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科學家為科學事業遭到迫害的故事嗎簡單寫一個
① 你知道科學家為科學事業遭到迫害的故事嗎(簡單)
哥白尼被教會勢力燒死
伽利略在威尼斯高塔內終老
都是為了真理犧牲的
② 科學家因重大發現或發明而受到迫害、驅逐的故事啊
無線電之父
——抄馬可尼
1937年8月30日,英國所有郵局的無線電報和無線電話都沉默兩分鍾。這是為了悼念發明無線電的馬可尼(1874—1937)。
馬可尼出生於義大利一個富裕家庭,從小喜歡讀書,愛做實驗。他自己裝備了一個小實驗室,先做化學實驗,後來做電學實驗。他看到有線電報架設線路非常費力,就想:能不能用電磁波來傳送電報呢?1895年,20歲的馬可尼在自家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媽媽十分高興,給了他一千美元,鼓勵他繼續實驗。
實驗規模逐漸擴大,為了尋找經費來源,22歲的馬可尼來到英國,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繼續進行研究。1897年,他和助手在英國海岸進行了跨海通訊實驗。他們把發射機裝在海岸上的一間小屋子裡,屋外豎起一根很高的桿子,上面架設了用金屬圓筒製成的天線。開始時把接收機放在距海岸4.8公里的一個小島上,通訊效果良好。然後又把距離擴大到14.5公里,同樣獲得成功,以後幾年,馬可尼一邊改進通訊裝置,一邊增大通訊距離。1901年12月,馬可尼實現了從英國到加拿大長達二千多英里的跨洋通訊,這一天標志著無線電已成為全球性事業。1909年,馬可尼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③ 有科學家遭受迫害的故事
h1、布魯諾:14—17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布魯諾因捍衛和發展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觸怒了天主教會,被宗教裁判所判火刑處死。
2、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1921年,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1933年由於納粹德國反猶太主義狂潮,愛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獲得美國國籍。ttp://..com/question/40405842.html?fr=qrl
http://..com/question/39450853.html?fr=qrl
http://..com/question/7796616.html?si=3&wtp=wk
④ 科學家因重大發現或發明而受到迫害、驅逐的故事
伽利略(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伽利略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人更有資格稱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其與天主教會名聞遐邇的沖突是他哲學的中心事件。這是因為伽利略是作如下論斷最早的人之一:人類有望理解世界是怎樣運行的,而且我們還能通過觀察現實世界來做到這一點。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理論(即行星繞太陽公轉),但只有當他發現了證據來支持這一學說時,才公開表示支持。他用義大利文寫有關哥白尼理論的文章(沒有用普通的學院式拉丁文) ,並且他的觀點很快就廣泛地得到大學界之外的支持。這惹怒了亞里士多德派的教授們,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他,並極力說服天主教會禁止哥白尼主義。伽利略為此而擔心,他趕到羅馬去向天主教權威當面申訴。他爭辯道,《聖經》並未試圖告訴我們任何關於科學理論的東西,通常都是假定,當《聖經》和常識發生矛盾
時,就成為比喻。但是教會害怕這丑聞可能傷害它對新教徒的斗爭,所以採取了鎮壓的 手段。1616年,它宣布哥白尼主義是「虛偽的、錯誤的」,並命令伽利略不準再「保衛 或堅持」這一學說。伽利略勉強接受了。
1623年,伽利略的一位長期朋友成為教皇。伽利略立即試圖為1616年的判決翻案。他失敗了,但他設法獲得了准許,在兩個前提下寫一本敘述亞里士多德派和哥白尼派理論的書:他不能有傾向,同時要得出結論,人類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決定世界是如何運行的,因為上帝會以人類不能想像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人類不能限制上帝的萬能。這本題為《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的書,於1632年在檢查官的全面支持下完成並出版了,並且立刻被全歐洲歡呼為文學和哲學的傑作。不久教皇就意識到,人們把這本書看作是確認哥白尼主義的論證,後悔允許該書出版。教皇指出,雖有檢查官正式批准出版該書,但伽利略依然違背了1616年的禁令。他把伽利略帶到宗教法庭面前, 宣布他終身軟禁,並命令他公開放棄哥白尼主義。伽利略又第二次被迫從命。
⑤ 誰知道科學家有重大發現缺遭迫害的故事3個以上
1.義大利自然科學家:喬爾丹諾·布魯諾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 - 1600)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他勇敢的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道者。
