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地故事200字徵文
A. 家鄉的傳說故事200字
"人人都說沒那個山西好風光,"這一句話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真可謂:山美水美人更美.
這里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北宋有一戶姓樂的人家,一個叫沖惠,一個叫沖淑,她們聰明伶俐,生活的非常幸福,可是有一天,不幸降臨在他們這個家庭.母親
去世了,父親為拉照顧年幼的女兒續娶了後娘李氏,父親外出做生意,後娘李氏生性好吃懶做,趁機刁難兩個姊妹.隆冬之時後娘說想吃白根嫩葉的苣苣菜,青枝嫩
葉的紅酸棗,姊妹兩個跑遍拉京城也未找到.無奈,趴在母親的墳頭哭啦起來,醒來後便看到有滿滿一籃苣苣菜和紅酸棗.回家後,後娘心生疑惑,便追問他們,姊
妹倆怕給母親的墳頭惹麻煩,什麼也不說.後娘惱羞成怒,把他們打得皮開肉綻,於是,姊妹倆便想以跳崖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時正逢王母娘娘在人間遊逛,覺得他
們肯定有冤情,便叫青龍白馬相救,修煉七天後返回人間,幫助家鄉人.有求必應這就是"十轉賽老奶奶」的故事。
每逢五月,我們村都會有一種淡淡的清香,那是洋槐花開了,一片白,白過了,風吹來,芳香四溢,醉人心懷,真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此時此刻,置身
洋槐花開放的村莊,讓人覺得家鄉的美好和可愛。摘下之後剁成餡,做成香噴噴的餃子。如果巷子里誰家做了,就會讓鄰居去吃,一堆人圍坐一起,吃著洋槐花餃
子,樂意無限。
如果誰家有什麼紅白喜事,村子裡的人都會互相幫忙,在村子裡,沒有人去偷別人家的東西,夜不閉戶。都有點像「大同社會」
所以,我喜歡這里。
你們也覺得這個故事聽傳奇吧,那你們就來看看吧,這里隨時歡迎你們!!!
B. 沙地文化圍墾的故事超過200字
阿廖來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自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一天,阿廖沙出於好奇,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阿廖沙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愛他的,而外祖父則與之相反,他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了,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後來母親的再婚,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丈夫打。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後同其他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C. 土壤小故事200字高中
春天破門而入,心蠢蠢欲動。我想要及天的長臂把整個春天攬過來。
內心總有一番景緻,漾漾觸目。春眼迷濛,碧草侵堤,鶯燕飛歌,楊柳寫閑,流溪枕橋,醉了花語,染了籬笆鞦韆。
推窗,黛眉遠山,風剪江水,暖光拂出金線,綉出微波翠野。落坐在天的近旁,有雨聽雨,有霞觀霞,有風約風,藍天為席,白雲為被,縱身一躍,風雨兼程。
芳草花樹,燦若天星,在春風的呵護下紛紛揚揚,盛況空前。欲問是誰捧出了粉面桃花,是誰拱出了離離原上草,又是誰在幕後彈拔著四季輪回的琴弦?
