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關羽水淹七軍和刮骨療毒兩個故事中任選其一簡述故事情節
『壹』 請簡要概括「關雲長水淹七軍」的故事情節
劉備派關羽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於禁為南征將軍,龐德為先鋒,統帥七路大軍,星夜去救樊城。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日交戰,二將齊出,並不答話,拍馬交鋒五十回合,龐德撥馬逃走,關羽回營養傷。十日後,箭傷癒合。又聽關平說曹兵移到城北駐扎。關羽不知何意,騎馬登高觀望,看到北山谷內人馬很多,又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龐德與眾將商議,山谷不易久留,准備明日將軍士移入高地。就在這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涌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於禁、龐德率將士登上小土山躲避,關羽帶大軍沖殺而來,於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龐德和身無盔甲的殘兵敗將,被關羽的兵馬團團圍住,戰不多時,眾將全都投降。只有龐德奪一小船,想順流西去,卻被周倉的大筏撞到水中,後被生擒。被殺之
『貳』 刮骨療毒故事簡介(內容概括)
「刮骨療毒」來自於《三國演義》,講的是:關羽攻打曹操樊城,水淹七軍以後,曹操大將曹仁命令眾多弓弩手,對著關羽亂箭齊發。關羽右臂中了毒箭,臂膀青腫,不能活動。
這只箭貫穿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痊癒,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應當剖開手臂打開傷口,刮骨頭除去毒素,這個隱患才可以除去。」關羽便伸出手臂讓醫生剖開它。
當時關羽正在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盤子了,但是關羽卻割肉喝酒,談笑如常。
(2)請從關羽水淹七軍和刮骨療毒兩個故事中任選其一簡述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有關「刮骨療毒」的史實對比
對照一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記載,發現有幾處不同:
一是關羽中箭的部位。《三國演義》說是右臂,而《三國志》說是左臂,《三國演義》借用了這段史料卻把一個重要的細節弄錯了,也許不是無心之錯,而是有意為之。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使刀,右臂如果不能動,比左臂受傷情況更嚴重,把右臂改為左臂增加了情節的緊張度。
二是關羽所中之毒。《三國演義》說是「烏頭之葯」,而《三國志》沒有具體指出。烏頭是一種主要產於南方的中葯,可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的治療。
但其毒性很大,必須經過炮製才可使用,未經炮製少量即可使人中毒,輕者四肢麻木,重者躁動不安、肢體發硬、肌肉強直、抽搐,直到意識不清而昏迷。
三是關羽中毒的時間。《三國演義》說是在攻打樊城時,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下半年,當時關羽率大軍北上,攻擊曹魏在荊州的兩個重要據點襄陽和樊城,與曹仁、於禁、龐德等人率領的曹軍展開激戰,雙方展開了多次攻防戰,關羽在此戰中曾經中過箭,倒也有可能,但正史並未有過記載。
四是關羽中毒的地點。《三國演義》說關羽中箭是在樊城的城外,《三國志》等史書沒有記載。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樊城之戰打得很激烈,關羽雖然俘虜了曹魏名將於禁,又殺了龐德,但始終未能攻克樊城,後來徐晃援軍開到,在樊城外連破關羽的圍頭、四冢等營壘,關羽退走。
五是為關羽「刮骨療毒」的醫生。《三國演義》說是華佗,《三國志》沒有具體記載。華佗是漢末名醫,在當時很有名,為陳登、周泰、曹操等人都看過病,史書均有記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刮骨療毒
『叄』 關雲長刮骨療毒 故事概括
傳說有一次,關公和敵人作戰時,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軍營,他的胳臂又紅又腫,不能活動。軍醫們替他檢查,發現箭頭上塗了毒葯。他們說,如果讓這種毒葯侵入人體,那就不可救葯了。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把胳臂切掉。