1548年,布魯諾出生在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諾拉城一個沒落的小貴族家庭。在十餘歲時,父母將他送到了那不勒斯的一所私立人文主義學校就讀。布魯諾在這所學校學習了六年。1565年,布魯諾在強烈的求知慾的驅使下,進入了多米尼克僧團的修道院,第二年轉為正式僧侶。布魯諾在修道院學校攻讀神學,同時他還刻苦鑽研古希臘羅馬語言文學和東方哲學。10年後,他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還得到了神甫的教職。
布魯諾不僅在修道院學校學習,還經常參加當時的一些社會活動和一些人文主義者交往甚密。在當時強大的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布魯諾閱讀了不少禁書, 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和當代著名哲學家特列佐(1508 - 1588)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學說所吸引,開始對自然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對宗教神學發生了懷疑。他對經院哲學家們所宣傳的教義持否定態度,寫了一些批判《聖經》的論文,並從日常行為上表現出對基督教聖徒的厭惡。布魯諾的言行觸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quot;異端"。但布魯諾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毫不動搖。為了逃避審判,他離開了修道院,逃往羅馬,後來又轉移到威尼斯。由於宗教法庭到處通緝他,整個義大利沒有一塊他立足的地方。1578年,他越過海拔4000米高的阿爾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內瓦由於他激烈反對加爾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監禁。1579年,布魯諾獲釋後來到法國南部重鎮土魯斯,在當地一所大學任教,他在一次辯論會上,發表了新奇大膽的言論,抨擊傳統看法,引起了該校一部分反動教授和學生的反對,他被迫離開了土魯斯。1581年,布魯諾來到巴黎,在巴黎大學宣傳唯物主義和新的天文學觀點,遭到法國天主教和加爾文教的圍攻。1583年,他逃往倫敦。這個時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創作高峰的年代。這些年他發表了數部用義大利文寫的作品:《灰堆上的華宴》、《論原因、本原與太一》、《論無限、宇宙、與眾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飛馬和野驢的秘密》、《論英雄熱情》等等。這些著作語言豐富生動,論述尖銳潑辣,結構嚴謹無隙,既可見當時哲學論戰之尖銳激烈,又體現出他宣傳新思想的滿腔熱情。在牛津大學的一次辯論會上,布魯諾為捍衛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發表演說批判了被教會奉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說,同經院哲學家門展開了激烈的論戰,於是布魯諾又被禁止講課。1585年,布魯諾返回巴黎。第二年春天,在巴黎最古老的著名學府索爾蓬納大學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辯論會,他在演說中再次論證了他的宇宙觀。由於他反對被教會奉為絕對權威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被再次驅逐出法國。後來布魯諾又去德國、捷克講學,漂泊了六年。在僑居法蘭克福期間,他又發表了三部用拉丁文撰寫的著作:《論三種極小和限度》、《論單子、數和形》和《論無量和無數》。
由於布魯諾在歐洲廣泛宣傳他的新宇宙觀,反對經院哲學,進一步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徒將他誘騙回國,並逮捕了他。劊子手們用盡種種刑罰仍無法令布魯諾屈服。他說:"高加索的冰川,也不會冷卻我心頭的火焰,即使想塞爾維特那樣被燒死也不反悔。"他還說:"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經過8年的殘酷折磨後,布魯諾被處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凌晨,羅馬塔樓上的悲壯鍾聲劃破夜空,傳進千家萬戶。這是施行火刑的信號。通往鮮花廣場的街道上站滿了群眾。布魯諾被綁在廣場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圍觀的人們庄嚴的宣布:"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劊子手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後點燃了烈火。布魯諾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義。
布魯諾死後,羅馬教廷害怕人們搶走這位偉大思想家的骨灰來紀念他,匆匆忙忙的把他的骨灰連同泥土收集起來,拋灑在台伯河裡。但這又有什麼用呢?1889年6月9日,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人們為紀念這位為真理而吶喊、為科學而獻身的偉大思想家,為他樹立了一尊銅像,永遠紀念他的勇氣和功績。
