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數學家故事大全400字五年級

數學家故事大全400字五年級

發布時間: 2020-11-22 09:47:53

A.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1)數學家故事大全400字五年級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B. 十個數學家的小故事

說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他叫做馮·諾依曼,曾經參加過原子彈的製造,構築了現代計算機的架構,進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現代數值氣象預報。他也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記憶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張口引用15年前度過的《大英網路全書》或《雙城記》,同時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厲害,下面我們通過幾個故事來更進一步地了解他。

但這樣有趣並且對世界有重要貢獻的人,卻英年早逝,與1957年在美國去世,享年54歲。我們如今在使用計算機,看天氣預報時,一定要記得背後是這些數學家和科學家的貢獻,他們讓世界更美好。

C. 數學家的故事給我的啟示400字作文選

今天,我在家裡做作業,做完後,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細柳教育孩子》.
細柳是一個繼母,她對親生的兒子和不是親生的兒子在教育方面同樣對待.對兩個兒子教育非常嚴格,最終兩個兒子都成了才.
她對大兒子時,讓他上學,他不上學說:「 我要放豬,」於是他就和傭人們一起吃住,日子久了,他已是忍無可忍.他才意識到上學比放豬好多了,後悔沒聽媽媽的話,就對媽媽說:「我不放豬了,我要上學. 」媽媽讓他親身感覺到上學好,後來他的兒子中舉當了縣令.細柳自己親生的二兒子和大兒子一樣不好好學習,還喜歡花錢.有一天細柳給了二兒子三十兩銀子,還給了一個很大的假銀子,最後他把三十兩銀子全花完了,已為還有那麼多銀子.可他把假銀子給了別人時被認出是假銀子,就把他入獄了.這本來是細柳故意讓兒子進獄吸取教訓,和教育大兒子的方法一樣.二兒子出獄後懂得了許多道理,也開始好好學習,最後成了當地的富翁.
聽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從小好好學習.

D. 數學名家故事400字5年級

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E. 5篇中國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的故事——祖沖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並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於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陳景潤經過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放棄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在答復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信中寫到:「第一,我們國家歷來是重視跟世界各國發展學術交流與友好關系的,我個人非常感謝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的邀請。第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唯一能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利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目前台灣占據著國際數學家聯合會我國的席位,所以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國只有一個代表的話,我是可以考慮參加這次會議的。」為了維護祖國母親的尊嚴,陳景潤犧牲了個人的利益。
1979年,陳景潤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去美國作短期的研究訪問工作。普林斯頓研究所的條件非常好,陳景潤為了充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擠出一切可以節省的時間,拚命工作,連中午飯也不回住處去吃。有時候外出參加會議,旅館里比較嘈雜,他便躲進衛生間里,繼續進行研究工作。正因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國短短的五個月里,除了開會、講學之外,他完成了論文《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一下子把最小素數從原來的80推進到16。這一研究成果,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美國這樣物質比較發達的國度,陳景潤依舊保持著在國內時的節儉作風。他每個月從研究所可獲得2000美金的報酬,可以說是比較豐厚的了。每天中午,他從不去研究所的餐廳就餐,那裡比較講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帶去的干糧和水果。他是如此的節儉,以至於在美國生活五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費等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時, 共節余了7500美元。
這筆錢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一樣,從國外買回些高檔家電。但他把這筆錢全部上交給國家。他是怎麼想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我不能只想著自己享樂。」
陳景潤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謙虛、正直的人,盡管他已功成名就,然而他沒有驕傲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的高峰還沒有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籌算女傑王貞儀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運算元,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的,不用時放在特製的算袋或運算元筒里,使用時在特製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演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演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採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於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數學會女前輩高揚芝

高揚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後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所以,高揚芝的數學教學一貫是兢兢業業、講求實效,深受學生歡迎。

高揚芝長期從事數學分析(舊時叫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和復變函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她深知,高等數學比初等數學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義、定理、法則統治著的王國。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訴學生,數學結構嚴謹,證明簡潔,蘊含著數學的美。它像一座迷宮,只要你潛心學習、研究,就能尋求到走出迷宮的正確道路。一旦順利走出迷宮,成功的愉悅會使你興奮不已,你會向新的、更復雜的迷宮挑戰,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學工作不到五年的時間里,自身潛在的科研天賦很快被喚醒催發。經過刻苦鑽研教材,結合教學實踐,她撰寫出論文《Clebsch氏級數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學主編的《科學通訊》上連載,得到同行好評。解放後,她又著有《極限淺說》《行列式》等科普讀物多部。

