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一百字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一百字

發布時間: 2020-11-22 09:11:25

Ⅰ 中國民間故事100字以內

一天,一位年輕的江津人獨自押著一頭大象,駝著鹽巴走過一片密林。突然平地上颳起一陣腥風,還沒等他反應過來,一條蟒蛇就竄出密林,用身子緊緊地纏住了大象,然後張開血盆大口,將龐然大物緩緩地吞進肚子里去。那位年輕人從未見過這樣恐怖的場景,尤其是對於蛇吞象這樣的事情,他更是前所未聞。一時間,他除了嚇得目瞪口呆、全身稀泥般地癱倒在地以外,只能眼睜睜地望著大象的身體漸漸地滑入蟒蛇的口裡。等到那位年輕人重新站起來時,蟒蛇已經消失了。
失去了大象又丟掉了鹽巴的年輕人失魂落魄地回到團伙中,將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地講敘了出來。在他不諳世事的想像中,這起損失完全是由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人們不僅能夠原諒他,甚而還會充滿同情地倒上杯酒,給他壓壓驚。
可是,等待他的,除了人們懷疑的目光,便是他們「看錯了人」的堅定不移的認識。接下來,他們齊心協力地把年輕人綁在一棵樹上,先飽飽地餵了他一天一夜的重繩(一種將繩子浸濕後抽打人的刑罰),再將一塊木牌掛到他脖子上,上書「鹽巴客,蛇吞象」六個大字,一路赤腳將其押解回江津。
鹽巴客是江津地區的方言,包括了說假話、大話、套話、欺詐、口是心非等內容。後來,這個故事演繹開去,便成了廣為流傳的一句歇後語:人心不足——蛇吞象。
看來,平民百姓說真話難,商界上的生意人說真話更難,難怪志怪故事中那位年輕的江津商人,因為說了真話,便一輩子背上了鹽巴客的罵名

Ⅱ 神話故事(100字左右)

1、八仙過海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

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斗,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

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

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

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准備再戰。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2、牛郎織女

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願,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3、盤古開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萬八千年。

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4、嫦娥奔月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直曬得大地冒煙,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個力大無比的英雄名叫後羿,他決心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後羿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滿神弓,「嗖——嗖——嗖——"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他對天上最後一個太陽說:"從今以後,你每天必須按時升起,按時落下,為民造福!"

後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夥兒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武藝。有個叫逢蒙的人,為人奸詐貪婪,也隨著眾人拜在後羿的門下。

後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美麗善良的女子。她經常接濟生活貧苦的鄉親,鄉親們都非常喜歡她。一天,昆侖山上的西王母送給後羿一丸仙葯。據說,人吃了這種葯,不但能長生不老,還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後羿不願意離開嫦娥,就讓她將仙葯藏在百寶匣里。

這件事不知怎麼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後羿的仙葯弄到手。八月十五這天清晨,後羿要帶弟子出門去,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後羿家裡,威逼嫦娥把仙葯交出來。嫦娥心裡想,讓這樣的人吃了長生不老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嗎?

於是,她便機智地與逢蒙周旋。逢蒙見嫦娥不肯交出仙葯,就翻箱倒櫃,四處搜尋。眼看就要搜到百寶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葯,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後羿外出回來,不見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沖出門外,只見皓月當空,圓圓的月亮上樹影婆娑,一隻玉兔在樹下跳來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樹旁深情地凝望著自己呢。"嫦娥!嫦娥!"後羿連聲呼喚,不顧一切地朝著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後退三步,怎麼也追不上。

鄉親們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後,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5、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Ⅲ 神話故事100字

1、女媧造人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誇父追日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誇父追日的神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向大自然競勝的精神。《山海經》記載這個神話時說他「不量力」,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詩中卻稱贊說「誇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志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4、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5、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3)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一百字擴展閱讀

神話的起源

中國古代神話出現的客觀根源是上古人民的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上古人民的現實生活首先是生產勞動,因為生產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也是上古神話出現的第一個根源。

其次是生育繁殖,生育繁殖是整個人類生活的又一個基本條件,也是上古神話出現的又一個根源。再次是社會斗爭,人類社會充滿了各種斗爭,包括人類與大自然的斗爭。所有這些都共同維系著人類的生存,促進著人類的發展與繁衍。

上古人民所處時代及其生活現實產生了上古神話,也決定了上古神話的性質具有不自覺的藝術性。

決定了上古神話的內容是當時人們的全部社會生活;上古人民在與自然斗爭中所表現的偉大精神,決定了上古神話的繁富多采及上古神話的崇高美。

Ⅳ 神話傳說故事100字,再加上感想

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傳說這種鳥是炎帝小女兒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沒有回來,她的精魂很是憤,認為正是是大海吞噬了和一樣有著青春年華的生命,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後世人們也常常以「精衛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從事的艱巨卓越的事業。
表現古代勞動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和持之以恆、艱苦奮斗的精神。比喻堅持不懈的人。

