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請搜集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選擇你喜歡的整理並寫下來

請搜集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選擇你喜歡的整理並寫下來

發布時間: 2020-11-22 12:11:48

1. 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

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三才人在後,三教儒在前。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後,不敢在前!

話說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時,駐地武昌,大力興利除弊,為地方辦了些實事、好事,一時聲望如日中天,成為洋務運動中的領軍人物。當時梁啟超年未及冠,游歷武昌。這一日,梁啟超來到總督府,投遞名刺(相當於今日的名片),求見總督張大人。張之洞本人系科舉正途出身,見名刺上只題「新會士子梁啟超」,便有些不悅。

張之洞傳見梁啟超,梁啟超昂然而入,長揖不拜。看到梁啟超小小年紀,氣宇軒昂,張之洞不覺心動。一貫喜歡獎掖有志氣之青年人的張之洞決定考考梁啟超的才學。略加思索,張之洞口佔一聯,要梁啟超對出下聯。張之洞的上聯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張之洞把天喻作圍棋盤,星星喻作圍棋子,顯示出開闊胸襟。梁啟超應口而答道:「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梁啟超以地喻琵琶,以路喻弦,同樣表現出博大的胸懷。

張之洞手拈長須,微微頷首。眉頭一皺,張之洞又出聯道:「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江、淮、河、濟四條河之中,長江排名第一;春、夏、秋、冬四季之中,夏季占第二個季節。武昌古稱江夏,號稱九省通衢,向為湖廣總督衙門駐地。躊躇滿志的張之洞,以疑問的口氣,肯定地表達了「我是天下第一名臣」的自負。

面對咄咄逼人的總督大人,少年才子梁啟超不緊不慢地接對下聯:「三才人在後,三教儒在前。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後,不敢在前!」儒、釋、道三教之中,儒排名在前;天、地、人三才之中,人排名最後。梁啟超借「不敢在後,不敢在前」的謙虛之語,肯定地表達了在聲名顯赫在總督大人面前自己毫不畏懼、不卑不亢的態度。

2005-1-19 8:15 江門日報

2. 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

  1. 關於歷史人物的,紀曉嵐釋對,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照例少不了連句答對。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悅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說道:「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先時我曾北游,出了一聯,人人搖手不對。」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難?」友人道:「一般。」接著,念了上聯: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單的出句,他們不屑回答,即以搖手示對!」友人不解地問:「那,他們的下聯是什麼呢?」曉嵐道: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友人聽後,恍然大悟。

  2. 關於中葯的:紅葯紅豆紅孩子;白梅白果白頭翁。 琥珀表黛將軍府;玉竹重樓國老家。 金釵布裙過半夏;梔子輕粉迎天冬。 梔子牽牛犁熟地;靈芝背母入常山。 村前木賊夜牽牛連翹怎過;路上檳榔朝貝母滑石難行。稚子牽牛耕熟地;將軍打馬過常山。

  3. 小圓大圓天下圓,圓圓有心 ,長方正方地上方,方方帶角 。

  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5.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缺酒少食 。

  6.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7.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數字) ,東西南北上下左右 (方向)。

3. 請搜集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選擇你喜歡的整理並寫下來。

1. 紀曉嵐諷對石先生

清代文學家紀曉嵐自幼聰穎好學,興趣甚廣。他的私塾老師石先生是個非常古板的老學究,曉嵐對他很反感。一天曉嵐去喂養家雀,將磚牆挖一深洞,喂飽家雀後便將它送回洞內,堵上磚頭,以防飛走。後來,被石先生發現,便把家雀摔死,仍舊送回洞內堵好,並在牆上戲書一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當曉嵐再去喂家雀時,發現它已經死了。心裡正在疑惑,忽見牆上有一對聯,他斷定這是石先生所為,於是續寫了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見了大為惱火,覺得曉嵐不該辱罵老師,於是手勢教鞭責問曉嵐。只見曉嵐從容不迫地解釋說,我是按著先生的上聯套寫的。有'細'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獸',有'磚'必有'石',有'後'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寫了粗毛野獸石先生,如不應這樣寫,請先生改寫一下吧。"
石先生捻著鬍子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滿意的下聯,最後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 啞聯興味

蘇東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蘇軾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蒲扇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軾上聯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聯的意思