高揚芝是中國數學會創始時的少數女性前輩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成立大會,共有33人出席,高揚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後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

徐瑞雲,1915年6月15日生於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徐瑞雲從小喜歡數學,讀中學時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畢業後報考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當時,浙大數學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錢寶琮、陳建功和蘇步青。此外,還有幾位講師、助教。數學系的課程主要由陳建功和蘇步青擔任。當時數學系的學生很少,前一屆兩個班學生共五人,她這屆也不過十幾人。

當時蘇步青才30歲,看上去十分年輕,因此徐瑞雲的同學中有人認為蘇步青是助教,可是聽完一堂課後就不住地贊嘆說:「想不到助教竟能講得這么好。」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鬨笑。徐瑞雲在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她的考試成績經常是滿分。1936年7月,徐瑞雲以優異成績畢業了,被浙大數學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歲的徐瑞雲與28歲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結伉儷。新婚三個月後,徐瑞雲夫婦獲得亨伯特留學德國的獎學金,雙雙乘船漂洋赴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徐瑞雲有幸被德國著名的數學大師卡拉凱屋獨利接受,由他擔任她的數學博士指導老師。當時有不少學生想請他作導師,他都沒有同意。而徐瑞雲這位東方女士因學習勤奮,數學功底扎實,成了卡拉凱屋獨利的關門弟子。徐瑞雲主要研究三角級數論。這門學科起源於物理學的熱傳導問題的傅里葉分析的主要部分,是當時國際上研究的熱門之一,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徐瑞雲為將來能在分析、函數論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廢寢忘食,廣擷博採,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圖書館里。1940年底,徐瑞雲獲得博士學位,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博士。她的博士論文「關於勒貝格分解中奇異函數的傅里葉展開」,1941年發表在德國《數學時報》上。

完成學業的徐瑞雲夫婦,隨即離德回國,於1941年4月回到母校,雙雙被聘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戰火硝煙的大後方培養人才的講台。在艱苦的條件下,陳建功和蘇步青沒有中斷在杭州時共創的函數論和微分幾何兩個數學討論班,這是一種教學相長、遴選英彥的科研形式,徐瑞雲也參與其間。1944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參觀了浙大數學系和理學院,連聲稱贊道:「你們這里是東方的劍橋!」這更加激勵了徐瑞雲的勤奮工作。她這時教的學生曹錫華、葉彥謙、金福臨、趙民義、孫以豐、楊宗道等,後來都成了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946年,31歲的徐瑞雲提升為正教授。

1952年,徐瑞雲調入浙江師院,被任命為數學系主任,從此全身投入了艱苦的創建數學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領導下,沒有幾年功夫,數學系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約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們系也成為全國同行的楷模,進入全國同行前列。徐瑞雲在建設數學系的同時,沒有忘記科學研究。她翻譯了蘇聯那湯松的名著《實變函數論》。譯本於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數學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於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個藝術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畫家。她從小耳濡目染,聰明好學,畫感、樂感很強,祖父和父親特別喜歡她。讀小學和中學時,她不偏科,文理兼優,這些對她後來從事數學事業幫助很大。

胡和生雖然愛好廣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為一位畫家,而是考上大學繼續深造。抗戰勝利以後,胡和生考進大學數學系,1950年畢業,又報考了浙江大學著名數學家、中國微分幾何創始人蘇步青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調整,蘇教授與她轉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復旦是以蘇步青為首的我國微分幾何學派的策源地,人才濟濟,加之老一輩數學家的鼓勵指導,同行的互勉競爭,托著這顆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在微分幾何領域里取得了系統、深入、富有創造性的成就。例如,對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問題,她發展和改進了法國微分幾何大師嘉當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關齊次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的問題,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決了六十年前義大利數學家福比尼所提出的問題。她把這個結果,整理在與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齊性空間微分幾何》一書中,受到同行稱贊。她早期在我國最高學術刊物之一《數學學報》上發表了《共軛的仿射聯絡的擴充》(1953年)、《論射影平坦空間的一個特徵》(1958年)、《關於黎曼空間的運動群與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論文。至今,她發表了七十多篇(部)論文、論著。她在射影微分幾何、黎曼空間完全運動群、規范場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樹,成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和知名度的女數學家。她的一些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寫的專著《孤立子理論與應用》,發展了「孤立子理論與幾何理論」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與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4年起擔任《數學學報》副主編,並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1989年被聘為我國數學界的「陳省身數學獎」的評委;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至今選出來的數學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華裔算傑張聖蓉

