑,似乎那門前的橋下還有流水在夕陽下閃爍,多麼溫馨啊!可它卻使我那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更濃了。
我站在古道邊,任憑風吹拂著我的衣袖。浪跡天涯的遊子啊,你何時才能結束那種餐風飲露的日子,回到故鄉的親人身邊?我輕輕吹起了簫,夕陽下,凄凄的音符彷彿是閃著光的流水,載著我的鄉愁,飄去,飄去……
『肆』 把漁家傲 秋思改為600字的作文
改寫《漁家傲 秋思》
他,二十六歲,一個進取的蘇州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考中進士,成為一名官員,五十一歲時,被任命守衛西北邊疆,防禦西夏軍侵擾,為期四年。他,一個崇尚完美的政治家,銳意革新,砥礪自律。
在戍邊四年中的一個秋天的傍晚,他彳亍在邊塞辦事處(今陝西延安)的曠地上,親臨這荒遠空闊的大西北,這呼呼凜冽的西北風,這禿山枯草的肅殺景象,畢竟與家鄉的流觴曲水不同。
他,塑像一般,凝望天穹中自由舒展盡意盤舞的雁群。如止水的心緒被啾啾歡鳴聲撩撥著。終於,雁陣堅定不移地南飛了,要到避寒勝地——衡陽的雁回塔那裡過冬。他朝雁友消逝的方向邁了幾步,眼睛裡充滿著光亮的渴望。
他認為城頭上傳來的號角聲里夾帶著掙扎的悲涼,彷彿四周的營房、城牆、野獸、山群、幽靈……天籟、地籟、人籟都隨之而響起來。
他遙望像屏障一樣的山峰連綿起伏,穩固的長城跌宕延伸,炊煙清淡上浮,鵝黃的紅日懸掛在雲紗烏帶間,禁不住地吟唱道:一片孤城萬仞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後一抹霞光也收斂了,城門也關閉了,這一天又結束了。
夜幕降臨,他踱回寢室,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又喝了幾盅,慢慢地心口暖和起來,心裡想得也多了。他濃眉緊皺: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家才最溫馨最舒適,妻子兒女盼望著自己平平安安,也希望我能建立軍功,再創輝煌……他猛一捶桌面,目視窗外:恥辱哇,恥辱! 沒能像漢代大將竇憲那樣領兵追擊北單於於三千里之外,並在那裡的燕然山上的一個巨石上刻文記功,榮耀而返。我,我有何德何能上報皇恩下安黎民近慰親友?那麼回家後又怎麼辦呢?……老大不小的年紀了:五十多了……炯然的眼睛裡的攻無不克的光芒冷峻地逼射前方。
靜夜深沉,羌笛悠悠,似斷又續,那位長笛手一定也在思念親人。清明的月輝傾泄在如浴的大地上,凍霜越發冰冷了。
他扶著窗框,一切靜謐得像生鐵一般。寂寥的時空凝固了。
一縷白發飄拂在蒼老的面頰前,輕輕地又垂下。
『伍』 天凈沙秋思改寫環保作文600字
獨自一人騎著馬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馬兒伴隨著我漂泊它鄉已經多日,它也漸漸瘦了下來,再沒有往日的健壯與活力。
道路兩邊的老樹,毫無生氣地呆立在那裡,大多數綠葉早已不知所蹤,剩下的幾片枯黃的殘葉,在秋風中搖搖欲墜,做著垂死掙扎。幾根枯藤無力地纏繞著大樹,發出哀傷的呻吟,那扭曲著的打在樹幹上的結彷彿也打在我的心中,陣陣痛楚讓我欲哭無淚。
「吱—」天邊傳來一聲烏鴉的叫聲,顯得如此凄涼,久久回盪在天地間,或許是覓食太少而太餓了吧。我何嘗不想放聲大叫,把心中的憂愁傾瀉出來呢?
