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秋瑾故事讀後感

讀秋瑾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2 11:35:00

⑴ 秋瑾就義 的讀後感600

秋瑾就義已經一百多年,世事滄桑,當今中國已不再是血與火的革命斗爭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時代意義。首先,她那種憂民憂國,為了祖國獨立富強,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用鮮血來喚醒民眾,就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今我們在發展的征途中,同樣充滿困難與風險,必須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因此,我們需要弘揚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百年前舊中國,封建禮教思想的黑暗統治是那樣頑固。她作為一個生存在封建禮教千年浸淫,備受壓迫的女性,敢於打破自己曾經立足生存的腐舊的社會環境,敢於如此沖破自身的思想牢籠,打碎封建精神枷鎖,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張共和,堅持男女平等。這種敢於把自己從舊思想、舊習慣中解脫出來,是一種大膽革新的思想解放運動。當今,我們同樣仍需不斷解放思想。因此我們要學習秋瑾,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三,她面對腐朽沒落的社會,滿腔熱血,一身正氣。為求得社會正義而奔走呼號,直至從容就義。她的女俠氣概,就是正義的化身。當前,我們同樣要把社會正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價值。現實社會中,仍存在陽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惡勢力和腐敗現象仍在滋長。我們就應學習秋瑾這種見義勇為的大無畏精神,為弘揚社會正義,勇於斗爭,敢於獻身。因此,秋瑾依然是我們精神家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閃耀著時代光芒。

⑵ 競雄女俠秋瑾觀後感

當我看完此電影,覺得一個小女子也能為國家作出如此大的貢獻,讓我十分佩服,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故事情節是,清末,秋瑾目睹著中國的狀況,心情變得極為沉重,她決定忍痛留下一兒一女,到日本留學,回國後創辦《中國女報》,挑起浙江主盟人的重任,准備在浙皖舉行起義,不料被官府發現,武威不屈,神態自若在軒亭口就義。
「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足以表明這位巾幗英雄的氣概,她連死都不足畏懼,為了以醒國人,就以死來警示。她看到國家如此不振,就心情沉重,滿懷為國的偉大抱負,寧願丟下自己的一兒一女,也要出國實現自己的抱負。誰也沒想到,秋瑾一個小小的女流之輩,竟也能跟男子漢大丈夫一般,頂天立地,臨危不懼,大義凜然,決心以死報效國家。她也像一個大男子漢竟轟轟烈烈地舉行了起義,失敗了她也毫不懼怕,神態自若地面對。她的這種面對生死從容的態度,為了振奮國家的精神。小女子可稱英雄。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就是秋瑾的詩從中可以看出秋瑾就是一個有著無比偉大抱負的人。她雖然不是男兒但比男兒更有志氣,不是男兒卻更勝男兒,她比任何人都更有志氣,她不會安於現狀,會有理想,她不願看到祖國被別人佔領,割地賠讓。她想用自己的那一份雖然微薄的力量,來振興中華。她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奮斗,為了中國的未來盡了最大的一份力。雖然,失敗了,但她的事跡還是震醒國人,告訴了我永遠不要小瞧別人。秋瑾就義時都是昂首挺胸,骨子裡那股傲氣是誰也磨滅不了的。

