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鄧世昌的故事450字

鄧世昌的故事45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7:08:56

⑴ 鄧世昌該英雄的故事、事跡

首頁 相冊 標簽彩虹橋(16)家長話吧(8)網人專版(3)案例分析(1)學生天地(9)溫馨信箱(2)輕松十分(0)

壯志報國的故事之——鄧世昌
[ 2007-9-4 21:04:00 | By: 霓虹 ]

壯志報國的故事之——鄧世昌

自古以來, 犧牲在戰場上, 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 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 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常對士兵們說: 」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 死得值! 」1894 年, 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 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 遇到危險, 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 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 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 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 前後火炮一齊開火, 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 致遠號受了重傷, 開始傾斜, 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 」我們就是死, 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 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 致遠號中了魚雷, 船體爆炸, 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 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 毅然退出救生圈, 沉入大海, 獻出了生命.

⑵ 鄧世昌的英雄事跡

鄧世昌獻身大海的英雄事跡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也曾被愛犬「太陽」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大海,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⑶ 鄧世昌英勇抗敵的事跡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獻身大海愛國故事
自古以來, 犧牲在戰場上, 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 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 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 常對士兵們說: 」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 死得值! 」1894 年, 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 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 遇到危險, 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 月的一天, 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 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 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 前後火炮一齊開火, 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 致遠號受了重傷, 開始傾斜, 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 對部下說: 」我們就是死, 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 」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 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 致遠號中了魚雷, 船體爆炸, 沉入海底.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 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 毅然退出救生圈, 沉入大海, 獻出了生命.

⑷ 鄧世昌慷慨殉國的故事

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鄧世昌嘗曰:「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意思是:「哪個人不會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斗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日方稱是浪速)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⑸ 鄧世昌的英勇事跡50字左右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政府派淮軍增援鎮壓,日軍也借口保護使館與僑民派兵進駐漢城。日方對戰爭蓄謀已久,因此不斷增兵,最終發動豐島海戰,引發甲午戰爭。

日本不斷增兵的同時,也向清政府拋出要求共同改革朝鮮方案,侵略意圖十分明顯,清政府令李鴻章備戰。而此時,李鴻章仍不主張添兵赴朝,並希冀中日能共同撤兵。直到中日談判破裂,日本正式發動戰爭後,李鴻章才不得不應戰。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護送4000餘名援軍入朝,返航時在大東溝遭遇日軍襲擊,北洋水師倉促應戰,黃海海戰爆發。接敵途中,丁汝昌命令將艦隊由雙縱陣改為橫陣,由於向兩翼展開需要時間,不待隊形完備,旗艦「定遠」的管帶劉步蟾便擅自下令發動攻擊。

此時,距離敵陣還有5300米,北洋艦隊僅形成了較為散亂的人字形陣型,完全未處於有效的對陣狀態。劉步蟾此炮將其緊張的心情暴露無遺,相比較日軍在北洋水師發炮後,繼續挺進達三分鍾之久,直至距離3500米時,才在有利陣型上開炮還擊的舉動,或許第一炮就已經暗示了戰爭的勝負。

日軍甫一開炮,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將定遠望台打壞,在望台上督戰的丁汝昌受到重傷。丁汝昌的墜艦,給士氣帶來極大的損傷,進一步也加劇了北洋水師的混亂狀態。由於日方艦艇具有快速的優勢,很快形成太極陣,裹住北洋水師的人字陣,並漸漸攻入人字陣腳,將致遠、經遠、濟遠三艦隔絕於陣外。

鄧世昌駕駛致遠一艦,由於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故而攻敵最力,兩陣甫合,其他船還在後面,致遠便獨自向前猛駛沖鋒直進,開放船首船尾英國製造的十二噸大炮,並施放機器格林炮,先後共百餘出擊。此時其他艦艇已在一片混亂之中,無一艦能勇往協助致遠,致遠顯示出孤軍深入,無復後繼的態勢。

日艦見有機可乘,便以四艦環攻致遠艦,致遠多處中彈,船身傾斜,情況十分危急。在此危急時刻,鄧世昌認為:「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他激勵將士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這時吉野艦迎面駛來,鄧世昌於是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沖去。