是土地,它嫻熟安靜卻又無時無刻睜著雙眸觀察著世間萬物,畢其一生的精力把一個個本無活力的種子從娘胎里孕育出勃勃生機。每逢春天,我的心底都會萌發出對土地強烈的熱愛之情,想要大把大把的土地,栽種那些即將從歷史的車輪中凋零的生命。
這個春日,頭頂融陽,一手持空盆,一手執鐵鏟,一心一意要出門尋找泥土,栽種生命。跳著童年的步伐,走在一去不復返的理絲路上,憶起兒時的曲塘綠岸,真想某日能與它們再度會面,那時我定會赤著雙腳不顧一切與河裡油油的水草和時不時騰空而起的魚群傾心長談,以慰我多年的思念之苦。
兒時的碧空柳岸一直植根於我記憶的深處,霸佔著往後青草萋萋的成長歲月。春來的時候,像抽了嫩芽的水溫並不太冷,那時的我最喜歡捲起褲腿在河邊摸魚捉蝦,幾次被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撞見,說我不好好溫習功課成天只顧與魚蝦混玩,於是他把我狠狠地批評了一番,還讓我在教師辦公室面壁罰站。我當時想,罰就罰吧,再怎麼罰也改不了我與楊柳岸曉風彎月的天生的情誼。
夏天,接天連碧的河塘與西湖一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旖旎風光。柳蔭下老叟捋須垂釣,姑娘泛舟采蓮,歡歌笑語落滿河塘,驚來青蛙鼓腮相和。我習慣把雙腳放於水中,聽清風纏芬,小手自不得閑空,隨手扯一把青草向水中拋去,央魚兒快跑,別鑽老叟背簍。魚兒偏不會我意,大搖大擺戲耍魚餌,吞吞吐吐與老叟鬥智斗勇。黃昏時分老叟收竿擔簍,整罷衣襟,顧盼魚簍,小魚信手挑出,奮力扔入河中,留得肥碩健壯的大魚滿載而歸。夕陽陪暮色低語,目送采蓮姑娘裝一船蓮香踏浪而去。
如今我能看到的除了高樓還是高樓,一望無際的田野毫無設防被政府收為國有淪為參天的建築。大大小小的河塘全被填平,成為各派房地產開發商爭相角逐的黃金地帶。原有我玩過的池塘所在處現是五千多套洋樓仰天長笑,三千四百多套的高級別墅如深閨的姑娘找不到情郎暗自神傷。所有這一切的變化早已篡改了昔日的舊跡,一副副現代化的新潮面孔蔚然成風。據權威人士統計目前真正入居高樓的不到六十戶人家,空房成為炒房一族穩操勝券的籌碼,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把眼睛睜得老大,想搜索一處有泥土的宅弟,一路走來,道路邊,深樓宅院不是青一色的大理石、水磨石就是水泥鋪成的地面。哪裡有我想要的泥土?我望著高樓發愁,找不到一點泥土碎渣,狼狽異常,四處打探,方圓二里全是廠房、商品房基地,無人告訴我,哪裡有泥土可挖。
童年的樂土就這樣憑空消失殆盡,消失的不僅是河塘綠岸還有稻田、麥田、菜園、果園、森林等等我血脈中根深蒂固的情根。沒有那些沃土原野我與他人所發生的一切情感絲線好像也無處生根。我完全沒有預料到會有這么一天,而這一天的到來著實讓我措手不及。我不知誰能明白我無處可訴的苦。只能眼含熱淚默默地自問,我的泥土去了哪裡?
觸不到它的氣息,沒有人知道它在哪裡,於是我只好卑躬屈膝試圖從馬路邊刮一點揚塵,不知地面是不是被清潔工掃得過於干凈,還是地面本來就無細土存在的空間。在硬實堅固的地面上鏟來鏟去,強迫自己「掠奪」一點泥土,可是花費半天的力氣只鏟得一絲絲薄薄如翼的塵埃,然後我把整個巴掌貼到地面,使勁地摸,拚命地用手指去沾,除了把手指擦破流出了血跡,全身上下擦得像叫化子模樣之外,收攏不到名為土的物質,淚水在眼眶中亂涌不受擺布,只得掩面作罷。
立在路邊,望著過往的行人,企圖天降大雨,或許遠道而來的異鄉客能從別處沾些泥土過來。這想法有些可笑,尷尬與落魄成為對慾望的強力諷刺。
可是難不成我去買個金鋼鑽,用它掘地三尺,把泥土搬運出來。可是我不願意去做城市的破壞者。這年頭毀人容易,毀地萬萬不行;賺錢容易。找泥土難於登天。
D. 民間故事200字
牛郎織女故事
傳說,織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織女在人間遊玩後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過的牛郎撿走了衣服,兩人因此結緣,一見鍾情結為夫婦,並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戀愛是違反天條的,玉帝命令織女必須離開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後,便馬上用扁擔挑起一對籮筐,將一對兒女分別放入筐內,去追織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條大河忽然擋在了他的面前,這就是王母娘娘劃的銀河。王母娘娘見他們感情真摯,便破例讓他們每年七月七日通過喜鵲搭橋相會一次。「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來發展成為七夕節。
E. 我的教育故事徵文200字
笑,無處不在,而那一次,是最美的笑容。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學校還有3名同學沒有來得及跟上隊伍離開,最後,有一位老師把他們藏在講台下面,用自己龐大的身軀保護那3名同學,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他的肩上,他卻咬牙堅持著,不讓大石頭傷害到同學,用盡自己所剩餘的力氣,保護了3名同學。可是,老師天好像故意和他過不去似的,就這樣讓他離開了人世間。那一刻,我流淚了,我為這位老師舍己為人不屈不撓的精神而流淚,我發現,在老師臨走的時候,他的嘴角依然撫養笑容,我認為,那是人間最美的笑容,我覺得,他的離開是值得的,是他救回了那3名同學的生命,我堅信,老師在天之靈,看到同學們快快活活地生活著一定欣慰不已。
這位老師的笑容是最美麗的,他的品質是最高尚的!