在布魯諾的故鄉義大利基督教的統治根深蒂固,民間流行著各種宗教迷信,當時信徒崇拜聖像、干屍極為普遍。但接受了現代人文主義思潮洗禮的布魯諾對這一切輕蔑待之。他是基督教會最頑固的敵人。布魯諾認為天主教會提出的關於上帝具?quot;三位一體"性的教義是錯誤的,他對經院哲學家宣揚的"變體說"、"聖母潔凈懷胎說"和"上帝創世說"等教義持否定態度。對聖者像,布魯諾連瞧都不瞧,有一次還把基督聖徒的畫像從自己僧房中仍了出去,從而激怒了教會,遭到了教會的迫害。他斥責路德、加爾文等宗教領袖為"世上最愚蠢的人",並說他們"毫無頭腦,沒有知識,遠遠離開了文化與生活,而在永恆的迂腐中發霉腐爛"。他們的所作所為只是"給爛透了的宗教醫治潰瘍","給宗教的外衣修補破洞而已"。布魯諾在著作和言談中,歷數宗教對科學、哲學、道德、社會關系的危害。他認為是宗教愚昧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學和哲學的發展。對誚痰謀錐擻胛:ι疃褳淳,對各級僧侶恨之入骨。他甚至疾呼:不僅有必要把教會財產收歸國有,消滅教會經濟勢力,停建教堂,關閉修道院,而且還應剝奪僧侶特權,迫使他們從事社會公益勞動?
布魯諾在哲學上的突出貢獻是他在繼承和發展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優良傳統基礎上,汲取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哲學和自然科學成果,論證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創了近代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先河。他依據當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哥白尼學說,形成了自己嶄新的宇宙論。他提出並論證了宇宙無限和世界眾多的思想。他認為整個宇宙是無限大的,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中心,也不存在界限。而地球只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行星,太陽也只是宇宙中無數恆星中的一顆。在無限的宇宙中,有無數?quot;世界"在產生和消亡,但作為無限的宇宙本身是永恆存在的。布魯諾不僅拋棄了地球中心說,而且也跨過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而大大前進了一步。他還提出天地同質說,認為物質是一切自然現象共同的統一基礎。
布魯諾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變化和前進的。他反對那種把遠古社會美化為"黃金時代"的觀點。他主張社會變革,但反對用暴力手段去改造社會,他把理性和智慧看成是改造社會,戰勝一切的決定力量。但是他卻看不到人民群眾實踐的社會作用。
2. 然而從11世紀起,在基督教會的扶持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得到了經院哲學家的重視,他們排斥阿基米德的物理學,把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奉為經典,凡違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學者均被視為「異端邪說」。但伽利略卻對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抱懷疑態度,相反他特別重視對阿基米德物理學的研究,他重視理論聯系實際,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思考各種問題。在伽俐略十八歲那年,一次到比薩教堂去做禮拜,他注意到教堂里懸掛的那些長明燈被風吹得一左一右有規律地擺動,他按自己脈博的跳動來計時,發現它們往復運動的時間總是相等的。就這樣他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後來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掛擺時鍾,人們稱之為"伽利略鍾"。
伽利略根據阿基米德的學說,作了迅速確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天平的研究,發明了可以測定物質密度的"小天平",寫出了名為《小天平》的論文。後來他又潛心研究了物體重心的幾何學,於1588年發表了《固體的重心》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注意。第二年,在友人的推薦下,被比薩大學聘任為數學教授。
亞里士多德認為兩個物體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輕的先著地。但伽利略經過反復的研究與實驗後,得出了與之截然相反的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重量無關。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公開作了落體實驗,驗證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使統治人們思想長達2000多年的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第一次發生動搖。而應邀前來觀看的一些著名學者卻否認自己親眼見到的一切,他們群起攻擊伽利略。1591年,伽利略被比薩解聘。