日軍發現了致遠的企圖,便集中火力,轟擊致遠,最終,致遠在炮火下沉沒,鄧世昌墜入海中,此時,鄧世昌的隨從劉忠遞給他一根浮木,但他堅決不接,憤然地說:「事已如此,誓不獨生!」有義犬見主落水,也跳水相救,鄧世昌按犬頭入水,最終殉國,年僅45歲。英法各國水師觀戰者皆感嘆世昌之忠勇為不可及。

(5)鄧世昌的故事450字擴展閱讀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甲午戰爭」之後,大鹿島人民為鄧世昌及無名烈士所修的墓,因當時財力物力所限,十分簡陋。1988年,東港人民政府把這座墓遷到了東口南山的北坡上。大鹿島人民為「致遠」艦上的遺骨新做了一口棺材,挑選質地最好的木料,請島上手藝最好的木匠釘制的。

墓前立了塊碑,墓碑正面刻下「甲午無名將士墓」,墓碑後還寫了碑文。後來據來島的一些專家、學者見解:一般的士兵是不能進入駕駛室的,從那裡打撈上來的骸骨很可能就是鄧世昌的,於是就將「甲午海戰無名將士墓」改為「鄧世昌墓」,在橫牆上寫著「甲午英烈永垂不朽」。

日本企業家井上幸男專程來鹿島,向鄧世昌塑像和「甲午英魂」墓獻了花圈。據說,他爺爺當年作為日艦上的一名大副曾參加了甲午海戰,他是遵照爺爺的遺囑,帶著一種負罪感祭奠甲午壯士的。

花圈上寫的是:「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美籍華人劉玉珍先生回島探親時,讓家人扶著登上蟒山,在英魂墓前深深鞠了三躬,深情地說,愛國主義是民族之魂,我這次回國就是來「尋魂」的!

⑹ 關於鄧世昌的生活故事

真實的鄧世昌

如果仔細查找當時的文獻,宣傳材料中的鄧世昌其實並不全面。

真實的鄧世昌是一個人情世故通達的高級軍官。鄧世昌是那批赴英留學生中年齡最大的,而最小的是後來大清最後一代海軍軍門:薩鎮冰。同時,他也是唯一有社會經驗的。在加入馬尾學堂成為軍人之前,鄧世昌是一個商人,而且是一個港商,他的人情練達超過了他所有的同學

他在北洋水師中,本來有著先天的不足。鄧世昌是北洋水師艦長中唯一的非閩籍漢族軍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連丁汝昌也頭疼不已的事情。後來,直到抗戰勝利,中國中央海軍始終被冠為「閩系海軍」,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而鄧世昌就能夠和閩系軍官們很好的相處,使他們能夠對他較好的接納。因此,他在同輩中才能夠脫穎而出,丁汝昌對他倚若心腹,這可以從鄧世昌的頭銜看出來。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的軍官中,最高軍官丁汝昌是海軍中將-提督,以下是劉,林兩海軍少將-總兵,一般的艦長,都是海軍上校(副將),比如濟遠的方伯謙,經遠的林永升,軍艦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艦的艦長林履中,就是中校(參將),還有少校(守備)的,比如平遠巡洋艦艦長李和。而鄧世昌則比一般艦長要高,他的職務應該是海軍准將(中軍副將記名總兵),和楊用霖持平,地位僅次於李鴻章青眼關照的劉步蟾和林泰曾。而鄧的致遠巡洋艦屬於輕巡洋艦(快碰船),其實檔次低於邱寶仁的來遠和林永升的經遠,它們都是重巡洋艦(炮塔艦),鄧能夠得到這樣的頭銜,顯然不是由於統帶軍艦的重要,而是因為他作為中軍副將,帶有參軍長或副官長性質的職務和中樞更為接近。如果他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署理這個位置是很難想像的。

