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徵文
Ⅰ 土地的故事的作文
我們的土地
當今的科學告訴我們:人類誕生於300萬年前的地球上,土地是人類的起源.
土地與人幾千年來始終有一種互相依存的聯系.在這種統一與共存中,一切初始的文明便誕生於此,並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尼羅河兩岸的土地築就了古埃及文明,遼闊的恆河平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一個個璀璨而輝煌的文明在土地依託下漸漸成長.
中國人與土地更是一種近乎完美的和諧.中國五千年來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土地背負,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古人稱土地為"萬物母",歷代中國人大多是面朝黃土,背朝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國人與土地的關系又豈是可用三言兩語到盡呢
今天,我們越來越為自己所創作的科技與文明而驕傲的同時,地球卻向我們這些無知的人發出了警告,連年災禍不斷,一切風雲突變.與此同時,土地也用他那低沉而又蒼老的聲音向我們訴說了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故事.
沙漠化和地表流失正威脅著全世界1/3的土地.全世界已有15億公頃的牧場和耕地已變成了沙漠.而且據統計,全世界目前有35億公頃的土地正面臨完全沙漠化的危機.
就中國而言,這片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也同樣在劫難逃.
沙漠化的猛獸正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著西北,東北,華北,西南的大片土地.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不見了,美麗富饒的鄂爾多斯大草原也不見了,他們都被沙漠無情地吞沒了!不僅如此,據統計,目前我國的沙漠面積和沙漠化土地面積已超過了149.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1/7還多.
更令人心痛的是人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土地的悲哀.於是在一片片森林倒下的同時,垃圾又排山倒海似的吞噬著大地……
Ⅱ 以土地為話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
《珍愛這方土地》
曾經有這樣一方凈土讓我留戀,讓我痴迷,更讓我陶醉。到處綠草如茵,鮮花成群。幽幽芳香徐徐飄來,引來了無數蜂圍蝶舞,鳥語花香,更引來了我的思緒。
好一處絕美的仙境!碧水清潭中的游魚自由自在地在白雲中穿梭,湛藍的天空下雄鷹在清水中盡情翱翔。和煦的陽光閃耀著青銅的光輝,穿透繁密的樹葉灑落一地,碎了一地金黃。看,頑皮的小淘氣們在風兒的吹拂下快樂地嬉戲著。婆娑的樹影盪漾在翠綠的草葉中,弄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也就是這唯一的一方凈土沒有受到污穢的玷污。在慾望的蠱惑下,有些可憐蟲竟昧著良心破壞者美麗而恬靜的天堂。綠油油的田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盛氣凌人的高樓大廈。朵朵芳花成為了庸俗的盆景,沒有了以前的五彩斑斕,沒有了以前的質朴淡雅,留下的只有諂媚和墮落。馥郁的芳馨 已成了人們記憶中匆匆的過客,只剩下刺鼻的惡臭束縛著人們。
天不再藍,水不再清,心靈不再純潔。可悲的人們每天生活在機器無休止的呻吟中。眾星拱月的美景在城市燈光的驅趕下也漸漸隱沒了。可憐的人們整天生活在不夜城中。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還有這樣的一方凈土。和風細雨飄落在心靈最深處,乾涸的心田再一次生機盎然起來。微波盪漾著,污濁的湖水再一次煥發出無限生機 ,再次純潔了起來,活潑起來。
這是心靈的凈土。純潔無瑕的靈魂容不得一絲污垢的沾染,也容不得一點浮華與喧囂的侵佔,更容不得任何力量的破壞與摧殘。
生命只有在這里才能得到升華,潛能在這里才能得到激發,情感在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抒發——也只有這里,只能是這里,將美麗與素雅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的朋友,珍愛這僅有的一方凈土吧!千萬不要讓無盡的黑暗摧毀它!因為她具有凈化心靈的力量,能使靈魂得到解脫,使思想得到張揚 。
不要猶豫了,不要再有片刻遲疑了。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這一片唯美的凈土吧!這里可是心靈的歸宿呀
Ⅲ 關於土地的故事的徵文怎麼寫
我是一方蒼茫的土地,無邊無垠的土壤孕育了五千年璀璨的中華文明。我殷紅的血液里流淌著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歷史,我醇厚的骨髓中蘊涵著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意志。曾經我為我的存在而感到驕傲。孤芳自賞的臘梅因為我的存在而堅強綻放,青枝綠葉的水杉因為我的存在而高聳雲天,各種各樣的動物因為我的存在而繁衍不息……因為我的存在,大熊貓悠閑地漫步在寬闊的平原;因為我的存在,金絲猴盡情地玩耍於茂密的叢林,因為我的存在,頂天立地的中國人悲壯地棲息在我身上,用心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用意志娓娓道敘著一個個精彩而又壯烈的故事。可是,如今我的眼裡常含淚水……不再有以前的自豪感,不再欣喜地向同類炫耀自己是何等得遼闊與悲壯,有的只是一身的疼痛與癢癢。