關公聽了軍醫們的話,說:「我是一名將軍,沒有了右臂,今後怎麼打仗呢?我情願死,也不能切掉手臂!」
正當大家在為關公的傷勢擔憂的時候,華佗提著葯箱來見關公,要為他療毒。他細心地為關公檢查後,說:「箭毒已經進入了骨頭,必須用刀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干凈。這樣,胳臂才可以保住,性命才不會有問題。」
大家聽了,都覺得這樣的手術太痛苦了。關公卻哈哈大笑,認為這只是一點皮肉的痛苦,算不了什麼,並且吩咐華佗立刻給他動手術。
於是,華佗拿出他發明的「麻沸散」,要關公服下,准備等他昏迷後才開刀。可是,關公卻說:「不必了,你動手吧,我支持得住。」說完,他一面伸出了右臂,一面和朋友下棋。
華佗拿起尖刀,小心翼翼地剖開皮肉,刮著骨頭上的毒,發出「刷刷」的聲音。在場的人聽著刮骨的聲音,一個個嚇得臉青唇白;可是,關公卻連眉頭也不皺一下,照舊和朋友下棋、談天。
不到一會兒,骨頭上都刮干凈了。華佗替關公塗上葯,又用線把傷口縫好。不久,關公的胳臂便像平常一樣能夠活動了。
關公向華佗道謝,並且稱贊他說:「您不愧是位神醫呀!」他叫人拿來一百兩黃金,要送給華佗。華佗不肯接受,說:「我特地趕來替您療毒,是因為敬佩您,並不是想得到酬勞!」
關公聽華佗這么說,只好收回黃金,再三向華佗道謝。華佗留下一些葯,提起葯箱,便向關公告辭,離開了軍營。
(3)請從關羽水淹七軍和刮骨療毒兩個故事中任選其一簡述故事情節擴展閱讀
故事發生時間:
《三國志》中的記載是在馬超投靠劉備之後,劉備稱漢中王之前,這段時間大概是215-219年。作為正史,《三國志》對其的記載只是大致概括,因此只能根據其行文順序,來推斷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
《三國演義》對這件事的記載就比較清楚,是在219年的樊城之戰中,有華佗刮骨療毒的。那麼問題就來了,華佗去世於208年,從這兩個時間點來看,無論是哪個,都可以證實給關羽刮骨療毒的確實不是華佗,二是另有其人。
『肆』 簡要的概括 關羽」 刮骨療毒「 的故事 (只能兩行)
關公不幸為流矢所中,箭頭含毒。名醫華佗為其割肉刮骨以驅毒,關公談笑自若,毫無痛楚之態,由此可觀關公非常也。
『伍』 簡述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情節
關羽曾經被一支飛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幾天後,有一人身穿素衣來到帳前,此人姓華名佗,聽關雲長是天下英雄,偶中箭傷,特來治療。華佗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里,應當切開臂膀再一次治療箭傷,刮掉滲入骨頭的毒葯,完全除掉毒葯,這樣以後,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華佗切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下棋喝酒,談笑自若。
『陸』 簡述 《三國》中 關羽水淹七軍 的故事,並說說關羽的性格特徵。。。
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於禁、龐德救援。龐德預制棺木,誓與關羽死戰。於禁嫉龐之功,移七軍轉屯城北罾口川;關羽乘襄江水漲,放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後,覺得後方沒有什麼問題了,於是就率駐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浩浩盪盪地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 當時關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 水淹七軍
曹操在長安除了指使曹仁拒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於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 曹操使於禁督率七軍。所謂「七軍」《三國志·魏書·於禁傳》引胡三省注,曰:「太祖征荊州,以(趙)儼領章陵太守,徙都護軍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蓋以襄陽重鎮,故特留重兵以守之。」當時曹仁使於禁、龐德軍駐扎在樊城北十里之地的罾口川(今趙家橋)、鏖戰崗、余家崗到團山鋪一帶。這一帶是漢江改道的低窪地區。 由於關羽長期征戰在荊襄地區,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他看到曹軍秋季錯誤地駐扎在低窪地區,於是就命令荊州軍造大船,並調水軍集結待命。 