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3. 老地主襲改舊楹聯

相傳,有這樣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極喜附庸風雅。一天,他為母親祝壽,大開筵宴,懸燈結綵。想在門口貼副大紅對聯,卻又捨不得花錢請人撰寫,便叫帳房先生將常見的"天增日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寫出來貼在大門上。帳房先生正寫時,老地主忽然想起,這是為老母祝壽,應該改得切題才好。於是,讓帳房先生把上聯改為:
天增日月媽增壽;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過,上聯既然改了,下聯也該相應改動才算工整。他又叫帳房先生把下聯改為:
春滿乾坤爹滿門。
帳房先生聽了,真有點哭笑不得,驚訝地問:"東家,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經地說:"你懂個屁!'爹'對'媽'不是十分工整嗎?"
4. 紀曉嵐釋對

相傳,紀曉嵐一次南行來到杭州,友人為他設宴洗塵。席間,照例少不了連句答對。紀曉嵐才思敏捷,出口成聯,友人心悅誠服,誇他為北國孤才。曉嵐則不以為然,說道:"北方才子,遍及長城內外;老兄之言從何談起?"友人道:"先時我曾北游,出了一聯,人人搖手不對。"曉嵐半信半疑,問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難?"友人道:"一般。"接著,念了上聯:
雙塔隱隱,七層四面八方;
紀曉嵐聽罷哈哈大笑,說:"這樣簡單的出句,他們不屑回答,即以搖手示對!"友人不解地問:"那,他們的下聯是什麼呢?"曉嵐道: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二短。
友人聽後,恍然大悟。
5. 斗雞山上得絕聯

相傳,古時有一位秀才來游桂林名勝之一――斗雞山。他在山上縱目觀望,覺得處處可愛,連山名也覺得新奇可親。他一面游覽,一面念念有詞,不知不覺地哼出一句對聯:
斗雞山上山雞斗;
但是,卻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正當他苦思冥想之時,忽然來了一位白發長者。秀才定睛一看,來者正是他的啟蒙老師。因而高興萬分。師生二人敘禮之後,秀才說出內心的苦衷。老師對他說:"你的上聯是迴音對,正讀反念,其音其義都是一樣。"秀才問老師可有佳對?老師說:"我剛才遊了龍隱洞,何不以此來對!"說罷,念道:
龍隱洞中洞隱龍。
秀才一聽,極為興奮,感嘆地說:"此乃天賜絕對矣!"
6. 半副對聯懾群魔