四周並無市俗的喧鬧,汩汩的流水是那麼的清澈,水聲不斷傳入我的耳朵,一座小橋橫跨在溪水的兩岸,幾處人家也映入我們的視野中,但卻毫無別致之景,鄉村之趣,顯得平淡無奇。
眼神收回到面前的古道上,這條路不知是何年何月就已修成,凹凸不平,彎彎曲曲,更往我的心中增添了幾分愁緒。
已是黃昏時候,夕陽漸欲落山,把自己的最後幾縷紅光拋向大地。西風陣陣,雖無冬季里的寒風凜冽,還是如刀樣刺痛我的臉,更刺痛了我的心。
不禁想起兒時,每日無憂無慮地玩耍、嬉戲,天天在父母的身邊。而如今,漂泊他鄉,毫無故鄉的音訊,那思鄉之情充滿了全身,讓我夜夜難以入睡。
有誰了解我這個浪跡天涯的斷腸人啊?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陸』 張籍寫的秋思怎樣改寫成600個字的作文
《秋思》作者:唐代詩人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的譯文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催我寫一封家書,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捎信人即將出發,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趕快再添上幾句,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匆。下面是我對張籍《秋思》的故事改編:
秋天,已悄悄來臨。
洛陽城的秋天,使我感到凄清。樹上的黃葉兒,打著轉兒,不一會兒,就靜靜地躺在了地上。秋雨綿綿,任憑那涼颼颼的雨絲兒拂在我的臉上。此時,身在異鄉,人為異客,而我的心卻是思鄉之心。
「家裡還好嗎?經濟會不會短缺?父母妻兒安康嗎?也許他們在怪我不孝吧?……」心中,或許是想家吧,我不停地自問。
窗外的黃葉如蝶,又似一張張信紙,引起了我給家中寫信的念頭。於是,我備好紙筆。可是,要寫了,卻覺得心中的話語太多太多。這一夜,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屋旁正好路過一個老鄉。我急忙開門,說了聲:「大哥,麻煩一下。」「什麼話,自己人,有啥事,說吧!」「我這有封信,想請你幫我捎回家去。」說著,我遞上了那封信。「好的,一定送到。」老鄉說完,就上了馬,這就向我道別。「再見,大哥——哎,等等,能不能再讓我看看,有沒有落下什麼話。」「行!」他解下包袱,把信遞還給我。我又看了一遍,覺得差不多了,就再交給他。他問我還需什麼,我也說不清還忘了什麼,就搖了搖頭,看著老鄉把那信封小心翼翼地裝進包袱。
老鄉已策馬奔去。我看著人馬消失在那秋葉中,一聲長嘆:「啊……就讓那張張黃葉,變為郵票,捎去我那縷縷思鄉的愁苦吧……」
還有一個:
在外漂泊了十幾年,我騎著馬,緩緩地進了洛陽城,把馬拴在客棧下,我獨自走在街道上,看著這街道,冷冷清清的。走著走著,只見一陣風從背後吹過,帶來了幾分涼意,看面前這棵已枯黃的樹,不一會兒,幾片落葉從樹上悠悠的掉了下來,看看這落葉,想進又不能進,可退有不能退,擠擠乾乾,十分令人感到凄涼。
看到這個凄涼的畫面,不見想起遠在他方的至親朋友們。父親是否安好、母親勞不勞累,我不在的日子大家一切還好嗎……十年了,十年未見親人們,那感覺……唉,正如這落葉一般凄涼。
我嘆了一口氣,低頭行在冷清的路上,突然,有一個人與我擦肩而過,我想:不對呀!這街道上還有如此著急的人?我下意識的回頭,那背影,好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不然怎會如此熟悉?我連忙追趕上去,一看,呀!不正是我的朋友嗎?我一把拉住他,想:天呀!天下如此之大,朋友之間居然還能千里來相會!真是奇了!我顯得格外激動,一想到父母的消息有了著落,我就更激動了,甚至連說都有些語無倫次、吞吞吐吐的了。可不知,朋友也一把認出了我!「呀!這不是張籍嘛?真巧呀!能在這里見到你!」「是啊是啊!我……我父母還好嗎?我不在的時候一切都還順利嗎?」
「好好好,你們啊,今年大豐收,賺了不少錢呢!」「真的嗎?太好了!」我們交談了一會兒,我說想寫一封信,托他給帶回去。他也答應了。
我急匆匆的回到了客棧,從一大袋行李包中急切的尋找那筆、紙、墨,一時間,什麼都找到了,我興致正昂,拿筆蘸好墨,剛抬起筆,卻怎麼也落不下去,因為十年來,相對父母說的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實在是太多了:我很好、父母,孩兒不孝,不能在您身邊服侍您老、一定好把生活過好了……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度那時間,我匆匆的寫好信,快馬加鞭的往故友那兒趕去,將家書交與了朋友手中。朋友對我說:「放心吧張籍,我定能將信交與你父母手中的。」話雖是這么說,也不是我不放心朋友,只是我反復擔心自己匆匆寫的那封信,不能將自己所有的話說清楚。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朋友正准備出發了,我又急忙上前:「等一等!」朋友回過頭來,說:「還有什麼要帶的嗎?」「不是,只是……」話沒說完,我又連忙打開那封信,看看有什麼地方沒能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然後再交予朋友手中。讓他帶走了。
朋友剛走,幾顆冰涼的淚珠不知不覺的滴了下來。
『柒』 把天凈沙·秋思改寫成600字作文
在已經顯得古老的道路上,西風蕭瑟,詩人穿著已被樹枝劃破好幾個口的長衫,那長衫又破又舊,顯然許久沒換新的了。詩人騎著的馬又餓又渴,臉上泛著倦意。這匹馬可真忠心呀!即使再累、再餓、再渴,也會與主人如影隨形,不願離去。
秋風吹來,樹上的葉子紛紛落下,最後只剩下一根光禿禿的樹干,被枯藤纏繞著。突然,詩人聽到了一陣烏鴉的叫聲,一群烏鴉也隨之飛來,回到各自的巢內。見此情景,詩人長嘆一聲,想到黃昏時的烏鴉都回家了,而自己卻有家歸不得,長年漂泊在外,感到心痛如割。
詩人繼續前行,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河上的小橋直通著一個小村莊,那裡炊煙繚繞著,詩人又想到自己已經一天沒吃飯了,不禁潸然淚下,不斷地想念著自己的家鄉。
夕陽從西方逐漸消逝,詩人也隨著肝腸寸斷,騎著飢腸轆轆的瘦馬,慢慢地遠去,繼續著自己的漂泊之路。
『捌』 把天凈沙秋思擴寫成一篇作文600字
西邊,一輪殘陽從荒山上斜射過來,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血色之中。
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向我襲來,也同時侵蝕著我的靈魂。
我孤獨地行走在異鄉,陪伴我的只有那匹朝夕相處、瘦骨如柴的老馬。經過多天的流浪,它早已跟我一樣,疲憊不堪。我拉著它踉踉蹌蹌地往前走,希望能在別人家裡借宿一宵,但在這荒涼的古道前方,似乎望不到盡頭。正如我現在的心境,過了今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把老馬牽到一棵垂垂老已的大樹下,看著僅剩的幾根脆弱的枯枝,不禁想起它在花樣年華之季,是何等生機勃勃。但現在,眼前的老樹已失去了光輝,變得黯淡無光,在它身上完全看不到生命的影子。纏繞在它身上的藤,已經枯萎了,看上去,是多麼弱不禁風。想當年,它的生命力多旺盛啊!因為靠著樹,它成長得多麼迅速,攀援得多麼高。當它漸漸地老了,再也受不住風雨的摧殘,只能無聲無息地死去。黃昏回家的烏鴉的叫聲打破了靜寂的天空,雖顯出幾分生機,但是單調而刺耳。
我拉著老馬繼續向前走。看見一條細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上架著一條只有一尺寬的小木橋,木板凹凸不平,異常簡陋。溪水嘩嘩地流著,是那樣自由,那樣歡暢,那樣的無憂無慮。聽著流水,惆悵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釋然。