⑶ 讀《秋瑾》有感400字

「為醒獅之前驅,為文明之先導。」
    這是巾幗英雄——秋瑾,在號召女性要生計活潑,精神奮發時的發刊詞。這句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秋瑾立志要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熱情,同時也激起了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女中豪傑——秋瑾,雖然是女性,但卻有著非比尋常的強烈愛國熱情喝令人敬佩的豪言壯語,面對當時國家的危亡和清政府的腐敗,秋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革命的忠誠。
    當她被捕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秋瑾卻揮筆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藉此表達了她對祖國的熱愛。
    讀了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5.12大地震,雖然中國正面臨著又一次的災難,但是中華上下14億多人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渡過了這場磨難。多大的困難除以14億都會變成最容易解決的問題,再小的力量乘以14億也會變成巨大的力量。
    每當國歌奏響,國旗升起時,我心裡總會湧起一股歡騰,面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我聽見了戰場上雄雄的炮火聲,看見了無數先輩用生命換回我們今天的繁榮與富強時的場面。
    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他們不得不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品德課上,老師告訴我們生命只有一次,以前不懂事的我總是認為那些在戰場上殺敵人,都是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但是現在我懂了。他們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為了我們的祖國,他們必須放棄生命。
    如果當時的社會有更多像秋瑾這樣的巾幗英雄,我想我們的祖國也不會這么不堪一擊。她們用自己一生的光輝經歷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她們是女性中光輝典範,她們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執著的精神,譜寫了自己一生的畫卷!
    她們在中國五千年的宇宙長河中,是那顆永遠閃亮的星斗,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給迷失路途的中國指引方向!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的大好河山,愛你的堅強,勇敢。我堅信,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挫折的雄獅——中國,將會永遠屹立在東方!

⑷ 秋瑾評傳讀後感1500字

秋瑾讀後感(一)

觀看了《秋瑾》這部電影後很受感動,打開電腦就寫些觀後的感想。

秋瑾目睹國難,心緒難平,在朋友資助下東渡日本留學。她在結識了徐錫麟、陳伯平、陳天華等人,大家立志為推翻清朝統治而獻身。後因日本政府出台《取締不法留學生規則》限制中國留學生的自由,引起學生的強烈抗議,但又有些留學生甘做奴才,令大家非常憂心,陳天華以身投海希望喚醒蒼生。不久,秋瑾回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她回到故鄉紹興拜會知府貴福,並與光復會骨幹聯系各地會黨,准備浙皖兩省起義。但紹興府學胡道南暗中出賣秋瑾。因徐錫麟刺殺恩銘事發,秋瑾被捉拿。她把光復會員名冊和寶刀託交王金發。後從容面對前來捉拿她的人,被捕後的幾次審訊中,她未作任何口供,在被密令判死刑之前,秋瑾揮筆在供詞上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表達一位女革命家憂國憂民,壯志未酬,面對死亡的悲憤心情。1907年7月15日(農歷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紹興軒亭口刑場,她目別祖國藍天,慷慨就義,年僅31歲。

秋瑾就義已經百年,世事滄桑,當今中國已不再是血與火的革命斗爭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時代意義。首先,她那種憂民憂國,為了祖國獨立富強,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用鮮血來喚醒民眾,就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今我們在發展的征途中,同樣充滿困難與風險,必須居安思危,充滿憂患意識。因此,我們需要弘揚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百年前舊中國,封建禮教思想的黑暗統治是那樣頑固。她作為一個弱女子,敢於如此沖破思想牢籠,打碎封建精神枷鎖,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張共和,堅持男女平等。這種敢於把自己從舊思想、舊習慣中解脫出來,是一種大膽革新的思想解放運動。當今,我們同樣仍需不斷解放思想。因此我們要學習秋瑾,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秋瑾面對腐朽沒落的社會,滿腔熱血,一身正氣。為求得社會正義而奔走呼號,直至從容就義。她的女俠氣概,就是正義的化身。當前,我們同樣要把社會正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首要價值。現實社會中,仍存在陽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惡勢力和腐敗現象仍在滋長。我們就應學習秋瑾這種見義勇為的大無畏精神,為弘揚社會正義,勇於斗爭,敢於獻身。