張聖蓉1948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隨父母到台灣居住。她從小聰慧,喜愛讀書,對數學情有獨鍾。張聖蓉中學畢業後考入著名的台灣大學數學系,1970年獲學士學位。她不滿足於此,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

「函數」是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數學家說過「函數概念是近現代數學思想之花」。它的產生、發展實質上反映了近現代數學迅速發展的歷程,同時也與函數論、解析數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張聖蓉選擇了現代數學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數論」作為攻讀對象。她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函數論世界大師,她要同函數論專家一道去摘取函數論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張聖蓉獲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從此在美國從事函數論的研究工作。她對函數論中復平面上的解析函數、多復變函數以及有界函數的解析函數的逼近等高深領域都有涉獵,1976年,28歲的張聖蓉通過對道格拉斯函數的研究撰寫了世人沒有發現的這類函數特徵的論文,這為第二年著名數學家馬歇爾解決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測鋪平了道路。張聖蓉一鳴驚人,1977年又撰寫出另一篇令函數論專家驚嘆的論文,證明了馬歇爾攻克道格拉斯猜測中的一個未發現的難題。在清一色的男數學家主導的函數論領域,她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F. 五年級數學家的小故事,要短。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古希臘是數學的故鄉.古希臘人為數學的進步耗費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個文明古國哺育了許多數學家,象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德、阿波羅尼斯、阿基米德、托勒密、海倫、丟番圖等.希帕蒂婭(Hypatia)——這位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數學家也誕生在這里。
希帕蒂婭(又譯海帕西婭)(Hypatia)(約370--415)。出生在埃及。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人稱世界上第一位女數學家。這位聰慧的女性以她的才華和貢獻躋身於古代世界最優秀的學者之列。而她的慘死實為一千古悲劇。野蠻、殘忍的宗教狂徒們竟對她下了毒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上初三時,來了一位數學老師。他講:「當今世界,世界列強都想瓜分中國。中華亡國的危險迫在眉睫。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 17歲,蘇步青赴日留學。日本一個大學他去當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面對困境,他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心甘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G. 數學家的小故事簡短

1、陳景潤:

陳景潤是我國有名的數學家。他不愛逛公園,不愛遛馬路,就愛學習。他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在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發現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大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在青年時代,他便對劉歆、張衡、王蕃、劉徽等人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駁正了他們的錯誤.以後他繼續鑽研,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數的圓周率,便是他其中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歷法方面,他曾將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為止所有可以搜羅到的文獻資料,全部整理了一遍,並且通過親自觀測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驗證.他指出當時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編定的歷法有許多嚴重的錯誤.因此他便開始編制另一種新的歷法。

H. 數學家的故事,450字左右,急!!!

一個數學家就是一台把咖啡轉化為數學定理的機器。--P. Erdos
Erdos(1913-1996)是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一生中同485位合作者發表過1475篇數學論文,涉及數學的許多領域。下面的這些故事主要來自他的傳記《數字情種》,當然也有一些從別處搜集來的故事。