3. 卻說馬塞拉斯進攻敘拉古時屢受襲擊,在無般無奈下,他帶著艦隊,遠遠離開了敘拉古附近的海面。他們採取了圍而不攻的辦法,斷絕城內和外界的聯系。3年以後,他們利用敘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終於在公元前212年佔領了敘拉古城。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聰明智慧,下令不許傷害他,還派一名士兵去請他。此時阿基米德不知城門已破,還在凝視著木板上的幾何圖形沉思呢。當士兵的利劍指向他時,他卻用身子護住木板,大叫:「不要動我的圖形!」他要求把原理證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個魯莽無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劍刺死了75歲的老科學家。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處死了那個士兵,撫慰阿基米德的親屬,為他開了追悼會並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後世的數學家尊稱為「數學之神」,在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佔首位,另兩位是牛頓和高斯。
⑥ 請舉例兩個為了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遭受迫害的科學家
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這個問題曾在古希臘人中引起激烈的爭論。以托勒玫
(C.Ptolemaeus,約90-168)為代表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宇宙中心。這
種學說得到了教會的支持,在天文學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直到1543年,才被哥白尼(N.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說所動搖。但由於日心說與聖經不符,一開始便受到
教會的反對,被斥為異端邪說。1600年,天文學家布魯諾(G.Bruno,1548-1600)被
教會活活燒死,罪名就是他擁護哥白尼,竟敢說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下面將會看到,
日心說與地心說之爭,也是著名科學家伽利略(G.Galiei,1564-1642)受迫害、被
監禁的主要原因。
新發現
科學是扼殺不了的。布魯諾遇難後不到十年,伽利略就發明了天文望遠鏡,打開發
通向近代天文學的大門。他把這精巧的儀器指向天空,觀測到許多人們用肉眼看不到的
現象。例如,他發現了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打破了「天體是理想球形」的觀點;發現
了太陽上黑子的移動,從而推測太陽自轉;還發現了金星的變相和木星的四個衛星。他
興奮地意識到,這些新發現都是對日心說的有力支持。他把自己的想法,寫信告訴了德
國天文學家開普勒(J.Kepler,1571-1630),得到開普勒的熱情支持。不過,為了
能須利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受教會的迫害,伽利略比布魯諾謹慎多了。他努力同宗教界
建立聯系,結交了一些教會朋友。由於他的物理學和天文學上的許多重要發明,也一度
贏得教會的尊重。
伽利略以為這樣做就不會有什麼危險了,開始在通信中毫不掩飾地支持哥白尼學說。
他那新穎的觀點和生動的文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但昔日與伽利略為友的教會人士,
這時卻站到了他的對面,紛紛用聖經來攻擊他。這些人不曾用望遠鏡看一下天空,卻公
然否認伽利略看到的事實。而缺乏科學知識的廣大群眾,大多相信太陽繞地球轉。面對
這些,伽利略的內心是矛盾的。他堅信科學事實,又怕受到迫害。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
他心情沉痛地說:「如今這些事(指天文發現)在我眼前,就像用手摸著一般的確實。
但與其苟順私情擁護它們,而和上級長官作對,毋寧閉上我們的眼睛為妙」。但是,絢
麗多姿的自然界強烈地吸引著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很快改變了這種「閉上眼睛」的
態度,他又冒著風險前進了。他的文章措詞委婉,卻是明確支持哥白尼學說的。這種行
動激怒了教會,羅馬教廷決定對伽利略進行制裁。
1616年的審訊
1616年2月19日,審查部的神學顧問們開始審查以下兩個命題:一、太陽固定於宇
宙中心;二、地球有自轉和繞日分轉兩種運動。24日,神學士開批判總會,所得結論是:
這兩個命題都是「謬論」,「於理不通」,而且「和聖經字義並教父學士等的註疏,多
有抵觸,確屬異端之說」。判文下有11位神學士簽字。
2月25日,教皇保祿五世親自下令給柏拉彌諾主教:把伽利略召來,告訴他及早反
省,並飭令他不得宣傳、擁護和討論比類問題,否則就科以監禁。第二天,在森嚴的宗
教裁判所審訊室中,伽利略被迫表示服從教會,並否認了地球的運動。3月5日,禁書部
(即書籍審查部)便受教皇之命發表禁書令,把包括伽種略有關著作在內的一切擁護地
動說的書籍列入禁書名單,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自然也在禁書之列。禁書部對伽利
略的判詞是這樣寫的:「地動說既屬荒謬又和聖經相悖,可能危害公眾信仰……不得以
任何形式宣傳哥白尼學說」。
為什麼教會反對「地動說」呢?有人說他們是在實行「愚民政策」。其實,那樣未
免把他們的智慧提得過高了,因為他們自己也是相信太陽繞地球轉的。按照聖經,人類
是上帝創造的,人類居住的地球理應是宇宙的中心。以聖經為精神支柱的教會,怎能容
許別人宣傳離經叛道的學說呢?