F. 徵文我與憲法小故事200字
寫作思路:如果是通過幾件事寫人的,可以採用詳寫一件事,略寫另幾件事的寫法,幾件事需並列寫的,則可按時間先後順序來寫。抓住特徵描寫,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文:
今天我們放眼看去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秩序,我們有若乾的法律法規,保護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要學文化,要遵紀守法,那時不知什麼是紀什麼是法,後來上學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知道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它的法律,那麼就會亂做一團,矛盾和戰爭不斷。
媽媽告訴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漢穆拉比法典》,因為有了這部法典,希臘成為最早的文明古國。許多的國家參照了這部法典制定了他們自家的法律。
法律應該是約束我們行為的一種規矩吧,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和平吧,經過我一直的觀察,我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要遵守我們國家制定的法律,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的法律是越來越健全了,我們兒童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他們老師有《教師法》,還有保護每個公民的各種法規,只有法制健全的國家,才是文明、發達的國家,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發達國家,它就是有健全的法律法規,讓人民的生活得以保護。
因為有《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小孩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快樂,現在就是爸爸、媽媽也不能隨意體罰我們的,要是傷害我們,我們就去告他們,他們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們要學習法律,好讓自己的人生權利得到保護。
但是,我們有很多的人,卻不願遵守法律,做違反法律的事情,使自己和親人難過。在我們家裡,我的舅舅就是不尊重法律,沒有把法律放在心上,走上了吸毒的路,他不但違反了法律,而且自己的身體遭到了巨大的傷害。
我們全家因為他吸食毒品,經常提心吊膽的,我的外公和外婆因為他也氣壞了身體,他自己因為無視法律,被毒品折磨得不不成人樣了,十年的青春都被那可惡的毒品吞食了,我從小看著他走上這條路,讓我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因此我深深地知道我們要遵守法律,不要讓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
法律是我們行為的約束,也是我們自由的保障,這句話是我的媽媽給我說的,媽媽說,如果我舅舅受法律的約束,他今天就不會在勞教所里受獄,所以我們要尊重法制,心藏法制。
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我國憲法除確立了國家治理的基本結構和基本機制等內容外,更詳細地規定了我國公民擁有的諸多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賦予了每個公民一系列的基本權利!
20xx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設立國家憲法日為12月4日。
事實上,設立"國家憲法日"是法律界由來已久的呼聲。12月4日是中國的"全國法制宣傳日"。之所以確定這一天為"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因為中國現行的憲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實施。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的要求,全國人大便擬以立法形式設立"國家憲法日"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憲法的生命力和權威也在於實施。"憲法不是為了印在紙上、掛在牆上給人看的,但是多年來,憲法的實施和保障是不完備的。"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凌駕於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內容上來講,憲法是人民權利憲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設立"國家憲法日",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傳遞的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
設立國家憲法日,不僅是增加一個紀念日,更要使這一天成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舉國上下尊重憲法、憲法至上、用憲法維護人民權益的社會氛圍。
讓我們用憲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深入學習、宣傳憲法,全面深刻理解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愛國意識和民主法治意識,大力弘揚法治精神。不僅自己遵紀守法,還要把法制意識宣傳給周圍的人,真正做到憲法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之中,憲法更在我們的心中。
讓我們共同為祖國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G. 五篇地理小故事200字
關於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麼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構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斷斷續續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恆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在、還有將來.