前面所引的那段話暗示了一天工作19個小時以上(在古稀之年依然如此)的Erdos對興奮劑的依賴。1979年,他的朋友 Graham與Erdos打賭,只要他一個月之內不服用安非他明,Graham就輸給他500美元。Erdos成功地贏得了這次打賭,但他對Graham 說:"你幫我證明了我不是一個癮君子,但在這段時間內我一無所成。我早晨起來就盯著一張白紙發呆,毫無主意,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你因此使數學的發展滯後了一個月。"所以他隨後便重新開始服用興奮劑。
--2--
SF創造我們就是為了拿我們的痛苦取樂,我們死得愈早,他的計劃就愈早落空。--Erdos
Erdos有一套他自己的語言。比如說,他稱上帝為"SF"(Supreme Fascist,最大的法西斯份子),因為他總是折磨Erdos,藏起他的眼鏡,偷走他的匈牙利護照,甚至把持著各種古怪的數學問題的解答不讓他發現。 Erdos並不敬畏上帝,死亡對於Erdos的唯一意義就是使他無法再進行數學研究,所以他經常說:"在墳墓里有的是時間休息。"
Erdos從事數學研究的方式很獨特。他總是游歷於世界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所,登門拜訪那裡的數學家,向對方宣布:"我的頭腦敞開著。"然後他們便開始討論數學問題,一連持續幾天,直到雙方都厭倦了為止。他從不在一個城市裡連續呆上一個月,他的座右銘是:"另一個屋頂,另一個證明。(Another roof, another proof.)"
--3--
出生的不幸是什麼時候降臨在你頭上的?--Erdos 常用的問候語
除了SF之外,Erdos還有很多獨特的術語。他稱小孩為ε,稱孫輩為ε^2,稱橋牌打得不好的人為o(x),稱女人為"主人",男人為"奴隸",結婚為 "被俘虜了",離婚為"自由了",音樂為"雜訊",酒精為"毒葯",進行一次數學講座為"佈道",非數學家為"不值一提的人",美國"Sam",蘇聯為 "Joe"。
Martin Gardner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問Gardner:"你是什麼時候到的?"Gardner連忙看錶,這時Graham小聲告訴他,對於Erdos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4--
一個數學家必須是在每個星期都有一些新的研究工作才成為數學家。--Erdos
Erdos見到他的同行時,總喜歡問:"你昨天有什麼新的發現?"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數學家都能像他那樣每年發表50多篇論文!
一次,他在巴黎演講後,一位法國數學家問他關於某位有爵士頭銜的英國數學家的近況。他回答:"這個可憐的傢伙兩年前就已死去了。"另外一位法國數學家卻說:"不可能,上個月我還在羅馬見過他。"Erdos答:"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指他這兩年沒有搞出什麼新東西來。"
在Erdos的術語里,"死了"是指這個人不再進行數學研究,"離開了"才是真正的生理學意義上的死亡。
--5--
我只要拿張紙,坐下,就能思考。--Erdos
在很多張Erdos的照片上,他都是低著頭的。這種姿勢很容易讓人以為是在打盹,但Erdos聲稱他是在思考問題。
1939年,Erdos曾聽過M.Kac在Princeton研究所做的一個報告。事後Kac這樣回憶道:"在我報告的大部分時間內,他都快要睡著了。報告的內容跟他的興趣毫不沾邊。在將近結尾時我大致說了一下我在素因子方面遇到的困難。一提起數論,Erdos馬上就精神起來,讓我再解釋一下到底困難在哪。不到幾分鍾,報告還沒有結束,Erdos就打斷我的講話並宣布問題解決了!"
註:Mark Kac,波蘭裔美籍數學家,主要研究概率論與數學物理,有以他名字命名的Feynman-Kac公式。
--6--
匈牙利人的問題在於,每次戰爭我們都站錯了隊。--Erdos
Erdos於1913年3月26日出生於布達佩斯的一個匈牙利化了的猶太人家庭。匈牙利和猶太,這兩個來自東方的古老的民族,曾經孕育了無數的偉人。八十三年後,當Erdos與世長辭時,Gordon Raisbeck在給Erdos的表妹的弔唁信中寫道:
"你聽說過兩個哲學家討論存在地外生命之可能性的典故嗎?其中一人說,如果外星人存在,那麼他們的智力水平就有可能超過我們人類,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他們已經訪問地球了。但他又說:'但他們有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呢?'另外一位哲學家俯身過來時對他耳語道:'噓!這里我們自稱匈牙利人。' 正是有了像Erdos這樣傑出的人,才成就了這樣的典故。"
--7--
我告訴我母親,如果你用100減去250,你便得到-150.--Erdos回憶他4歲時的經歷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才,那Erdos無疑是其中之一。在蹣跚學步時,他就研究日歷,計算母親還有多久才能放假回家。(那時他父親在戰爭中被俄國人俘虜,母親在學校教書,他是由一名家庭女教師撫養。)3歲時,他便能心算3位數的乘法,4歲時便"發現"了負數。同樣在4歲時,他就算出一些諸如乘火車去太陽需多長時間之類荒唐可笑的問題來做游戲。他問她母親的朋友們多大,然後立即心算出她們已經活了多少秒。 在上高中之前,他母親一直不讓他上學,因為害怕他會得傳染病。
他的英語是跟他父親學的,--他父親在集中營里為了打發時間,便用一本書自學了英語。所以Erdos的英語發音一直很糟糕,因為他的父親從來沒有聽過地道的英語。
--8--
這世上有這么多的丑惡現象,我都不敢說,假如上帝存在的話,是不是也是聖潔的。--Erdos
1919年,Miklós Horthy在匈牙利建立了歐洲第一個法西斯政權,並發起了一場血腥的排猶運動。幾萬猶太人被迫離開匈牙利,其中包括E.Teller,J.von Neumann, L.Szilard, E.Wigner. 這四個人都去了當時的科學聖地--德國,若干年後,他們又都逃到了美國,並參與了曼哈頓工程。