秋八月,時逢大連陰雨連續下了10多天,漢水暴漲溢岸,大水沿著漢江故道河床低窪地帶分三路湧向罾口川、鏖戰崗、余家崗到團山鋪一帶;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溝、黃龍溝、黑龍溝等地的山洪暴發之水,使罾口川、鏖戰崗、余家崗、團山鋪等區域內的水平地五六丈深,於禁等七軍皆被大水淹沒。 於禁與諸將登高望水,一片汪洋,無處躲避。他只好與龐德等將領上堤避水。這時,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並在大船上向曹軍避水的堤上射箭,曹軍死傷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於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終被擒住,拒不投降,遂為關羽所殺。 史載,水淹七軍之役,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議徙許都以避其鋒,成為關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生涯。 團山鎮是關羽大戰龐德、水淹七軍、生擒於禁和曹仁死拒關羽的主戰場。這里的關公遺跡最為集中。當年在這里展開了野戰、馬戰、步戰、水戰、陣地戰、地道戰、塹壕戰、心理戰、間諜戰、氣象戰等多種戰斗形式,著名的「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
『柒』 關羽水淹七軍之戰(概括故事)
編輯本段白話文故事
劉備佔領了益州以後,東吳孫權派人向他討還荊州,劉備不同意。雙方為了荊州幾乎鬧翻。後來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益州也受到威脅。劉備和孫權雙方都感到曹操是他們強大的敵手,就講和了。把荊州分為兩部分,以湘水為界,湘水以西歸劉備,湘水以東歸東吳。
劉備安下了荊州那一頭,就專心對付曹操,請諸葛亮坐鎮成都,親自率領大軍向漢中進兵,叫法正當隨軍謀士。
曹操聽到劉備出兵,馬上組織兵力,和劉備對抗。曹操也親自到長安去指揮漢中戰事。雙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陽平關一次戰役中,蜀軍大勝,魏軍的主將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把魏軍撤退到長安。
這么一來,劉備在益州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公元219年,劉備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員擁戴下,自立為漢中王。
按照諸葛亮早已設計的戰略,是打算從兩路進攻曹操的。這一次西面的漢中打了勝仗,就得乘這個勢頭,再從東面的荊州直接攻打中原。
鎮守荊州的是大將關羽。關羽這個人,有勇也有謀,就是驕傲自大。劉備做了漢中王,派人帶了官印封他為前將軍,關羽還不大滿意。後來經人一解釋,說漢中王怎樣看重他,他才樂意地接受了。
這一次,劉備命令關羽進攻,關羽派兩個部將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
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趕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於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曹仁讓他們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應,使關羽沒法攻城。
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於禁的軍營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沖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於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
關羽早就抓住於禁在平地上扎營這個弱點。他趁著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隻,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於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於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無路可退,就垂頭喪氣地投降了。
龐德帶了另一批兵士避水到一個河堤上。關羽的水軍向他們圍攻,船上的弓箭手一起向堤上射箭。