迂迴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葯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現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http://tech.163.com/06/0710/13/2LM4922R00091N9G.html
南少林之謎:兩百多年前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稱的南北兩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義,歷次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少林寺難逃被焚燒的命運.一千多年過去了,當年赫赫聲名的南北兩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卻銷聲匿跡了.為此,人們開始了歷史的追蹤.
相傳,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軍火燒南少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其中必定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於是,莆田最先開始了他們的尋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隊發現了一口刻有「僧兵」銘文的北宋石槽.有關專家論證,「僧兵」是南少林寺獨有的編制.從而,推斷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傳說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兩本祖譜——《清源金氏族譜》和《西山雜志》更有詳細記載,泉州存在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時的福清出示了更為確鑿的證據,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圖、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確存在著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教授羅炤的研究發現,卻讓南少林之謎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羅炤發現了福建閩南小鎮的一種幾乎絕跡的特殊的佛教派別——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為民眾做喪喜事,宏揚佛法.但卻有不同於正宗的佛教叢林的地方,他們可以殺生吃葷,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傳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這本秘典中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它揭開了兩百多年前的一個夜晚,南少林寺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以及寺院遺址的真正所在地.(編導: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化蝶成仙的獨龍紋面女
幽深的峽谷,神秘的民族
獨龍江峽谷地處雲南省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東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貢山,西邊和南邊與緬甸交界的擔當力卡山相鄰,北接西藏自治區.獨龍江似一條玉帶自西藏察隅向南飄落而下,形成綿延97公里的險峻峽谷.峽谷方圓1900多平方公里,由於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獨特而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孕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獨龍族.
獨龍族是一個人口僅有5000餘人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從語種上類分應該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受條件限制,獨龍族以前一直過著自由遷徙、刀耕火種、男人漁獵、女人採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後,大多數的獨龍族才在獨龍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獨龍族一個奇異的習俗,而且由來已久.《新唐書》中稱之為「文面濮」,《南詔野史》更是以「綉面部落」來稱呼獨龍族.至於為什麼要文面,說法有很多,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確切解釋.有的說是為了防止被外來民族搶去;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後能與靈魂相認.還有一種說法與原始圖騰崇拜有關——在獨龍族的信仰中人死後的亡魂「阿細」會化成各色蝴蝶飛向蒼天.
地於小故事三:
德軍潛艇與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軍潛艇竟神不知鬼不覺地溜出海峽,出現在大西洋中.原來,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層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軍利用這一點,過直布羅陀海峽時,關閉所有的機器,藉助海流而行,盟軍守株待兔卻讓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股海流屬於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課本要學的內容.
尋找石獸與流水侵蝕作用
清代學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後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麼會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於,石獸落水後對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圍水速更快,沖刷能力更強,其下面迎水流一側的泥沙逐漸被水沖走,成為空穴.久之,石獸因重力作用朝著迎水流的方向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動了一截.可見老兵的判斷是正確的,流水的侵蝕和搬運作用,使石獸能「逆水而行」.
海灣戰爭與自然帶
在侵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美國都打出了空軍王牌,但結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兩地自然環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處熱帶季雨林帶,在 「胡志明小道」沿線,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嶇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難觀察到地面的軍事動態.美軍用電子監聽等高科技手段來確定轟炸目標,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與科威特大部分地區是熱帶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極少,面對多國部隊「地毯式」轟炸,伊軍毫無隱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戰鬥力嚴重損傷,註定了吃敗仗的結局.由此可見,自然帶與地形,對於空襲戰,起了不可小覷的客觀影響.
H. 說土地的故事片段200字 口語
當今的科學告訴我們:人類誕生於萬年前的地球上,土地是人類的起源.
土地與人幾千年來始終有一種互相依存的聯系.在這種統一與共存中,一切初始的文明便誕生於此,並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尼羅河兩岸的土地築就了古埃及文明,遼闊的恆河平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一個個璀璨而輝煌的文明在土地依託下漸漸成長.