十九世紀末,八國聯軍對我國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先後佔領了天津和北京。腐敗的清政府毫無抵禦能力,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開始之前,某國的一位代表,想藉此侮辱中國人民。於是,他對舉政府的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現在我出一聯,你們如能對上,我給你們磕五個頭,如對不
上,也應如此。"在清政府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時,他脫口念出了上聯: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個"王"字,用來指代"八國聯軍",同時,也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氣焰。在場的其它帝國主義分子聽了,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陣笑。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獃獃地發笑;有的雖然胸有不平,但無詞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怕惑不安,頭暈眼花。這里,只見代表團中的一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能害人的四種妖怪,聯語不公對仗工穩,而且以蔑視的口吻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經常侵犯我國主權的罪行。其它代表聽了,心裡出了一口氣;侵略者們聽後,個個愕然肅目;那位挑釁的先生聽了,瞠目結舌,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一個頭,引起鬨堂大笑。
7. 拍案叫絕一諷聯
民國初年,北京一家中葯店的一副對聯,看到的人,都拍案叫絕。聯文是: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二陳湯」,都是中葯的兩個湯頭名。對聯作者,巧妙地鑲嵌在對聯中,用以諷刺竊國軍閥袁世凱,做皇帝的丑劇。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後,野心勃勃,夢想做皇帝。當時, (一九一五年),由楊度出面,聯絡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組成「籌安會」,宣稱「以籌一國之治安」,為袁世凱稱帝鼓吹,人稱此六人為「六君子」。上聯諷刺袁世凱做皇帝的病」,是由此開始的。
下聯的「二陳湯」,是指陝西的陳樹藩、四川的陳宦等,地方實力派的代表,湯薌銘是袁世凱的親信,他們都是袁世凱的心腹,捧袁稱帝十分賣力。後來,蔡鍔在雲南首先起兵討伐袁世凱,各地紛紛響應,形勢立刻急轉直下,全國人民堅決反袁,二位姓陳的,見大勢已去,馬上見風轉舵,先後在陝、蜀兩地,宣布反袁「獨立」。袁世凱見後院起火,眾叛親離,氣病交加,一命嗚呼。僅僅做了八十餘天的短命皇帝,從此留下醜名。
這副對聯,妙在用中葯名入聯,寥寥十個字,表現了一樁重大的歷史事件,辛辣的諷刺,令人叫絕
8. 一統乾坤隨手轉
江蘇省昆陵(今武進)吳姓是當地的望族。明末科第連連,其中最突出的有被稱為「十三閣老」的吳宗達。宜興狀元周延儒的妻子就是昆陵吳家的姑娘。
當年,吳宗達還是個舉人。有一天,他租了一隻船准備到江陰去。當行到宜興地界,忽見旁邊的岸上有個披著頭發的少年,在亦日下跟船一個方向走。吳宗達越看越覺得好玩,就讓僕人把他叫到船上,和顏悅色地問:「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在哪裡?」小孩不慌不忙地說:「祖居宜興縣,姓周,名延儒。」 一會兒,小傢伙雙眼打起架來,很快就在船板上枕書而眠。吳宗達一見,便信口吟道:
將書作枕,千秋聖賢共頭眠。
周延儒其實並沒有睡著,此刻他聽在耳里,睜眼看到吳宗達手中的紙扇,一面繪著天文圖,另一面繪有地理圖,眼珠子忽閃一下,便隨口答道:
把扇輕搖,一統乾坤隨手轉;
吳宗達一聽,猛吃一驚!小小年紀,竟如此敏捷,便有心問他:「小孩,你會做八股文嗎?」周延儒充滿自信地回答:「能。」吳宗達即以「小子」兩字為題,讓他寫一篇文章。周延儒便不假思索地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寫成了。吳宗達見文筆別具一格,看了更加驚異。心想:這小傢伙有這樣的才能,今後一定會有出息。
吳宗達從江陰回來以後,便張羅著要把侄女許配給周延儒,他的哥嫂見周延儒身無功名,又無依靠本不同意,是吳宗達磨破了嘴皮,才說服了哥嫂,把侄女許配給了周延儒。
9.丁敏妙對吳文泰
明朝蘇州府有個書生叫吳文泰,他和他的好友丁敏都喜愛作詩,二人常在一起吟詩作對至通宵達旦。後來,丁敏索性搬往和吳文泰一起居住。
一天,吳文泰顧了兩個人買了一些木料回來,並請了四個木匠來為丁敏做些傢具。但那四位木匠幹活時很是慢手慢腳磨洋工,卻在吃飯時爭先恐後狼吞虎咽。飯後,吳文泰有感此情此景,便對丁敏吟道:
四口興工造噐成,口多工少;
丁敏一聽,知是一皆折字聯,低頭沉思了一會,便對道:
二人抬木歸來晚,人短木長。
二人吟罷,相視一笑,同聲贊好。
此聯為巧妙的拆字對。上聯拆「噐」(異體字)為「四„口‟興„工‟」,聯面意思說做工的人多,但幹活的人少,「口多工少」,拖拖拉拉地做成了傢具。下聯拆「來」(繁體字)為「二„人‟抬„木‟」,聯面意思說兩個僱工抬一根大木頭,「人短木長」行走吃力,所以就回來得晚。聯中以「短、長」對「多、少」,平仄相諧,同是反義形容詞,對仗十分工巧。
10.王汝玉父子相對
王汝玉(?-1415),明代書法家,名璲,汝玉其字,元末明初長洲(今江蘇省吳縣)人。小時候博聞強記,有神童之稱。永樂初,由應天府訓導擢翰林五經博士,歷遷右春坊右贊善,預修《永樂大典》,累遷左贊善。坐解縉累,下獄死。謚「文靖」。有《青城山人集》傳世。
王汝玉七歲那年,他隨父親到屋外觀賞雪後的景色。太陽一照,房屋上的積雪溶化,雪水從屋檐溝里往下滴,如同下雨。他父親即景吟出一聯:
日曬雪消,檐滴無雲之雨;
讓兒子對下聯。王汝玉朝四外看看,只見遠處有風,吹起陣陣灰塵,好似冒煙一樣,便
很快對出了下聯:
風吹塵起,地生不火之煙。 11.王異妙對顯文才
王異,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字常宗,四川人,從小父母雙亡,生活貧苦。後流落江浙等地。入天台山、拜王貞文為師。
王異從小聰敏異常,與客交談,對答如流,名重一時。有一次,王常宗被邀去一書香門第赴宴,因為他年紀最輕,又最受主人推重,所以有的客人不服氣,就出了句對子雲:
鳳非凡間鳥;
這上聯很巧妙,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譏笑王異學識平常,只不過是一隻「凡間鳥」、別自以為是鳳;二是從對子的組字角度看「鳳」字繁體寫法正是「凡」中一個「鳥」字。 王異聽後並不生氣,只對了一句:
蠶為天下蟲。
出對子的客人心中暗暗叫好,但他還要出一句,當面再試。句雲: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義各別;
這句顯然比前一句難對多了,此句中的「星」、「薪」、「心」三字音同義別,下聯必須相對才能符合要求,他以為這一句一定可以把小小的王異難倒,誰知王異稍一思索,便對了一句:
雲間雁、檐前燕、籬邊鷃,物類相同。
這一聯中的「雁」、燕」、「鷃」也是音同義別。而且都屬於鳥類。在場眾人都稱王異為「奇才」。
12.關於月影
清代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在成都錦江南岸建了一座崇麗閣。一名士觸景生情,寫下了一句上聯: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這位名士在成都住了半年,也對不出下聯,只好鬱郁回鄉。
百餘年過去了。1964年,成都市在望江樓舉辦了一次規模浩大的「工農兵賽詩會」。一工人登台,朗誦了他的續聯:
賽詩台,賽詩才,賽詩台上賽詩才,詩台絕世,詩才絕世。
台下掌聲四起,今人巧對古人聯,一時傳為美談。
其實早在1920年左右,有位李先生,一次閑步珠市壩,發現壩內有一口古井,旁邊有嘉慶年間的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古印月井」,得到啟發,續瞭望江樓那一絕對: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此聯工穩貼切,聲態自然,真可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3.山石岩上古木枯,此木是柴 相傳是紀曉嵐給乾隆出的對子,乾隆對不出來。
一日下江南里,看到江邊幾個少女嬉戲,才有:
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為妙。 14,鬥智張少爺中了秀才,家裡張燈掛彩忙著敬祖宗。張少爺對幫工杜老幺說:「都說你聰明,我出個聯你對對——四書五經有趣有味。」正蹲在地上吃飯的杜老幺介面就答:「一日三餐無油無鹽。」張少爺朝中堂看了看:「十根金龍柱,十顆小圓珠,十對宮燈十紅十綠。」杜老幺把碗筷晃了晃:「一隻青花碗,一個大缺巴,一雙筷子一白一烏。」張少爺火了:「哼!吃老子的,喝老子的,還不知足么?」杜老幺笑道:「嗬,敬祖宗的,拜祖宗的,當然嫌少呀1