龐德手下有個部將害怕了,對龐德說:「我們還是投降了吧!」
龐德罵那部將沒志氣,拔劍把他砍死在堤上。兵士們看到龐德這樣堅決,也都跟著他抵抗。龐德不慌不忙拿起弓箭回射,他的箭法很好,蜀軍被射死不少。雙方從早打到中午,從中午打到午後。龐德的箭使完了,就叫兵士們一起拔出短刀來搏鬥。他跟身邊的將士說:「我聽說良將不會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會為了活命而失節。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了。」
這時候,大水越漲越高,堤上露出的地面越來越小。關羽水軍的大船進攻更加猛烈,曹軍的兵士紛紛投降。龐德趁著這亂哄哄的時候,帶了三個將士,從蜀軍兵士中搶了一隻小船,想逃到樊城去。不料一個浪頭襲來,把小船掀翻了。龐德掉在水裡,關羽水軍趕上去,把他活捉了。
將士們把龐德帶回關羽大營。關羽好言好語勸他投降。龐德罵著說:「魏王手裡有人馬一百萬,威震天下;你們的主人劉備,不過是個庸碌的人,怎能和魏王相敵。我寧可做國家的鬼,也不願做你們的將軍!」
關羽大怒,一揮手,命令武士把龐德殺了。
關羽消滅了於禁、龐德的七軍,乘勝進攻樊城。樊城裡里外外都是水,城牆也被洪水沖壞了好幾處。曹仁手下的將士都害怕了。有人對曹仁說:「現在這個局面,我們也沒法守了,趁現在關羽的水軍還沒合圍,趕快乘小船逃吧!」
曹仁也覺得守下去沒希望,就跟一起守城的滿寵商量。滿寵說:「山洪暴發,不會很
久,過幾天水就會退下去。聽說關羽已經派人在另一條道上向北進攻。他自己沒有敢進兵,是因為怕咱們截他的後路。要是我們一逃,那麼黃河以南,恐怕就不是我們的了。請將軍再堅持一下吧。」
曹仁覺得滿寵說得有理,就鼓勵將士堅守下去。這時候,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百姓孫狼發動起義,殺了縣里的官員,響應關羽。許都以南,其他響應的人也不少。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魏王曹操到了洛陽,得到各方面的警報,有點著慌。他跟百官商議,准備暫時放棄許
都,避避關羽的勢頭。
謀士司馬懿說:「大王不必擔心。我看劉備和孫權兩家,表面很親熱,實際上互相猜忌得厲害。這次關羽得意了,孫權一定不樂意。我們何不派人去游說孫權,答應把江東封給他,約他夾攻關羽,這樣,樊城之圍自然會解除了。」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意見,真的打發使者到孫權那裡去。
編輯本段故事原文
關羽進攻樊城,曹操命大將於禁為南征將軍,龐德為先鋒,統帥七路大軍,星夜去救樊城。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日交戰,二將齊出,並不答話,拍馬交鋒五十回合,龐德撥馬逃走,關羽緊追不舍。龐德取箭,關羽躲閃不及中箭,回營養傷。十日後,箭傷癒合。又聽關平說曹兵移到城北駐扎。關羽不知何意,騎馬登高觀望,看到北山谷內人馬很多,又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備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處水口。龐德與眾將商議,山谷不易久留,准備明日將軍士移入高地。就在這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涌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於禁、龐德率將士登上小土山躲避,關羽帶大軍沖殺而來,於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龐德和身無盔甲的殘兵敗將,被關羽的兵馬團團圍住,戰不多時,眾將全都投降。只有龐德奪一小船,想順流西去,卻被周倉的大筏撞到水中,後被生擒。
編輯本段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故事比較
總的看來,《三國演義》所述,大的輪廓尚符合史實,而情節間有出入。最大的出入是,綜合《三國志》各傳的記載,水淹七軍是由於漢水突然上漲所致,魏軍是遭受了自然災害,並不是關羽有預謀的決堰所致。當然,關羽多年鎮守荊州,熟悉江漢一帶的地理、氣候、水文等情況,在高處扎營,避免了水患,又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消滅了敵人;而於禁等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扎營於低處,又缺乏警惕性,沒有防禦天災,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從這個角度看,雙方的勝負也並非完全取決於天災,也包含著人謀的作用,也有一個軍事指揮者的主觀能動性問題。但因為天災而水淹七軍和因為關羽的事先謀劃而水淹七軍,從性質上說畢竟是兩回事。對於關羽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僥幸成功;而對於於禁來說,則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
