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在絕境中成長的勵志故事

在絕境中成長的勵志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2 08:38:24

㈠ 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

日本曾有一名葯物專家,為了發明一種專治梅毒的葯物,雖然連續經歷過605次挫折和失敗,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總結經驗,直到第606次才試製成功,因此人們就把這種葯物稱為"606"。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這種不怕失敗,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頑強戰斗精神

㈡ 在逆境中成長的名人故事

陳景潤的故事

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

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 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

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 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

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得到發展的空間。

小小陳景潤,自己對自己因材施教著。 一生大幸,小學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 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㈢ 5個逆境中成長的名人勵志故事

勾踐卧薪嘗膽,孫臏,司馬遷,貝多芬,張海迪

㈣ 關於絕境中成長的例子

絕境中成長,比逆境中奮斗更加艱難

面臨絕境,不僅活下來了,而且得到了成長,這樣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四川地震中的孩子,被深埋於地下,命在旦夕,但有的一脫離險境,馬上幫助大人展開救援別人的工作

這,就是成長

㈤ 請問有沒有在逆境中成長的勵志故事或名言啊

名言1、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 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3、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4、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5、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6、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麼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時間最不費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

10、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

11、人生偉業的建立 ,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13、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14、慾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個能從別人的觀念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靈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

16、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18、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麼不同呢? 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對他的關懷。

19、昨晚多幾分鍾的准備,今天少幾小時的麻煩。

20、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2、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23、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葯,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24、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25、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26、人性最可憐的就是:我們總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而不去欣賞今天就開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28、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讓我們將事前的憂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30、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31、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於量變的積累。

32、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在逆境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一、立志

指立定志向。
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所希望和計劃,
立志是成功的起點,
有了壯志和不懈的努力,
就能向成功邁進。

1

立志多在少年,
但宋朝文學家蘇洵
27
歲開始發憤,
立志就讀,
晝夜不息,
結果大器晚成,
終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放牛時,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畫出來。他不分晝夜地
繪畫,立志不移,後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

3
、越王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奴僕。三年後,他被釋放回國,
立志洗雪國恥。他卧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於打敗了吳國。

4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
蒲松齡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進行激烈的搏鬥。比喻盡最大的力量,極度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1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
、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
——
容國團

3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李清照

4

貝多芬拼搏成長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
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
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
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

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
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

5

司馬遷寫
《史記》

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
立志著述史書。
他游歷各地,
閱讀了大量書籍。
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
腐刑,幽而發憤,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斗,終於寫成了鴻篇巨著
——
《史記》

三、勤奮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勤奮是實現理想的階梯。

1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
韓愈

2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樂府詩集》

3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岳飛

4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
徐特立

5

王羲之與

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
他每天堅持練字,
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
池塘里洗筆。
這樣日復一日,
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
像墨一般。
於是人們把這口池
塘叫作

墨池

,也叫

洗硯池



洗筆池



6
、達
·
芬奇畫蛋

(具體事件略)
……
從此,達
·
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
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7
、司馬遷從
42
歲時開始寫《史記》
,到
60
歲完成,歷時
18
年。如果把他
20
歲後後收集史
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
40
年時間。

8
、天才來自於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
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9


哪裡有什麼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
魯迅

反例:
10
、方仲永就是因為沒有勤奮學習從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堅強持久的意志。
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
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
排除萬難,
堅定不
移,成功屬於意志堅定者。

1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

·
狄更斯

2
、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
——

·
居里夫人

3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
的頂點。
——

·
馬克思

4

張海迪礪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
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
身體可算弱
小,
可是
20
多年來,
她學會了
4
門外語,
翻譯了
16
萬多字的外國著作,
獲得了哲學碩士學
位,並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
1
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
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麼呢?