昏黃的天空中飄著幾縷從那戶人家冒出的裊裊輕煙,帶著飯香的氣味迎面撲來。我回頭望瞭望,淡黃的窗紙上映著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回頭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隻影,即使有老馬陪伴,也透不出一絲溫馨。我的家人,卻在遙遠的故鄉。
斷腸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遠方。
這是一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
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流浪遠方……
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採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採的人間。路邊有一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沉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裡的水幹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點兒也在無聲的掙扎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里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橋更老得像一個老態龍鍾的百歲老人,經不起歲月的踐踏了。只有那彎彎曲曲的古道,邁著沉重的步子,強打著精神通向遠方。
離家已經多久,他記不清了,歸家還有多遠,他不知道。他只感覺自己好像已經在這條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萬年。西風已經寒人,他又打了一個冷戰。馬在他身下瑟瑟地發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來。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風又起了,他感覺到鬢邊的發絲猖狂地飛舞著,他突然心酸起來:羈旅漂泊之人,不敢對鏡啊!鏡中又該有多少白發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這黃塵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現實歷史間。青春有多遠?家鄉有多遠?理想又有多遠?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過去了,古道不盡,愁思不盡啊!在風中,在越來越昏暗凄冷的黃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故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玖』 鑒賞天凈沙《秋思》有感600字作文
天凈沙《秋思》有感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准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4]
一、以景托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復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復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拾』 急求600字作文,要寫出《天凈沙 秋思》的意境
這是一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
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流浪遠方……
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採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採的人間。路邊有一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沉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裡的水幹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點兒也在無聲的掙扎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里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 石板也老了,小橋更老得像一個老態龍鍾的百歲老人,經不這是一個寂寂的秋末的黃昏。
有悠悠的音樂從遠方隱隱約約地傳來: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不要問我為什麼為什麼流浪遠方……
秋風秋雨愁煞人。雨已經停了,夕陽已漸西下,只在山頂留下半張無精打採的臉,無奈地看著這無精打採的人間。路邊有一些孤獨的樹木神色黯然的垂著頭,似乎想掙脫糾纏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烏鴉棲息,偶爾盤旋,空氣中似乎也聽得到鴉們沉重的喘息聲。路邊小河裡的水幹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點兒也在無聲的掙扎著。裊裊的炊煙提醒著行人這里還有人家,但那幾間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實在不能給這黃昏太多的溫暖。小石橋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從來沒有開心過。流水老了起歲月的踐踏了。只有那彎彎曲曲的古道,邁著沉重的步子,強打著精神通向遠方。
離家已經多久,他記不清了,歸家還有多遠,他不知道。他只感覺自己好像已經在這條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萬年。西風已經寒人,他又打了一個冷戰。馬在他身下瑟瑟地發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來。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風又起了,他感覺到鬢邊的發絲猖狂地飛舞著,他突然心酸起來:羈旅漂泊之人,不敢對鏡啊!鏡中又該有多少白發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這黃塵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現實歷史間。青春有多遠?家鄉有多遠?理想又有多遠?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過去了,古道不盡,愁思不盡啊!在風中,在越來越昏暗凄冷的黃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來: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故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