這是我們群論壇收集的一些對聯故事,很有趣味,我復制過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4. 妙趣對聯的故事

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七夕,三餐依舊是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客舍凄涼,恰似今宵七夕。」學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約,先生再傳學生作對:「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李某見了,代其子對曰:「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作對:「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李某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尚記得滾瓜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赫然而退。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王羲之的書法因為太出名,每年他寫的春聯一貼出,就會被人偷偷的撕走。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這種事後,王羲之靈機一動,貼出一副對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人們一看寫的不是吉祥話,就沒有撕走,這副對聯得以保全。到了大年三十,王羲之拿著事先寫好的另外半副對聯出來,將原先的半副對聯補全。人們一看,原來寫的是「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無不贊嘆王羲之的才華。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寫一副對聯,唐欣然揮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財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對聯發財的味不濃,唐伯虎見他是一俗夫,便又寫一聯嘲笑之:
門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蟲隊進隊出
夜裡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誰知,商人卻十分喜愛這副不倫不類的對聯。

從前,有位秀才在結婚的當天早上,父親突然去世,只好喪事喜事一起辦。按風俗,喪事喜事都要貼對聯,秀才犯了難,有位文人卻寫了一副對聯:
臨親喪,作新郎,哭乎?笑乎?細思量,哭笑不得
辭靈堂,入洞房,進耶?退耶?再斟酌,進退兩難
這副對聯,真實的描繪了當時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蒲松齡在寫《聊齋志異》之前,在鄉里就因為有才氣而出了名。有一個姓石的鄉紳,不服蒲松齡的才學,要與他一比高低。這天 ,他們碰在一起 。石鄉紳看見一隻小雞死在磚牆後面,便出個上聯難為蒲松齡:
細羽家禽磚後死
蒲松齡一聽,這是糟蹋我這年輕人呀!我也得給他點顏色看。他裝作無能的樣子說 :「我不會對對子。既然鄉紳逼著我對 ,我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對著看 ,請鄉紳幫我一字一字錄下來,要不,過後我自己也忘了 。」石鄉紳差點樂出聲來:一個字一個字地對,說不定出什麼洋相呢!他滿口答應下來。蒲松齡大智若愚,一本正經地說,石鄉紳幸災樂禍,一本正經地記——
「粗對細,行嗎?」「行。」記個「粗」。
「毛對羽,行嗎?」「行。」記個「毛」。
「野對家,行嗎?」「行。」記個「野」。
「獸對禽,行嗎?」「行。」記個「獸」。
「石對磚,行嗎?」「行。」記個「石」。
「先對後,行嗎?」「行。」記個「先」。
「生對死,行嗎?」「行。」記個「生」。
「完了,你念念。」
石鄉紳拿過來就念:
粗毛野獸石先生
剛念完 ,發現這是用「 先生」與「鄉紳」的諧音糟蹋自己,頓時面紅耳赤,自認晦氣。從此,再也不敢與蒲松齡比高低了。

5. 搜集妙趣對聯或楹聯故事,急!!!!!!