Ⅳ 中國神話故事 100字 ! 急~

1、共工怒觸不周山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又名共工觸山,且與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並稱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

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另一個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計劃,顓頊不支持,顓頊與共工之間發生了斗爭,共工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他決心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以示決心。

這一傳說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

2、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後羿的兩粒不死之葯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後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類型。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托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4、吳剛伐桂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桂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桂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重新地生到樹上去了。

於是,從此之後,每當吳剛快要砍光桂樹的枝葉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桂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誰家最勤勞,金葉子就飄到誰家,那家就有無窮無盡的財富。

5、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Ⅵ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二百字

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有許多古代的精彩故事如:盤古開天劈地、精衛填海、誇專父追日、、屬、、、、。
這本書另我印象最深刻的神話故事是誇父追日。
從前有一個巨人叫誇父,有一次他聽一個老人說這兒沒出過太陽,日子很難過。誇父不想讓人們受苦就上了長太陽的路。
在路上他非常渴,第一他把黃河喝了下去,但人們哀求他不要喝了,誇父只好把黃河吐了出來,第二他攤販渭河給喝了,但被人們又指責了,誇父又把渭水吐了出來,又走了一會,他看見了二位姑娘,她們把好多桃子給誇父吃,又把一根桃木做手杖,快到時,就已經走不動了,他苦苦哀求說叫太陽到北邊去,於是太陽答應了。可誇父安心地閉上了眼睛。就這樣誇父就犧牲了。
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誇父不怕自己犧牲,就喜歡幫助別人。

Ⅶ 神話傳說的作文100字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平凡的女子,她的頭發黑亮亮的,長長的,頭發總是披在腰間,眉毛彎得像月亮,眼睛像圓圓的葡萄,鼻子小小的,一張櫻桃似的嘴巴,愛穿漂亮的裙子,長得美麗極了!長得漂亮的女子,她叫——嫦娥.
嫦娥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因為嫦娥長得漂亮,所以人們都非常喜歡她,小孩子都跟在嫦娥的後面叫她嫦娥姐姐.
有一天,村裡來了一位人,她看起來病泱泱的,走路也非常不好,他走到了嫦娥的家門口,暈倒了.其實那個人沒有病,只是聽別人說嫦娥很善良、很有愛心,那個神仙想來試探試探嫦娥,看嫦娥到底善良不善良,有愛心沒有,要是很善良也很有愛心,就讓嫦娥也當神仙.這時,嫦娥聽到門在響,打開門一看,是一位病人,嫦娥還不知道那個人是神仙,迫不及待地把病人扶回家,請教幾位醫生給病人看病,慢慢地,病人的病好了,又過了幾天,病人對嫦娥說:「其實我就是天上的神仙,我沒有病,只是別人說你很善良、很有愛心,我想試探試探你,我給你兩顆仙丹,你吃了它,准會飛上天變成神仙.」嫦娥把那兩顆仙丹吃了下去,慢慢地飛上了天.
嫦娥飛上天後,村子裡的人們非常想念他,每當晚上月亮升起時,村裡的人們就指著月亮說:「看,快看,那就是嫦娥的酒店,我們的嫦娥姐姐就住在那裡.」

Ⅷ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100字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突然醒了,見一片漆黑,就掄起斧頭朝黑暗劈去。一聲巨響,混沌漸漸被分開,變成了天和地。天和地分開以後,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天,腳蹬地。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盤古倒下後,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風和雲;他的聲音,化作了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四肢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肌膚變成了大地,血液變成了江河,汗水變成了雨露......

(8)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一百字擴展閱讀

盤古開天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三五歷紀》。原文如下: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譯文:

遠古的時候,沒有天也沒有地,到處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團,可就在這黑暗之中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卻孕育出了一個力大無窮的神,他的名字叫盤古。

盤古醒來睜開眼一看,什麼也看不見,於是拿起一把神斧怒喊著向四周猛劈過去。那輕而清的東西都向上飄去,形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

盤古站在天地中間,不讓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盤古也隨著增高。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變得極高,地變得極厚,可是盤古也累倒了,再也沒有起來。

盤古的頭化做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河,毛發肌膚都變成了花草,呼吸變成了風,喊聲變成了雷,淚水變成了甘霖雨露滋潤著大地。

盤古創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獻給了天地,讓世界變得豐富多彩,盤古成為了最偉大的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