由於伽利略表示「悔過」,又考慮到他在社會上的威望,教會便把他釋放了。教皇
和主教們為他們的「勝利」,洋洋得意,似乎*他們一聲令下,就停止了地球的轉動。
一部傑作
從宗教裁判所出來的伽利略,感到「萬念俱灰」。被愛放棄自己擁護的學說,這是
多麼痛苦的事!回到家鄉佛羅化薩以後,他只好在實驗室里悄悄地做實驗,而不敢把所
發現的東西公之於眾,更不敢講地球的運動了。但是,他在實驗中一次次激動人心的成
果,重新燃起了他希望之火;朋友們同仇敵愾的呼聲,鼓起了他宣傳科學的勇氣。1623
年,他終於發表了一本總結自己實驗成果的著作《實驗集》。這本書一出版,便博得了
不少好評。由於此書不涉及哥白尼學說,也避免了與聖經抵觸的詞句,因此得到教會的
認可。伽利略暗自慶幸,次年親赴羅馬,不僅結交了一些教廷大員,還拜訪了新教皇伍
爾邦八世。這位教皇,過去曾是伽利略的朋友,1629年還作過一首十九節的拉丁短詩,
歌頌伽利略的天文發現。他初登教皇寶座,便接受了伽利略《實驗集》的晉獻,贈給他
錦標一面和金、銀獎章各一玫。
由於和教會人士的關系好轉,伽利略認為可以比較大膽地進行科學研究了。他回家
以後,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但是,他沒有忘記1616
年的審訊,那時他曾宣布放棄哥白尼學說。現在條件好些了,還要不要宣傳自己的正確
觀點呢?怎樣才能避免教會的迫害呢?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取一種巧妙的方法來宣
傳哥白尼學說。他寫了一本《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書中以三人對話的形式討論托勒
玫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哪個正確的問題。其中一人代表托勒玫,一個代表哥白尼,
還有一個旁觀者,對前兩人的討論作出判斷,他實際是代表伽利略明顯支持哥白尼學說
的,但從字面上看不出伽利略本人站在哪一邊。這本書花了3年時間,於1629年完成了
初稿。
1630年5月,伽利略帶著《對話》再赴羅馬,請求教會准許付印。負責書籍審查的
黎加爾地主教(Riccardi)看了伽利略的稿件,認為他未顧及1616年斷案,於是命他前
後加些序跋,言明所謂哥白尼學說,僅系一種假設,所收集的一切反對托勒玫學說的證
理,並非在於指出它的錯誤,只不過是一種反詰性設通信班而己。伽利略照辦了,序言
的開頭,他用一種維護教會的口氣寫道:「幾年前,為了排除當代的危險傾向,羅馬
(教會)頒布了一道有益世道人心的敕令,及時地禁止了人們談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動
說。有些人公然無恥聲稱,這道敕令的頒布並未經過對問題的公平考察,而是出於知識
不夠而引起的激情。還可以聽到一些埋怨說,對天文觀察完全外行的法官不應當以草率
的禁令來束縛理性的思維」。實際上,他所指責的那些言論,正是他自己的正確觀點,
但他卻裝著反對的樣子,接著寫道:「聽到這類吹毛求疵的傲慢言語時,我的熱情再也
抑制不住了。由於我充分理解這一慎重的決定,我決心作為對這一庄嚴真理的一個見證
人而公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這樣看來,他寫書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澄清事實真相,以
維護教會的名譽。當伍爾邦八世知道伽利略要印行新書時,便向他的秘書強包理主教
(Ciampoli)探詢一切,秘書回答請他放心,說一切都在按法定程度進行。教皇以為伽
利略已「改過」,並未閱讀他的稿件就允許刊印了,而且還召見了他。
伽利略回到佛羅倫薩以後,經過一些不大的波折,《對話》便於1632年刊行問世了。
書中有佛羅倫薩審查員的許可證,還有黎加爾地主教的批文。這些不懂天文的主教們,
並未察覺伽利略的真實意圖。
其實,《對話》決不是像序言所說的那樣。為了維護教會的,它實際上是和教會宣
傳的地心說針鋒相對。書中列舉大量事實,論證哥白尼學說,應付對方的各種設難。例
如有人說,若金星繞日而行,就該有月球一樣的變相,但並沒人見到它的盈虧啊!伽利
略說,利用在文望遠鏡,就可以清楚地見到金星的變相。他還以木星為例,繪圖解釋行