值得一提的是劉,林,鄧,楊這四名優秀的中國第一批現代軍官,全部在甲午戰爭中以身殉國。可見,在對軍官的基本品質選擇上,傳統的教育和官僚體系,也自有它獨到的地方。
真實的鄧世昌同時又是一個勇敢而多少有些魯莽的軍官。他練兵有方,勤奮過人,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習而聞名,他帶兵非常嚴格,甚至近乎苛刻。在大東溝海戰前,他正在受到審查,理由就是治軍太嚴,而「鞭打士兵致死」。他帶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師各艦長中最高,他擔任鎮字型大小炮艦艦長的時候,曾經在風浪中把軍艦擱淺,擔任揚威艦艦長的時候,一次煤帶的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許久,一次因為不熟悉水情,螺旋槳葉片刮底受損。這些記錄因為他另有敢做敢為的精神而沒有影響他的升遷,但是作為艦長,鄧大人也難辭其咎。

在水兵中因此稱鄧世昌為「鄧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太酷了」。北洋水師的官兵起外號挺有水平的,比如稱方伯謙為「黃鼠狼」,就惟妙惟肖。

對鄧世昌最後犧牲的描述其實並不十分清楚,比如他「扼犬浩嘆」「義不獨生」等等,都只能是當時救援水兵的印象,是不可能派記者潛到水下找鄧大人核實的。但是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兩個重要的細節。

第一,鄧世昌的致遠艦為什麼會身負重傷,艦身傾斜。

那是因為鄧世昌下令突出陣前,獨自抵抗日軍本隊和第一游擊隊的幾乎全部炮火。他並不是瘋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職責。當時北洋水師擺成的隊形類似一個八字,旗艦定遠在最前面,因此頓成日軍集火射擊的目標,北洋艦隊沒有想到日軍炮火如此准確和兇猛,頓時被打掉了指揮部,全軍陷入混亂。

鄧世昌的致遠在定遠左側後方,他的職務是「中軍副將」,現在說法,直屬隊的指揮官,他和其他艦長不同的責任就是救護和掩護旗艦,面對日軍的狂攻,他毅然採用了一種富有個性的做法來完成自己的職責--沖出隊前,升旗吸引敵人火力。關於鄧升旗的目的還有一些爭議,但基本結論是他並不是要接管指揮,而是升起類似將旗,或者日本海軍Z字旗那樣的旗幟,表示挑戰。

結果對致遠艦是災難性的,因為致遠號屬於英國製造的輕巡洋艦,裝甲薄而機動靈活,拼防禦力是它的弱點。但是,它的犧牲換得定遠鎮遠從最初的慌亂中清醒過來,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這時已經負了重傷,此戰勝負還很難料。鄧世昌是盡到自己的職責了。

第二,鄧世昌為什麼去撞擊吉野

彈葯垂盡應該是文人的杜撰。真正的原因是鄧世昌冷靜的在採取里薩海戰的撞擊戰術,這是甲午海戰前最近的一次大規模海戰,也是最能參考的吧,那一戰,義大利人就依靠撞擊一舉改變了戰局--當然,鄧世昌無從知道這也是海戰史上最後一次成功的主力艦撞擊作戰。這表現了鄧世昌優秀的戰術素養,他的致遠艦速度是北洋艦隊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沖角,他也了解對手,所以直撲日本巡洋艦吉野,而不是比睿這種裝甲艦,吉野是火炮射速快,但是裝甲較薄的英國軍艦,如果真的撞上吉野,他應該是比較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

事實上十年以後,吉野號也的確是被撞沉的,它被日本海軍自己的戰艦誤撞,立即就沉沒了,鄧世昌選擇目標相當的冷靜。

至於吉野號比致遠號快,那不是問題,因為日軍當時是首尾魚貫陣,吉野是在隊列之中,面對撞擊它不能隨便改變位置和航速,否則就有會和前後的日艦相撞的危險。這相當於一個死靶子!

