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故鄉什麼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故鄉什麼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2 12:09:34

Ⅰ 小說一開頭的景物描寫怎麼寫,早上的景物描寫,另外再推薦一下男女人物的外貌描寫

首先,必須聯系時代背景和上下文來理解景物為人物創設的活動背景。其次,明確「一切景語皆情語」,理解景物中蘊含著相關人物的豐富感情,體味它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再次,理解景物畫面情景的轉換,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具體來說,小說中的景物描寫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景物描寫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有時也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例如《故鄉》開頭的景物描寫:「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作者活畫出一幅蕭條荒寂的故鄉冬景圖,也是當時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是閏土生活的典型環境。
二、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例如《孤獨之旅》中寫道:「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這里的景物描寫就渲染了暴風雨來臨前令人壓抑的氣氛,烘託了杜小康內心的孤獨苦悶之情。
三、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埋下伏筆。
有時景物描寫能夠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例如《孤獨之旅》中對暴風雨的描寫,既渲染了氣氛,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為後文杜小康的成長以及變得堅強埋下了伏筆。
四、突出主題。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揭示主旨,這一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結尾。例如《故鄉》的結尾,作者再次描寫了海邊的景色:「我在蒙矓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這是「我」對故鄉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現出「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決心。

Ⅱ 找出《故鄉》中描寫環境和人物的句子,這些句子烘託人物什麼形象

《故鄉》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水生、宏兒、孔乙己等。

1、閏土:

少年閏土是魯迅先生筆下的一個朴實、健康、活潑、機靈、勇敢的農村少年的形象,由於少年閏土生活的年代與學生現實中的環境已相距甚遠,所以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解,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

中年閏土卻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人。以他的形象表現了中國傳統的一套封建禮法關系,以及這種禮法關系所維系著的封建等級觀念。

2、楊二嫂:

楊二嫂年輕時被稱作豆腐西施,體現的是作者所說的「過著辛苦恣睢的生活」的人的特徵。她的面貌特徵也是在長期不自然的生活狀態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練就了一個「薄嘴唇」,「能說會道」,臉相卻迅速衰老下來,只留下一個「凸顴骨」,沒有了當年的風韻。

豆腐西施楊二嫂是一個可笑、可氣、可恨而又可憐的人物。當自己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的時候,她就把任何東西都拿來當作獲取物質利益的手段了。她的人生完全成了物質的人生,狹隘自私的人生。

3、孔乙己: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的知識分子,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但是他連秀才都沒有考上,有沒有功名利祿,生活過得非常窮酸。

但是他的人物形象是雙面性的,復雜的,他雖然窮酸、迂腐,但是也有人性的閃光點。孔乙己善良的一面體現在他教小孩子認字和分茴香豆給小孩子吃的兩個細節上。

Ⅲ 我成績很爛。但我喜歡寫小說。而且朋友們都覺得好看。但我就是不擅長...

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風景、物體的描寫。景物描寫主要是為了顯示人物活動的環境,使讀者身臨其境。景物描寫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作家往往用生動的自然環境描寫,來創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從而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在這方面,魯迅可謂是行家裡手。《社戲》中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課文是從視覺、聽覺、嗅覺等三個方面來表現大自然的美。視覺方面寫了碧綠的豆麥田地,淡黑的連山,皎潔的月光,聽覺方面寫了歌吹了,嗅覺方面寫了豆麥和河底水草的清香,寫得有聲有色,勾畫出一幅情景交融的江南水鄉美景圖。在景物描寫中,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比擬等修辭手法,烘托氣氛,表現「我」對自然美景的熱愛。渲染了我去看戲途中高興的心情。再如《故鄉》中開頭景物描寫「漸進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例如《孤獨之旅》中寫道:「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這里的景物描寫就渲染了暴風雨來臨前令人壓抑的氣氛,烘託了杜小康內心的孤獨苦悶之情。

二、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圍的環境,包括室內外的裝飾布置,能夠展示一個人的身份、氣質、個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來展示人物性格。魯迅《故鄉》中,例如魯迅《祝福》中對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我回到四叔的書房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裡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已經脫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
從對聯和書籍的內容可以看出,魯四老爺是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他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他懶散、自私偽善,冷酷無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三、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埋下伏筆。