星的逆行、順行和留,以此說明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繞日而行。另外,人們很難相信地
球這么大的球會自己轉動,但通過書中列舉的太陽自轉的事實,讀者自然會想,既然龐
大的太陽還能自轉,比之渺小異常的地球為什麼不能自轉呢?書中還利用木星的4個衛
星的發現來支持哥白尼學說。他描述說:這些衛星的形狀的改變如同我們看見月亮形狀
的改變一樣,因此,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在繞日公轉的過程中,地球帶著月亮,
就像木星帶著它的衛星一樣。
《對話》一書不僅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形式活潑、語言生動,堪稱科學史上的
一部傑作。它一出版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人們通過兩種宇宙觀的比較,更加信服哥
白尼學說。這時,教會的神學家們把書拿來仔細察看,這才明白也伽利略的真實目的。
他們極為冒火,後悔當初不該准許這本書出版。教皇伍爾邦八世認為自己受了伽利略的
欺騙,更是惱羞成怒,早把過去和伽利略間的友情忘得一干二凈了。正在這時,有人到
教皇那裡誣告伽利略通過書中的人物辛普利邱(Simplicio,代表托勒玫)侮辱教皇。
這對盛怒的教皇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他和主教們一致認為,伽利略在1616年受罰後,
重新犯罪,必須嚴加懲處。
1633年的審訊
1632年8月,黎加爾地主教向印刷局發出緊急通知,停售伽利略的《對話》,同時
把這部書送交神學會審查。審查結果是:伽利略雖用了一些含蓄而模稜的語言,但畢竟
冒犯了1616年接受的命令,因為書中把地動說當作事實而非假定,並多方證明它。不久,
伽利略便接到傳令,要他在10月底以前到羅馬受審。年近七旬、體弱多病的伽利略請求
在佛羅倫薩受審,但教皇堅決不準,11月19日再次發出傳令。這時,伽利略身體更差了,
醫生如實寫了證明書:「伽利略生病在床。他可能到不了羅馬,就到另一個世界去了」。
伽利略的一些朋友也到教皇那裡求情,希望能開恩免除他的羅馬之行。但教皇竟不管伽
利略的死活,命令道:若伽利略再不來羅馬,就「依被告提審不到的常規,拘捕前來!」
意思是給他戴上刑具,押來羅馬。伽利略不得不在朋友的攙扶下上路,經歷了千辛萬苦,
於1633年初來到羅馬,並立即被宗教裁判所監禁起來。
第一次開庭是在次年4月12日。審訊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被告在《對話》中是
否違背了禁書令,宣傳1616年所擯棄的學說 這是不法的行為;二、被告是否確信被
禁學說仍以為真 這是不法的思想。對第一條,伽種略這樣答復:我在無意中冒犯了
托勒枚的證理,願意校正人個的著作,放棄我所袒護的一切證理。但法官們卻不認為他
「無意」,他們異口同聲地斷定在《對話》中,作者明白地擁護地動說,因此認定他有
不法行為。對第二條,伽利略說他從未信仰過哥白尼學說,只不過把它當作一種假設。
法官們不相信,卻又拿不到伽利略信仰地動說的證據,只好報告教皇。教皇於6月16日
下令,可對伽利略進行「嚴審」,即刑訊逼供,並說如果伽利略不招供,也可判罪,處
以死刑或監禁。
6月21日第二次開庭。法官們問道:「你是否信仰或信仰過地的轉動?」伽利略答
道:「1616年前,我以為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學說有同等學術價值,自我接到禁令之後,
就只把托勒玫學說看作不變的真理了」。很明顯,這都是他被迫說出來的違心的話,法
官們當然不信。為了讓伽利略招認「信仰地動說」的「罪狀」,法官向伽利略喝道:
「你的著作與供詞絕然不符。必須吐出真情,否則就要動刑了!」但伽利略依然重復著
上面的話。法官無可奈何,看著他那滿頭白發和虛弱的身體,知道他禁不住拷打,大概
一動刑就要見上帝,於是便把他押了下去。
第二天,伽利略繼續受審。教會由於拿不到充足的證據說明伽利略是「異端犯」,
只好把他判為「異端嫌疑犯」。判詞是這樣的:「……根據我們的命令傳你到本法庭受
審,你宣誓承認該書(指《對話》)是由你編著和出版的。……我們審核並全面仔細斟
酌你的案件,考慮你供認和辯護的……對你作如下的最後判決:我們確定、判斷並宣布
你,該伽利略,由於在上述過程中被證明的和你所確認的情況,本法庭認為有重大異端