確切的說,致遠對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無法發揮它的機動優勢。

鄧世昌不愧是一個優秀的職業海軍軍官!
致遠艦是功敗垂成,傳統認為它是被日軍魚雷擊沉,而實際資料顯示日軍並沒有在海戰中發射魚雷,當時的魚雷水準很低,還不適合於攻擊機動目標,中國福龍號雷擊艦對西京丸的攻擊也一樣失敗,此時的魚雷,更適合攻擊錨泊固定目標。由於致遠艦沉沒太象典型的中雷沉沒,現在的普遍看法是日軍炮彈引爆了致遠艦的魚雷。

我個人認為,致遠的沉沒,鄧世昌不夠細致的性格和戰斗作風或許也起了一定因素。因為北洋艦隊接戰之前,曾經明令各艦把魚雷投棄水中,以免殉爆,而致遠艦由於某種故障,恰恰無法投放自己舷側發射管中的魚雷(致遠水兵證實)。而鄧世昌對此的反應是:隨它去吧。沒有積極採取措施排除故障,帶著這個「危險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戰斗,恰恰是這顆隨它去吧的魚雷,造成了致遠艦的覆沒。

也許真實的鄧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對他的評價,還是讓光緒給他寫的詩句來說吧:「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⑺ 誰知道關於鄧世昌的一些小故事

1,義勇從軍

1867年(清同治六年),沈葆楨出任福州馬尾船政大臣,同時開辦前學堂製造班和後學堂駕駛管輪班。學堂開始招生,生源主要為福建本地資質聰穎、粗通文字的16歲以下學生,後由於生源不足,招生一直擴展到廣東、香港一帶,並將年齡要求放寬到20歲以上。

駕駛專業學生除學習英語、數學外,還學習航海天文學、航行理論和地理,經五年堂課學習後畢業。1871年(清同治十年)鄧世昌從軍後「第一次」回廣州家鄉探親。

堂課教育,僅是海軍教育的第一步。要成為合格的海軍軍官,需經練習艦的實習。海天盪漾,有時數日不見遠山,有時島嶼縈回,沙線交錯。練習艦經受各種考驗。測量太陽和星座的位置,練習操縱各種儀器。返航時學員們輪流駕駛,教師將航海日記仔細勘對。經過二年艦課實習後畢業。

2,奮發學習

鄧世昌在船政學堂攻讀五年,自始至終,奮發學習,自強不息,各門功課考核皆列優等。「凡風濤、沙線、天文、地理、測量、電算、行陣諸法,暨中外交涉例文,靡不研究精通」尤其是在隨「建威」練船到南洋的實習中,表現出實際駕駛、管理艦船很高的素質和技能。

加之年齡在同學中偏大,比較穩重和老練。正因如此,沈葆楨很看重他,稱贊他是船政學堂中「最伶俐的青年」之一。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2月,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輸船大副。

3,出任管帶

1882年(光緒八年)夏,朝鮮國內亂,正值李鴻章母親病故,回合肥奔喪、丁憂,署直隸總督張靖達公樹聲,奏調浙江提督吳長慶率師東渡,命世昌以兵艦運送之。鄧世昌駕「揚威」艦鼓輪疾駛,迅速異常,徑赴朝鮮仁川海口,較日本兵船先到一日。

比日艦載兵而來,我軍已自仁川整隊,徑入朝鮮國都城辦理竣事。日兵後至,爭門不得入而罷。鄧世昌率艦援朝,挫敗日本侵朝計劃,補升游擊,賞給「勃勇巴圖魯」勇號。

4,壯烈殉國

1894年(光緒二十年)鄧世昌常曰:「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

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5,青史留名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

⑻ 人物事跡:鄧世昌300字

在北洋水師服役期間,鄧世昌通過考察學習,深深意識到發展海軍,必須認回真學習西方海軍的管理答經驗和技術水平,所以極力主張向外購置艦只,用西法練兵。鄧世昌除了敢於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更能堅持學為所用,立足依靠自己,讓後人折服,如,在第二次接艦回國時,他堅持絕不依賴洋人,靠中國軍人駕艦回國,不僅為清政府節省白銀數十萬兩,特別是沿途還不斷指揮演練,做軍艦真正的主人,可謂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鍛煉了隊伍。

「致遠艦」在他精心訓練下,「使船如駛馬,鳴炮如鳴鏑,無不洞合機宜。」成為北洋艦隊中整訓有素,最有戰力的主力戰艦之一。

在治軍方面,鄧世昌不僅重視演習訓練,而且也格外重視思想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對此,徐珂在《鄧壯公陣亡黃海》中寫道:「在軍激揚風義,甑拔士卒。……遇忠孝節烈事,極口表揚,凄愴激楚使人涕零。」「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耳……」