編輯本段關羽簡介
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
編輯本段京劇劇目簡介
一名《威鎮華夏》。紅生戲,唱、做並重。李洪春、林樹森擅演劇目。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於禁、龐德救援。龐德預制棺木,誓與關羽死戰。於禁嫉龐之功,移七軍轉屯城北罾口川;關羽乘襄江水漲,放水淹七軍,生擒於禁、龐德。
『捌』 三國演義-關於關羽的幾個問題= =
關羽曾經被毒箭所射中,為了徹底治癒,需颳去骨頭上的毒。關羽便伸出手臂讓專醫生剖開它。當時關屬羽正在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盤子,但是關羽卻割肉喝酒,談笑如常。
寫出了關羽不怕痛、不怕苦、不怕死、視死如歸的大丈夫的帥氣、光彩風度。
『玖』 在「關雲長刮骨療毒」一回中,關公對華佗說: 「任你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請簡述相關情節。
刮骨療毒小說《三國演義》,書中曾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甚至後人們時常用:刮骨療毒而不吭一聲成為贊譽錚錚鐵骨的好男兒。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這段描寫十分精彩——那就是刮骨療毒。
關羽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之後,對曹仁又大喊:「曹仁匹夫,龐德、於禁皆非我的對手,何況爾等鼠輩,還不早早開城投降,更待何時啊?」曹仁下令:「齊發毒箭!」曹兵萬箭齊發,關羽被一支毒箭射中,毒箭射中了他的右臂,後來請了神醫華佗來幫關羽治傷。關羽見到華佗連忙說:「請!在下偶得小恙,先生在江東如何得知?呃請用茶!」華佗接過茶問道:「君侯傷在右臂?」關羽點了點頭,華佗
刮骨療毒
說:「那請解衣吧!」關羽說:「先生一路辛苦,暫且歇息,來日再治不遲啊!」華佗說:「君侯的身體要緊,焉能拖延?快請解衣吧!」關羽脫下衣服,華佗看了看關羽的傷口說:「這是弩箭所傷,箭頭有毒,可透肌骨啊,萬幸啊,晚治二三日,此臂只恐難保。」關羽問:「哦?如此說來,先生有法醫治?」華佗笑了笑說:「我既來此,自有療法,只是……」關羽說:「先生,我一向視死如歸,有何懼哉?請問先生究竟如何治法?但講無妨!」華佗說道:「先在一清靜處立一標註上釘一隻大環,請君侯將傷臂穿於環中,用繩索系住,再取厚被蒙住將軍頭臉,然後方能動手療毒。」關羽不明白的問道:「先生治我右臂,蒙頭臉卻是為何?」華佗答道:「凡是治骨,都須如此,因治療時,皮肉外翻,血流如注,傷者看見自然萬分驚駭、渾身顫抖,我便無法下手。」關羽問:「先生醫治時,莫非用刀?」華佗說:「先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將葯敷好,再用細線縫合傷口,方可無事。」關羽點了點頭又問:「不知先生之刀是何模樣?」華佗把小刀拿出來給關羽,關羽看了看說:「此刀比我青龍刀小巧百倍,鋒利則過之!呵呵」華佗說:「將軍過獎,只是……」關羽問:「恐我懼怕?哈哈哈哈哈,割開皮肉,直至於骨,如此則容易。」關羽叫義子關平備酒,叫馬良陪他對弈,關羽喝酒下棋,華佗在一旁坐著,關羽問:「華佗先生,
原版《三國演義》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
為何還不動手啊?」華佗說:「呃…我在等候將軍,標柱鐵環可曾准備好啊?」關羽笑了笑:「給我動刀,不用標柱鐵環!」華佗站起來說:「將軍,這疼痛難以承受啊!」關羽喝了一口酒說:「我並非世間俗子,何懼疼痛?」華佗連忙說:「可將軍也是血肉之軀呀!」關羽說:「我聞先生曾為東吳周泰治癒刀傷,其傷情比我如何?」華佗想了想說:「不錯,東吳周將軍身負刀傷數十處,其狀甚慘,但傷處無毒,只需敷葯將養,自能痊癒,並無割肉刮骨之痛啊!」關羽說:「華佗先生,我戎馬一生,視死如歸,這刮骨之痛,何足懼之?何況先生是救我的手臂,我能承受,趁我酒性未散,請先生大膽動手吧!」華佗無奈的點了點頭,又洗了洗手,將刀放在開水裡煮了一會兒,關羽一邊在一旁喝酒下棋,一邊伸出臂膀讓華佗切開,關羽的右臂鮮血淋漓,臉上出了些虛汗,手中的棋子掉了下去,他看了一眼華佗,露出了一些笑容,回過頭來,又把掉落的棋子拾起,繼續下棋,華佗刮骨,關羽喝酒,手下的官都焦急的等待著,關羽下棋下著下著笑了起來,又喝了喝酒,此時,華佗已經將葯敷好包紮上了。華佗說:「將軍,已治完矣!」關羽立即抬頭問:
新版《三國演義》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
「啊?如此神速?」關羽手下的官臣們都過來看他,但是華佗卻暈了過去,關羽馬上給華佗喝了口水:「華佗先生,華佗先生……」華佗醒了過來,說道:「將軍,我華佗行醫一生,所治病人何止千萬,還從未見過有如將軍者呀!將軍真乃天神也呀!」關羽說道:「先生,我戎馬一生,不過稍能忍痛而已,怎比先生神術,起死回生,令人欽佩!」華佗連忙說:「區區小技,何足道哉,何足道哉,將軍氣概世所罕見吶!哎,華佗能結識將軍,得為將軍治傷,真不枉行醫一生矣!」關羽說:「先生過獎了!」二人一陣笑。這時,關羽感覺右臂好多了:「哎?妙哉!此臂已伸屈自如,並無疼痛,哎呀,先生真神醫也!」華佗連忙說:「豈敢,豈敢,將軍,箭毒雖除,還需調養百日,切勿動怒,方可復原!我留葯一貼,請將軍敷用。」關羽接過葯:「多謝先生!」華佗臨走時,關羽拿了一些金子,對華佗說:「關羽深知華佗先生非金可致,只是略備川資,聊寄敬謝之忱,並無他意,還望先生收下!」華佗問道:「這是何意?」關羽說:「先生……」,華佗打住關羽的話說道:「久聞將軍乃天下英雄忠義之士,我特意遠道趕來為將軍治傷,豈是為此酬報耶?得識將軍,余願足矣,此物斷不可收!將軍珍重,諸位,告辭了!」說著,華佗上船走了,關羽喊道:「先生……,」但是華佗已經走遠了,關羽拱手感嘆道:「先生神術,造福蒼生,先生請多保重!」
『拾』 簡述關羽水淹七軍的經過100字左右
水淹七軍,三國演義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於禁、龐德救援。龐德預制棺木,誓與關羽死戰。適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漲,俊髯想出了水淹七軍的妙計謀,放水淹沒了於禁七軍以及龐德和曹仁。關羽乘坐戰船生擒於禁、龐德二人,取得完勝勝利,並且威震華夏。
戰役簡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後,覺得後方沒有什麼問題了,於是就率駐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浩浩盪盪地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
當時關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一方面堅守在樊城不出戰,一方面連連向曹操告急求援。
曹操在長安除了指使曹仁拒守樊城不能棄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將軍於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
曹操使於禁督率七軍。所謂「七軍」《三國志·魏書·於禁傳》引胡三省注,曰:「太祖征荊州,以(趙)儼領章陵太守,徙都護軍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蓋以襄陽重鎮,故特留重兵以守之。」當時曹仁使於禁、龐德軍駐扎在樊城北十里之地的罾口川(今趙家橋)、鏖戰崗、余家崗到團山鋪一帶。這一帶是漢江改道的低窪地區。
由於關羽長期征戰在荊襄地區,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他看到曹軍秋季錯誤地駐扎在低窪地區,於是就命令荊州軍造大船,並調水軍集結待命。
秋八月,時逢大連陰雨連續下了10多天,漢水暴漲溢岸,大水沿著漢江故道河床低窪地帶分三路湧向罾口川、鏖戰崗、余家崗到團山鋪一帶;再加上唐河、白河、小清河及西北的普沱溝、黃龍溝、黑龍溝等地的山洪暴發之水,使罾口川、鏖戰崗、余家崗、團山鋪等區域內的水平地五六丈深,於禁等七軍皆被大水淹沒。
於禁與諸將登高望水,一片汪洋,無處躲避。他只好與龐德等將領上堤避水。這時,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並在大船上向曹軍避水的堤上射箭,曹軍死傷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於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終被擒住,拒不投降,遂為關羽所殺。
史載,水淹七軍之役,關羽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議徙許都以避其鋒,成為關羽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生涯。
團山鎮是關羽大戰龐德、水淹七軍、生擒於禁和曹仁死拒關羽的主戰場。這里的關公遺跡最為集中。當年在這里展開了野戰、馬戰、步戰、水戰、陣地戰、地道戰、塹壕戰、心理戰、間諜戰、氣象戰等多種戰斗形式,著名的「關公刮骨療毒」的故事也發生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