嫌疑,就是,你信仰並遵守錯誤的和聖經相矛盾的學說,說什麼太陽是大地軌道的中心,
不是由東往西運行,大地在運行而且不是世界的中心」。判詞接著說,在這種情況下,
應該判處伽利略火刑,「只有放棄上述錯誤和邪說,在我們面前真心誠意地按照給你指
定的公式拒絕、詛咒、痛恨錯誤和邪說,我們才允許你免受此刑」。伽利略為了免於被
燒死,不得不當眾誦讀了悔過書:「我以我雙手所按的聖福音書為誓,我擯棄並憎惡我
過去的異端邪說,我懺悔並承認,我的錯誤是由於求名的野心和純然無知……我現在宣
布並發誓說:地球並不環繞太陽而運行……」
就這樣,伽利略以放棄哥白尼學說換取了宗教裁判所的「寬恕」,判詞最後宣布:
用公開的命令禁止《對話》一書,把伽利略關入監獄,並要他「在三年內每周讀七個懺
悔聖歌一次」。
晚年的遭遇
1633年的判決以後,伽利略永遠失去了自由。不過,由於在審訊期間,社會上許多
人對伽利略表示支持,甚至一些開明的教會人士也同情他,所以教皇不敢對他太苛刻了。
伽利略沒有像一般犯人那樣,被投入監獄。他先被監禁在羅馬的一個主教署中,年底又
被押到阿切特里(Arcetri,在佛羅倫薩附近)受軟禁。從此,不僅不許他出來活動,
也不許任何人訪問他,更不許出版他的著作。所邁的伽利略,便在軟禁中度過了他非慘
的晚年。
伽利略雖然被迫寫了「悔過書」,但這位老人的內心是不屈服的。在被軟禁的日子
里,他仍然發奮著書,寫了一本重要的物理學著作《運行的法則》,秘密地托朋友帶到
荷蘭出版。但遺憾的是,他沒有親眼見到這本書,因為在1637年,他的雙眼便失明了。
從那以後,他的生活更加痛苦了。原先照料他生活的女兒也已離開了人世,他身邊連個
親人也沒有。不過,在他失明後不久,宗教裁判所對他的監視稍有放寬,允許他接待來
訪者,因此不斷有國內外學者來訪。1639年,他的一學生來到他的幽禁處,照料他的生
活。1641年,他的另一名學生、物理學家托里拆利(E.Torricelli,1608-1647)也
來訪問,這些訪問,自然是對他的莫大安慰。但受盡折磨的伽利略已經是風燭殘年了。
臨終前,他抱著《運動的法則》一書,喃喃地說:「我以為這是我一切著作中最有價值
的,因為它是我極端痛苦的果實」。
1642年1月8日,78歲的伽利略與世長辭了。他為之獻身的科學事業繼續在教會的重
壓下發展著。1687年,牛頓(I.Newton,1642-1727)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學之數學
原理》出版了,它從萬有引力定律等力學規律出發,全面論證了哥白尼學說,使其立於
不敗之地。但頑固的羅馬教廷,還不肯收回禁止地動說的成命。直到1757年,由於地心
說已極不得人心了,禁書部才不得不將有關哥白尼學說的書籍從禁書目錄中刪去。1822
年9月11日,禁書部又通過決議,准許印行講授地動學的書籍。但對伽利略一案,教會
仍是百般維護。直到1979年11月,羅馬教皇才在世界主教會上提出,要重新審理伽利略
案,不久即為伽利略平反。現在,地球運動之說,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常識,但我們不應
忘記當年伽利略為此所受的種種磨難。
⑦ 一個有重大發明和發現的科學家遭受驅逐和迫害的故事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也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 17歲進入比薩大學攻讀醫學,後來轉攻數學,畢業後任大學教授。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後人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稱為伽利略衛星。
比薩斜塔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它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生動地證明了「理論的基礎是實踐」這一真理。
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並埋頭工作,不懈地觀察。他以無可辯駁的事實,生動地說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所有的恆星都是象太陽那樣的巨大天體。宇宙間的一切天體,包括太陽那樣的恆星和地球那樣的行星,都在運動之中。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