一日,寇準與友同游,乘興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從無以相對。楊大年
剛好趕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眾皆喝彩。


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對試之:三代夏商周。劉對道:四詩風雅頌。王
字石誇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


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走棋。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
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


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將秦拒之門外並出對曰:閉門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風狀,雖替妹夫焦
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天水底天。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某日朱元璋與劉伯溫下棋。朱出對曰: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伯
溫對道: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合。朱劉之對各合身份,用詞絕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家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
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
傳誦一時。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
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
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
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翁正春不
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諸生以徐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
心中惱怒,乃出對考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諸生面面相覷,無人
能對。徐答曰: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晞也!


明人解縉,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
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富豪氣得目
瞪口呆。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十一
戴大賓五歲時,應童子試。諸生見其年少,笑問:「欲為何官?」戴答道:「閣老」。眾人戲之曰:未老思閣老。戴大聲答道:無才做秀才。眾皆大笑。

十二
楊慎,安用修,號升庵,生於明代弘治元年。相傳他五、六歲時在桂湖附
近一個堰塘里游泳,縣令路過,他居然不起來迴避。縣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掛在
一個古樹上,並告訴楊慎:「本縣令出副對子,如果你能對得出,饒你不敬之罪!」縣令剛念完上聯:千年古樹為衣架。楊慎即對出:萬里長江做澡盆。縣令嘆服,贊楊慎為神童。

十三
沈義甫八歲時,其師命對雲: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沈對道:青山原不
老,為雪白頭。師愛其聰明,贊之不絕。

十四
清朝侍學士榮光,因爭設津浦鐵路車站,受到輿論的譴責。津門某報撰聯雲:
芝光爭設車站,求榮反辱面無光。該報懸賞征對,應者紛然,佳作有:勝保妄
談兵,未勝先驕身莫保。又一聯:載振為藏嬌,千載一時名大振。聯語所述均
為實事,且與上聯工力悉敵,一時傳為笑談。

十五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同年十一月二日,日軍侵佔大連。敗訊
傳來,正值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有人憤然書聯於北京牆頭:萬壽無疆,普天同
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慈禧垂簾聽政二十餘年,喪權辱國,死後卻被尊為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對此,有人書聯嘲之:垂簾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蘇昆名丑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了李鴻章的賣國行為,後被李迫害致死。
觀眾十分氣憤。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第二,故稱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園攜女游西湖靈隱寺,見冷泉亭有一聯,俞輕聲念道: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其女笑答: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驚部:項字何謂?其女道:項羽若不將此山拔起,峰安得飛來?

十八
李某為官,巧立名目, 搜刮錢財,百姓無不恨之入骨。其死後有人戲作
一聯曰:早死一時天有眼,再留三日地無皮。

十九
王某平日揮霍無度,過年時缺柴少米,在門上貼副對聯:行節儉畫,過淡
泊年。鄰居在上下聯各添一字:早行節儉事,不過淡泊年。觀者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後,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
鶩。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
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壠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
過。農夫笑道:我有一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才滿口應承。農夫曰:一擔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田讓路。三年後,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才恍然大悟,
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二十二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
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
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
把對聯撕去。

二十三
湯某與友上街遊玩,見酒店吊著一盞方燈,四面都寫著酒字,出對曰:一
盞燈,四個字,酒酒酒酒。時夜已深,報更者出,友曰,我對矣:三更鼓,兩
面鑼,湯湯湯湯。

二十四
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宴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學
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約。
先生再傳學生作對: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李某見了,又代其子對曰:
黃花如有約,重旭以後待何遲。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
作對: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李某在旁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記提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有一貪官,為表其清白,於衙門書聯:愛民如子,執法如山。夜裡,有人
在其聯下續上二行: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
山乎。眾人看了,無不發笑。

