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四百字
⑴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⑵ 趣味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
劉備:「得民心者的天下,現在看來,唯有英主才能得之呀!」
曹操:「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到頭來,三馬食祿,一場空。」
孫權:「仁與不仁,義與不義,都付笑談中,留與後人評說吧。」
畫外音:「朝代更迭,一時一事,終會化為過眼煙雲,都散了吧。。。」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著到這本書,看著看著,被裡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著,打動著,令我愛不釋手。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著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么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⑶ 關於歷史故事作文四百字左右.
中國古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如:大禹治水、諸葛亮七擒孟獲、曹植七步成詩等等,這些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我知道,同學們肯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歷史故事就是「赤壁之戰」,今天就來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它講述了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手,利用諸葛亮的高超計謀,通過黃蓋詐降、巧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連營,最後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我們在嘆服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之時,也應該知道,諸葛亮其實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物,正因為他的博覽群書,才讓他成為了一個聰明絕頂之人。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想有諸葛亮那樣的聰明才智,一定要抓緊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這樣,在關鍵的時刻,你們才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因為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經典的故事,所以它也被拍成了電影《赤壁》。電影中決戰的場面非常壯觀,曹軍戰船連成一片,一船起火,另一船也跟著燒起來,火借風力,越燒燒猛,整個敵營火光沖天。曹操的士兵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可是,這時哪有路可逃啊?結果,很多曹軍都掉到水裡淹死了。此刻孫劉聯軍沖上去,和曹軍打成一片,刀光劍影,相當精彩!看著這壯觀的場面,讓人有種置身於戰場之上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同學們,聽了我剛才的介紹,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最喜歡赤壁這個故事了吧?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其中精彩而又經典的故事,不只是赤壁之戰這一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讀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它會告訴你很多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我也期待著有機會與同學們共同交流
⑷ 中國歷史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貫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⑸ 讀中國歷史故事有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 2006-12-19 14:19:00 | By:Hmily ]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⑹ 中國通史讀後感400—500字
流逝的遠古
——讀《中國通史》讀後感
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
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築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築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築了規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裡,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裡,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遠古雖然已經逝去已久,而他們所創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裡。雖然他們可能當初並未意識到。
----讀《中國通史》有感
寬容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美德。寬容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學會寬容。
有句耳熟能詳的名句:「天空是廣闊的,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請用真摯的手,接過我手中的花。它,將在你心坎兒里散發出愛的芬芳。只要用熱情和希望去珍惜,這愛的芬芳就永遠在你的心房……寬容,在你身上嗎?
翻開《中國通史》,發現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秦穆公的一匹良馬被歧下三百多個鄉下人偷宰著吃了。秦國官吏捕捉到他們,打算嚴加懲處。秦穆公說,他不能因一條牲畜就使三百多人受到傷害。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對身體會有害。賞他們酒喝,然後把他們全放了吧。後來,秦晉交戰,穆公的戰車陷入重圍,形勢十分險惡。這些鄉下人爭先恐後地沖上去與晉軍死戰,以報穆公的寬容之德。穆公脫險。
穆公的寬容,讓他在危急時刻救了自己。
容忍他人小的過失,他會以一技之長來感謝;釋放與你有大仇的人,他會以自己的性命來報答。只因報恩的情意在心底,總有一天會得到報答。由此看來,那些刻意尋找他人過錯,追尋仇人的人,豈不是太愚蠢了嗎?
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與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做世上精彩之人。
中國民族有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而有意義的故事,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繼承的。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頗深,尤其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一章,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志氣是不能用年齡衡量的,秦始皇從小就想統一天下,為了治理國家,他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並逐步把一個貧窮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富強的國家。他不管士兵的身份如何,只要出戰立功,就有賞賜。正因如此,秦始皇才訓練出了一支強有力的部隊。
秦始皇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其六國······最後,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帝國,從秦始皇開始,中國實行皇帝治國家的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績比三皇五帝還要偉大,所以自稱「始皇帝」。他告訴我們從小就要有志氣,志向,要向目標去奮斗,才能成功。
《立木建信》寫了孫鞅為使秦國強大起來,嘔心嚦血,想盡各種辦法。一天,他下令把一根三丈長的長木送南門搬到北門,賞金10兩,可是沒人去,後來又改為50兩也沒人去,他想:難道朝廷真的讓天下百姓如此傷心么?這是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把木頭搬了過去,賞金50兩,一文不少。老百姓議論開了:怎麼?朝廷開始說話算話了。由此看來,誠信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沒有誠信就沒有一切。
《中國通史》是一部很好的書,它讓我們了解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並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然而關於中國歷史的書籍浩如煙海,如《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及各類野史可謂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節體」編纂為代表體裁。敘述內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向國家,由傳統「貴族精英」轉向社會民眾,由政治、制度擴展至文化、經濟、社會、宗教、美術,大都不再以「褒貶人物、臚列事狀為貴」。章節體裁的逐級分編、分章、分節列題形式,有利於敘述內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勢,較之傳統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容敘述的內在邏輯聯系。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麼「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葯。《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乾涸的歷史細胞。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於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
⑺ 急:有關中國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祖國輝煌六十年
驀然回首,從六十年前的天安門炮響,到如今的艷陽江日,60年了,60年的風風雨雨,60年的滄海桑田,鑄造了輝煌的祖國60年進程。
也許有很多事,我並未經歷過,很多場面我並未看到過,但是從長輩們的豪言壯志中,我聽到過也看到過也經歷過,我同樣有心潮澎湃的感覺。
追回到60年前的中國,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飛機沒有大炮更沒有宇宙飛船,一貧如洗的我們如一隻被淋狀的小貓哆嗦在世界的東方,可是它的眼神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懼怕,它沒有退縮迎著風迎著雨,在暴風雨中大呼!「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從國共戰爭到台灣的領土爭權,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成功,中國的步伐在一步一步走遠,中國的氣勢在一步一步的壯大,中國的腰桿再一步一步挺直,中國在一步步向世界征服,當年那隻哆嗦的小貓,已搖身變為今天屹立東方的雄師,祖國在強大,中國人民也在吶喊,也在歡呼。
這事已成歷史,歷史已見證了中國的強大,可中國真正的輝煌卻在08年匯集一體,它考驗了中國也又一次見證了中國,見證了中國不屈與輝煌。
春天,一場突如襲來的大雪入侵南方,大雪無情地阻斷了中國的交通,無情的風雪無情的拍打著中國的大地,同時也敲擊著中國人的心,火車被凍結在鐵路上,飛機被迫降落,電纜無情隔斷,暖氣被迫停供,飢餓寒冷同時侵襲祖國大地一切…...