有時景物描寫能夠推動情節向前發展,如《社戲》中「月還沒有落,彷彿看戲也並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庄,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台在燈火光中……」交代了時間,地點的轉換,說明是返回途中,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暗示文後的「偷豆」吃這一小插曲。
有時景物描寫能夠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例如《孤獨之旅》中對暴風雨的描寫,既渲染了氣氛,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為後文杜小康的成長以及變得堅強埋下了伏筆。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寫景物,作者往往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了一幅恬淡朦朧的荷塘月色圖,實際上寄託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學運動的戰士,1927年大革命失敗了,給他心靈上投下了落寞的陰影,他既對黑暗的現實不滿,又不願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脫現實。他借荷塘月色抒發的正是這種幻想超脫現實的情感。
5、突出主題。
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揭示主旨,這一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結尾。例如《故鄉》的結尾,作者再次描寫了海邊的景色:「我在蒙矓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這是「我」對故鄉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現出「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決心。
一、抓住景物的特徵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節的特徵。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節的變化會引起景物的變化。每個季節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徵;二要注意時間變化的特徵。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時間往往各有特徵。白晝、夜晚、早晨、黃昏都為景物塗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氣候不同的特徵。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的景觀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徵。南方、北方、城市、鄉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著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徵。
二、要選好觀察的角度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游覽的先後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三、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
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一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游覽順序。
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里,其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來,可以表現出景物的豐富多姿,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時段有長短之分,長時段如春、夏、秋、冬,短時段如晨、午、暮、夜。選用哪一種時間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
四、要融情於景,表達主觀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寫景貴有情,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讀者產生共鳴,進而給讀者帶來愉悅之情,陶醉之情,將讀者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
五、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
只寫靜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只有將靜態描寫景物形態特徵和動態描寫利於傳神的長處結合起來,所繪景物才會具體、生動,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彷彿使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就需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因而要善於找到最能表現景物特徵的動詞和一些恰當的形容詞,尤其要善於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詞藻。三、展開聯想和想像,運用各種修辭描寫景物。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這是因為許多人在看景的時候發現不了「美」,欣賞景物要有一雙慧眼能夠在平凡中感受到美,寫文章不僅要有一雙慧眼,還要有展開想像和聯想運用各種修辭來描寫景物的能力,最常用的修辭是比喻和擬人。朱自清先生是寫景狀物的高手,他的許多文章都能把平凡的景和物寫得生動傳神,如《春》、《綠》和《荷塘月色》等等,在《荷塘月色》寫荷葉——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一粒粒的明珠, 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荷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等等。

