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國成語中有些如矛與盾之類寓言故事的成語

中國成語中有些如矛與盾之類寓言故事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33:45

1.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買櫝還珠,過河拆橋哪個不是出自寓言故事成語

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買櫝還珠,過河拆橋哪個不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答案:過河拆橋。


過河拆橋

【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解釋】: 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舉例造句】: 祥子受了那麼多的累,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不平。 ★老舍《駱駝祥子》十四

【拼音代碼】: ghcq

【近義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反義詞】:飲水思源

【歇後語】: 張飛撤退長坂坡

【燈謎】: 張飛撤退長坂坡

【用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指為人不好

【英文】: kick down the ladder

【故事】: 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雲找到沖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劉備擔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2. 自相矛盾是不是寓言故事成語

是的,這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個楚國的商人在市場上出賣自製的長矛和盾牌。他先把盾牌舉起來,一面拍著一面吹噓說:「我賣的盾牌,最牢最牢,再堅固不過了。不管對方使的長矛怎樣鋒利,也別想刺透我的盾牌!」停了一會兒,他又舉起長矛向圍觀的人們誇耀:「我做的長矛,最快最快,再鋒利不過了。不管對方抵擋的盾牌怎樣堅固,我的長矛一刺就透!」圍觀的人群中有人問道:「如果用你做的長矛來刺你做的盾牌,是刺得透還是刺不透呢?」。楚國商人漲紅著臉,半天回答不上來。
道理:
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後不對頭。
[提示]
說話、寫文章,如果在同一時間和同一關系中,竟有兩種相反的說法,前後互相抵觸,那就會矛盾百出,像楚國商人一樣經不住駁同。這則寓言故事已經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為人們常用的詞彙了。
望採納二合\(^o^)/~

3. 中國成語中有《矛與盾》寓言故事的成語

帶有這倆字的,
自相矛盾,
這個成語就是寓言故事的

4.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是寓言故事的成語,這個成語告誡人們:

「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誇過頭,免得喧賓奪主,做事說話皆應三思。

一個人在同一判斷中,對同一問題,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來的。若是這樣做了,那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質的客觀世界,或是思維的主觀世界,都有矛盾問題。有矛盾不見得是壞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進步與發展。關鍵是我們要認識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才能讓事物得到發展。


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釋義】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處】《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典 故】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5.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本義捂著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原為盜鍾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鍾,後來鍾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鍾反而不常用了。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 ,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 守株待兔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採納一下謝謝

6. 哪些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長
自相矛盾
刻舟求劍
塞翁失馬
此地無銀三百兩
疑鄰盜斧
掩耳盜鈴

7. 說出與自相矛盾有關系的寓言故事的成語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於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誇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沒有東西穿不透的。」有人質問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本來,堅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並存的。

1. 一個商人來叫賣,

左手拿矛槍,

右手拿盾牌。

2. 揮著矛槍大聲喊:

「我的矛槍最鋒利,

什麼都能穿過去。」

3. 晃著盾牌大聲叫:

「我的盾牌真堅固,

什麼都能擋得住。」

4. 周圍百姓聚過來,

左聽右聽不明白。

5. 有人上前問:

「用你的矛,

刺你的盾,

比一比,

哪個更厲害?」

6. 矛厲害?

盾厲害?

商人左右看,

答不出來

8.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1、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

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它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准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里的時候。

狡猾的狐狸突然說話了:『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裡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

雖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

知道它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

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

它們沒走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四散狂奔。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但它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

才能憑著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 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 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

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2、拋磚引玉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詩才很高,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贊賞,因此人們稱他為「趙倚樓」。當時還有一位詩人,名叫常建。

他的詩寫得也不錯,但是他自己並不滿意,而對於趙嘏的詩,卻非常佩服。有一次,趙嘏到蘇州去游覽。常建正好在蘇州,他高興地說:「這是個好機會,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

但是用什麼方法呢?他想:靈岩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岩寺,如果預先在寺中寫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引起趙嘏的詩興。

於是,常建就在靈岩寺的牆上寫了兩句詩。趙嘏果然來到靈岩寺游覽,看到牆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後面添了兩句,成了完整的一首。

常建的計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詩。換來了趙嘏續成的精彩的整首詩!有人說,常建的這個方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3、拔苗助長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莊稼沐浴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一派勃勃生機。也許你看不出莊稼每天都在長,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地長高了起來。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

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後。

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

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

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

「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

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

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4、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

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

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

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

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

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5、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

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

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9. 中國成語中有《矛與盾》寓言故事的成語

葉公好龍可以嗎、

10. 指鹿為馬、自相矛盾、刻舟求劍、邯鄲學步下列不屬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是

不屬於寓言故事的是自相矛盾。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