身上成片的樹木早已被砍伐,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猶如根根大針深深地刺痛我的心。曾經的鳥語花香成為了記憶中的追憶,現在眼前的是渾濁污穢的空氣、骯臟變味的流水。身上早已血肉模糊,可誰又能真正地了解我內心的痛苦呢?這一切不怪樹木,不怪花草,不怪小鳥,不怪……只怪滿口宣揚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中國人!社會的確需要發展,土地需要改變,但是發展是有節制的,單靠開墾與建造,社會永遠不會進步!前幾日,飛機侄子給我帶來了美國兄弟的消息。據說美國是個草坪大國,無論走到哪裡,凡空曠之處皆可見我的兄弟穿著翠綠的大衣。美國城外的那些高爾夫球場,遠視如綠浪,近觀則能發現草坪修剪得如同地毯,讓人流連往返。我們作土地的絕不會不懂得感恩。我的兄弟給美國人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亦幫助他們調節氣候,給人們恬靜、安詳的氛圍。美國人重視草坪已成為傳統,甚至已發展成一種文化現象。與草坪文化共存的是美國人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人們習慣於將綠化環境視為自身生活空間的延續,為土地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與我裸露的肌膚相比,我顯得異常悲哀。曾經的我也是如此的驕傲,位居全世界第三的我是何等的輝煌,可是現在…… 再三地忍耐,再三地破壞。終於有一天我爆發了。漫天飛舞的沙塵是我精心的傑作。許多人紛紛戴上了口罩,喃喃抱怨:這天氣真糟!洶涌澎湃的洪水也是我修煉多年的結果。無數的人們流離失所。其實我也不想這么做,是你們這些自私自利的人逼迫我的。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已經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如果是,就請你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似乎一切都可以改變,但土地是永恆的主題。人類的長生不息,文明的星火相傳,背後支撐的是土地跳躍的脈搏,而在今天,這動脈在汩汩出血,13億人民啊,請克制你的貪婪、自大,發揮你的智慧、理性,守望好這彌足珍貴的大地家園,不要讓我棄你們而去。
Ⅳ 以《土地》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土地》每當我看到家鄉的土地,就湧起一種揪心的感覺。這大概是我出身於世代種田的農民家庭的緣故吧,我對土地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後來聽秦牧的廣播散文散文《土地》,也曾激動得熱淚盈眶,對「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有了深刻地理解。雖然我這一輩子不再種田,可時常做著「種豆南山下」的田園夢,對土地的感情依然如故。然而,我家鄉的父輩,那些曾經為做了土地的主人而這自豪過的農民,如今視之卻不甚惜。用。「揮霍無度」、「日削月割」來形容,絲毫沒有誇張之嫌。
隨著改革開放,土地實行了承包,大片的田地被劃成小塊分給了農民,農民有了土地使用的自主權。原先幾代人窩居的小院感到不舒服了,於是就爭先恐後地在承包田裡蓋房子。一座座瓦房如異軍突起,一片片樹林密密匝匝。這樣,就形成了原來的村子中央空起來,而村子四周則無限制地膨脹的局面,致使大片大片的良田被佔用,被糟蹋。就說我們村子北邊的那塊高產田吧,那是黃河水留下的唯一恩賜——肥得溜油的紅淤土地。曾經打破過小麥畝產上千斤的高產記錄。在我高中畢業回鄉勞動的那段日子裡,我參加了生產隊里組織的創高產科學實驗小組,試驗田就選在村子北邊那塊紅淤土地上。幾年來,我們在那裡打井灌溉,我們在那裡除草施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連續三年創下了小麥畝產680斤、820斤、980斤的高產記錄。於是,報社記者采訪,電視台拍照,我也成了紅極一時的人物出席了縣里的表模會。
就是這 塊土地,記載著我成長的一段光榮的經歷,使我們生產隊甩掉了缺糧的帽子;就是這塊土地,成了上百里的人們參觀的對象,拍進了記錄片《萬畝小麥喜獲豐收》,成了我們村人的光榮和驕傲。如今,在這塊土地上,蓋房的蓋房,栽樹的栽樹,甚至有的農民挖土燒磚,拉土賣錢,好端端的一塊良田,卻變得支離破碎,千孔百瘡。那地平如鏡、麥浪滾滾的情景再也見不到了。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農民的兒子,於人於己都感到痛心疾首。
有一次,我問一位正在可耕地里建房的大叔:「這么好的土地蓋上房子,就不心疼嗎?」
他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要說不心疼,那是瞎話,可有啥辦法呀!如今的土地分成了你一小塊,我一小塊的,不叫誰蓋呢?你沒看看前後的地塊不都蓋上了么?不蓋房的也都稠密地栽上了樹。」\
「您知不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
「啥違法?這法,那法,到了下面就沒辦法了。」
沉默良久,我無言以答。
我還能說什麼呢?熱愛土地,一向是中國農民的優良傳統,為了得到土地,他們可以自願參加革命,去砸碎捆綁土地的枷鎖;為了保衛土地,他們可以自願去參加流血的戰爭。「三十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曾經是一代農民的理想。那時的人們,是多麼渴望獲得土地呀!我曾經目睹過人與人、村與村為了爭一線地邊打架的情景,我也看到過人們為爭地邊流血死傷的事件,為了那一點點土地,他們可以去拚命,去爭斗。可如今,他們對待土地的感情竟是那樣的麻木、那樣的淡漠,浪費糟蹋土地竟是那樣的大方、那樣的慷慨。面對日益減少的土地,我想借用環保中常說的一句話來警示人們:「不要等到地球上剩下的最後一滴水是人們的眼淚時才開始後悔」,同理,愛惜我們的土地吧,人們!不要等到地球上沒東西可吃的時候才開始知道土地的珍貴!