中國人與土地更是一種近乎完美的和諧.中國五千年來一直是一個農業國,土地背負,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古人稱土地為"萬物母",歷代中國人大多是面朝黃土,背朝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國人與土地的關系又豈是可用三言兩語到盡呢
今天,我們越來越為自己所創作的科技與文明而驕傲的同時,地球卻向我們這些無知的人發出了警告,連年災禍不斷,一切風雲突變.與此同時,土地也用他那低沉而又蒼老的聲音向我們訴說了一個又一個悲慘的故事。
I. 關於土地的故事,要200字以內,要5篇 幫幫忙啊,急用!!!
父親說他寧肯老死在土地上。 當年,在北京海軍總部大院服役八年的父親放棄了軍工的機會復員回到了農村,是因為剛落實了政策,土地允許承包經營,滿心歡喜的父親毅然棄戎從農。 父母白手起家,經過幾年辛勤勞動,家裡就蓋起了三間瓦房,還率先從城裡抱回了電視機,那時我家的院子簡直就是個小電影院,擠滿了看電視湊熱鬧的人。 幼年時的記憶總是從寂寞中醒來,發現自己被反鎖在房間里,飢餓或恐懼常使我嚷啕大哭,然而總沒有人理會,父母天不亮就早起照料那幾畝良田去了,對土地的愛護竟遠遠超過對我的照顧,我知道了什麼才叫精耕細作。 隨著化肥,農葯的推廣,糧食產量越來越高,農民已經可以吃飽肚子了,轉而開始種植一些像大豆、花生、棉花之類的經濟作物。棉花一度價格很高,農民一窩蜂地去種棉花,接著價格又一落千丈,加上害蟲肆虐,管理麻煩,現在我們那兒已很少有人種棉花了。 農業收費越收越高,化肥的價格也一路上漲,糧食價格卻沉浮不定,隨著土地成本的增加和收益的減少,農民對土地的熱情一點點降溫,新一代的農民已不再熱衷於種田,另一個詞語悄然地在農村中流傳,或許已成為農村中最流行的字眼那便是進城打工。 打工對農村影響有多大,到現在尚不能定論,當我在讀初中時,旁邊的同學一個個消失,轉而出現在南方城鎮的街頭,驚訝於工業文明的發達明。對於土地,他們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當年的外出打工已成一股熱潮,我的父母也加入了其中。不過他們不是南下,而是去了新疆建設兵團,政府鼓勵還給了政策土地使用權保留三年,父母吃了定心丸,放心去了新疆,只可惜那裡氣候太怪異,白天熱得出奇,夜裡冷得發抖,年幼的弟弟不是感冒,就是發燒,差點要了小命,於是不到半年全家便返回了家鄉。或許真的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回到家,也沒人生病了。父母也安心擺弄那四畝三分地,再也沒有離開過。 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父母卻極力反對著後代再去侍弄土地。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便灌輸我要脫離土地,逃離苦海的思想。當有一天,我真的離開了土地,到異鄉求學,再回首,那曾經摔打了十幾年的土地,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中,永遠也不能抹去了。 最近這兩年,土地拋荒的現象已經很嚴重了。村裡的地分為崗地和坡地,崗地是薄田,很多人都不願種了,政府加強了調整種植結構,將一千多畝崗地統一劃拔為生態經濟農業園,投資幾十萬元打了十幾口深井,還挖了三個水庫,先是栽種棗樹,這種據說引自台灣像毛筆那般大小的樹苗種了三年,沒有一棵長大結果,一方面可能是台灣品種的樹苗太嬌貴,不喜歡這里的土地;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去年政府為了村子脫貧,又撥了一百萬作貸款開發式的扶貧基金,到村裡時卻變成了二百多頭小奶牛,說是要大力發展畜牧業,於是崗上又種了牧草,一年後,牧草長得稀稀落落,奶牛還是像剛買回來時那樣的瘦小,據獸醫講是品種不好,產奶量低且差,還沒有銷路,農民自己都不願喝,全喂豬了。 前些天打電話回家,父親講崗上今年可能會種桑樹,我大跌眼鏡問種桑樹干嗎?養蠶!父親一聲嘆息,讓他們瞎折騰吧?我勸父親也把土地拋荒了吧,一心一意養幾頭豬,反正種地也賺不了錢,父親意味深長地講了一句話:地永遠是咱的命根子,不能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