Erdos一家並沒有離開。那時猶太人經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毆打甚至屠殺,(Wigner就曾遭暴徒襲擊,)Erdos的母親曾對Erdos說:"你知道現在猶太人實在是太難了,我們是不是要去洗禮?"六歲的Erdos回答道:"那好,你可以做你想做的,可我還會和原來一樣。"
這就是Erdos,從不會放棄自己原則的Erdos.
綜觀Erdos的一生,他藐視任何法西斯權威,無論是武裝暴徒,還是不學無術的大學官僚、美國移民局官員、匈牙利秘密警察、FBI、洛杉磯交警,甚至上帝。
註:Edward Teller,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氫彈之父"。
John von Neumann,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在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許多領域中都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僅"電子計算機之父"這一稱謂便足以使他流芳百世。
Leo Szilard,著名物理學家、生物學家,核鏈式反應的提出者及專利擁有者。1939年8月2日,在他和Wigner、Teller的建議下, Einstein給羅斯福總統寫信,呼籲美國搶在納粹德國之前研製成原子彈,--事實上,那封著名信件就是Szilard起草的。
Eugene Wigner,20世紀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獲1963年Nobel物理獎。 他還是Dirac的大舅子。
--9--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初次見面時他會那樣--說的全是數的平方和各種各樣的證明。在我漸漸了解他之後,我發現他並不是那種喜歡過分張揚的人。……所以我真的不能解釋為什麼他總是在說他所知道的所有證法。--A.Vázsonyi對Erdos的回憶
1930年,17歲的Erdos第一次見到14歲的Vázsonyi時,前者對後者說的第一句話是:
"給我舉出一個4位數。"
Vázsonyi答道:"2,532."
"它的平方是6,411,024. 對不起,我老了,否則我會立即告訴你它的立方。"
Erdos又問道:"你知道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多少種證法?"
"1種。"Vázsonyi說。
"我知道37種。你知道位於一條直線上的點不能構成可數集合嗎?"繼而Erdos給出了一種證明方法,然後他說他必須跑了。
六十七年後,Vázsonyi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形:
"當Erdos說他必須'跑'時,他像只大猴子一樣駝著背,側著身子,搖擺著雙臂,沿著街一溜兒小跑,引得行人時時回頭觀望。……當他年紀稍大之後,他的步態不太像猴了,但仍有些奇怪。他老是走得很快,甚至發展到會向一面牆直沖過去,然後突然止步,猛然掉頭,再往回跑。有一次他沒能止住腳步,一下子撞到牆上,弄傷了自己。"
--10--
如果你是一隻耗子,你就知道了。--Erdos這樣解釋他把一隻小貓稱為法西斯的原因
盡管受到各種反猶法律的限制,Erdos還是得以在17歲那年進入布達佩斯的Pázmány Péter大學學習。他經常與他的朋友們在公園或廣場里討論數學問題和時事。
當時的法律禁止群眾聚會,經常會有警察過來盤問他們。他們感覺密探無所不在,不能夠暢所欲言。所以從那時起,Erdos開始使用一些自己獨有的隱語。他用 "長波人"來代表共產主義者,因為紅色光的波長較長;相應地,用"短波人"來代表法西斯主義者。
政治並不能幹擾Erdos和他的朋友們對數學的興趣。Vázsonyi回憶說:"他(Erdos)沉浸在素數的世界裡,素數是他的一切,他與素數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奇妙的密切關系。"大學一年級時,Erdos便證明了Bertrand猜想:"在n和2n之間總存在一個素數,其中n是大於1的整數。"這個猜想最初是在1848年由Chebyshev證明的,但Erdos的證明比Chebyshev的要簡單得多。
20歲時,Erdos便宣稱要用古希臘時期流傳下來的Eratosthenes篩法來給出素數定理的初等證明,若干年後他果然做到了。這是後話。
註:Joseph Louis Francois Bertrand,19世紀法國數學家,在數論、概率論、幾何、微分方程等領域均有貢獻。
Pafnuty Lvovitch Chebyshev,19世紀俄國數學家,在數學許多領域有開創性工作,是俄國數學的奠基人。 Eratosthenes,與Archimedes同時代的學者,曾任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
--11--
我是猶太人,而匈牙利當時是個半法西斯國家。--Erdos談及他離開匈牙利的原因
早在12歲的時候,Erdos就清楚地知道,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他遲早得離開匈牙利。1934年,他獲得了博士學位,隨後便到英國的Manchester 大學進行他的博士後研究。
在Erdos抵達英國的第二天,發生了兩件對於他來說頗不尋常的事情,其中一件是這樣的:
Erdos以前從來沒有給麵包片抹過黃油,在家裡都是他母親或傭人給他抹的。他回憶道:"我清楚地記得,那一次我剛去英國學習,茶點的時候上了麵包。要是承認自己從來沒有抹過黃油,那太讓我難堪了,於是我就試了試。還不是太難。"
就在10年前,當他11歲的時候,他第一次給自己系了鞋帶。
--12--
最好的數學既是美的,同時又是嚴肅的。--G.H.Hardy
在Erdos抵達英國的第二天,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可能對他的影響更大,那就是他遇見了那個時代最為純粹的數學家--Godfrey Harold Hardy.