Ⅳ 土地的故事作文
在這片廣闊無限的土地上,我望見了那紅紅的太陽溫暖著大地,望見了那閃爍的星星點綴著夜色,望見那蝴蝶在飛舞,鮮花在盛開,望見那屹立在曠野上的青山,望見那天真的孩子快樂的玩耍,望見那溫柔的眼神,親切的笑容。在它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和諧與歡樂。
近年來,這片土地不斷地變化著,隨著經濟的長足發展,這片土地的面貌更是日新月異。
記憶慢下來,河中淺綠的水色,如絹的波光,悠然的流水像一根根銀錢似的蜿蜒流去,閃閃發亮,如蛇鱗一般。其實它是一條哀傷的河流,它也是一條從沙地流過的河流,然而不幸的是它碰到了一座城市,它想悄悄地溜過去,然而城市立刻就用一座座工廠讓它蒙難,它實際是被城市戧害了。如果河流有像人那樣的生命智慧,它就能夠留意翼翼地避開任何一個城市,放肆地在大自然中馳聘。能夠想像,在它健康活潑的年代,它是多麼的清澈阿!而此刻,在原本污濁的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各樣的垃圾,發生惡濁的氣息,奄奄一息,像是加害者對它的詛咒。
如果當這片土地被污濁的河流包圍,樹木成片倒下,鳥獸也被捕殺,在人們擁有巨大財富的同時,我不禁想要問:人類千百年來誇父般追逐的那個夢想實現了嗎?如果沒有實現,那麼又該怎樣實現呢?
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同時,城市建築跟著世界的腳步向前發展。就近來說,會東縣城在最近幾年發生了一系列改變,最為顯著,吸引眼球的就是舊城改造。
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看著揚起層層灰塵便能讓人想到舊城改造的施工正在如火荼地進行著。在上學的路上,偶爾能看到施工人員如赤銅一般的臉,臉上刻著深溝似的皺紋,不時泛著紅暈,袖子卷得老高,豆粒大汗珠從臉頰上滑落,眼睛遠遠眺望著,充滿了期望。
那從此精緻風雅,清心怡情的會東縣城,就要誕生了吧。每當我飄過那條街,望見圖中的都市人,有牽著孩子的母親,有玩命似的一路狂奔害怕遲到的公司小職員,騎著電摩打算出門辦貨的大叔等。我似乎感受到了所謂的「都市節奏」憧憬著在那不遙遠的某一天,呈此刻我們面前的將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詩意會東,一幢幢高樓大廈屹立在河流兩岸,像是保衛鋼城的威武士兵;綠色的山連著綠色的水,綠色的水倒映著綠色的山;岸邊楊柳拂動,湖光山色,異常秀麗;公園里綠樹成蔭,山上鐵樹崢崢。有著「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秀麗意境。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就應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這永久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讀著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不僅僅讀到了他強烈的愛國之情,更多的是感覺到他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同學們,21世紀是一個充滿和諧的時代,我們作為跨進世紀的新少年,就讓我們共同努力,掩去上一頁的罪惡,譜寫下一頁的輝煌,從此刻開始,從校園起步,共同建設一個秀麗的涼山。就此刻,讓我們一齊出發!
Ⅵ 土地的故事徵文怎麼寫
土地的故事:
張作霖寸土不讓
軍閥張作霖應邀出席日本人的酒會,席間日本人請張賞一幅字,以為張大字不識幾個,肯定會當眾出醜。沒想到,張應聲來到桌旁,揮筆寫了個「虎」字,然後落款「張作霖手黑」,便擲筆而起。眾人見了,有人鼓掌,有人大笑不已。這時秘書湊上來耳語:大帥,落款「墨」字少了個「土」,張作霖眼一瞪:你懂個屁,這是給日本人寫字,老子故意把「土」留下來,我這就叫寸土不讓!
Ⅶ 土地的故事作文 150字左右
*《左傳》記載了晉公子重耳光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餓交加的重耳,向田間一位耕作的老農乞討食物,老農捧起一把泥土遞給他,一言不發。重耳正要發怒,卻被隨從勸阻,並耳語了幾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頭感謝上蒼,然後鄭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車上,繼續逃亡……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