6. 請搜集妙趣對聯故事,選擇你喜歡的整理下來

黃埔校聯變換
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建了黃埔軍校。由於周恩來、葉劍英等共產黨人的積極工作,早期的黃埔軍校成了革命的熔爐,培養了一大批革命骨幹。當時,軍校大門上貼著立場鮮明的校聯:
陞官發財,請走別路;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後來,由於軍校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共產黨人紛紛被迫撤離。進軍校成了少數人陞官發財的捷徑。於是,人們就把上面這副立場鮮明的正氣聯改成了意境完全相反的一副對聯:

陞官發財,莫走別路;

貪生怕死,請入此門。

聲討貪官

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到達廣西大苗山山區的三防街。當時,由三防街周邊七個大寨的土豪劣紳組成的三防團局,早已人影不見,而人民群眾對腐敗不堪的三防團局,也早已深惡痛絕。紅軍宣傳隊便在三防團局門口,貼了一副對聯:

七寨諸公:豬公、羊公、狗公,誰謂無公?

公心奚在?公道奚在?公內暗藏私,似

此辦公真特別;

三防團局:煙局、賭局、酒局,都成騙局!

局內者甘,局外者苦,局分上下口,何

時了局得昇平?

這副對聯,充分揭露了「七寨諸公」假公濟私、腐敗墮落的真面目。

郭沫若諷世

郭沫若少年時在縣城讀書,經常目睹時弊,對苛捐雜稅下的農民十分同情。一次,他見農民挑大糞出城,竟被役吏攔下,索要一擔糞兩個銅板的「出城費」,便隨即吟誦了一副對聯:

自古未聞糞有稅,

而今只剩屁無捐。

此聯古今對照,雅俗相通,對黑暗世道的嘲諷,可謂一針見血。

7. 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

妙趣對聯
1、凍水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切瓜分片,橫七刀,豎八刀。
2、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下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3、南嶽峰,峰上楓,風吹風動楓不動。
北河橋,橋上樵,瞧見樵行橋不行。
4、千帆競發,櫓速哪及帆快。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此題難,狄青為武將,蕭何為文官,這是一位文官和武將在互相貶低對方不如自己時所作)
對聯故事
一次,鄭板橋去民間巡查,看見一大堆人圍在一棟房屋前。原來,那間房子上的對聯是:橫批:二三四。豎批:五六七八九。也就是缺一少十的意思,一是衣服,十是食物的意思。鄭板橋便拿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衣服和食物給那家人。
望採納。

8. 搜集妙趣對聯或對聯故事

1、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年幼的紀曉嵐在父親的陪伴下,進京趕考,一路歷經艱辛。趕到之際,考試已經開始,在父子倆苦苦哀求之下,主考官方才同意以對聯形式考正騎在父親背上的幼童。主考官的上聯是「以父作馬」,紀曉嵐的下聯是「望子成龍」,結果紀曉嵐成功通過考試。此後「望子成龍」開始作為成語被廣為應用。
2、孫行者----胡適之
1932年,淸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國文試題為作文一篇,題目是《夢游淸華園記》。另附陳寅恪先生所出對對子小題,上聯「孫行者」,求對句。當時全場僅一人(周祖謨)對出,所對即為「胡適之」。
3、白蘭地----黃梅天
記得小時候在電視劇里看過一個情景,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對一個對子,她給他一瓶酒喝,然後就叫他對對子,男主角知道她所給的那瓶酒是「五月黃梅天」,於是,他拿出一瓶洋酒給她喝,並且向她介紹它的名字----白蘭地。他說,洋酒是分等級的,而他剛才那瓶是三星的,也就是說,他要對的就是「三星白蘭地」。
4、發明----指導
「發」生於人體,「指」亦然,故以「指」對「發」;明則導之,導須明之,是以對之。從整體上看,「發明」可做名詞亦可做動詞,「指導」也是這樣,並且兩者平仄也相對。不過老實說,我不大肯定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因為這只是我自己對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因此,如果我對得不好,還請你多多見諒。
5、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後,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鶩。
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壟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過。
農夫笑道:我有一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才滿口應承。
農夫曰:一擔重泥遇子路(一旦仲尼遇子路)。
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田讓路。
三年後,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6、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
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財主見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7、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責學生,沒人承認。
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偷桃子的人就可以免罰。
先生曰: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先生驚其才華,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
8、有一貪官,為表其清白,於衙門書聯:愛民如子,執法如山。
夜裡,有人在其聯下續上二行: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
眾人看了,無不發笑。
9、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10、一九五三年,錢三強率科學考察團出訪,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貝時璋、呂淑湘等人。
途是閑暇無事,少不得談今論古。
這時華羅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聯一則:三強韓魏趙,求對下聯。
三強說的是戰國時期韓、魏、趙三個強國,卻又隱喻代表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中難對的困難,而且要在下聯中嵌入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因此,華老上聯一出,諸人大費躊躇。
隔了一陣,只見華羅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聯: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這本書首次記載了我國數學家所發現的勾股定理。
同時,九章又是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對得如此之妙,使滿座為之傾倒! 一
一日,寇準與友同游,乘興出對曰:水底月為天上月。從無以相對。楊大年
剛好趕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眾皆喝彩。