記敘文是初中階段主要的一種常用文體,主要是以記人敘事,當然一篇好的記敘文要有恰當的背景描寫,人物必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活動,才能把人寫活來,而事情的發生也是在一定背景下才更為生動,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作者感情。記敘文中的背景也就是景物描寫,而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孤立地,寫人、敘事與寫景抒情總是相伴而生的,是一個整體,情中有景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才能寫出好的文章,才能使讀者融入文章中,讓讀者產生共鳴。古語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而意溢於海」。那麼記敘文在寫景時,如何才能把情景交融一體,要根據寫作目的、要求,來把握好文中的景與人、景與情的關系。現就我多年的寫作教學經驗對記敘文景物描寫方法作簡要的闡述:
以景襯人,以人帶景。記敘文當中的景物描寫都是溶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圍的環境美與當時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關聯,其時人物的心情好環境就美麗的,反之則不然。俗語雲「馬上看將軍,花間看美人」,以景襯人就是讓景物為烘託人物服務。為了把景物寫活,常常採用以人帶景的方式由人物把景物帶出來,讓讀者通過景物來了解作者的心境。如:「我喜歡在微風吹拂、細雨飄灑的日子裡,撐著傘兒漫步垂柳間,觀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緻。這時雨疏疏密密地落著,偶爾看到幾只燕子穿梭於垂柳間。呈現出一幅『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圖畫來。再看那雨中的荷葉上盛滿的水珠,閃爍著明亮的光點。微風徐來,輕輕地吹著荷葉,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葉上滾動。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側耳側聽雨落在荷葉上的聲音,就如同游絲似的似有若無,縹縹緲緲,幾朵紅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低首羞顏,似有千般幽思,萬種情致,欲說還休」(《荷塘聽雨》)。通過人物的視角來寫景,人在圖畫中,以荷塘雨景來烘託人物的心情,讓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
人是風景的構成者,寫景與寫人如能達到有機的結合,文中的景物就會更富有神韻。如「不知什麼時候,絢爛的朝霞染紅了半邊天,又將柔和的色彩灑在校園里,到處都移動著火焰般的紅領巾、蝴蝶般鮮艷的花裙、飄盪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小樹醒了,沾了露水;野花也 醒了,她與露珠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小鳥醒了,亮出那清脆的歌喉,唱著向天空飛去……此時操場上,同學們正在認真地做操 ,『一、二、三、四』的韻律,輕快的樂曲,伴隨著同學們那矯健的身影。」(《校園的早晨》)這段描寫校園的早晨的一角風景,就是以景襯人的活動,通過人物的晨練來表現出校園的美麗的晨風,從而把平常的校園晨景寫得生機勃勃,富有朝氣。
情隨景生,觸景生情。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或優美的散文無不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讓讀者讀後回味無窮,杜甫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某種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緒滿懷,進而借著對景物的描寫來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情隨景生,觸景生情」。如偉大的詩人李白寫的詞《菩薩蠻》:「平平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如高樓……長亭更短亭。」這首詞真情地描寫出一個遠游在他鄉的遊子,長途跋涉後晚上在客店休息時所見所感。上闕以寫景為主兼有抒情,由外及內,觸景生情。下闕以抒情為主,寫景為輔,自內及外,緣情寫景,景隨情移,情景相溶。此地之景與當時的作者的心情交融為一體,那種油然而生的鄉愁確實讓讀者感受之深。還有李清照的 「爭渡、爭渡、爭起一灘鷗鷺……」這首詞,也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優美詩詞。
再如「遠看,葉兒青青,花兒點,好像色彩繽紛的珍寶,散落在綠色的地毯上。近瞧,那一串串的紅花,還有各種不知名的花,它們這時也都競相爭艷。校園花壇的文化走廊,那紅榜上寫著數理化的競賽的獲獎名單,各年級的的學習園地、黑板報,如春雨後的艷花爭妍吐芳,似乎在眼前展現一幅幅學科學、愛科學的動人畫面。秋天是凋零的世界,一片凄清。可如今於我沒有一點感覺,有的只是心中盪漾著春意,科學的春天到來了,到處洋意著科學的芬芳和新文化的氣息。」這是一段描寫秋天的景物,但字里行間抒發出作者對科學春天的贊美。
移情於景,借景抒情。王國維先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有是帶著強烈的感情來描繪客觀景物,把自己的感受情注入到客觀景物之中,所寫之景都是被賦予了濃厚的主觀色彩,這就是「移情於景,借景抒情」。再如那『千株掃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站在花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攙和著芙蓉花香的空氣,盡情地欣賞它的盛裝:淺綠色的花萼,粉紅的花片,金黃色的花蕊。它的嬌嫩、恬淡時時透出一種嫵媚面不妖治的風韻……。它只默默地蘊蓄著生命,不在三月爭艷,也不與九月菊花比美,等到秋風來,便發出一種令人驚詫的美,為深秋增色,真可為真正的花君子,花中「國色天香」的好女子。」這段精彩的描寫,是作者的借景抒情,借花寓意,展現了芙蓉花的美艷,表達作者的對君子之士們的贊美。
再如《故鄉的榕樹》中描寫故鄉的夏夜,作者就是通過描寫月華、流水、夜風,並融入富有詩意的想像,把故鄉的夏夜寫得寧靜、美麗又溫馨,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之情,寄託了作者美好的情懷,令人神往、陶醉。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就是把自己難以表達的情感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宋代的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寫洞庭湖的美景,及欣賞周邊的景色的不同心情,產生的不同情感,抒發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和遠大的政治抱負,表達作者的寬闊胸襟。文中的景物描繪雖沒有詩情畫意,但又可從中體會到景情融合。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就是通過對月色下荷塘的美景的描繪,以通感的修辭手法寫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喜悅與哀愁。情景結合,水乳交融。
情與景不可分離,融情於景,情景交融,是創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優美散文要避免有物沒人、有景沒情,就得做到情為景生,景為情注,只有二者妙合無痕,才能使文章含蓄雋永,意味深長。古今中外的流芳後世的美文無不如此。晉朝的陶淵明的詩文無不是情寓於景,情景相融,字里行間無不透出一種恬淡寧靜的田園生活。

Ⅳ 渲染的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

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對所寫對象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

例如:秦牧《藝海拾貝·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古代詩人形容大雪紛飛,說是『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形容貼梗海棠的艷麗,說是『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起來了。」

(4)故鄉什麼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擴展閱讀:

常用方法:

1、反復: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復出現,以抒發情感,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如《周總理你在哪裡》一文。

2、烘托:它借描寫環境或特定的氣氛,表現人物的一定情緒。魯迅小說《故鄉》開頭對故鄉冬景的描寫,就是這樣,這樣的環境和氣氛,對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題,起著有力的渲染作用。

3、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

電影、動漫製作中的渲染:

影視、動漫、廣告製作中,運用的渲染是指應用計算機圖形軟體,一般包括二維軟體、三維軟體以及各類影視後期製作軟體等,把在計算機中把做好的物體、角色等等,通過渲染器,進行渲染。

達到我們想要看到的效果。比較著名的渲染器有MR、VR、RM、Anrold、巴西等等。尤其是近幾年,各種實時渲染器大量出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