秋瑾是咱紹興人民的驕傲,也是我們精神家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閃耀著時代光芒。

⑸ 秋瑾滿江紅感悟200字

這首詞是言志之作,表達了作者匡國濟世的凌雲志向。1903年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子芳發生沖突,從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後由吳芝瑛出面調解,而秋瑾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
詞的上片寫與王子芳結婚八年,表面上過著富貴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奴僕不如」的生活,如今與其決裂,突破家庭束縛,實現了「求自立」的願望。「苦將儂,強派作蛾眉」進一步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僕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並不留戀,相反加以蔑視。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詞的下片寫作者雖有凌雲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巾。作者雖是女子,但「心卻比,男兒烈」,所以能沖破家庭牢籠。平日她雖以肝膽相照,真誠懇切,但不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現在離家以後,在大千世界中,何處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將會受到怎樣的折磨?想到這一點,不覺傷心落淚,也是很自然的。這種擔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革命者剛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狀況。
這首詞的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通過層層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參加革命前的復雜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⑹ 對秋瑾生平的感想

覺得這個應該是感想..因為其中有自己的情感
不過感想總要帶一些生平事例的

秋瑾,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1875年生於福建。從小敬佩岳飛、文天祥、花木蘭、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傑,還學會擊拳、舞劍、騎馬等武藝。1904年她東渡日本,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05年回國加入光復會,同年又重去東京加入了同盟會,1906年初秋瑾回國後從事革命活動。1907年她與徐錫麟約定在皖、浙兩地同時舉事。7 月初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被害。7 月13日秋瑾在紹興也不幸被捕,被捕後她英勇不屈,悵恨自己壯志未酬,留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命詩。7月15日(農歷六月初六)凌晨被害於紹興軒亭口。辛亥革命勝利後,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女英豪,在紹興城內府山西南坡上建立了"風雨亭"。又在烈士就義的軒亭口,豎起了"秋瑾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2 丈多,四周設欄柵,臨街的碑座上鐫刻著由蔡元培撰文、於右任手書的"秋先烈紀念碑記",巍巍豐碑,永遠聳立在人們的心中。
秋瑾從一個大家閨秀走上革命的道路,就這一點就值得現代人仰慕的,當一個人過著朝不保夕的貧困日子時就會「窮則思變」,走上革命之路;可當一個人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時就會喪失革命的鬥志,走向奢靡之途。秋瑾是我們的楷模!

⑺ 秋瑾故事100字給我們的道理

秋瑾故事
1893年,秋瑾全國因父親陞官而遷往湖南。三年後,秋瑾與當地人王廷專鈞屬結婚。王廷鈞出身富豪,紈絝子弟一個,與秋瑾的志向大相徑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而且還斥責她。當時,北方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瓜分中國,瘋狂鎮壓中國人民的愛國斗爭,大舉出兵佔領了北京、天津,還迫使清政府簽定了屈辱的《辛丑條約》。秋瑾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難過,痛恨自己不能果斷地去參加保衛祖國的戰斗。兩年後,王廷鈞買了一個官銜,與秋瑾來到遭受浩劫的北京。望著國破山河碎的局面,秋瑾難平心中的憂傷和憤慨,她開始廣泛閱讀宣傳新思想的書籍,並與對祖國命運憂心忡忡的朋友來往密切,一起探討一條救國的道路。

⑻ 讀一讀秋瑾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想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大時代更替、遷演中誕生的巾幗豪傑。蔑視封建禮法,提倡女權,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與夫不和乃作詩雲:可憐謝道韞,不嫁鮑參軍!是一位事業、愛情均獨立自由的偉大新女性!

⑼ 秋瑾的故事簡介

1、秋瑾幼年隨兄讀書家塾,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跟表兄學會騎馬擊劍。1896年,秋瑾與王廷鈞版結婚。

2、王廷鈞納權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里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

3、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實踐女校學習。由馮自由介紹,在黃興寓所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

4、在留日學習期間,她寫下了許多革命詩篇,慷慨激昂,表示:「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權,宣傳革命。

5、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其弟徐偉的供詞中牽連秋瑾,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僅32歲。

(9)讀秋瑾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1、秋瑾是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第一位女烈士。終其一生,她都在為伸張女權而奮斗,在為革命建國而努力,把婦女運動與排滿的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

2、秋瑾有幸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因而成為近代中國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幟:一個代表近代中國革命女性的頗具象徵性意義的標志性歷史人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