一六一0年,伽利略的著作《星空使者》出版了。人們驚訝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其著作《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表面上是以三個人對話的形式,客觀地討論托勒玫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對誰是誰非進行沒有偏見的探討。但是當這本書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時,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這本書以充分的論據和大量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力地批判了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錯誤理論,科學地論證哥白尼的地動說,宣告了宗教神學的徹底破產。
有人在教皇烏爾邦八世面前挑撥說伽利略在《對話》中,借頭腦簡單、思想守舊的辛普利邱之口以教皇慣用辭句,發表了一些可笑的錯誤言論,使他大為震怒。曾支持他當上教皇的集團激烈地主張要嚴懲伽利略,而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國認為如縱容伽利略會對各國國內的異端思想產生重大影響,提出聯合警告。在這些內外壓力和挑撥下,教皇便不顧舊交,羅馬教廷便勒令停止出售,認為作者公然違背「1616年禁令」,問題嚴重,亟待審查。並於這年秋發出要伽利略到羅馬宗教裁判所受審的指令。
年近七旬而又體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節抱病前往羅馬,在嚴刑威脅下被審訊了三次,根本不容審辯。幾經折磨,終於在1633年6月22日在聖瑪麗亞修女院的大廳上由10名樞機主教聯席宣判,主要罪名是違背「1616年禁令」和聖經教義。伽利略被迫跪在冰冷的石板地上,在教廷已寫好的「悔過書」上簽字。主審官宣布:判處伽利略終身監禁;《對話》必須焚絕,並且禁止出版或重印他的其他著作。此判決書立即通報整個天主教世界,凡是設有大學的城市均須聚眾宣讀,藉此以一儆百。
1983年,羅馬教廷正式承認當年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1992年10月31日,伽利略蒙冤360年後終於獲得梵蒂岡教皇的平反,教宗若望 保祿二世(John Paul II)恢復伽利略的名譽.
已故前教皇約翰·保爾二世就1633年梵蒂岡教廷對伽利略的審判發表道歉聲明,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雷(見左小圖)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到羅馬教廷的長期迫害。
⑧ 給一個科學家為科學事業遭到迫害的故事
伽利略(質量copy不等的物體在同一高度降落至地面時等速) 哥白尼(推翻地心說,提出日心說)奧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為向蘇聯透露機密和為蘇聯充當間諜1953年6月19日科學家艾瑟爾與朱利葉斯 羅森堡夫婦為此被判上電椅死刑。羅森堡夫婦的罪名是思想罪,就是通共,而不是他們犯的間諜罪行。
1515年,哥白尼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一書。在《天體運行論》完成後,哥白尼卻對它的出版猶豫不決了。他但心這部書出版後會遭受到地心說信徒們的攻擊,並受到教廷的壓制。在朋友和學生的支持鼓勵下,經過長期反復的考慮,哥白尼終於決定出版這部著作。1542年6月,《天體運行論》和排印工作開始進行。1543年5月24日,彌留之際的哥白尼終於見到剛剛出版的《天體運行論》,可惜當時的他已經因為腦溢血而雙目失明,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