⑼ 鄧世昌的英雄事跡簡介60字左右

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因「致遠」艦受傷,彈葯用盡,難以繼續戰斗,鄧世昌語曰:「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便意圖撞沉日艦主力艦「吉野」(據《東鄉平八郎と秋山真之》記載為浪速),但「致遠」艦因為日艦攻擊引起魚雷爆炸而沉沒,鄧世昌決心與戰艦同存亡,從而在落水後幾次推開救生圈,拒絕救援,與愛犬「太陽」相抱一同壯烈殉國。戰後總結會上,水師高層對鄧世昌的舉措頗為不滿:與艦同沉盡管壯烈,但拒絕救援卻讓己方賠了戰艦又折兵。水師總部擔心將士們都學鄧世昌,以輕生為壯烈,於是特意修定了《海軍懲勸章程》,寬容對待損毀戰艦的官兵。李鴻章也認為鄧世昌此舉不值得提倡,明令眾官兵不要效仿。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清廷謚以「壯節」,按提督例從優議恤並,還賜給其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追贈太子少保銜,入祀京師昭忠祠。鄧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抗日戰爭日軍侵佔廣州期間,日軍士兵懾於鄧世昌的威望和英氣,不敢破壞鄧氏宗祠。

⑽ 鄧世昌的故事

1,潛龍入海:

1868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船政局,在福州馬尾效仿西方建立造船廠,後清廷派林則徐的女婿沈葆禎總理船政大臣,創辦福州船政學堂,培養中國自己的艦船和海軍人才。當時,招收了廣東籍通曉英文的學生共十人到福州船政學堂肄業,鄧世昌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他學習目的明確,且又聰穎過人,入學後的各門課程考核皆列優等,深受沈葆楨的青睞和器重。然而,盡管表現優異,鄧世昌的事業卻並非一帆風順。

在以福建學生為主的福州船政學堂,廣東籍的鄧世昌可能受到一定排擠,如達到條件卻因「人才短缺」這樣的借口,錯失出國學習的機會,從側面也印證了這一點。

1880年,直隸總督李鴻章聽聞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便調鄧世昌到北洋差遣。隨後,鄧世昌隨丁汝昌赴英國接購新船,期間,他趁機考察西方海軍的發展情況,以彌補未能出國學習的遺憾。

1882年,朝鮮政局發生動亂,日本擬趁機發動戰爭。署理直隸總督張樹聲奏調浙江提督吳長慶率師東渡援助,命鄧世昌以兵艦護送。鄧世昌駕「揚威」,「鼓輪疾駛,迅速異常,徑赴仁川口,較日本兵艦先到一日」,「日兵後至,爭門不得入而罷」。事平後,薦保游擊,並被賞勃勇巴圖魯勇號。

北洋大閱海軍時,英法美日等國水師提督借來觀操,會辦海軍大臣李鴻章以鄧世昌訓練得力,奏諭旨賞換噶爾薩巴圖魯勇號,覃恩賞給三代一品封典。鄧世昌深知國家處危亡之時,報國的心情殷切,常與身邊的人說:「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耳!袵席波濤,不避艱險。」

2,碧海丹心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政府派淮軍增援鎮壓,日軍也借口保護使館與僑民派兵進駐漢城。日方對戰爭蓄謀已久,因此不斷增兵,最終發動豐島海戰,引發甲午戰爭。

日本不斷增兵的同時,也向清政府拋出要求共同改革朝鮮方案,侵略意圖十分明顯,清政府令李鴻章備戰。而此時,李鴻章仍不主張添兵赴朝,並希冀中日能共同撤兵。直到中日談判破裂,日本正式發動戰爭後,李鴻章才不得不應戰。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護送4000餘名援軍入朝,返航時在大東溝遭遇日軍襲擊,北洋水師倉促應戰,黃海海戰爆發。接敵途中,丁汝昌命令將艦隊由雙縱陣改為橫陣,由於向兩翼展開需要時間,不待隊形完備,旗艦「定遠」的管帶劉步蟾便擅自下令發動攻擊。