數學家有很多種類型,像Erdos這樣的可謂鳳毛麟角。(不過好象公眾心目中的數學家都是Erdos這樣子的。)Hardy可謂是跟Erdos截然相反的一類數學家。
Erdos每天工作19個小時,Hardy的生活則有規律得多:他每天只花4個小時(上午9點到下午1點)用於數學研究,下午打板球和網球,晚上與 B.Russell,C.P.Snow, G.E.Moore, A.N.Whitehead, J.M.Keynes, G.M.Trevelyan, E.M.Forster, L.Strachey, L.Woolf人熱烈交談。
Erdos只對數學感興趣,Hardy的興趣則廣泛得多。有一年,他在給朋友的明信片里談了他新年的6項打算:"1.證明Riemann假設;2.不能讓 211隊在奧威爾舉辦的板球決賽階段第四局比賽中出局;3.找到足以讓公眾信服的證明上帝不存在的論據;4.成為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第一人;5.成為蘇聯、大不列顛及德意志聯合王國的首任總統;6.謀殺Mussolini."
Erdos是天生的流浪者,Hardy則憎惡旅行,尤其是害怕坐船。如果Hardy不得不乘船出海,他就會給朋友寄一張明信片,宣稱自己已經證明了 Riemann假設。他認為這樣一來上帝就不會讓他在旅途中死去,因為上帝--他"個人的敵人"--是不會讓他享有證明Riemann假設的榮譽的。
Erdos其貌不揚,看上去還有些神經質,Hardy則是出了名的美男子,十足的紳士。
當然,他們也有一些共同點,比如說他們兩人都不太喜歡上帝。Hardy拒絕涉足任何帶有崇拜色彩的地方,為了遷就他,劍橋大學特意在校規里加了一條,使他 "可以豁免某些職責,不參加禮拜。"他們兩人也都終身未婚。他們都喜歡與人合作:Hardy與Little-wood及Ramanujan的合作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Erdos則有多達485名合作者。
他們兩人更重要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純而又純的數學家,而且也都是第一流的數學家。
註:Godfrey Harold Hardy,劍橋分析學派後期的領袖人物,主要研究調和分析與解析數論。
Bertrand Russell,20世紀最著名、最重要、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曾獲1950年Nobel文學獎。
Charles Percy Snow,英國小說家、物理學家和政府官員,曾任劍橋大學行政領導人。
George Edward Moore,英國實在論哲學家,著有《倫理學原理》、《哲學研究》等。
Alfred North Whitehead,英國數學家、哲學家,著有《數學原理》(與Russell合著)、《過程與實在》、《觀念的歷險》等。
John Meynard Keynes,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家之一。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英國自由主義歷史學家,曾任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
Edward Morgan Forster,英國小說家、散文家、社會和文學評論家,著有小說《霍華茲恩德》、《印度之行》等。
Lytton Strachey,英國傳記作家、批評家,著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名人傳》等。
Leonard Woolf,英國文學家、出版家、政界人士、記者和國際主義者,他還是Virginia Woolf的丈夫。
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19世紀德國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領域內均有天才的開拓性工作,對20世紀數學的發展有著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
John Edensor Littlewood,英國數學家,與Hardy密切合作達35年,共同撰寫了100篇論文。
Srinivasa Aaiyangar Ramanujan,天才的印度數學家,對無窮級數和數論有著驚人的直覺。
--13--
明年哥廷根見!--Erdos理想中的猶太人祝酒辭
到英國後,Erdos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他頻繁來往於英國的各個大學之間,從沒有連續七天呆在同一個城市。那時候世界數學的中心是哥廷根大學,盡管希特勒的興起已使哥廷根開開始衰落。Erdos一直想去哥廷根,但作為猶太人的他始終沒有達成這個心願。
他每年要回布達佩斯三次,看望雙親和老朋友。有一次,在他回家期間,Vázsuoni正研究一個圖論問題,並找到了這個問題的必要條件。他回憶道:"我幾乎天天與Erdos見面。但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在電話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他。我稱這個錯誤是致命的,是因為他在20分鍾後就回電告訴了我證明充分性的方法。'該死的,'我想,'現在我只好和他合作寫這篇論文了。'這個著名的Erdos數'1'究竟給我帶來了什麼,我幾乎一無所知。"
"Erdos數"是數學界流傳的一個典故。即給每一個數學家賦予一個Erdos數:Erdos本人的Erdos數是0;曾與Erdos合作發表過文章的人的Erdos數是1;沒有與Erdos合作發表過文章,但與Erdos數為1的人合作過的是2;……自然,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的就是∞.