5
、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
18
缸水,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
31
年功夫,讀了
800
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
7
個省,收集了
成千上萬個單方,
為了了解一些草葯的解毒效果,
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葯,
最後寫成了中國
醫葯學的輝煌巨著
——
《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
,嘔心瀝血,花了
40
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
22
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
12
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
了幾克鐳。

6
、貝多芬

扼住命運的咽喉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李白遇老婦,

鐵杵
磨成針

;司馬遷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難,多指不順利,甚至很惡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憂愁、痛苦,但也能磨煉意志。傑
出人才幾乎都經歷過艱難險阻,成為生活的強者。

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孟子
2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曾益其所不能。
(同上)

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所舉的事例。

4
、吳王夫差立志為父報仇,打敗強國
——
楚國;貪圖享樂,敗於自己曾打敗過的小國
——
越國。

5
、經受磨練,方能

稱王

球王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采訪他:

您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
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

貝利回答:

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
活環境十分差,
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出我堅強的鬥志,
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
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6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六、成敗

就是指成功或失敗。
成功指事業或工作獲得預期的結果;
失敗指遇到挫折,
或在斗爭、
競賽
中被對手打敗。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敗時千萬不要氣餒。

1
、失敗是成功之母。

2
、成敗不是永恆的,而是可以轉化的。

3
、勝不驕,敗不餒。

4
、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出現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
霍奇斯

5
、愛迪生發明電燈,歷經了幾萬次失敗,但他始終不氣餒,最終發明了電燈。

6
、威靈頓失敗而不氣餒,重整旗鼓打垮拿破崙。

《失敗是個未知數》


七、時間

我們的生命由時間構成,哪怕是浪費一點點時間就是虛擲部分生命。

1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
郭沫若

2
、時間就是生命。無緣無故地耗費別人的時間,跟謀財害命沒有什麼兩樣。
——
魯迅

3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岳飛

4
、白日莫閑過,光陰不再來。
——
陶淵明

5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請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
富蘭克林

具體事件略,可參見

勤奮

中的幾例,或自己整理。

八、積累

指事物逐漸聚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學習需要日積月累,成就事業也需要積累,不懈
地努力奮斗。

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荀子》
(也可證明

毅力



2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荀子》

3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百丈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老子》

4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5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6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
歐陽修

7
、李賀雖只活到
27
歲,但留下了許多優秀詩篇。他的成功在於積累。他隨身攜帶錦囊,一
有靈感便記在紙上,
放入囊中,
晚上再將紙片拿出來整理。
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創作素材,

終成為一位著名詩人。

8
、馬克思為寫《資本論》
,閱讀了
1500
多種書,留下了
100
多本讀書筆記。他幾乎掌握歐
洲一切國家的語言,他在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

九、團結

指為了集中力量實現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合或結合。
人心齊,
泰山移。
團結就是生
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是戰勝困難的保證。

1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

2
、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折不斷。

3

《眾人劃槳開大船》的歌詞內容。

4
、將相和的故事。
(廉頗與藺相如)

5
、寓言:天鵝、梭魚和蝦在一起共同運送一輛裝了行李卻不很重的小車。它們三個拚命地
拉,可車子絲毫不動
——
天鵝一個勁兒的往天上飛,梭魚拚命往水裡鑽,蝦使勁往後面拖。

十、比爾
.
蓋茨

出生於律師和教師之家,這個家庭的大人非常注意小蓋茨的智力開發和培
養。

蓋茨三四歲時,
母親外出總是把蓋茨帶在身邊,
當他在學校里向學生講解西亞圖的歷
史和博物館的情況時,
蓋茨總是坐在全班最前面,
盡管蓋茨是個好動的孩子,
但在教室里他
表現得比其他學生還要專注、
認真。

蓋茨從小酷愛讀書,
盡管他是個兒童,
但他喜愛讀成
人的書。在自己家裡,他可以隨意翻閱父母的藏書。


7
歲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書是《世
界圖書網路全書》
,他經常幾個小時地連續閱讀這本大全,一字一詞地從頭讀到尾。小蓋茨
的父母還盡可能鼓勵和提供他各種機會,
讓他逐漸長大時,
父母鼓勵他參加童子軍的野營活
動,
小蓋茨從與其他孩子的相處中得到了友情的滿足。

自從蓋茨進湖濱中學那間小計算機
房的那一天起,計算機對他就產生了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
15
歲時,他就為信息公司編寫
過異常復雜的工資程序。