此時,距離敵陣還有5300米,北洋艦隊僅形成了較為散亂的人字形陣型,完全未處於有效的對陣狀態。劉步蟾此炮將其緊張的心情暴露無遺,相比較日軍在北洋水師發炮後,繼續挺進達三分鍾之久,直至距離3500米時,才在有利陣型上開炮還擊的舉動,或許第一炮就已經暗示了戰爭的勝負。

日軍甫一開炮,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將定遠望台打壞,在望台上督戰的丁汝昌受到重傷。丁汝昌的墜艦,給士氣帶來極大的損傷,進一步也加劇了北洋水師的混亂狀態。由於日方艦艇具有快速的優勢,很快形成太極陣,裹住北洋水師的人字陣,並漸漸攻入人字陣腳,將致遠、經遠、濟遠三艦隔絕於陣外。

鄧世昌駕駛致遠一艦,由於他抱著必死的決心,故而攻敵最力,兩陣甫合,其他船還在後面,致遠便獨自向前猛駛沖鋒直進,開放船首船尾英國製造的十二噸大炮,並施放機器格林炮,先後共百餘出擊。此時其他艦艇已在一片混亂之中,無一艦能勇往協助致遠,致遠顯示出孤軍深入,無復後繼的態勢。

日艦見有機可乘,便以四艦環攻致遠艦,致遠多處中彈,船身傾斜,情況十分危急。在此危急時刻,鄧世昌認為:「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他激勵將士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這時吉野艦迎面駛來,鄧世昌於是下令以最快的速度向「吉野」沖去。

日軍發現了致遠的企圖,便集中火力,轟擊致遠,最終,致遠在炮火下沉沒,鄧世昌墜入海中,此時,鄧世昌的隨從劉忠遞給他一根浮木,但他堅決不接,憤然地說:「事已如此,誓不獨生!」有義犬見主落水,也跳水相救,鄧世昌按犬頭入水,最終殉國,年僅45歲。英法各國水師觀戰者皆感嘆世昌之忠勇為不可及。

3,私兵與國軍

鄉黨觀念或許敗了一戰,而敗了一國的,卻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先從北洋水師說起,北洋水師名義上是清政府的海軍國防力量,實際上卻是李鴻章淮軍的私人武裝,以至於清廷想要調動水師,必須經過李鴻章的同意。

因此,雖然說甲午戰爭爆發在日本與清朝之間,但是真正對抗日本舉國之力裝備的精銳武裝的,其實是李鴻章的淮軍——由於淮軍的失利,清政府才調湘軍繼續抵抗日軍。一國與一軍的對戰,實力不對等實屬正常。另外,李鴻章在戰爭前和戰爭中的「避戰」也另有深意。

太平天國迅速在南方諸省橫行,而清朝的八旗與綠營皆潰不成軍。曾國藩、李鴻章趁勢而起,用十數年時間平定叛亂,成為「同治中興」的功臣。正是因為這場戰爭,曾國藩、李鴻章所率領的湘、淮二軍,能夠脫穎而出,力壓八旗、綠營。

湘淮二軍在平定叛亂之後,並沒有功成身退,而是漸漸有獨立的勢頭。中央權威雖然已經旁落,但是名分依然還在,國家行政力量依然操控在中央手中。地方勢力因不能團結,反而被中央借機操縱、抑揚其間。其中最著者,莫過於推恩左宗棠,任命張之洞,以此平衡湘淮勢力。

在甲午戰爭期間,翁同龢為首的清流鼓噪一戰,逼李鴻章出兵,其目的也就在於借日本之手削藩。李鴻章豈不知其用心,然私兵皆軍費所養,兵臨城下之時,也無法一直躲避。但北洋水師一旦完了,李鴻章也失去了所恃,因此囑咐丁汝昌等人避戰自保。以一私心所養之水師,而敵一國之水軍,勝負早已註定。

(10)鄧世昌的故事450字擴展閱讀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漢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廣府人,籍貫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現為廣州市海珠區),清末北洋水師將領,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為致遠號巡洋艦管帶(即艦長)。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謚壯節公,追封太子少保銜。光緒帝輓聯如此寫道: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