I. 請每周給我發一個數學家的故事或數學知識400字左右

1947年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羅素-克洛飾,Russell Crowe)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這個"神秘的來自西弗吉尼亞的天才"並沒有上預備班的經歷,也沒有遺產或富足的親戚資助他進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頓最具聲譽的獎學金證明他確實屬於普林斯頓這個團隊。 這對納什或是對普林斯頓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優雅的社會交際他根本不屑一顧,上課也提不起什麼興致。他整天沉迷著的只是一件事:尋找一個真正有創意的理論。他深信這才是他應該從事的事情。 普林斯頓的數學系競爭十分激烈,納什的一些同學也十分樂於看到納什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無意地慫恿他當個偉人。一個晚上他與一些同學在當地灑吧娛樂,當時他們對一個熱情的金發碧眼女人的反應引發了他的靈感。當納什觀察著這些競爭對手時,常常在他腦海里醞釀的想法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他隨之撰寫出了關於博奕論的論文----「競爭中的數學」----大膽地將現代經濟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理論作出了不同的解釋。這個已經被人們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變得陳舊過時了,納什的生活也從此發生了改變。 納什後來獲得了在麻省理工學院(MIT)進行研究和教學的工作,這可是一個眾人覬覦的工作,但是他對這些並不滿意。科學曾為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獲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現在,冷戰盛行,納什渴望在這場新的沖突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徹(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飾,Ed Harris)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破解敵人的密碼。 納什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的同時,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耗神的工作中。在這里,納什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挑戰,但是這次的挑戰卻是來自光彩照人的艾麗西亞-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飾,Jennifer Connelly),一個物理系學生,她向納什引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觀念----愛情。 不久,納什和艾麗西亞結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訴她他正在為帕徹所從事的危險項目。這項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納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這項工作深深地迷住了,並最終迷失在這些無法抵禦的錯覺中。經診斷,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納什的遭遇讓艾麗西亞嚇壞了,她掙扎在被毀天才愛的重壓下。隨著每一天都似乎會給他們帶來新的恐怖,這對令人羨慕的伴侶已失去了當初讓人羨慕的份兒。但是艾麗西亞仍然在她愛著的男人身上發現了他的超凡魅力,這也是支撐她對他承諾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堅貞不渝的愛情和忠誠的感動,納什最終決定與這場被認為是只能好轉、無法治癒的疾病作斗爭。 謙卑的納什目標很簡單,但要實現這些目標卻是難上加難。處在病魔的重壓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興奮的數學理論所驅使著,他決心尋找自己的恢復常態的方法。絕對是通過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繼續進行著他的工作,並於1994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與此同時,他在博奕論方面頗具前瞻性的工作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理論,而納什也成了一個不僅擁有美好情感,並具有美麗心靈

J. 求數學家的故事的讀後感400字以上!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