1973
年春,他被哈佛大學接受為學生,他更一發不可收,經常
在計算機房通宵達旦地工作。

有好幾次,
蓋茨告訴父母,
他想從哈佛退學與他人一道干計
算機事業。
但父母極力反對兒子開公司,
尤其是畢業以前。
父母還請了受人尊敬、
白手起家
的一個著名企業家
--
斯托姆來說服蓋茨打消開公司的念頭。斯托姆不但沒有勸阻他,反而傾
聽了這位十幾歲孩子的演說後,鼓勵他好好乾。

1977
年蓋茨正式退學。他不是厭倦哈佛,
而是希望另有遠大前程。進
80
年年代後,
IBM
開始尋求合作夥伴,在於蓋茨交談了
5
分鍾
後,
IBM
的人認為這是與他們打交道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此後,蓋茨為自己寫下了更引
人注目及有趣的故事
.

3
、霍金的故事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
他很晚才學會閱讀,
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
來沒有進過前
10
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

很不整潔

,老師們覺得他已經

無可救葯

了,同
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在霍金
12
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

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

愛因斯坦

。誰知,
20
多年
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
隨著年齡漸長,
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
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
追根究底,
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
他卻束手無策,
不過,
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
他,
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

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
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
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
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
顯得特別枯燥,
但他認為這是最基
礎的科學,
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
從此,
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望採納,謝謝

㈥ 逆境中的名人勵志小故事

懸梁刺骨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註: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
刻苦學習的精神。
囊螢映雪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人。他好學不倦,卻因家境窮困,往往沒有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法讀書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坐在院子里默書,看見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便捉了幾十隻,裝在白夏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荷!光亮還不小呢!便打開書本,埋頭學習。和「囊螢」並傳的是「映雪」的故事。 孫康,晉代京兆人。他和車胤一樣,酷愛學習,常常感到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很想以夜繼日,卻點起燈。特別是冬季,晝短夜長,讓黑夜的時間浪費掉,實在太可惜。 有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看見窗戶縫里透進白光,還以為已經天明了;及至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山、水、樹木、屋宇,無一不銀裝素裹,閃閃發亮。他欣賞了一會雪景,忽然靈機一動:映著雪光,不是可以讀書嗎? 從此以後,他每夜都映雪讀書,不覺得天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讀到雞叫。

㈦ 身邊的人逆境中成才的故事

身邊的人逆境中成才的故事:

1、日本著名哲學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學法國,學養厚重,著述譯著多部,人稱"東方盧梭"。1901年,他54歲時被檢出患了咽頭癌,醫生判斷最多隻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氣,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過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開始最後兩部著作的寫作。

他最終沒有活過"一年半",但氣管被割開,"枯瘦得像仙鶴一樣"的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學術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讀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間寫的名詩《跌倒時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2、曹操兵敗赤壁,80萬大軍被掃盪一空,身邊只有數騎。逃亡路上,將士都心情沮喪,無精打采。曹操卻談笑風生,似乎是在凱旋。他的樂觀情緒感染了周圍的人,行進速度明顯加快,不久便脫離險境,回到魏地。後來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也沒要太長時間。

3、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謫,這一跤讓他跌得鼻青臉腫,慘不忍睹,先貶黃州,又貶穎州、惠陽,最遠貶到海南儋州,這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面對人生低谷,超強的樂觀精神救了他,東坡放言:"百年須笑三萬六千場,一日一笑,此生快哉!"於是,黃州城外赤壁山前開懷一笑,《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便橫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偉人的歷史地位。

4、金聖嘆因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凄涼肅穆,殺氣騰騰。吃完"送行飯",金聖嘆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慌忙跑來,沒想到他貼近獄卒耳邊,故作神秘地說:"花生與豆乾同嚼,大有肉之滋味,此中秘密,幸勿外傳。"說完,哈哈大笑,聲震房宇,面對死神猶能說笑自如,大徹大悟的他走得一定安詳。

5、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拓展資料

逆境,不順利的境遇 ,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指不危害生命的情況下付出大於原有預期。植物學術語中逆境 (environmental stress) 亦稱為環境脅迫,對植物生存生長不利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稱。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生物逆境和理化逆境,或自然逆境和污染逆境等。

㈧ 有哪些逆境中成長的故事

一代偉人毛澤東,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隻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於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後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安徒生終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於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㈨ 身處絕境不放棄,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

1、馬雲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