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對試之:三代夏商周。劉對道:四詩風雅頌。王
字石誇其對句:真乃天造地設。


蘇東坡與黃庭堅在松樹底下走棋。一陣風吹來,松果掉進棋盤。蘇東坡得
句曰: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黃庭堅對道:柳邊垂釣,柳絲常伴約絲懸。


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將秦拒之門外並出對曰:閉門
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風狀,雖替妹夫焦
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
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天水底天。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某日朱元璋與劉伯溫下棋。朱出對曰: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劉伯
溫對道: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際合。朱劉之對各合身份,用詞絕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家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
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
傳誦一時。


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
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
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
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隻。翁正春不
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諸生相迎。諸生以徐出身貧寒,相見時頗為無禮。守令
心中惱怒,乃出對考諸生:擘破石榴,紅門中許多酸子。諸生面面相覷,無人
能對。徐答曰:咬開銀杏,白衣里一個大人。諸生驚報,再也不敢小覷徐晞也!


明人解縉,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
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富豪氣得目
瞪口呆。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十一
戴大賓五歲時,應童子試。諸生見其年少,笑問:「欲為何官?」戴答道:「閣老」。眾人戲之曰:未老思閣老。戴大聲答道:無才做秀才。眾皆大笑。

十二
楊慎,安用修,號升庵,生於明代弘治元年。相傳他五、六歲時在桂湖附
近一個堰塘里游泳,縣令路過,他居然不起來迴避。縣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掛在
一個古樹上,並告訴楊慎:「本縣令出副對子,如果你能對得出,饒你不敬之罪!」縣令剛念完上聯:千年古樹為衣架。楊慎即對出:萬里長江做澡盆。縣令嘆服,贊楊慎為神童。

十三
沈義甫八歲時,其師命對雲: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沈對道:青山原不
老,為雪白頭。師愛其聰明,贊之不絕。

十四
清朝侍學士榮光,因爭設津浦鐵路車站,受到輿論的譴責。津門某報撰聯雲:
芝光爭設車站,求榮反辱面無光。該報懸賞征對,應者紛然,佳作有:勝保妄
談兵,未勝先驕身莫保。又一聯:載振為藏嬌,千載一時名大振。聯語所述均
為實事,且與上聯工力悉敵,一時傳為笑談。

十五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同年十一月二日,日軍侵佔大連。敗訊
傳來,正值慈禧太後六十大壽,有人憤然書聯於北京牆頭:萬壽無疆,普天同
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慈禧垂簾聽政二十餘年,喪權辱國,死後卻被尊為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對此,有人書聯嘲之:垂簾廿余
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

十六
蘇昆名丑楊三在演白蛇傳時,諷刺了李鴻章的賣國行為,後被李迫害致死。
觀眾十分氣憤。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楊三已死無蘇丑;李二先生是漢奸。
李鴻章排行第二,故稱李二先生。

十七
俞曲園攜女游西湖靈隱寺,見冷泉亭有一聯,俞輕聲念道: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其女笑答: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驚部:項字何謂?其女道:項羽若不將此山拔起,峰安得飛來?

十八
李某為官,巧立名目, 搜刮錢財,百姓無不恨之入骨。其死後有人戲作
一聯曰:早死一時天有眼,再留三日地無皮。

十九
王某平日揮霍無度,過年時缺柴少米,在門上貼副對聯:行節儉畫,過淡
泊年。鄰居在上下聯各添一字:早行節儉事,不過淡泊年。觀者為之捧腹。

二十
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後,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
鶩。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
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二十一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壠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
過。農夫笑道:我有一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才滿口應承。農夫曰:一擔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田讓路。三年後,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才恍然大悟,
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二十二
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
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了,媳
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
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
把對聯撕去。

二十三
湯某與友上街遊玩,見酒店吊著一盞方燈,四面都寫著酒字,出對曰:一
盞燈,四個字,酒酒酒酒。時夜已深,報更者出,友曰,我對矣:三更鼓,兩
面鑼,湯湯湯湯。

二十四
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宴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
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學
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約。
先生再傳學生作對: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李某見了,又代其子對曰:
黃花如有約,重旭以後待何遲。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
作對: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李某在旁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記提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郝然而退。