當噩夢還未清醒的時候,汶川的8.0級特大地震又如猛獸般向中國襲來,霎時間天崩地裂,無情的巨響在撕裂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悲痛的叫喊聲凄慘的彌漫在中國大地上,世界彷彿到了末日,天黑了,人們的心也逐漸的失去了光明,人們時找不到明天的路在何方,總是無助的望著漆黑的夜空。。。。。。
與此同時,總理們也哭了,同胞們也哭了,哭得都是那麼的無力,都是那麼的無肋,短短的幾個小時後,淚水停了,大家勇敢的站了出來,勇敢的同死神搏鬥,他們抗戰,我們捐款,損物,沒有分工的任務依然明朗清晰,絲毫無亂,中國大地颳起了一陣陣抗災救助的熱潮,大家不再把它當作一次純粹的災難,而是把它當作是對中國的考驗,對中國人民的考驗,對中國力量的考驗。。。。。。
雪停了,雨也停了,災區人民含著淚哭了,同胞們含著淚在高呼,中國政府含著淚向人民揮手,大家目目相視,淚水泉涌卻沒有太多的語言,因為大家心裡都明白,一切只因我們是一家人。
奧運會的來臨,無疑給大家帶來了心靈上的莫大安慰 ,當火炬高高燃起的時候,大家的眼晴都濕潤了,大家的心都累了,他們是該大哭一場了,過去的一切已經過去了,淚水的涌流是為了洗禮過去,更是為了迎接美好的末來。
又一次新的「戰役」開始了,大家收拾好心情,聚精會神地關注著運動員的精彩表演。
連續幾十天的日夜奮戰,運動健兒們在體育場上精彩的表演,無疑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民的心,這是中國體育之風的彰顯,也是中國實力的見證,更是中國幾十年奮斗的證明。
晝夜無分,鳥巢內外大家的心無時無刻不在澎湃,大家都搖著國旗,高呼中國必勝,當體育場上一次次響起中華民簇國歌的時候,勝利的淚水也會隨之灑落。
中國這么多年來太辛苦了,大家的心都酸了,從運動會開始到結束,大家不知哭了多少次,國旗下的人們心中藏了太多太多,中國走到今天也經歷了太多太多,哭泣我還想哭泣。嫦娥神七又上天了,中國的腳步走進了太空,我們又哭了,淚花中都帶著笑顏,
60年了,中國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哭吧,哭出我們心中的呼喚,哭出我們心中的辛酸,哭出中國人骨子裡的堅強,也哭出中國今天的輝煌與榮譽吧!
祖國,哭吧,我們陪你!
⑻ 歷史故事讀後感400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這樣一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國》,這篇文章闡述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汶川地震中顯現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還有中國為了迎接世博會所作出的努力。通過這篇文章,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也被作者那深深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在千年的歷史上對人類作過巨大貢獻。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經歷過深重的苦難和屈辱。 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民這樣不屈不撓,堅忍不拔,英勇頑強。 與古國歷史共光輝的炎黃子孫,幾千年的拼搏奮斗,使中華民族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大發明做貢獻,萬里長城振國威,蘇軾堅貞不屈,岳飛精忠報國,李時珍嘗盡百草,徐霞客踏遍山河,林則徐虎門銷煙,董存瑞勇炸碉堡……我們這個千年古國,歷史故事之多,如同海浪揚波,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故事,卻給朋友們講的不多。你們知道,我國13億人口,半數以上誕生在新中國,當你們的父輩——五六十年代的少年兒童說起自己當年的生活和知道的故事,你們覺得陌生。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21世紀的主人,應該知道、應該記住偉大的新生的共和國的腳步。 1949年新中國誕生,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苦難中走向新生。東方的雄獅從沉睡中覺醒了,在這片貧窮與落後的土地,幾代人艱苦奮斗,經歷了勝利與曲折,有多少人為它獻出了青春和生命,才建立起今天你們看到的正在走向繁榮富強的祖國。 共和國的腳步,走過了不平凡的路程——45個春春秋秋,16425個日日夜夜,多少壯麗輝煌的事跡,多少為國為民的典範,我們只在這本小書里講了45個真實的故事:百萬農奴的翻身、川藏公路的建成、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聯合國確立我國合法席位以及大慶鐵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稼先……從不同側面幫助你們了解這段歷史是前無古人,艱苦卓絕的社會主義創業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發振興,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今後待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慢慢地了解它,理解它。希望你們能從這本書中吸取營養,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長大以後,去譜寫共和國歷史的新的輝煌篇章。
⑼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200字左右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回助我打開了知答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