二十五
有一貪官,為表其清白,於衙門書聯:愛民如子,執法如山。夜裡,有人
在其聯下續上二行: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
山乎。眾人看了,無不發笑。

9. 妙趣對聯故事

:①新婚之夜,蘇小妹欲試新郎秦少游之才,將秦拒之門外並出對曰: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對,徘徊長廓。蘇東坡見狀,雖替妹夫焦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投石沖開水底天。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迎進新郎。
②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才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財主見了又羞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④李某延師課子,允諾逢七夕請先生,一連數載,李某均不踐約,又一年七夕,三餐依舊是粗茶淡飯,先生傳學生作對曰:「客舍凄涼,恰似今宵七夕。」學生不能對,問其父,父代對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約,先生再傳學生作對:「綠竹本無心,遇節即時挨不過」。李某見了,代其子對曰:「黃花如有約,重陽以後待何遲」。到了重陽,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傳學生作對:「漢三傑:張良韓信狄仁傑。」李某聽了大笑道:「先生謬矣,狄仁傑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後漢尚記得滾瓜爛熟,為何一頓飯卻如此健忘?」李某頓時語塞,赫然而退。

10. 妙趣對聯和對聯故事

1、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年幼的紀曉嵐在父親的陪伴下,進京趕考,一路歷經艱辛。趕到之際,考試已經開始,在父子倆苦苦哀求之下,主考官方才同意以對聯形式考正騎在父親背上的幼童。主考官的上聯是「以父作馬」,紀曉嵐的下聯是「望子成龍」,結果紀曉嵐成功通過考試。此後「望子成龍」開始作為成語被廣為應用。
2、孫行者----胡適之
1932年,淸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國文試題為作文一篇,題目是《夢游淸華園記》。另附陳寅恪先生所出對對子小題,上聯「孫行者」,求對句。當時全場僅一人(周祖謨)對出,所對即為「胡適之」。
3、白蘭地----黃梅天
記得小時候在電視劇里看過一個情景,女主角要求男主角對一個對子,她給他一瓶酒喝,然後就叫他對對子,男主角知道她所給的那瓶酒是「五月黃梅天」,於是,他拿出一瓶洋酒給她喝,並且向她介紹它的名字----白蘭地。他說,洋酒是分等級的,而他剛才那瓶是三星的,也就是說,他要對的就是「三星白蘭地」。
4、發明----指導
「發」生於人體,「指」亦然,故以「指」對「發」;明則導之,導須明之,是以對之。從整體上看,「發明」可做名詞亦可做動詞,「指導」也是這樣,並且兩者平仄也相對。不過老實說,我不大肯定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因為這只是我自己對的,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因此,如果我對得不好,還請你多多見諒。
5、某生家貧,向親友借貸,均被拒絕。中舉後,親友紛紛前來巴結,趨之若鶩。
書生感慨萬千,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回憶去歲,飢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年,科舉頭、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壟遇一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過。
農夫笑道:我有一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才滿口應承。
農夫曰:一擔重泥遇子路(一旦仲尼遇子路)。
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田讓路。
三年後,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6、有一財主,父子花錢各捐了一個進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慶賀。
聯曰:父進士,子進士,父子同進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讀罷,在對聯上寥添數筆,其聯頓成:父進土,子進土,父子同進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財主見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對聯撕去。
7、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讀書,有一次和同學們偷吃了廟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狀,先生追責學生,沒人承認。
先生說,我出個對子,誰能對上,偷桃子的人就可以免罰。
先生曰: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對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
先生驚其才華,極為高興,全體學生都免予處罰。
8、有一貪官,為表其清白,於衙門書聯:愛民如子,執法如山。
夜裡,有人在其聯下續上二行: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
眾人看了,無不發笑。
9、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10、一九五三年,錢三強率科學考察團出訪,團員有華羅庚、張鈺哲、趙九章、貝時璋、呂淑湘等人。
途是閑暇無事,少不得談今論古。
這時華羅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聯一則:三強韓魏趙,求對下聯。
三強說的是戰國時期韓、魏、趙三個強國,卻又隱喻代表團團長錢三強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中難對的困難,而且要在下聯中嵌入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因此,華老上聯一出,諸人大費躊躇。
隔了一陣,只見華羅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聯: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這本書首次記載了我國數學家所發現的勾股定理。
同時,九章又是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
對得如此之妙,使滿座為之傾倒!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